奇经八脉 之 督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奇经八脉 之 督脉,第1张

督脉,因武侠小说而被广大群众所熟知,但是大多数人只知其名,不知其功。督脉的作用大着呢!其被称为“阳脉之海”,可以总督全身的阳气,具有统帅各阳经的作用。

督脉,起于少腹,经过腹中央(胞中),向下出于会阴部。经过长强穴,循行于后背正中线上,一直上行,抵达后枕部,向里联络大脑,继续上行至颠顶,沿着前额循行,向下到达鼻柱,经过素髎、水沟穴,交会于手足阳明经,而后进入唇内侧(龈交穴)。其腹部分支,环绕肚脐中央,上注于心系,循喉咙上行,环绕口唇,向上联系两目之下。

督脉出现异常,则容易出现腰脊背痛,头重、头痛。此外,还容易出现一些髓海不足的表现,例如头晕、耳鸣、眩晕、腰酸、懈怠、嗜睡、乏力等症候。

长强穴:督脉的络穴,穴在尾骨端,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具有温阳除湿的功效。主治:脱肛、痔疮、泄泻、便秘;同时还可治疗癫狂、昏迷、腰背痛、尾骨痛等。

命门穴:命,指生命,门,是门户。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命门相当于是肾气出入的门户。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具有补肾助阳、调经止泻的作用。可以治疗腰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早泄、月经病、白带异常、遗尿、尿频、泄泻等疾病。

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也常用来临床定位具有解表清热、安神镇静的功效,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癫痫、小儿惊风、感冒、高热、头项痛等。

百会穴:诸经交会的地方,当两耳尖连线中点处。穴位于头顶,具有补气升阳、安神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中风、癫狂、失眠、健忘、脱肛、痔疮、久泄等多种疾病。

水沟穴:也就是所谓的“人中穴”,掐人中治疗昏迷在小说、影视作品里经常被提及,本穴具有祛风、解痉、补气开窍的功效,可以治疗:昏迷、晕厥、中风、癫狂、口眼歪斜、口周疾病。同时对闪挫腰痛具有奇效,临床可以应用。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

  任督二脉 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任督二脉在中医诊脉与道家导引养生上相当重要,同时也因武侠小说里渲染与夸张的描述,如可藉由武功高强之人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脉等,任督二脉一旦被打通,武功即突飞猛进,故也成为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气脉名称。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至于「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 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道书《太平经》认为,人的寿命极限为上寿一百二十岁,只要以导引内丹的训练,从「逆」的方向上夺天地之造化,凝练精、气、神,提高生命品质,就可挑战年寿极限。

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这个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的急救方法,很多人因为不敢用,错失施救时机,事后只能懊悔、自责。

大家好,我是远志。 关注《我的健康我调理》,分享中医治病、养生知识。

在中国知道人中穴的不少,但是,在遇到昏迷病人时,敢用针刺人中穴出手施救的并不多!

因为对中医的误解、不重视,缺少宣传和推广,这个非常简单的急救方法,往往变成一个传说。

毕竟让一个从来没见过扎针的人,用 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担心把病人扎坏,不敢扎针,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那么远志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人中穴急救的道理 : 一是昏迷的后果;二 是 针刺 人中穴急救 原理; 三 是 针刺人中穴 施救 的风险; 第 四 , 针刺人中穴施救的 操作 要领。

        昏迷后的急救就是救命

疾病,受伤、情绪、劳累 ,甚至惊吓、饥饿 等 等, 都可能引起昏迷 。中医称为晕厥,西医叫休克。

昏迷的表现就是病人对喊叫、拍打 和光 线照射眼睛等刺激都 没有反应, 就是处于 神志不清 的昏迷状态了。

发生 昏迷如 果 不及时救醒, 时间 长了就会大脑 缺氧, 造成大 脑 的损伤 , 导致 残 疾 , 甚至 成 了 植物人 。

许多猝死者 ,都 是 昏迷后, 身边没有人及时发现,或 者是 发 现了 却没有被救醒。

昏迷 的 最初 4分钟 ,医学上称为 急救 的 “黄金时间” ,周围的人在最短时间 进行有效的急救, 往往 决定着 病人的 生死。

人中穴为什么会有神奇的急救作用呢?

中医认为昏迷是气血阴阳离绝, 人中穴 正 处 在 沟通督脉和任脉的 关键 位置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想法,位置决定了作用。

我们从图上来看看人中穴的位置, 人中穴,位于鼻柱下、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 是 督脉 上的一个穴位。

督脉 ,起于腹中 胞宫, 从尾椎骨下出来, 沿脊柱 向上 过头顶 ,再从前额、鼻梁下来 ,经 过 人中穴进入——督脉最后一个穴位龈交穴;

任脉 也是起于腹中胞宫,是从 会阴 穴出来 ,沿腹部、胸部正中线向上达头部,到任脉最后一个穴位——唇下的承浆穴 。

从经络的阴阳属性看,督脉 汇聚全身的阳脉, 属 性为 阳,任脉 总管全身的阴脉, 属阴 。我们做个形象的比喻,胞宫是人生命的起源,比作电源;任、督二脉在人体前后环绕一周,是 电源线, 那么,人中穴是开关,形成一个封闭的电路。那么, 人中穴的一端是火线,另一端是地线,一接触线路通了就放电,灯 就 亮了;分离开,灯就灭了。

所谓阴阳离绝则死,阴阳相交则生。 通过针刺人中穴调动了人体的经络气血,打通了任督二脉气血的循环,达到阴阳相交。

现代医学研究 也 证明, 刺激人中穴能够起到强心率、升高血压、增强呼吸节律的作用。

所以, 针刺 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是有理论和临床依据的,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都可以用针灸人中穴来急救。

用针刺人中穴施救可能会有什么 风险 呢?

针灸人中穴急救在我国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在 《针灸大成》 上说:急救时,在人中穴用针刺入四分,艾灸人中穴也可以,但是不如针刺,治疗昏迷和癫狂病的效果非常灵验 。

中医针灸 临床治疗中也常用 人中穴,治疗脸肿、遍身水肿,闪了腰疼痛的站不起来等疾病 。

人中穴也不在危险的部位,针刺深度也就 3-5分,皮肉比较厚的至多也不过6、7分,再深就扎到骨头了,不可能扎人中穴就把人扎死了。

针刺急救的主要风险可能是施 救陌生人 时, 被讹诈, 这 与马路上遇到老人倒在地上,扶 不扶 、送不送医院是一 回事儿。

风险在人心,而不在扎针 。

针刺人中穴 急救 的 操作 非常简单

急救前 对患者做些简单的 检查, 看看 口腔中有没有食物或异物, 如果有异物就要取出来;尽量让病人的身体水平仰卧,但不要移动幅度过大。 在患者 口 鼻处感觉一下 气息 ,摸一下脉搏, 了解一下 患者的呼吸、心跳 情况 。

用 毫针对准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针尖向上,针体倾斜45度左右刺入,针入3-5分 到 牙龈上部;

牙龈上部是龈交穴, 不管是 针刺, 还是用 指掐,都必须从人中刺到龈交穴 。然后小幅度地 捻转、提插 , 患者苏醒过来, 就可以 起针。

针刺人中穴急救操作就这么简单。

关于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大家学会没有?还有什么顾虑?

更多的中医急救知识,将陆续分享给网友们,谢谢关注!

后脑勺有个枕骨,枕骨就是凸起来的一块,凸骨的下方,就是脑户穴。凸骨的上方也有一个穴道,叫强间穴。这几个穴道都是不灸的,都是用下针。东北有些人没有枕骨,后脑勺是平的,因为睡的炕很硬,头睡得很平。强间穴再往上是后顶百会穴的找法从头顶上看下去,两个耳尖的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往后5分的地方有个很小的凹洞,这就是百会穴。

所有的阳经会在这个地方。

百会往下一寸半是后顶穴。后顶和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辅助百会的功能,以百会为主。一般都是治疗头痛。

下针百会,除了中风急救以外,

百会不能按头旋来找,那个不准。

头发旋,如果按顺时针来转,顺是同性,意思是说,如果他妈妈生的女儿,头发旋是顺转,那么下一胎生的是女孩。如果这个人是男士,他下面是弟弟。

如果是逆转的话,是异性。如果下面有弟弟妹妹的话,女的下面是弟弟,男的下面是妹妹。百会,百病皆治,当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扎百会,百会是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会在头上。

我们有六条阳经,手三阳,足三阳。所有的阴经,只到脖子,阴经没有上头的,只有阳经会上头。所以以前说斩下他的六阳之首,六阳之首就是头。所以,冬天再冷,身上穿的厚夹克,头露在外面不会冷。因为头上只有阳经,没有阴经。

包括头痛,包括癫痫,中风,百会是治中风的大穴,百病皆治。扁鹊典故

虢国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就是讲的百会。

当时医生都被称为扁鹊,比如你姓徐,就叫徐扁鹊。虢国太子尸厥,就是昏迷,秦越人下针百会把他救回来了。所以国王下令,所有的医生都不能称为扁鹊,只有秦越人可以称为扁鹊,其他医师改称为郎中。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我们用的手法都是扁鹊治疗法则。象俞募治疗,会郗治疗,祖孙治疗,子母补泻都是扁鹊的手法。百会往前一寸半就是前顶

百会往前后左右各一寸半下针,也是一个梅花形,治疗头痛,加强百会的效果。 头针的下针手法

在百会前5分的地方,斜刺到百会。直针的是不对的!头针是在头皮和头骨之间下针。聪会穴

就是小孩子生下来头上有个凹洞,随着年龄长大慢慢闭合。

找聪会穴从上星开始找。上星不能从发际开始找,因为有的发际高,有的发际低。

顺着督脉往上摸,会有个转折点,这就是实际发际线的位置,往后摸到第一个凹洞的地方就是上星。面相左边一种是眉毛很低,发际很低,一般这种额头比较小的,比较笨。

右边一种是眉毛长在眼睛和发际的中间,这种都是大官,非常聪明。眉毛要长一点,太短了是师爷。百会往前一寸半是前顶,前顶再往前一寸半是聪会穴,聪会穴再往前一寸半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5分。平时这些穴道很少用,有时候会用到上星,上星一般用于鼻窦炎,鼻子发炎,在上星灸,用米粒灸,把头发分开,找到上星穴,一般督脉的穴道,摸头骨都有个凹洞,在凹洞上面放一点凡士林,放一点点艾绒,用香一点,一下子烧完,烧完再点第二个。一般做7壮,9壮,或11壮。灸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到麻麻的一条一直到鼻子这边,对鼻窦炎效果不错。灸完头上有个疤,可以用些药膏。

神庭穴一般不针,灸比较多。头部的穴道大部分都治精神方面的疾病,近取穴。

神经病啊,发狂奔走,癫痫,都可以用。素髎穴

在鼻头的正中间,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对应的,女人如果是处女之身,素髎是一片骨头。有过性生活以后就是两片骨头。

素髎不扎针,治疗酒渣鼻的时候会点刺放血。也不灸。

近取穴治鼻息肉,鼻窦炎等,用的最多的就是酒渣鼻,放血效果最好。水沟穴就是人中,前面介绍过怎么找,穴道怎么下。

口歪眼斜,面部中风都可以扎,喝水消渴,饮水无度,癫痫,讲话乱说,胡说八道,面肿,都是近取穴。

水沟,水的沟,象沟渠一样,有的人没有水沟,平的,就没有儿子,如果水沟有一条横线,就更没有儿子了。有的妇人,早上起来脸上肿肿的,就可以下水沟了,效果很好!兑端,

在上唇的中间。一般很少用,灸的话用米粒灸。龈交穴

扎针的时候,嘴唇拉开来,在两个门牙中间牙龈的地方。

近取穴,治疗牙痛,牙周病,鼻窦方面的病,扎针的话,捻捻针就出针,一出针就放点血出来,不会留针。不灸。龈交穴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这个穴道治牙龈肿、腐烂,牙周病,效果很好,因为是放血。

中医放血的观念很好,旧的血放出去,新的血才会进来。新的血会带来很多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会把炎症去掉。放血的动作是有道理的,中西医观念是相通的,但西医没有想到放血。放血治疗炎症非常好,消炎,牙痛。下面介绍手太阴肺经肺,传导之官,治节出焉。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

肺藏魄。魄:白鬼,白天见鬼。

比如白天不喜欢看光亮,躲在阴暗的地方,看到人很怕,到处躲躲闪闪,就是魄已失。

有魄在肺上的时候,人才能有治节,才知道进退,才知道对人客气,会自律,控制自己,这是魄的定义。

有人白天看到异象,就是魄的问题。肺,气之本。

真正气的定义是热气、蒸汽。

气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人的头发出油,油就是气。人快要走掉的时候,整个头发是干的,没有油。肺主皮毛,皮肤、毛孔是肺脏在管,中医治疗皮肤病,从肺上去下手。看这人皮肤好不好,可以知道他肺好不好。

肺开窍于鼻,所谓开窍,鼻子在呼吸,毛孔也在呼吸。

如果一个人年龄大了,生活很有规律,饮食非常正常,起居非常正常,每天按部就班走,这种人长寿,他肺很好了,年龄大了以后,眉毛就开始长,越来越长,长眉相等于长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廉泉 41 廉泉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特异性 45 所属部位 46 廉泉穴的定位 47 廉泉穴的取法 48 廉泉穴穴位解剖 481 层次解剖 482 穴区神经、血管 49 廉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410 廉泉穴主治病证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4112 灸法 412 廉泉穴的配伍 413 特效 414 文献摘要 415 廉泉穴研究进展 4151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5 舌下两脉·廉泉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廉泉 1 拼音

lián quán

2 英文参考

Liánquán CV23 [中国针灸学词典]

liánquá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V23, RN2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廉泉:1经穴名;2舌下两脉。[1]

4 经穴名·廉泉

穴位 廉泉 汉语拼音 Lianquan 罗马拼音 Lienchuan 美国英译名 Screen Spring 各

号 中国 CV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C23 富耶氏 德国 KG23 英国 Cv23 美国 Co23

廉泉为经穴名(Liánquán CV23,RN23)[1]。出《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别名本池(《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属任脉[1]。廉泉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1][2]。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此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廉泉[1]。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咽食困难,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舌纵流涎,吞咽困难,口燥舌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梅核气,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舌下肿,哑,舌炎,现代又用廉泉穴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等。

41 廉泉穴的别名

本池(《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43 穴名解

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此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廉泉[1]。

廉,有清义。廉为边,为隅。泉,乃水之源也。廉泉,水名。本穴在喉结上方边缘,内应舌根,以舌搅动口内,津液若泉水源源不断,可以生津润燥,有如涌溢之泉源。《黄帝内经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张注:“玉英谓唇内之龈交穴。”故名之。舌下孔窍名曰海泉,人之口津出此。本穴在结喉上缘,凹陷处,内通舌之下海泉。刺本穴,口可生津,故喻之以溓。溓,为潮水最胜之词。我国旧习以中秋节后数日,为溓水之期,期间海潮最大,简称溓水。[3]

44 特异性

廉泉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1][2]。

45 所属部位

颈[4]

46 廉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5]。

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正坐,微仰头取穴[1]。

廉泉穴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处(《备急千金要方》)[2]。

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四寸中央”(《针灸聚英》)。

廉泉穴在任脉的位置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骨骼)

廉泉穴在颈部的位置(肌肉)

47 廉泉穴的取法

廉泉穴位于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正坐,微仰头取穴[1]。

正坐,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取穴。

正坐仰靠位,于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下缘与甲状软骨切迹之间取穴[6]。

快速取穴:仰坐,从下巴沿颈前正中线向下推,喉结上方可触及舌骨体,上缘中点处即是廉泉穴[7]。

48 廉泉穴穴位解剖

廉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骨肌、 舌骨肌、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胸骨舌骨肌之间→左右甲状舌骨肌之间→甲状舌骨膜[1]。

皮肤→皮下组织→下颌舌骨肌→颏舌肌[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舌下神经、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的分支;并有颈前静脉通过[2]。

49 廉泉穴的功效与作用

廉泉穴具有利喉舒舌、消肿止痛的功效。

廉泉穴有开窍除痰、清火利咽作用[1]。

廉泉穴在舌根近于咽喉部,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任脉行咽喉,阴维脉上达咽喉与舌根,故可清利咽喉、通调舌络而治疗上证[9]。

廉泉穴内应舌根,近于咽喉,故可治疗舌体病、咽喉病等[9]。

廉泉穴系任脉与阴维脉之会穴,有清热化痰、通利咽膈之功。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吞咽困难。《针灸甲乙经》有:“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先哲有言:“气道滋之以津,食道济之以泽。”源源为津,沛然曰泽。养生家以口喻海,舌下有穴曰海泉。下颚舌前凹处,喻为天池,又名华池。喻舌为赤龙,以舌搅口中,可以生津液,俗名赤龙搅海。本穴内通喉咽,上达颚池,以舌搅口,可以生津润燥。与手少阳经之液门有同功焉。本穴为阴维脉与任脉之会穴,故其功用偏于阴也。天池之水,源源若泉,经过咽喉,降沥胸腹,内调藏府,外泽肌腠。犹地泉之水,渗透上滋也。《针灸大成》谓本穴治咳嗽、上气、呕沫、难言、舌下肿、舌根缩急、舌涎出、口疮、不食诸症。均取其功用在舌与水也,故名廉泉。曾有某老医,治重舌,灸本穴四五壮,则小舌缩入而愈,观众惊为神奇。古法确有绝妙独到之处,一旦失传,岂不可惜。[3]

410 廉泉穴主治病证

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咽食困难,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舌纵流涎,吞咽困难,口燥舌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梅核气,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舌下肿,哑,舌炎,现代又用廉泉穴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等。

廉泉穴主要用于口舌、咽喉疾患等:如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强不语、舌肌麻痹、口腔炎、暴瘖、喉痹、咽炎、扁桃体炎、咽食困难,及咳逆喘息、胸满胸痛、消渴等[1]。

廉泉穴主治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喉痹、吞咽困难[8]。

廉泉穴主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口燥舌干,口舌生疮;暴喑,喉痹,咽喉肿痛,梅核气,吞咽困难;中风失语,咳嗽,气喘,食不化,瘿气[6]。

廉泉穴主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哑,暴瘖,咳嗽、咽喉肿痛,以及支气管炎,舌炎,舌肌麻痹,急、慢性咽炎等[2]。

舌下肿痛,舌根缩急,舌纵涎出,暴喑,口舌生疮,喉痹,中风失语,舌炎,声带麻痹,舌根部肌肉萎缩。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向舌根斜刺05~08寸[8],或将针退至皮下[6],再向左向右两侧针刺[6],局部酸胀[6],舌根及咽喉部发紧[6]。

一般直刺05~10寸[1]。

向上直刺05~1寸[2]。

注意:不能久留针,防因吞咽动作而折针[6]。

4112 灸法

可灸[1][6][8]。

412 廉泉穴的配伍

廉泉穴配中冲治舌下肿痛[1]。

廉泉穴配翳风、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1]。

廉泉穴配风池、风府、四神聪治中风舌强不语[1]。

廉泉配然谷,有养阴活络的作用,主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

廉泉配天井、太渊,有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感冒,咳嗽,喉痹。

廉泉配然谷、阴谷,治舌下肿[6]。

廉泉配通里、水沟,治舌强不语[6]。

廉泉配金津、玉液、风府,治舌强难言[6]。

廉泉配少商、合谷,治咽喉肿痛[6]。

413 特效

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穴,用力要轻且均匀,反复进行3~5分钟,可调治舌痛、中风失语、慢性咽炎等病症[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阴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廉泉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咳嗽上气,喘息,呕沫,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喘息,呕沫,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舌纵涎出,口疮。

《类经图翼》:然则廉泉非一穴,当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脉,而且为足少阴之会也。

415 廉泉穴研究进展 4151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廉泉对甲状腺功能有良好调节作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针刺廉泉可使甲状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率下降。[6]

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廉泉对甲状腺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针刺廉泉可使甲状腺腺体缩小,症状消失,基础代谢明显下降。另有报道,针刺甲状腺瘤患者的廉泉、天突后,红外热像图显示甲状腺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红外辐射增强。[3]

5 舌下两脉·廉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