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第1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是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纽约的女作家海莲,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过曼哈顿,伦敦旧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机缘巧合下,海莲得知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在售各类旧书,于是就写信联系购书,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回信并帮她找书。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除了讨论各种书籍文学之外,书信的内容也渐渐扩展到两人各自的生活开始一场横跨二十载的书信交流,终止在弗兰克去世。

故事中以书为纽带, “书籍,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最好的记忆存留形式,记忆从此可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书的价格很低,价值却极大,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

建立在书籍之上的爱情是:“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 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这种柏拉图式的建立在书籍之上的精神爱恋真是如今这样浮躁社会中的世外桃源。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封面文化: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2)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 19:51 新浪读书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设计在线中国

  (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四)蝴蝶装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五)包背装

  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设计在线中国

  (六)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七)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八)精装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因不具独特的装帧形式,故不再作细说。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仅仅几千字难述全貌,细细研究颇感趣味浓厚,获益匪浅。在当今这个现代化潮流涌动的时代,每个出版人及书籍装帧设计师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及冲突的问题,故步自封绝不可取,但丢弃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亦不可取。所以,研究书籍装帧设计历史的演变,总结前人经验,在此基础上摄入现代气息,是时不我待的事。

  参考文献:

  ①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古籍善本卷》,北京出版社,2002。

  ②孙彤辉《书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③蔺德生、赵萍《古今图书收藏指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④芦影《平面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⑤《印刷之光--光明来自东方》,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Yale University

学校简介

英文名称:Yale University

校训(格言):Lux et Veritas(拉丁文,意为“真理和光明”)

耶鲁大学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南部城市纽黑文,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也是常春藤八所盟校之一。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学。它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

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该校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漂亮的歌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互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秋季的校园中金黄暗红的落叶遍地,阳光斜照那些黄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筑物。耶鲁的名气、它的美丽和庄严,以及夕阳西下时站在校园中央向四周环视时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的学子们

耶鲁学院

耶鲁大学总共有12个学院

耶鲁学院:开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本科课程,授文学士、理学士、文科研究学士学位。

研究生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研究生课程,授文学硕士、理科硕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医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以及在其它院校受过相应教育的学生开设课程,授医学博士学位。

神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神学硕士,宗教文学硕士学位,优秀学生还可攻读神学硕士学位。

法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法学研究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以及法学硕士、法律科学博士和刑法博士学位。艺术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职业课程,授美术硕士学位。

音乐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音乐硕士、音乐艺术硕士、以及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森林学硕士、森林科学硕士、环境研究硕士以及森林学博士学位。

建筑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建筑硕士职业学位以及环境设计非职业学位。

护理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护理科学硕士学位。

戏剧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中攻读学位证书的学生开设课程,授美术硕士及博士学位。

机构与管理学院:为耶鲁学院毕业生开设课程,授企业管理硕士职业学位,同时也开设机构行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博士学位课程。

耶鲁名人

在耶鲁大学众多的学术精英中,有13位学者曾荣获诺贝尔奖。在美国历史上,有5位总统毕业于耶鲁: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乔治•W•布什。耶鲁凭借其优秀的学子创造了一个政坛的奇迹。所以,耶鲁素有“总统摇篮”之称。教员之间经常开的玩笑就是:“一不小心,你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

骷髅会

在美丽的耶鲁大学校园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小楼,几扇狭长小窗终年紧闭,整幢建筑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这个并不起眼的建筑就是美国最神秘也是最有权势的同学会所在地。这里从不对外人开放,始终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诡异色彩和精英风格,而且它还有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叫“骷髅会”。骷髅会有着极其神秘的入会规则,更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它的会员名单,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经过172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

耶鲁图书馆

耶鲁大学图书馆是世界上规模第二的大学图书馆,拥有藏书1100万册,坐落于22座建筑物中,其中包括最大的史德林纪念图书馆、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和法学院图书馆。学校还在纽黑文郊区设立有藏书库,以收藏长久不用的图书。

史德林纪念图书馆位于学校中心地带,收藏有400万册图书,并且为耶鲁大学图书馆系统的中心。Beinecke古籍善本图书馆则收藏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活字印刷本古腾堡圣经。图书馆大部分图书使用国会图书馆编目法,一些较早的收藏仍使用耶鲁编目法。所有收藏都登陆于Orbis目录系统(法学院收藏另使用Morris目录系统),并与美国主要的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协议,并且与个别大学图书馆实行次日送达服务,使教授和学生可以迅速的得到需要的资料。另外学校的诸多设施由称为Eli Express的速递服务连接,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图书馆提取索要的图书和归还图书。这些服务对本科学生和教授都是免费的。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校史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建于1636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 当初哈佛学院的创办者把剑桥大学的模式移植过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John Harvard),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 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 字样,意为“真理”。哈佛大学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Amicus VERITAS,意为“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校徽和校训的文字,都昭示着哈佛大学立校兴学的宗旨——求是崇真。 这是一所私立的高等学校。

哈佛校训

哈佛早期的校训是“察验真理”(Veritas 1643)、“荣耀归于基督”(In Christ Gloriam 1650),以及“为基督•为教会”(Christo et Ecclesiae 1692)。 哈佛的一份最早期文献——1642年的学院法例如此写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考虑以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为永生之源(约17:3),作为他人生与学习的主要目标,因而以基督作为一切正统知识和学习的惟一基础。所有人既看见主赐下智慧,便当在隐密处认真借着祷告寻求他的智慧。"

哈佛名人

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8位美国总统,3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约翰•肯尼迪和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

MIT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位于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今天MIT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麻省理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学

至2007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极佳的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另外,麻省理工研发高科技武器和美国最高机密的林肯实验室、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和培养了许多全球顶尖首席执行官斯隆管理学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宝贵资产

历史沿革

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全美大学最多的前三名科系排名

校园简介

麻省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校园位于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靠剑桥市(Cambridge)一侧,蔓延约1英里。中央校区由一组互相连通的大楼组成。设计者为建筑家维尔斯•波斯维斯(Welles Bosworth)。互相连通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往来与各个院系之间。完成于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宽带无线网络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共有3000个收讯点(就是出了校外一公里内,收讯率还是95%以上),是全美无线化做得最好的大学。全校共有50台高速雷射打印机,不但可以自动印正反两面,而且打印速度为每分钟90张;这些高速雷射打印机分部在校园各个角落,学生和教授可以在学校任何一台电脑打印至任何一台高速激光打印机,这对于学习及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资源丰富,藏书量高达500万册,而图书馆包罗万象,无论是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科学等的书籍应有尽有,十分适合学生研究时查阅。MIT于2002年并且实行了开放式课程网页,当时公布了500门课程(到2006年底,已开放2000门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可以透过网际网络了解各项专业知识内容,以获得宝贵的资讯,此项计划获得全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并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常清楚告知使用者,可自由运用相关等资源,但不可用来从事商业交易或是纳为自有财产,因为这些网络知识是共享的。

教育与学习

全世界优秀的学子云集于MIT,就如他们一位教授说的“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在这里紧张的理工科学习被誉为“高压锅”,新生们第一学期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缓解点压力的结果。在3S——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中,一般的MIT学生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三个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超人”。MIT的学生必须拿满360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在繁重的学习中,学生们在“夹缝里求生存”。你会看到在跑步机上有人边跑边看,“24小时房间”有着看书、查资料和小憩的人,MIT的学生读起书来不管时间,睡起觉来也不管空间。学生入学后学习的刻苦程度也属罕见。但即便如此,MIT学生在入学后四年内的毕业率却是92%(全美排第三名)。在美国东北部漫长的冬天里,在枯燥的校园中,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对学校也是爱恨交加。“我恨这个该死的地方”,据说这是MIT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West Point

简介

联邦西点陆军军官学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常被称为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万6千英亩(约6千5百公亩)。

从该军事学校毕业的学生将获得理学学士,毕业后的军衔是陆军少尉。毕业生必须在军队中至少服役5年和3年的后备役。

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该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它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中国黄埔军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培养“品德高尚”的将才

自1898年西点军校把“职责、荣誉、国家”正式定为校训以来,西点军校特别重视对学员品德的培养。他们反复强调,西点仅仅培养***才是不够的,必须是“品德高尚”的***才。为此,学员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输西点的基本价值观,即正直诚实和尊敬他人的尊严。《学员荣誉准则》明确规定“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西点军校公关部主任詹姆斯•威利中校举例说,学员在撰写论文时,如果不在脚注中对一些被引用的观点和文字加以说明的话,一经查出,轻者要被严厉批评,重者则被勒令退学。至于尊敬他人,西点告诫每位学员,如果自己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必须以同样的尊敬和尊严对待别人。

通向摇篮的竞争

公开招考合格人才,是西点办学的原则之一。该校每年招生约1400人。凡报考该校的青年,必须是美国公民(除盟军学员外),年龄在17~22岁,身高1.68~1.98米,不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和性别。但事实上,西点长期坚持收录男性公民,自1976年7月初起,按总统法令规定,才开始招收女学员。首批为119名,90年代已增至800余人,占学员总数的1/6。报考学员必须在高中学习成绩名列本班前茅,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在参加考试的前一年还必须得到美国总统、副总统、参议员、众议员、州长、市长或部队主管的推荐。获得正式报考资格的青年,还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然后,各军种学员入学资格评审委员会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被录取者首先应具有强健的体质,能参加有关项目的体育比赛。经过西点教育,学员应达到大学的学历水平。学员应有所专长和业余爱好。西点军校学员自入校之日起,就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筛选,实行优化与淘汰制。这一切是从1843年起就由国会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的,从而保证了学员的高质量。

每个学员在考入西点前都要做好被淘汰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保证。其父母也应充分保证做好工作,不留后患。实际上,第一学年新生淘汰率为23%,最终能学完四年毕业的学员占入学总人数的70%左右。从录取到毕业,学校的管理就是法制化的,铁面无私。

Princeton University

学校简介

普林斯顿是美国东北部城市,位于新泽西州。有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普林斯顿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普林斯顿人口约为3万,大多市民生活富裕;小城交通方便,距离纽约和费城只需大约1小时车程,加上小城恬静而又安祥的生活,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使普林斯顿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美国独立战争在这里赢得第一次胜利爱因斯坦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22年时光它记录了博弈论大师纳什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爬满常春藤的哥特式校园,永不停歇地讲述着美丽心灵的故事它是美国政治家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两位总统和44位美国州长这里曾经盛开文学界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当代最著名的大诗人艾略特在此冥想玄思,它是驱动人类前进的原动力,33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众多华人学术精英,在这里为人类文明注入了重量级的资本。

荣誉勋章

普林斯顿的学生都必须遵照被称为“荣誉规章”(''Honor Code”)的学术诚信的政策。这条规定需要学生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对所有的书面作业既没有剽窃也没有违反其他道德规范。写下这份保证表示签署的学生已经理解这条政策的“双向责任”:自己绝对遵守,也向校方报告任何其他学生违反这条政策的现象。因为“荣誉规章”的存在,普林斯顿的考试没有校职工监考。违反“荣誉规章”的学生会遭到最强烈的处分,包括短暂的禁闭以及经常性的开除。可喜的是,尽管无人监考,处分并不经常被使用。

学校校训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为“她因上帝的力量而繁荣” (Dei Sub Numine Viget)。

师资和教学质量:

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师资却不亚于全美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目前教授中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麦克阿瑟学者奖获得者。历史上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中有31位校友获得过诺贝尔奖。

课程设置

普林斯顿提供研究生的学位(特别是博士学位),在很多学科都是最优秀的专业;包括数学、物理、经济学、历史和哲学。但是,不像其他大学,普林斯顿并没有广泛的研究生研究学院 -- 比如,普林斯顿没有法学院或者商学院。普林斯顿最有名的专业学院是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创建于1930年,原名为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1948年改为现名。普林斯顿也提供工程和建筑学的研究生课程。

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学生并不仅仅依靠成绩,要看学生的能力与潜能,各种学术与非学术的兴趣,特殊技能与天资、经验、抱负和背景等因素都会纳入它的考察范围。学校评价优秀学生的指标有4项:头脑质量,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创造力等;品格质量,包括责任感、价值观、判断力等;为学校作出贡献的能力;未来在本专业和社区起领导作用的潜力。学校的申请期限为每年的1月2日以前

发展历史

由曙光长老会创立的普林斯顿大学原本是为培养长老而建立的。起初校址设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原校名新泽西学院 1756年,新泽西学院迁到了普林斯顿。1896年,为了表示对所在地的尊敬,新泽西学院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同年,学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也正式变了一所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普林斯顿拥有著名的教授学者、排位美国前5名的校友捐赠金额、藏书450万余册的计算机化的现代图书馆,还有一个计算机中心、一个艺术博物馆,一座教堂和相当数量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学校建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等主要科研机构和建筑学院、工程技术和应用学院、威尔逊公共及国际事务学院等研究生院。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创于1701年,初名“大学学院”(Collegiate School),是全美历史第三悠久的高等学府,亦为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那么耶鲁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项目有哪些?

  耶鲁大学商学院开设研究生项目分别是:

  高级管理硕士(Master of Advanced Management):为期1年,面向拥有MBA学位的人士招生;

  系统风险管理研究硕士(Master of Management Studies in Systemic Risk):为期1年,面向中央银行或其它有需求应对系统风险的机构所提名的职业早期或中期人士;

  工商管理硕士与法学博士(MBA/JD with Yale Law School (Three-Year or Four-Year)):与耶鲁法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为期3年或4年;

  工商管理硕士与林业硕士(MBA/MEM or MF with Yale School of Forestry & Environmental Studies):与耶鲁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与全球事务硕士(MBA/MA in Global Affairs with the Jackson 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与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与医学博士(MBA/MD with Yale School of Medicine):与耶鲁医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与公共卫生硕士(MBA/MPH with Yal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wo-Year or Three-Year)):与耶鲁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为期2年或3年;

  工商管理硕士与建筑硕士(MBA/MARCH with Yale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与耶鲁建筑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与戏剧硕士(MBA/MFA with Yale School of Drama):与耶鲁话剧学院共同开,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士与宗教学硕士(MBA/MDIV or MAR with Yale Divinity School):与耶鲁神学院共同开设,属双学位项目

  工商管理硕博连读(MBA/PhD with Yal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属双学位项目;

  全球MBA领导预备项目(Global Pre-MBA Leadership Program):为期2周,面向刚刚毕业或大学在读的学生招生;

  MBA管理基础预备项目(Pre-MBA: Fundamentals in Management):为期2周,在耶鲁北京中心授课,面向拥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人士开设;

钱锺书先生妙语如珠,频见于著述,屡发于言谈。老杜“为人性僻耽佳句”,只是在吟诗作赋之时;而钱先生则无时不耽,终生乐之。

钱锺书先生妙语如珠,频见于著述,屡发于言谈。老杜“为人性僻耽佳句”,只是在吟诗作赋之时;而钱先生则无时不耽,终生乐之。杨绛先生曾说:“锺书与我父亲(杨荫杭先生)诗文上有同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锺书常和我父亲说些精致典雅的淘气话,相与笑乐。一次我父亲问我:‘锺书常那么高兴吗?’”(《记钱锺书与围城》3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这种“高兴”的神情,我在拜访钱先生时曾有幸目睹——在他谈兴正浓、咳唾生春的时候。杨先生所说翁婿间“精致典雅的淘气话”,虽未记下,也必是得意之语无疑。《圣经》上所罗门王说过:“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A man hath joy by the answer of his mouth: and a word spoken in due season, how good is it!-The Proverbs 15:23)可以想象钱先生在此时是何等惬心快意。

钱公曾说自己的诗歌“字字有出处而不尚用典”。(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文化昆仑》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其实他撰文、言谈无不如此。钱氏名言,正如黄山谷所评“老杜作诗、退之作文”那样,“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答洪驹父书》,《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我曾为其中的一些找到了古书上的出典。(见《蓬山舟影》34-35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2月)

遣词造句养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格,运中文时如此,作“参军蛮语”时想来也不会例外。比如杨绛先生所记:“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记钱锺书与围城·前言》)

这句话谁听了想必都会哑然失笑,看上去好像是“羌无故实”了,但我仍怀疑此句必有所本。有关鸡与蛋的典故,我只想到《伊索寓言》中的“杀鸡取蛋”、《庄子·齐物论》中“见卵而求时夜”和《雪涛小说·妄心》中那个拾到鸡蛋就梦想发大财的痴人,但都与此毫不相干。

记得钱先生1978年在意大利欧洲汉学家大会演讲时,曾多次引用意国名言隽句,本地风光,意在使彼邦人士觉得亲切有味。(《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钱锺书集·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178-182页,三联书店,2002年10月)以彼例此,其语既为英人而发,出典定在英文,不然未免对牛弹琴,先生必不致如此。

我年轻时好读外文,颇想“从周边看欧美”,也算囫囵吞枣浏览了一些西方典籍。中年以后专治古籍整理,虽甚欲学钱公“取资异国”,但实践检验下来,只有流失到域外的中国古籍善本可供校勘之用,那些“著名”外国汉学家的大块文章于我毫发无补,于是不复理会,外语遂逐渐荒疏,在海通之世竟成了“乡曲之士”,无意“从周边看中国”,不能像当世通人们那样“预流”了。

不过治国学可以不管外文,要治钱学却绝对不行。如今考据癖既然发作,再到西方文字海中去捞针谈何容易,何不就在忘河之岸掇拾孑遗呢?思至此,便抛却书卷,学起达摩面壁来。

静坐未久,眼前忽跳出一句英国谚语:“He that would have eggs must endure the cackling of hens”(要想吃鸡蛋,就得忍受母鸡咯咯旦)。顿时豁然开朗,不禁拍案:钱公出处端在是矣!这句谚语虽产生于农业社会,而至今喻义犹存,在英美人人耳熟能详,听了必较他国人氏更能会心解意。

钱先生隐去了cackling(咯咯叫)一词,别国人或懵乎不晓,而英美则人尽皆知。令人惊讶的是,母鸡的咯咯声他们居然需要“忍受”(endure)!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家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养过鸡,至今还未忘却母鸡生蛋后的叫声所带来的愉悦,想来国人所感略同。

也许我们真是“实用理性”,只要得到实惠,便不辨声之美恶了吧。英美人听钱公之语,会明白他是说母鸡讨厌之极,见了难受;而国人则会以为他是说母鸡普通之至,不值一看。显然我们的理解要逊英美人一筹。我还见有人效“固哉高叟”,对钱语表示异议。

可见“东海西海”,正未必“心理攸同”呢。钱公将这句古谚用于当今商业社会的语境(吃鸡蛋用不着自己养鸡),可谓推陈出新;而自比母鸡,实际上是“推人及己”。他本人不喜欢拜访名人,曾说:“吾老而懒,杜于皇所谓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亦恕不奉访,况馀人乎!”(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文化昆仑》43页)看来对当世的作家学者,他概以“母鸡”视之,拟人之余,也就顺便挪来自拟。

接下来,我又想起了钱先生的另一句幽默之语。据王水照先生披露,钱公写信告诉他,在1979年访美期间,“馆中有司导观其藏书库,傲然有得色。同游诸公均唧唧惊叹,弟默不言。有司问弟,弟忍俊不禁,对曰:‘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主者愕然,旋即大笑曰:‘这是钱教授的风趣了!’虽戏语,颇有理。”(《对话的馀思》,《文化昆仑》105-106页)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此句耳熟,定非“即目”而成。于是又面壁而坐,不久,果有声起于天际:“苏格拉底有类似之语。” Mnemosyne(记忆女神)既如此启示于我,遂回想起以前曾读过Diogenes Laertius(第欧根尼·拉尔修)所著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名哲言行录》,R D Hicks英译),便赶紧到图书馆去借了一部《娄布经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版的希英对照本,此本钱先生在《管锥编》中曾多次征引。

我希腊文仅识字母,只能读英译(想来钱公亦复如此,不然他决不会引英译而不引原文。有人说钱公通希腊文,实不敢苟同),在记Socrates(苏格拉底)的一章果然找到这么一段(155页):

Often when he looked at the multitude of wares exposed for sale, he would say to himself, “How many things I can do without !”And he would continually recite the lines:The purple robe and silver’s shine / More fits an actor’s need than mine(他看到市场上百货杂陈,琳琅满目,常不禁自语:“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的东西呀!”随即吟道:“熠熠银器兮粲粲紫袍,宜彼倡优兮不适吾曹。”讽诵不已。)

钱先生的话果然源自苏格拉底!考“How many things I can do without ”这句话, CD Yonge的译本翻作:“How many things are there which I do not want” 好像还有人译作“How many things I have no need of”或“What a lot of things there are a man can do without”。不知钱先生原话仿造哪一句式,自愧英文尚未入流(遑论“预流”),不敢妄拟。

前面提到的那位遭到拒绝的英国女士,我想她一定能够领略钱公造语之妙,毕竟谚语流俗相传、家喻户晓;而后面那位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傲然”主者,从他“愕然”的表情、“旋即大笑”后所说的浮泛之语,可以猜测,他不但对钱公的风趣语不能得其微意,对其来历更是不识不知。

如果确是这样的话,那本Lives and Opinion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肯定属于他“所不要看的书”,而钱先生的妙语真可谓明珠暗投了。当然,对于世界一流图书馆的负责人,但愿我的判断是错误的。

一、人们对阅读信息量的需求推动了书籍从初期形态向正规形态演变;

二、人们对阅读方式转变的需求推动了书籍在正规形态的演变进程,

1阅读方式在书籍形态从卷筒装发展为折页装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阅读方式在书籍形态从折页装发展为册页装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三、人们对阅读多元化的需求明确了未来书籍形态发展的方向。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无论书的内容如何不同,开本有何差异,其主流的装帧形态是统一的,并且每种形态都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占统治地位,直到被下一种形态取代:简策装被卷轴装取代,卷轴装又发展成旋风装,从旋风装到经折装,再到蝴蝶装、包背装,最后从线装发展到今天的胶装。那么,从一种形态发展到另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呢?是阅读需求。尽管导致事物发展的因素必然有多方面,但事物的发展方向则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引导。书籍装帧形态的发展也不例外——材料的变化、书籍的普及度、印刷的出现等等因素都会促成书籍装帧形态的变化发展,但为什么会以这样的路线发展,而且必需由这样的路线发展,是由人们的阅读需求决定的,换言之,书籍形态的呈现是为人们的阅读需求服务的。无论是书籍初期形态向正规形态的更替,亦或是当前书籍形态向未来形态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书籍的历史发展过程延伸到未来书籍形态,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导向的书籍设计才能称之为人性化的设计,才能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书籍形态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态也几经演进。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

(一)卷轴装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偶见它的样子。

(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四)蝴蝶装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五)包背装

社会是发展的,事物是进步的,书籍装帧势必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行。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六)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七)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八)精装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因不具独特的装帧形式,故不再作细说。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世界最美的一百座图书馆

001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

捷克·布拉格

特拉霍夫图书馆是捷克最古老的图书馆,已有850多年历史,藏有20余万册珍贵书籍,它包含了两座巴洛可式建筑的图书馆。

002

爱尔兰三一大学图书馆

爱尔兰·都柏林

爱尔兰三一大学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室图书馆。同时,它以藏有超过20万册馆内最古老书籍的“长厅”而闻名。

003

卢雷亚图拉葡萄牙皇家图书馆

巴西·里约热内卢

1880至1887年期间,卢雷亚图拉葡萄牙皇家图书馆在建筑师Rafael da Silva e Castro指导下修建完成,藏书超过35万册,是葡萄牙海外最大、最有价值的葡萄牙语图书馆。

004

阿德蒙特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图书馆

奥地利·阿德蒙特

阿德蒙特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修道院图书馆,主厅建于1776年,壁画表现的是从人类知识到领悟神旨的不同阶段。

005

乔治·皮博迪图书馆

美国·马里兰州

乔治·皮博迪图书馆坐落在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于19世纪煤气照明和钢铁年代,图中的立柱、柱顶、露台、扶手和天花板都是铁铸的。

006

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图书馆

奥地利

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图书馆成立于上世纪第九年代,书藏量达到130000册,这里有著名的“巨型圣经”,大概成书于1190年。

007

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巴黎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大型图书馆之一。建筑没有设计主要入口大门,也没有围墙,但内部却纵横交错,复杂非常。

008

海牙第二议院图书馆

荷兰·海牙

海牙老图书馆坐落于荷兰海牙的议会宫里。铁铸的回旋楼梯和栏杆上涂满了东方年味的大红色,搭配挑高的西式中庭设计,即使不看书,坐在里面也是一种享受。

009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奥地利·维也纳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位于首都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直到19世纪仍保持着德语国家中最大图书馆之地位。

010

乔安娜图书馆

葡萄牙·科英布拉

在乔安娜图书馆内,有三个漂亮的房间,它们之间由华丽的拱门隔开。这些房间的天花板极富装饰性,以镀金和独特的木质制成,隔板上排列着两层书柜。如今,乔安娜图书馆是葡萄牙的国家纪念碑,也是许多大学重要的度假胜地之一。

011

卡萨纳腾斯图书馆

意大利·罗马

012

爱荷华州法律图书馆

美国·爱荷华州

013

奥伯拉西兹科学图书馆

德国·戈尔利茨

014

耶鲁大学贝内克稀有图书和书稿图书馆

美国·康涅狄格州

015

辛辛提那老图书馆

美国·俄亥俄州

016

圣日内维亚图书馆

法国·巴黎

圣日内维亚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精巧的钢架房顶,令人想起当时风靡欧洲的火车站内部构造,称得上是古典设计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017

纽约公共图书馆

美国·纽约

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坐落在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上。图书馆里面的装饰有古典的艺术性。

018

沃克图书馆

美国·明尼苏达州

沃克图书馆为世界最著名的私人图书馆,收藏包罗万象,从人造卫星、动物模型、天文望远镜到最古老的纸本《圣经》以及各种珍奇的玩意统统都收纳其中。

019

委内斯拉图书馆

挪威·委内斯拉

020

马萨琳图书馆

法国·巴黎

建于1643年的马萨林图书馆(Bibliothèque Mazarine)是法国最古老的图书馆,它曾经是红衣主教马萨林(Jules Mazarin)的私人图书馆,据说1648年的时候藏书量就已达到四万册,也是当时欧洲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今天的马萨林图书馆当之无愧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遗产图书馆,拥有600000部作品,其中近200000部都是非常难得见到的古书。

021

剑桥圣约翰学院图书馆

英国·剑桥

022

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华盛顿

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占地面积三十五英亩,书架总长度长达八十多公里,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图书、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图、**胶片和电视片等。

023

亚希技术大学图书馆

罗马尼亚·亚希

024

萨洛斯帕塔克宗教改革大学图书馆

匈牙利·萨洛斯帕塔克

025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北京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026

克洛梅丽兹图书馆

捷克

027

美国哈珀图书馆

美国

028

克雷姆斯明斯特修道院图书馆

奥地利·克雷姆斯明斯特

029

布达佩斯科技经济大学图书馆

匈牙利·布达佩斯

上传失败

重试

030

海印寺大藏经图书馆

韩国

韩国海印寺大藏经图书馆建于1231年,藏有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大藏经版本――高丽大藏经,殿内架子上摆放了8万多个木质印板。

031

被遗忘的图书馆

032

梅腾修道院图书馆

德国·梅腾

033

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

瑞士·圣加仑

034

智利国家图书馆

智利·圣地亚哥

035

里佐利骨科学院图书馆

意大利·博洛尼亚

036

书山图书馆

荷兰·斯皮克尼斯

037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