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历史教学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历史教学社,第1张

《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内创办最早的历史专业刊物之一,在天津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历史教学》的发行,在国内已覆盖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所有省区,国外除主要发行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外,还有欧洲、美洲、大洋州、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刊以后,除1961年上半年曾暂时休刊、“文革”期间被迫停刊外,一直坚持出版,到2002年底,已出版78卷,469期。自1992年以来,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历次评定中,《历史教学》均名列其中。2000年以来,《历史教学》又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用资料来源重要期刊。2002年,《历史教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列入中国期刊方阵,授予“双效期刊”称号。

酝酿创办《历史教学》是在1950年下半年,当时,京津两地几位有志于推进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史学工作者,经过一番筹划,向天津军管会文教部提出出版申请,立即获得批准。当时创办刊物的有7人,他们是:张政烺(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光璧(时为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杨生茂(时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傅尚文(时为知识书店出版部主任)、孙作云(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丁则良(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及关德栋。如今这几位学者,健在的只有杨生茂、张政烺。

初创的《历史教学》可以说是同人刊物。创办之始即成立了“历史教学月刊社”和”历史教学月刊社编辑委员会”,李光璧任主编,其他几人为编委。创刊之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费问题。几个创办人每人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一点作开办费,但杯水车薪,最后,张政烺先生毅然卖掉自己珍藏的二十四史,才凑足创办费用。时中共天津市委文教部部长黄松龄得知此事后,十分关心和支持,又帮助筹办人从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指示知识书店协助发行。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为《历史教学》题写了刊头。1953年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叙伦(时任中央教育部部长)也为《历史教学》题写了刊头,始刊于1953年第7期,沿用至今。

《历史教学》创刊号印行2000册,受到读者的欢迎,发行量逐渐上升,到1952年已发行1万册。1952年由钱君晔(时为津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任月刊社经理。当时中国史学会天津分会成立,《历史教学》创办人商同史学分会申请刊物由中共天津市委领导。自1952年7期起,刊物由天津史学分会主办,原“历史教学月刊社编委会”改称“历史教学月刊编委会”,同时扩大编委会编制。老一代史学家郑天挺、吴廷璆、魏宏运、来新夏、钱君晔、尚钺、荣孟源、嵇文甫及王金鼎等担任了编委。 《历史教学》创刊后的前两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编辑、校对、出版等工作均由在津部分编委轮流负责。1953年,建立了编辑部,陆续调入几位专职编辑和出版行政人员。1954年,《历史教学》发行量已达4万份,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出版工作日益繁重。为加强编辑工作,历史教学月刊社并入天津通俗出版社(1956年改为天津人民出版社),并确定了《历史教学》“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的方针”。

1956年,教育部主要负责人研究决定:《历史教学》继续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出版,教育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并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指定专人参加历史教学编委会,以建立经常联系。

1959年,历史教学编辑部从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出,成立历史教学社,由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领导,左建(时任研究所副所长)兼任社长,鲁滨任专职副社长。

1960年,河北省科学分院撤销后,历史教学社由河北大学代管。1963年,改由天津市文教委员会管理,1964年起由市教育局代管,刘冀农(时任教育局副局长)兼任社长、左建兼任副社长、鲁滨任原职。

“文革”开始后,《历史教学》被迫停刊,机构被撤销,办公地点被占用,人员被下放,图书资料受到严重损失。特别令人惋惜的是,徐特立、马叙伦题写的刊头手迹,郭沫若、叶圣陶的题词手迹,范文澜几次来信的手迹,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手迹等,均遭毁弃,荡然无存。

1978年6月,中国史学规划会议筹备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倡议恢复《历史教学》月刊。随后,成立复刊筹备小组,8月,批准复刊。10月,国务院教育部恢复对《历史教学》的业务指导关系。

1979年1月,《历史教学》正式复刊,同时恢复历史教学社,刘冀农(时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兼任社长,鲁滨、杨宝林先后任专职副社长。

1986年,历史教学社由天津出版局管理,杨宝林任社长;1990年,侯万明任社长;2001年4月至今,刘文君(女)任社长。1998年,历史教学社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并,但仍保留了历史教学社名称。

《历史教学》自创刊后,一直拥有一支由著名史学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他们为《历史教学》的发展付出了心血,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历史教学编委会的成员在各时期有一些变化,从创立到现在,编委会分别在1952年、1954年、1961年、1979年、1986年和1994年进行了6次调整。自创刊始担任《历史教学》编委的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张政烺、杨生茂、李光璧、傅尚文、孙作云、丁则良、关德栋、郑天挺、吴廷璆、王金鼎、魏宏运、来新夏、钱君晔、尚钺、荣孟源、嵇文甫、王仁忱、耿夫孟、朱星、刘冀农、韦力、卢士林、巩绍英、雷海宗、翁独健、万九河、金宝祥、沈鍊之、梁寒冰、左建、潘强、吴雨、梁卓生、邱汉生、苏寿桐、李纯武、杨志玖、王玉哲、韩烽、王敦书、庞卓恒、程秀、张景贤、王连升、王永祥、罗澍伟、王宏志、李树人、郑先进、杜汉鼎。 《历史学习》是中国唯一面向高中生的历史杂志,自2005年第9期全面改版,栏目重新设置,有“高考导向分析”、“学科综合提示”、“理解教材”、“材料解读训练”等一系列新栏目。内容大体围绕高考要考什么?教学和复习中应注意什么?学生易忽略、易弄错的问题怎样解决,等等。改版后更突出了办刊特色——为高考服务,为高中教学服务,为高中文科生服务,并且增强了实用性,在装帧方面更贴近学生,增加阅读的快感。

剑名:虹夏。铸造者不明的神剑。 传说此剑只有在乱世中才会现世,并引发更难以收拾的局面,也被称为不祥之剑,但多年来,武林中人一直很热衷于寻找此剑,因为天下间几乎没有任何一件兵器能与其匹敌。

根据古籍记载,此剑极轻,连幼儿也能轻易挥动,而且剑锋十分锐利,若不配合使用当初铸剑者为其特制的封印剑鞘,剑会轻易的自己破鞘而出,甚至反伤到持剑者。

与持虹夏之人交锋,只可智取,不能力敌,妄想拿一般兵刃抵挡虹夏威力者,其下场多半只有一个死字。

这把剑经过宋朝末年的战乱之后,辗转流落到塞外,最后归于当地的望族上官家。而上官家之主宅心仁厚,特意将虹夏封印在隐密处,不希望神剑继续为祸人间。 但天下间毕竟没有绝对的秘密,经过了数代,上官家拥有虹夏的秘密,逐渐被家中人有意无意间透露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终致人尽皆知。

神剑的下落在中原武林中一传开,立刻为上官家引来灾祸。

觊觎神剑已久的各路人马纷纷上门,逼使上官家之主不得不将神剑取出随身携带。秘密已被揭穿,避免落入恶人之手,不如带着,还可防身。但是在劫难逃,还是被白莲教的分支教派“皇天教”盯上。

在一次伏击事件中,上官老夫妇身受重伤,幸而中原名流“义拳震八方”朱焰然刚巧路过,出手相助,神剑才得以不落入恶徒之手。

上官夫妇在临死前将虹夏托付给朱焰然,此后神剑便由朱家保管。

吃了大亏的“皇天教”心有不甘,日夜计划报仇。

一日,经神秘高人指点,“皇天教”成功破侵朱家大门,杀人夺剑。

侥幸逃过一劫的朱家遗孤朱星寒、养女上官瑾雪(当年上官家的遗孤)、武师吴品,怀着满腔的怒火,踏上缉凶之路。

时值元朝末年,隔了数百载的岁月,神剑虹夏终于再度现世,并惹起了祸害。 虹夏——这把不祥的神剑再度现世,牵扯出数百条人命和错综复杂的江湖情仇。

两个武林名门,先后因神剑虹夏而遭受灭绝之灾,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黑手赫然与朝廷有关。

热血青年朱星寒,背负着灭门之恨,偕同恩师吴品、义妹上官瑾找上了邪派“皇天教”;异国壮士葛天雷,悲泯好友之子的丧亲之痛,自愿在暗处协助朱星寒一行人;神秘女子黄荷,为了弥补身为大阴谋家的父亲所犯之罪孽,决定大义灭亲;武林大宗师傲剑叟的爱徒熊千千,看上神剑的非凡威力,走出深山加入夺剑行列。

武林冲突一触即发,中原群侠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陷入了元朝政府精心设下的圈套之中……

现代汉语

一、通 论 类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文科

21世纪新教材。

《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现代汉语,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

二、绪 论 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汉语》,朱德熙。

汉语概说,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年。

汉语汉字汉文化,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汉语如是观,史有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言文化研究,胡明扬,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公司,1989年。

汉语方言学概要(第二版),袁家骅,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现代汉语方言音库(43种),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吕冀平,戴昭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纪事(1892—1995),语文出版社,1997年。

三、语 音 类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包智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语音常识,董少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普通话语音常识,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宋欣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普通话音位,吴天惠,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北京语音实验录,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语音探索集稿,林焘,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

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劲松,民族出版社,2002年。

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鲁允中,商务印书馆,1995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北京出版社,1999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宋欣桥,商务印书馆,1998年。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普通话异读词汇编,侯玉茹等,语文出版社,1992年。

国际音标发音自学教程,宋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语文出版社,2000年。

四、文 字 类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

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

汉字研究,高更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何九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与书法文化,姚淦铭,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汉字形音学,李思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

汉字形义分析字典,曹先擢、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7年。

计算机时代的汉语与汉字研究,罗振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比较文字学初探,周有光,语文出版社,1998年。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用所,语文出版社,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出版社,2001年。

五、词 汇 类

汉语词汇,孙常叙,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6年。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年。

普通话词汇,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年。

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李行健、刘叔新,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汉语词义简析,朱星,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词义和释义,孙良明,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词汇漫谈,徐青,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王勤、武占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词汇,郭良夫,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

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出版,1990年。

实用词汇学,许德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1996年。

汉语的语词理据,王艾录、司富珍,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词汇学理论与实践,李如龙、苏新春,商务印书馆出版,2001年。

汉语词汇论稿,韩陈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六、语 法 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1962年。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

语法研究和探索(1-8),北京大学出版社,始自1983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

现代汉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朱一云、王正刚选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1993年。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下册),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资料,王松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句型和动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教研室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歧义问题,文炼、允贻著,1985年。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语用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课题组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动词用法词典,孟琮、郑怀德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七、修 辞 类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修辞概要,张志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 弓,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

大学修辞,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词语的锤炼,倪宝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

炼句,倪宝元,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比喻,袁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辉。

修辞讲话,吴士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

辞格辨异,郑远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

言语修养,郑颐寿,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

新编修辞学,郑颐寿。

修辞新格,谭永祥,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

汉语修辞美学,谭永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笔舌妙品问答,谭永祥。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北京出版社,1983年。

修辞学新论,王希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修辞学新编,程希岚,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当代中国修辞学,姚亚平。

接受修辞学,潭以纯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广告修辞学,周建民。

修辞学导论,骆小所、周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常用词语漫话,袁晖、史锡尧。

辞规的理论与实践,胡习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修辞学研究,华东修辞学会,华东师大出版社,各辑。

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福建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各集。

古代汉语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

 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 名字是不一样的,含义也不同,起一个适合自己的名字 非常重要,不同的名字能够彰显不同的色彩,很多人在起名字的时候非常纠结,以下分享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

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1

  有担当有文采的朱姓名字

  1、朱思则

 思则一名出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言,指思想的含义,用于男孩名字中指男孩的聪明伶俐,思想大气的含义。而则之言,含有以身作则之感,代表着榜样之义。名字朱思则,具有古风之感,读起来温润好听。

  2、朱君翔

 朱君翔是一个大气且诗意古风的男孩名字,其取自于诗文“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其中君之言,内携君子之傲然风骨,藏有君临天下之霸气,读之荡气回肠也。适合虎年男孩,寓意男孩能够功成名就的美好含义。

  诗词的名字解析

  1、朱昊天

 昊天之言,取自于《九思伤时》中诗文“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其中昊者,为大也,用于男孩名字中可以体现男孩的强大之感,而天也,含有目标长远之吉祥含义。昊天之名,为苍穹也,赋予男孩大气的一面。

  2、朱润之

 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其中润有湿润、润泽,用于男孩名字中体现男孩的温润如玉,感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之气质,并含有2022虎年喜用字根氵,寓意男孩平安顺遂的美好涵义。

  朱姓男宝宝取名大全2022

 朱彦、朱铭聪、朱奕弘、朱建济、朱高远

 朱经、朱俊民、朱嘉高、朱宇轩、朱达勋

 朱枫、朱意辰、朱肯澈、朱曜适、朱骞泽

 朱浚、朱锦华、朱信思、朱欣然、朱永寿

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2

  ——朱瑀

 瑀字其本义为美玉的含义,用于男孩名字中将玉石的光辉融入于名字之中,寓意男孩有玉石一样的光辉,璀璨光明,思想明净,性情清高的内涵。朱瑀读起来似有偏偏公子的镌雅之感。

  ——朱沐

 沐字本义是为沐浴,润泽的含义,古籍有言:“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隐喻润泽如初,彰显男孩是一个品德美善之人,读之文雅和煦,含有润物细无声的温和之气。

  ——朱兰筠

 兰为兰花之义,兰花是花中四君子,内涵清雅高贵的品质,用于男孩名字中指男孩气质如兰,品貌兼修,如玉石一般轻盈净透。筠指竹子的青皮,用于男孩名字中寓意了竹之清高淡雅之气节。

  ——朱憬琛

 名字取自诗文“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憬是憧憬的含义,用于男孩名字中彰显男孩志向远大的含义。琛是为珍宝的含义,指男孩的珍贵之感。朱憬琛一名,读来响亮大气,极具文学涵养。

  ——朱城锦

 这个四字名字取自诗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一个充满华贵气息的男孩名字,含有诗文之古风富丽堂皇之感。其中锦者为华美丝绸也,用于男孩名字指男孩加官进爵,前程似锦。

朱姓男孩大气有涵养的名字3

  1、朱恒毅

 “恒”取自成语“坚持不懈”,形容男孩办事有恒心、有毅力;“毅”指意志坚持、果断,即形容办事拥有坚定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决心,这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两字搭配加强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盼与祝福,使“朱恒毅”一名既好听,又与众不同。

  2、朱天宇

 天的声调为第一声,宇的声调为第三声。从第一声到第三声,有一个非常大的转折,读上去也有抑扬顿挫之感。

 天、宇文字在字画上非常简单,但并不是没有内涵。天和宇其实含义相近,不管是天空还是宇宙,都给人一种很辽阔、恢宏大气的感觉。作为名字,可以寓意宝宝能有辽阔的心胸,能有一个光明而远大的未来。

  3、朱彦淇

 淇字本义原指中国的一条长河——淇河,在人名中引申为富足,吉祥,优雅,安康的美好含义;彦字在男孩起名中能非常好的体现出男孩洒脱俊逸的一面;

 因此彦淇一名,不仅吉利,还颇具才华内涵,表示男孩不仅生活幸福快乐,圆满平顺,还杰出不凡,卓越超群,才德兼备。

  4、朱志栩

 “志”字有着志向、意向。出自古诗文“在心为志。”引申为孩子志向远大、勇于拼搏、一往无前;

 栩为木名,栎的别名,形容生动传神的样子,用作人名意指想象力丰富、才华横溢;“志栩”两字搭配姓氏朱寓意着男孩子饱学之士、博识多通、志在千里。

  5、朱旻朗

 旻,多用来指秋季的天空。秋色宜人的季节,天空是十分美丽的,也十分明朗。旻与朗在含义上很相合。

 无边无际的天空也给人苍穹辽阔、广大博远的感觉。用这个名字,寓意孩子可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有开阔的视域和宽广的胸怀。

  6、朱庭霖

 霖字本义是指久下不停的雨,由于给百姓带来了庄稼大丰收的希望,故引申为恩德的含义。

 庭霖一名不仅给人福泽万世的美好感受,还体现出男子温柔体贴的行为举止以及显赫的门庭和家世。

  有寓意的朱姓男孩名字大全

 朱博羽、朱峻立、朱彬福、朱益逸;

 朱城德、朱识海、朱振弘、朱沐岐;

 朱若涵、朱达鸣、朱家蕊、朱柏翔;

 朱胤铮、朱月磊、朱柯昌、朱志春;

 朱柏年、朱镜名、朱泰年、朱幽吉;

 朱泰帆、朱镜冰、朱镜宇、朱星羽;

 朱识帆、朱肖宇、朱劲宇、朱信宇;

 朱幽寒、朱钟刚、朱兰茜、朱德钰;

 朱佳祺、朱秀元、朱昌智、朱图城;

 朱逸铭、朱弘志、朱圣信、朱文冠;

 朱轩博、朱晨煦、朱曲漾、朱宇文;

 朱文滨、朱锐滨、朱悟奇、朱弘佑;

 朱炫宇、朱识光、朱星宇、朱信吉;

 朱俊年、朱鹏全、朱建年、朱幽宇;

 朱星年、朱泰旭、朱泰羽、朱鹏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