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的文学地位如何?音乐家郭茂倩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的文学地位如何?音乐家郭茂倩简介,第1张

古籍记载

北宋须城人,《四库全书总目》称“《建炎以来繁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仲f(郭劝,字中褒)之孙,源明之子,其仕履未详。本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县)人,此本题曰太原,盖署郡望也”。编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乐府诗,也是研究乐府诗的重要著作,“徵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主要作品

《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历代歌曲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后世影响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乐府诗集》也存在一些缺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后,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诗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阁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残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旧抄本配补。今通用1980年中华书局标点校勘本。

《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 沈德潜 《 古诗 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是的。孔子私学是指孔子在古代中国创办的一种私人教育机构,其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为主,其中包括了六艺教育,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这些典籍代表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孔子私学中非常重视的教材。

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六艺教育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中,《诗》指的是《诗经》,《书》指的是《尚书》,《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等礼仪方面的典籍,<《乐》指的是古代音乐、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典籍,《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指的是《春秋左氏传》。

这些典籍包含了古代中国政治、伦理、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是孔子私学中教授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些典籍,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掌握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因此,可以说孔子私学以六艺教育为主要内容之一,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原名里姆斯基·科萨柯夫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建立于1862年,是俄罗斯最古老的音乐学府,是俄罗斯音乐发展的卓越象征,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学府之一。自18世纪起,具有明显特色的俄罗斯音乐演奏风格由几代俄罗斯歌唱家、钢琴家、指挥家、弦乐、管乐演奏家们逐渐发展起来。在这所音乐学院许多学生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可,如:作曲家尼古拉·马亚科夫斯基、瑟吉·普罗柯菲耶夫、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家亚沙·海菲斯、米龙·伯拉金、耶夫列·金巴里斯特、尤里·爱德琳,钢琴家沙马里·萨夫新斯基、娜杰什达格鲁波夫斯卡亚、弗拉吉米尔·沙夫拉尼斯基等等。目前圣·彼德堡音乐学院每年招收学生1400人,各系均由多位著名的高素质教育家执教,外籍学生有自由选择任何一位教师从事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权利。

  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共有六个分院:

 1:键盘器乐学院

 2:管弦乐学院

 3:作曲学院

 4:音乐历史及理论学院

 5:指挥学院

 6:声乐舞台剧学院(包括芭蕾舞表演)。

 专业学科分为十一个系、组:

 1:键盘器乐系-钢琴组

 2:管弦乐系-弦乐组

 3:作曲系

 4:音乐历史理论系组

 5:声乐系组

 6:合唱指挥系组

 7:民族器乐系组

 8:歌剧及交响乐指挥系

 9:音乐舞台剧制作系

 10:舞蹈系

 11:管乐及打击乐组

 学院招生授课:

 音乐学院每年招收1400多名学生,其中近300人为外籍学生。

 音乐学院每年授课分为两个学期:分别于九月一日和二月九日开学。

 圣彼德堡音乐学院分预科班、硕士班、博士班、进修班及大师班。

 预科班:(五个月、十个月)本班专为准备进入音乐学院进修者,及计划就读硕士班或博士班的外国学生所设置。预科班课程以专业和俄语的学习为主(或附带一门理论课程)。授课时以俄语为主,英语为辅助语言。

 硕士班:本班学习内容系结合学士、硕士二部分课程为一体,包括:主修课、西洋音乐史、俄国音乐史及音乐理论等,为培养专业表演者(演唱、演奏、指挥等)、作曲者及音乐教师所设置。期间五年(含预科共六年)。

 博士班:本班专为欲在专业上求更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所设置之最高水准课程,已获硕士学位者可申请学习,学习期间二至三年不等,视个人能力而定,毕业后授与"音乐艺术博士'学位之文凭。

 进修班:此课程专为欲更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巩固专业经验的学生所设置。课程以专业学习和俄语为主:专业学习第周3-4时,俄语2-8课时(每课时二45分钟)。学习时间自两个月至二年不等,唯在本班学习满六个月以上,并通过相关考核之后,本院方授与世界承认的证书。

 大师班:本班每年兴办两次:冬季班一月、二月,暑期班六月、七月。课程内容涵盖各项专业,入班资格不设限。

 收? 费:

 1:预科班

 一般专业每月13500卢布。音乐学院的预科不像其它学校的,多数是以补习的方式,一般四个月左右。按年计算是 135000卢布/年。学习是一个教师带两个学生。

 2:硕士班

 一年级第一年195000卢布/年;二年级,三年级170000卢布/年;四年级,五年级150000卢布/年

 3:进修班

 一般每月约350-575美元,根据学生所选择专业而定,如:声乐450美元,编舞500美元, 歌剧及交响乐指挥(含与交响乐团排练)575美元。

 4:博士班

 博士第一年195000卢布/年;第二、三年180000卢布/年

 5:大师班

 每节课60美元。

 6:医疗保险:100美圆/年

 7:租住学生宿舍

 双人间4000卢布/月/人;三人间3600卢布/月/人;单间:4200卢布/月;套房:4200卢布/月

 教学设施

 图书馆:藏书五十万卷,内容包括教科书、手册、参考书、俄罗斯文集、欧洲语言类书。

 阅览室:藏书两万卷,内容同上。

 乐谱图书馆:藏书三十万卷,包括各类器乐、交响乐、歌剧及歌谣曲谱。

 音乐古籍图书馆:收藏大量俄罗斯及外国作曲家亲笔手稿和音乐评论等。

 声象图书馆:收藏大量的音乐视听作品以及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影音资料。

 除上诉各馆之外,本院设施尚包括两间大型音乐厅,一个歌剧院,并且每间教室及琴房配备一至三台大型演奏用钢琴。另有两栋学生宿舍楼及游泳馆。

 留学生生活简介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共有两栋留学生公寓,一栋坐落在美丽的芬兰湾与芬兰隔海相望,另一栋坐落在彼得岛。两栋宿舍附近均有3个菜市场以及大型超市、商场,可为留学生够物提供便,留学生居住全部为单人间,平均每间房约为40平方米,每间都配有钢琴,电话,并配有公用自炊间、厕所、24小时热水澡堂、健身房及俄语教室和大型琴房(三角钢琴),留学生被褥有专人清洗平均每星期一次,每栋宿舍均由保安24小时把守以保证学生安全,宿舍楼下都设有公共汽车站,平均10分钟一辆开往音乐学院,附近还有地铁站,平均2分钟一次开往圣·彼德堡各个地方,在这里留学生的饮食起居都与国内相似,在圣·彼德堡每年约有上百场左右的大型音乐会,留学生可凭学生证购买价值3-10人民币的学生票观看世界级大师的演出。留学生在这里平均每月的生活费约为150—200美金左右。

儒家音乐观点以其创始人孔子的言论为代表。孔子虽然没有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传世,但从《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记载看来,孔子有着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和高度的音乐修养。他强调音乐的美感作用,重视对弟子的音乐教育,把音乐列入所授“六艺”之中,并把音乐视为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段。但是,孔子对音乐的强调是与他的政治观点分不开的,他主张将“乐”与“礼”相配合作为治理天下的手段,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音乐观点带有保守的一面。他不但对僭越音乐等级制度的行为忍无可忍,发出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之类的愤愤之言,还对冲击雅乐正统地位的民间音乐表示厌恶和排斥,“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放郑声,远佞人”。儒家的另外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一个主张将“仁声”作为教化手段来感化人;一个主张要靠礼教和雅颂之声对人类本恶的性情进行引导和转化,使自然的情感获得社会内容从而符合社会的需要,将“乐”作为调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改善社会风气的手段。

尽管孔子、孟子、荀子的表述方式不同,但他们所谓的“乐”都是“雅颂之声”、“先王之乐”,即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雅乐,对待民间音乐的态度则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郑、卫之音,使人之心*”(《荀子•乐论》),是坚决不予提倡的。

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在后来的《乐记》(相传为战国初期公孙尼子所作,一说为汉儒刘德或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一书中得到系统的总结。《乐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宣扬和维护“雅颂之声”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因此书中以音乐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功能作为核心论题贯穿始终,对音乐的来源和本质、音乐的政治内涵、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音乐在培养统治者仪容风范方面的作用、音乐在教化人民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调和阶级矛盾方面的用途、音乐的审美标准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