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经第一 杻阳山
猿翼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另一座山,名曰杻阳山。杻从木,想来应是一种树木。阳本不必多说,一定是好的,定然不会像猿翼山那样多怪兽,应与招摇山、堂庭山一类。
杻确实是一种树木,又名檍树。此树材质坚硬,在古代可做弓弩用。《诗经•唐风•山有枢》有提到檍树,是种生长在洼地里的树种。檍树又做枍树、菩提树、万岁树,不尽相同,究竟是不是同一种,非专家不敢定论。
阳集齐各种正面词汇于一身,《说文解字》阳,高明也。《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阳代表着天、阳刚、积极、光明等等。神话传说阳既是人间,所以说阳必定是好的一面。当然按《易经》理论阳中是有阴的,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此处不做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里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这是中国地理原因而形成独特文化现象。中国地处北半球,因此山的南面常被太阳照射的多。而水的两岸都会有山,水的北面自然是山的南面,因此山南为阳,水北也是阳。此与杻阳山的得名有一定原因也未可知。
杻阳山南面多赤金,北面多白金。前者招摇、堂庭两山也多金,当没有说明是什么金,此地分出赤金、白金来。想来招摇、堂庭两山两金不分南北。
所谓赤金,有说是铜,亦有说是纯金者。古籍南朝《铜剑赞》有:“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史记》《汉书》都将金分为黄、白、赤三金,分别是金、银、铜,三金为正好分为三品。
俗语有“金无足赤”之说。而将赤金说成是黄金的又都是小说家言,且都是宋后的定论。《山海经》与以上古书更接近,或许更具权威可信,然白金也就是白银了。
杻阳山中还有一种野兽,长的像马,头却是白色,身上花纹像老虎,尾巴是红色,发出的声音就像在唱歌谣,它的名字叫做鹿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又是一个四不像。与麒麟等神兽有很多相似之处,麒麟不必多说,自古是一种神兽、瑞兽,是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祥瑞的。
鹿蜀还有一大好处,人佩之有宜子孙。此话主流认为是佩戴它的皮毛之类会福泽子孙,亦可为多子多孙。佩,既有佩戴之意,也有敬佩之意。若说是神兽,人一定像对待麒麟一样有一种敬佩之心,来祈求福泽子孙或多子多孙。
还有一条怪水出自杻阳山,向东流入宪翼之水。水中还有很多黑中带红色的龟,长的像龟,而头像鸟,尾巴像虺(蛇)的尾巴,它的名字叫做旋龟。发出的声音像是劈开木头,佩之耳朵不会聋,还可以治疗足茧。
此处怪水,不知是名为怪水,还是其水有些奇怪不得而知。能以怪为名想必也不简单吧,何况水中还有很多的旋龟。向东流宪翼之水,宪翼为何水不得而知。从字面理解,宪有很多种意思,而其中《周书•谥法》有云:博闻多能曰宪。似乎更能与此贴切。翼自然也与飞行不无关系。因此推测,宪翼之水,大概也是一条充满神奇鬼怪的江河。仅为一家之言,感于《山海经》更为贴切,以曾其趣。
旋龟应该是怪水中的主角或者说是主宰,旋龟与鹿蜀一样又是一个四不像。中国神话中很多神兽常有这种现象,不知道是古人喜欢用这种类比手法来描述,造成了这种四不像的现象,还是本身真有这样神兽存在。
然而与鹿蜀不同的事,旋龟在当今到真的找到了类似的两种龟类。一种是鳄龟,一种是鹰嘴龟,两者都挺接近旋龟的样子,龟身鸟嘴蛇尾。而鹰嘴龟本身又是自古在中国大陆存在的的物种。
究竟旋龟是不是这两种龟类,仍然无法定论。如果说是其中一种那必然也具备了,佩之不聋,可以为底的奇效异能。倘若两者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旋龟显然还是一种神兽一般的存在。
剑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世人都尊其为“百兵之祖”,当之无愧。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所以成为了历史上无数习武爱武之人所追捧的对象。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剑,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很多专家有根据古剑的价值评选过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但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有些确实是真实存在,但有些仅仅只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罢了。而今天所要介绍的四大名剑,却是真真切切的在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一、越王勾践剑
此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欧冶子所铸造。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所以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此剑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二、秦王剑
此剑其实只是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一把秦剑,是否是秦始皇佩剑还不得知。但因其被兵马俑里的一尊高级军吏俑压弯了两千多年,出土后竟然自己弹直,剑刃依旧锋利没有生锈这一幕奇特场景而震惊海内外。根据检测,这把剑是因为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而这种技术是20世纪美国和德国发明的,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是如何做到的。此剑现收藏于秦始皇陵博物院。
三、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是乾隆皇帝的陪葬宝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期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宫殿中,九龙宝剑就是陪葬宝物之一。直到后来军阀孙殿英盗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后,九龙宝剑才又重现于世,但是孙殿英为了摆脱盗墓的舆论压力把此剑送给了国民党戴笠。而这也是宝剑最后一次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眼中,因为在1946年3月17日,戴笠带着九龙剑飞往南京途中,飞机直接撞在了山上,导致机毁人亡,大火整整烧了数个小时,等找到九龙宝剑时已剩下一堆废铁残片了。
四、湛卢剑
此剑也是铸剑师欧冶子所铸造,相传第一个得到湛卢剑的人是赵王,但是拥有过湛卢剑的人不仅仅只有赵王一个人。后来湛卢剑几经辗转流传,据说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后传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中,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父子遇害后,湛卢剑也就此不知下落。以上四大名剑时至今日虽然有的已破烂不堪,有的不知所踪,但它们依旧在中国千年来的剑文化历史里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中国古代名剑谱
(0)轩辕剑 黄帝所铸 首山之铜 天文古字 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 颛顼所有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夏禹所铸 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 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 铜 三尺九寸 后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 铜 三尺二寸 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 牛首山之铁 铭曰夹 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 殷太甲铸 文曰定光古文篆书 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 殷武丁铸 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 殷代 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承景脊练
(9)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 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 五尺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 链钢 长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 铭曰骏大篆书 三尺 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 铁 吴越春秋载吴王闯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莫邪
(13)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 铜锡 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ぬ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 采金 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 铁英 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太阿工布诫 秦昭王铸 铭曰诫大篆书 三尺 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 秦始王铸 采北祗铜 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 三尺六寸 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太公所得 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 汉高帝所得 铁 铭曰赤霄大篆书 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 汉文帝铸 三尺六寸 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 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 汉武帝铸 铭曰八服小篆书 三尺六寸 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 上铭直千金寿万岁 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 汉宣帝铸 二剑铭皆小篆书 三尺 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 汉平帝所得 上有帝名大篆书 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 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6)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 铭曰更国小篆书
(27)秀霸 汉光武所得 铭曰秀霸小篆书 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 七尺 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 汉明帝铸 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0)金剑 汉章帝铸 金质 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1)安汉 汉顺帝铸 铭曰安汉小篆书 三尺四寸 永建元年铸
(32)中兴 汉灵帝铸 文曰中兴小篆书 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 上有金字铭曰孟德 三尺六寸 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绍所得 上铭曰思召 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5)蜀八剑 蜀昭烈帝铸 采金牛山铁 三尺六寸 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6)镇山剑 蜀后帝禅造 一丈二尺 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 魏武帝铸魏
(38)三剑 魏太子丕造 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39)文士剑 杨修献魏文帝 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40)吴六剑 吴大帝所有 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吴 吴大帝孙权铸 采武昌铜铁 文曰大吴小篆书 各三尺九寸 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42)流光 吴王孙高铸 文曰流光小篆书 建兴二年铸
(43)皇帝吴王 吴主孙皓铸 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 建衡元年铸)
(44)步光 晋怀帝铸 铭曰步光小篆书 五尺 永嘉元年铸
(45)五方单符 晋穆帝铸 铭曰五方单符
(46)隶书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五口神剑 晋孝帝铸 铭曰神剑隶书 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7)定国 宋武帝铸 铭曰定国小篆书 永初元年铸此剑后入于梁
(48)永昌 宋废帝昱造 铭曰永昌篆书 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49)梁神剑 陶弘景造 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 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 长短各依剑术法 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
口(镇山 北魏道武帝造 隶书 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
(50)沉水龙雀 夏赫连氐造 铭曰大夏龙雀 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 铭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剑 唐晋公王铎所有 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53)火精剑 唐德宗所有 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54)酉蕃宝剑 宋 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55)古铜剑 宋苏轼所得 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56)楚铜剑 宋郑文所得 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剑 明初安定王所贡 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
如何鉴别一把大宝剑?
中国古代的剑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其辉煌的历史、卓越的工艺、 精美的形制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角逐,中原地区年年征战,战争的需要催动了武器的发展,因此作为作战的有力武器:剑,就为军队所接受。剑的军事用途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冶铸技术进一步发展,青铜剑的长度、形制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此期间不仅仅是剑术理论,还包括其精神内涵,统治阶层的权利让渡,士族阶层的剑侠精神,这些都赋予了剑更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出现了以剑为主题的相剑理论。
春秋战国时代,吴、越宝剑被天下视为珍奇,《庄子·刻意》记载:“夫有吴越剑,押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这是因为吴越两国地域接壤,民族相同,民风民俗相似,交往较为密切,中国自古便有“同气同俗”一说,当青铜剑的制作技术在吴国得到发展的同时, 也开始传入了越国,越国灭掉吴国,然后自己又被楚国吞灭。
楚国灭越以后,越国精湛的铸剑技术又传播到楚国,因此吴、越、楚地均发掘出众多的宝剑。春秋时期的吴越青铜剑,今天有很多存遗于世,其中有不少是传世珍品。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吴越青铜宝剑,更是提供了有力的事物证明。这些实物中,有几把剑带有吴王或越王的铭文,故能肯定的被确认为吴越之剑。它们不仅剑形相同,而且装饰的方法、铭文的格式也极为相似。《越绝书》里还留下了非常有名的相剑的故事。
有关相剑的故事
当然相剑之所以得以流行,并形成一个职业,这也与战国秦汉时期贵族中盛行的带剑、好剑之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周时期,贵族盛行以剑为佩的记载在先秦史料里有很多。到了汉代,环首刀的军事用途比剑大得多,然而上层社会却有崇尚古剑的风气。贵胃带剑、好剑之风仍盛而不衰,故司马迁有“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之讽。这种现象,与今天的富豪对古董趋之若鹜,大抵相类。
在汉代的王侯大墓中,常随葬有精良珍美的铜铁剑,更有甚者,一墓中随葬10多件剑,如中山靖王刘胜墓随葬9件铁剑、3件铜剑,俱精良而华美。这些剑理应是死者生前所钟爱之物。所以当这些国家的上层人士中,不仅盛行带剑,而且喜好宝剑、古剑的同时也刺激了作伪者。结果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冒牌”的古剑,因此一些以鉴定古剑为业的相剑师也就出现了,他们出入豪门,专为权贵鉴别刀剑。而鉴定古剑的真伪,就成了相剑者的重要职能。结合现在所知道的史料可以推断出古相剑术的内容。
古相剑术的内容
其一,由刀剑外观(包括器形、纹理、色泽、装饰、铭文等)来鉴别剑刀的优劣和名器的真伪。并从剑刀的纹理、色泽等来判定吉凶祸福。古人迷信鬼神,行事必求吉凶。吉者行之,凶者避之。佩带刀剑也如此。云梦秦简《日书》中曾见某日利于带剑或勿以某日带剑之类简文。因此,判别刀剑之为吉物抑或凶物,自然成为相剑术的重要内容。
其二,铸剑术。面对出现的大量仿制之剑,要想轻易辨别出真伪,还需要对剑的铸造有深刻的了解。所以专门的相剑师想对宝剑要予以鉴别,就必须精通铸剑之术,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识别优劣。因此,相剑术是以铸剑术为基础而发展期来的一个新兴行业,而当时那些擅长相剑的术士,在当今则类似于文物鉴定专家了。
所以相剑师识别宝剑,是建立在对铸剑技术熟识的基础上,结合剑的形貌特征而概括出来的。此外, 他们还需要掌握名剑的相关知识,诸如使用情况、外观、形制、特征等等,只有掌握了全面的识别知识,才可能准确的识别剑器的真伪和价值。所以到了汉代终于有了关于相剑师的古籍:《汉书·艺文志》里记载的《相宝剑刀》二十卷了,这是文献中最早,也是仅有相剑术方面的书籍。
从书名推断,《相宝剑刀》一书似是写成于汉代。因为从战国至汉代,随着古刀剑的发展演进,相剑术也是有所变化的。战国时期,青铜剑盛行,而刀类兵器尚未兴起,相剑主要是相铜剑,恐还谈不上相刀。入汉以后,铜剑被铁剑淘汰,同时出现了环首刀,并很快流行起来,剑在短兵器中的垄断地位遂消失,剑、刀趋于并行,于是相剑术也就发展成了剑、刀并相。与古刀剑的这一发展过程相适应,在语词上,作为兵器概念的“刀”字的广泛使用,也是始于汉代。
古相剑术的失传
但是自《汉书·艺文志》之后,《相宝剑刀》一书便不再见于著录,并且在存世的各种古籍中,也未见有征引其内容的。而从隋唐以下,方术中也无相剑之门。大概自魏晋以后,古相剑术就逐渐失传,以致完全湮灭了。也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阶层中那种带剑、好剑的风气开始趋于衰落。保留于朝仪制度中的佩剑,徒有形式,根本不重剑的质量,故有“代之以木”的。
后世的帝王将相虽也不乏喜爱刀剑者,但在整个阶层中蔚成风气的现象已经消失。相剑术的失传,恐怕即因为此。至于《相宝剑刀》一书失传的时间,今已无法确考。以前曾有人认为,至南朝梁时,此书仍然存世,其根据是梁阮孝绪《七录》所载之《仙宝剑经》。《七录》今也已失传,但《隋书·经籍志》中多有征引。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中解释:“仙”当是“相”字之误,并认为此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相宝剑刀》。
相剑文化的经验
作为剑文化的文化延伸,“慧眼独具”的相剑师顺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这种相剑文化的产生,还为后世人们对宝器的识别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①《越绝书》 记载“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昔者,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曰:“吾有宝剑五,请以示之。”薛烛对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请,不得已。”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宝剑, 五色并见,莫能相胜。毫曹已擅名矣,非宝剑也。”
王曰:“取巨阙。”薛烛曰:“非宝剑也。宝剑者,金锡和铜而不离。今巨阙已离矣,非宝剑也。”王曰:“然巨阙初成之时,吾坐於露坛之上,宫人有四驾白鹿而过者,车奔鹿惊,吾引剑而指之,四驾上飞扬,不知其绝也。穿铜釜,绝铁,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王取纯钧,薛烛闻之,忽如败。有顷,惧如悟。下阶而深惟,简衣而坐望之。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 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此所谓纯钧耶?”
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可乎?”薛烛对曰:“不可。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鑪,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
②《吕氏春秋》:“世之人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
《左传·桓公十年》:“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语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祸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虞公出奔共池(左传)。 象以齿焚身。麝以香丧命。居乱世以财受祸者,何可胜道。周谚二语。真痛哭流涕而言之。然无厌者终受祸。虞公其显见者。”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将使于晋,带宝剑而行,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之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已死于楚。悔之,于是解剑致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季曰:"吾非赠嗣君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季子乃至墓,以剑县徐君墓树而去。”
③《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绝侧赢文,啮缺卷锥,而称以顷襄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④《吕氏春秋·疑似》:“使大人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 ”
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于鲁”。
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铸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
吾离死后,葬于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他的墓是邓州古墓中有名字的最早的一个。所以称之为“邓州第一冢”。
当地老人说,古辈时,冢曾被盗,出土有陶鬲、陶俑等,并发现一把半截铜剑。 再者《辞源》称:春秋时,邓侯吾离,子孙以国为氏,所以吾离应是中原邓姓人的祖先。吾离朝鲁那一年,楚武王已在位三十六年,楚武王夫人邓曼,计算起来,应是吾离的女儿,邓祁侯的妹妹。吾离死后,子孙以国为氏,以邓为姓,故吾离是邓姓人的始祖。
邓姓遍布于世界各地,国内以河南、湖南、江西、湖北、四川、台湾和香港等;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邓氏后裔不忘先祖开基创业之功,发愤图强,仅见于经传的就有200余人。 据《明嘉靖邓州志》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此邓之始。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至周时发展成为较为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强盛时疆域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东连今湖北枣阳,南接汉水,西连今湖北宜城。国都在今邓州城。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历时586年(自夏起为1300年),传国22世。吾离为第十九世邓侯,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大国争霸的形势下求生存,曾多方与大国交好。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又与宜伯绥去今山东曲阜朝拜鲁国。此时邓国中兴,国势昌盛,屹立于列国之林,史称吾离为邓国中兴之君。公元前700年病逝,葬于国都南郊,即今邓州市东南3公里处八里王村,历经沧桑,陵存至今,世人皆谓“邓氏第一陵”。
对于邓国吾离之邓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综上所述,邓州为邓国故地,邓姓源于邓州。
琵琶形青铜剑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展现石冢、琵琶形青铜剑、栉文土器等蒙古、满洲、韩半岛发现的东北亚文明的原形
把失传已久的古剑
第十名——承影
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
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北面的墙壁上却隐隐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就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天色渐暗,就在白昼和黑夜交错的霎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的“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轮,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无声合拢,天地之间一片静穆。这把有影无形的长剑就是在《列子。汤问》之中被列子激赏的铸于商朝后来被春秋时卫国人孔周所藏的名剑:承影。
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7
第九名——纯钧
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喧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哪知,薛烛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随便地说了一句:“这两把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感到好笑,问道:“大王这么兴师动众,拿来的是什么剑啊?”勾践对薛烛的态度有一丝不快,他没好气地吐出了两个字:“纯均”。只听见“咣啷”一声,薛烛从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呆滞。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惊醒,只见他脚尖点地几个纵跃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象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断崖崇高而巍峨……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勾践点了点头:“是,”他得意地接着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故事见于《越绝书》。
纯均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75
第八名——鱼肠
黑铁一般的大鹰向大殿疾飞的时候,专诸也正端着亲手烹制的梅花凤鲚炙走上殿来。
天空里阳光猎猎,大鹰疾飞如故。大殿间甲士陈列,专诸稳步向前。云朵被飞鹰的气势惊呆纷纷游走起来。王僚被专诸手里的菜香所吸引,提了提鼻子,向前欠了欠身,他只看到菜没有看到专诸。那道菜叫梅花凤鲚炙,梅花是严冬的寒梅,凤鲚是太湖里只在酷暑出现的凤尾鲚鱼,炙,是用严冬寒梅的枝杆来烤炙盛夏太湖里的凤尾鲚鱼。
飞鹰已经看到大殿的轮廓,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专诸已经来到王僚的面前,把菜放在案上,殿内灯火依旧。
乌云在天空翻滚,大鹰已经收翅。
王僚吞着口水,看着面前的美味。专诸稳稳地正在用手掰鱼。伴随着一声响雷,飞鹰向大殿凌空击下。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气从鱼腹中激射而出,他被惊呆了。鱼肠剑已经出鞘(鱼腹),它稳稳地依偎在专诸的手中,疾速向前,两把训练有素的铁戈从面前交叉拦住,鱼肠剑从缝隙中穿了出去,依然疾进。面前有三层狻猊铠甲。第一层穿透,第二层穿透,穿透第三层时,鱼肠剑发现自己已变成了断剑。剑断,然而杀气未断。鱼肠剑依旧向前。飞鹰将大殿击碎的时候,鱼肠剑也挺进了王僚的心脏。飞鹰在受伤下坠的时候满足地打了一声呼哨。断成一半的鱼肠剑在王僚渐渐减弱的心跳中哼起了无声的歌曲。被刀锋剑雨扑倒的专诸,用最后一丝力气,向着脸下的土地,绽出了一个寂寞的微笑。……夫专诸之刺王僚,飞鹰击殿……见于司马迁《史记。刺客列转》
鱼肠剑是一把勇绝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
第七、第六名——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干将、莫邪是一把挚情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5
第五名——七星龙渊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无法知道其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话说伍子胥因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见于《吴越春秋》。
七星龙渊是一把诚信高洁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88
第四——泰阿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
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93
第三名——赤霄
秦朝时,有这样一个没有出息、浑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懒,从来不干家里的农活。他好酒,常常醉成一滩烂泥。他好色,见着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他没有礼貌,对官对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气的是他好撒谎,好吹牛。他经常让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个黑痣,他不说这是皮肤病而说是天相图。他经常遥望咸阳,摇头叹气: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他撒谎越来越离谱。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乡里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为至宝,整日“剑”不离身。他还说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条赤龙。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说他早就认识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龙,他还说始皇帝不如他,因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说他要斩去这条白蛇,他边说还边用捡来的铁棍比划了一下。人们都把他的话当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可是,在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这天晚上,乡里几十个结伴去县里学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丰西泽,这个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工而是凑热闹,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酒壶喝酒。这帮人走到丰西泽时停住了脚步,说来也怪,最近,去县城学徒做工的人经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丰西泽附近,所以,为保险起见,大家派了一个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几步前去打探,过了一会儿,探子吓得面无人色逃了回来,他说他走一段路闻到前面隐隐有腥气,于是爬上一棵大树了望,看见一条硕大的凶恶的白蛇正挡在道路中间,象在等待什么。人群大惊失色,再也不敢向前。这时,这个青年分开众人向前走去,他说那条白蛇在等他,他要斩了它。他一边说一边拔出铁棍,脚步踉踉跄跄,看来他喝了一路,到现在已经喝醉了。人们屏住呼吸看着他歪歪扭扭远去的背影,心里都在说:这个傻小子……一夜过去,这个青年也没有回来,人们知道他一定成了蛇的美餐。云开雾散,大家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突然,他们看见一条硕大的白蛇,被斩为两截扔在路边。再向前走了几里地,发现这个青年正躺在路边呼呼大睡,他的身体上方有一团云气笼罩,云中有条赤龙正在懒懒洋洋地飞来飞去。而手中的那根铁棍不见了,代之的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上清晰镌刻着两个篆字:赤霄。这一刻,人们都相信了这个青年原来说的话都是真的。这个青年就是刘邦。这把剑就是斩蛇起义的赤霄剑。
赤霄剑是一把帝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97
第二名——湛泸
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湛泸:湛湛然而黑色也。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着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欧冶子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所谓仁者无敌。湛泸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10
第一名——辕夏禹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
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剑气激射指数:无穷大。
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557366htmlsi=8
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
国现存最古老的青铜剑是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春秋末期,群雄并立,天下大乱,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之位而连年征战,引得硝烟四起,战尘蔽日。就在中国这段群雄割据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几把极具传奇色彩的稀世宝剑,它们中既有被用来刺杀君主的鱼肠剑,也有导致两国战争的湛庐剑。而古籍《越绝书》中所记载的泰阿剑,更是有神剑一挥,三军破败的传奇故事,然而,巧合的是,这些传说中的神兵利器都是出自地处南方水乡的吴越之地。
春秋时期铸剑名匠欧冶子所铸名剑之一,五大盖世名剑之一。
另一说为古地名山,即指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湛卢山。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湛卢 铸造者 :欧冶子 所属 :十大名剑 文学作品引 :鲁迅《铸剑》 起源地 :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 概括,剑名含义,铸剑地点,铸剑师,记载,历史,春秋,汉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下落,传说,传说一,传说二,传说三,其他名剑,湛卢山歌, 概括 几乎大多影视游戏中都有湛卢剑的身影显现,这把剑的作用跟算命一样,预示著天下大势。就好像《庄子·说剑》里面讲的一样,剑分庶人之剑、诸侯之剑和天子之剑。从它的出现历史看,这是一把诸侯之剑的命运。 剑名含义 “湛卢”为越王命名,理当赋予一定的意义。在古代,“湛”字有澄清、明亮、厚重、喜乐、深湛的意思;“卢”字有着纯黑、瞳仁、猎犬,最大胜利的涵义。由此,二字组合起来,大致的意思是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纯黑,可爱的猎犬,战无不胜的黑色胜利。作为战斗和自卫的武器,把它称为澄清、明亮、猎犬、瞳仁、黑色、胜利,很是吉祥如意。衍生开来说,追溯上古时期,我国西部地区有一支游牧部落,携带一种用柳枝等编织成的、特制的、盛食物用的器皿——卢器,转移各地,过著原始的群体游牧生活。他们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解饥御寒,在原始的劳动条件下必须寻觅水草地,追逐和饲养利生的动物,以取为衣食之用。同时,他们也必须逃避和抵抗毒蛇猛兽,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于百兽之王——老虎十分崇拜。在先民图腾崇拜的时期,他们选取虎为图腾而顶礼膜拜。 西周青铜剑 古人造“卢”的繁体字(卢),上面部分是虎字头,下面部分是“皿”。“皿”表示 卢人特制的器皿,即卢器 。古代卢人经常在卢水流域和卢山地区活动,因为要追逐水草地进行游牧式劳动生产,所以他们迁徙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了我国西北、西南甚至中西部地区,可谓流动性强,而影响面宽。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出: “夷人谓黑曰卢。” 之所以越王将宝剑取名为“湛卢”,这不仅有着帝王的精神取向,也流露出古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祝福,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个命名既形象地描绘了宝剑的特色,又具体地表现了越王的珍视,是很贴切的。 注:从字义角度来看庐与泸,卢是不同的字,因此称为“湛泸”“湛庐”皆是不准确的说法 铸剑地点 《辞海》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 铸剑师 欧冶子,春秋时越国宁波人,是历史上著名的铸剑师,是史上另一著名铸剑师干将的岳父、莫邪的父亲。 记载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们见到松溪的湛卢山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3年辛苦,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之剑。时世上五大名剑是: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又作纯钩),湛卢名列第一。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者。后代诗人题诗曰:“逍遥我亦餐霞者,十年云卧湛卢下。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东周列国志》 湛卢宝剑铸成,越王视之为国宝。越国被吴国攻灭,吴王阖闾获此剑。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相剑者入宫解谜道:此乃吴中剑师欧冶子“湛卢”宝剑,吴王无道,杀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殉其女,吴人悲怨,岂能得此剑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可见,湛卢宝剑已成为预示国家兴亡的神物了!唐朝诗圣杜甫有诗咏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历代诗文提及湛卢的很多。 历史 春秋混战,闽地为丘陵地带,宜于短兵相接,利剑成了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武器。铸剑的能工巧匠便在这样的背景里产生,欧冶子就是代表之一。 春秋 越王允常献给吴王僚的三把宝剑胜邪,鱼肠,湛卢。 汉代 汉˙袁康《越绝书˙卷十一˙外传记宝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唐代 唐˙杜甫˙《将适江陵漂泊有诗》:“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宋代 宋˙乐雷发˙乌乌歌:“我当赠君以湛卢青萍之剑,君当报我以太乙白鹊之旗。” 元代 从元代湛卢书院山长杨缨带神话色彩的描绘中可以看出湛卢之剑的名声何其显赫:“欧冶子挟其精术,迳往湛卢山中,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焉。取锡于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盖三年于此而剑成。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号,越王神之。” 明代 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中说:“湛卢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 下落 相传第一个得到湛卢剑的人是赵王,但是拥有过湛卢剑的人不仅仅只有赵王一个人。 越王勾践剑 湛卢剑几经辗转流传,据说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后传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中。 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父子遇害后,湛卢剑不知下落。 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虽然无法确定是否为欧冶子所铸,但作为同一时期的青铜剑,可以为考证湛卢剑工艺水平提供珍贵资料。 传说 传说一 湛卢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 湛卢:湛湛然而黑色也。(一作“冗卢”)卢在古意里也有黑色的意思。 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 它就象上苍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视著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 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 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在铸成此剑。相传湛卢剑出炉之后,为越王所得,后传至越王勾践,因勾践战败,无奈之下把湛卢剑进贡给了吴王夫差,然而吴王无道,湛卢剑竟自行离开,飞至当世名君楚王身边。从此,湛卢剑便化为正义与仁德的代表——所谓仁者无敌。湛卢剑是一把仁道之剑。 传说二 楚昭王卧于宫中,既醒,见枕畔有寒光,视之,得一宝剑。及旦,召相剑者风胡子入宫,以剑示之。风胡子观剑大惊曰:“君王何从得此?”昭王曰:“寡人卧觉,得之于枕畔,不知此剑何名?”风胡子曰:“此名‘湛卢'之剑,乃吴中剑师欧冶子所铸,昔越王铸名剑五口,吴王寿梦闻而求之,越王乃献其三,曰‘鱼肠',‘磐郢',‘湛卢'。‘鱼肠'以刺王僚,‘磐郢'以送亡女,惟‘湛卢'之剑在焉。臣闻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剑即出。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今吴王弑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葬其女,吴人非怨,故‘湛卢'之剑,去无道而就有道也!” 昭王大悦,即佩于身,以为至宝,宣示国人,以为天瑞。 (出自《东周列国志》) 传说三 “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从古至今,有关湛卢的诗文有很多,但总不免要提到欧冶子,提到那把“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卢宝剑。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交战各方为了增强战斗力,纷纷选派国内的能工巧匠,研制克敌制胜的武器。作为短兵相接的主要武器,剑在当时被称为“百兵之师”。地处东南地区的吴越诸国,水网纵横,林草密布,不利车战,因而锋利轻便的剑就愈显其重要。 “……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锋芒盖世的宝剑。欧冶子它献给越王。越王爱抚之下,命名“湛卢”。从此,欧冶子就同他的湛卢剑一起名扬天下。故以剑名山。因此,湛卢山素有“闽山第一”、“天下第一剑山”、“剑山”等美称。 湛卢剑铸成后,历代都对它推崇备至。关于湛卢剑的神奇传说,汉袁康的《越绝书》、东晋的《拾遗记》以及明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古籍均有记载。而在民间,则流传着欧冶子试剑的传说。元代湛卢书院山长杨缨通过自己的想像描绘了湛卢剑炼成时的生动景象:“……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 传说欧冶子炼成宝剑后,为测其性能,挥起宝剑朝巨石砍去,巨石轰然裂开。 “一剑挥落巨石分”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湛卢宝剑的锋利无比,却是有史料可查的。据《吴越春秋》记载,欧冶子一共炼了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名剑,而湛卢就列在五名剑之首。唐代大诗人杜甫有“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的诗句,在这里,‘湛卢‘已成为锐利武器的代名词了。 欧冶子铸剑 但是这把“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湛卢宝剑却没有永驻人间。 湛卢剑在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就是除三害的那位)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宝剑就失传了。湛卢有灵性,能识忠臣,良君。传说最后湛卢落进了当时造此剑的故乡中一个碧水深潭中。 其他名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1 轩辕夏禹剑 2 湛卢剑 3 赤霄剑 4 泰阿剑 5 七星龙渊剑 6和7 干将、莫邪 8 鱼肠剑 9 纯钧剑 10 承影剑 湛卢山歌 吾邑诸山之冠曰湛卢,据胜七闽,接壤两浙,由欧冶子铸剑而得名,以来晦翁(朱熹)杖履而益著。余小于兴仰止之思久矣。乘兹暇日,登览其间,咏以长篇,少答山灵之万一云尔。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
卢山苕蛲不可攀,三峰高入霄汉间。
三峰律兀俱绝壁,天门相去但咫尺。
竦身直上最高头,狂来欲把星辰摘。
腿底霞生干百峰,片片削出金芙蓉。
指顾白云殊夭娇,遨游瑶草何蒙茸。
攀崖探古摩断碣,精灵百代钟闽越。
清晨遥望赤城霞,黄昏下见沧海月。
回身欲步莲花巅,莲花之峰落眼前。
徒倚风前浇浊酒,醉来散发漱流泉。
逍遥我亦餐霞者,十年云卧湛卢下。
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
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吴越英雄只草莽,阖闾宫殿空山丘。
探奇吊古者谁子?慷慨悲歌一如此。
披襟尽日独徘徊,遒然一啸天风起。
天起风,歌未已。
松间秋气清,木末夕阳紫。
山回洞口开烟树,还访昔人读书处。
岩扉萝径长寂寥,唯有闲云自来去。
归随白鹿践苍苔,倏尔御风游九垓。
飘飘自在虚无里,何须海上访蓬莱。
导语:俗话说“刀剑无眼”,剑作为武器来说,古代练武者对于宝刀利剑的追求之高,所以会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说法。那么,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有哪些呢?古代的名剑有哪几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是指轩辕、湛泸、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在十大名剑中,有些是真实存在而有些仅仅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
干将、莫邪是干将和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们分开。干将与莫邪被称为挚情之剑。
鱼肠剑,古代名剑,专诸置小刀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该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历代书籍中也有提及,《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意谓极小之匕,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淮南子·修务训》: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之不能断,刺之不能入。
赤霄,十大名剑之一,是帝道之剑。汉高祖刘邦所得,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长三尺,刘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一生。起义时由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
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_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本文2023-08-06 17:39: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