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讨论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是2005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茅海建。
作者
茅海建主编
9787800604133
定价
4600000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装帧
精装
这是一部反映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代军事类专书。它涉及清代军事学的军制、军法、工程、教育、陆军、海军、骑兵、防务、供给、及满、蒙、汉各族军事人员履历清册等内容。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更注重清中晚期军事档案资料,兼顾清早期军事文献。它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赵芾简介,又有军事教科书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研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系统的专项信息。如对清末接受东西洋军事教育,使用现代军事装备,均有较集中和全面的资料。又如清末海军计划、装备、涉及到当时清海军实力的资料,再如:清廷对内外的战史也另有资料备用等。对学者研究清军事史或更具体到单一专科题目也有资料可获取,故本书编成后,才显其庞大 (100册)。
本丛书另一特点为“实用”。它只收录历史史料,而不收清学者对军事论述的著作及军占、谋略、诸家兵法类等著述。大概有以下内容:一、清代兵制。二、清代军事防务。三、清代战史。四、清代军事后勤保障。五、清代军事教育。六、清代兵事奏稿等。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从现代研究视角出发,不仅收录有较高版本价值的资料赵芾简介,如《保障升平》、《雍正年抚标左营清册》、《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兵法备遗》、《清咸同间军事史料》:又有彩绘本《奏定陆军制衣图说》、《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法阵图》展现了清军装备的精彩画面。该书所收各类历史文献,不仅有大量抄本、填写本、粘帖本外,也不乏稿本、彩绘本、及原本奏稿等,其抄写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图书馆界堪称绝无仅有。前贤曾言:“兵事为儒学之至精”,古今圣哲英雄,于兵事未稍疏忽。《清代兵要档案汇览》中的“兵法”、“兵案”等,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为国内外从事清史及军事研究者提供镜鉴。
册数 书名 撰者 版本
1
旗务集览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官员俸米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末本
福州驻防志 (清)新柱等纂 乾隆间外郎王鉴甘士发刻本
2
钦定军卫道里表(一)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3
钦定军卫道里表(二)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4
钦定军需则例 (清)阿桂、和坤等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鄂省满绿营汛州县驿传全图 (清)佚名绘撰 清刻本
5
奏销浙省各镇协营官兵马匹应支康熙五十四年分俸饷乾银米豆草束等项钱粮数目文册 (清)段志熙等编 清康熙五十四年原抄本
6
雍正十三年江南各营官兵马匹粮草折银支出清册 (清)赵国麟编 清乾隆二年抄本
7
乾隆九年浙江抚标左营官兵马匹粮草折乾银支出数目清册 (清)佚名编 清乾隆十年抄本
8
山东省抚、镇等标营嘉庆九年分实在官兵马匹俸薪饷乾米折等项支放过兵马钱粮数文册 (清)全保编 清嘉庆十年抄本
两江嘉庆十六年分督操两标各营马匹数目册 (清)百龄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安徽嘉庆十六年抚标左右两营马匹总数黄册 (清)钱楷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江苏嘉庆二十一年分苏州抚标左右两营并苏州营官兵马匹数目文册 (清)胡克家编 清嘉庆二十二年稿本
山东省嘉庆十一年官兵马匹钱粮数目之册 (清)杨志信编 清嘉庆十二年抄本
山东嘉庆十四年分官兵营员马匹等项数目文册 (清)吉纶编 清嘉庆十五年原抄本
山东省嘉庆二十四年分官兵马匹钱粮奏销清册 (清)钱臻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原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成宁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河标中右庙湾佃湖四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黎世序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武职廉俸章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行军纪事汇编 (清)佚名编 清抄本
9
保障升平 (清)佚名撰 清乾隆抄本
军储纪畧 (清)刘组曾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
10
兵法备遗 (清)佚名撰 抄本
11
武备挈要汇纂(一)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2
武备挈要汇纂(二)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3
武备挈要汇纂(三)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4
武备挈要汇纂(四)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5
武备挈要汇纂(五)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6
训兵辑要 (清)薛大烈撰 清刻本
流寇琐记 (清)赵吉士撰 清抄本
杨中丞抚黔奏疏 (清)杨雍建撰 民国间存素堂绿丝栏抄本
17
乌里雅苏台事宜 (清)佚名辑 清松古斋朱格抄本
蒙古诸部述畧 (清)邓廷桢辑 清刻本
定边纪畧 (清)奕湘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柔远新书 (清)朱克敬辑 清光绪七年长沙刻本
新疆兵事志 王树枏撰 清末新疆官书局铅印本
阿尔台山情形暨筹拟防守节畧 (清)佚名卷 清末紫格抄本
18
靖海纪 (清)施琅撰 (清)施世纶辑 清木活字本
19
防海备览 (清)薛传源编纂 清嘉庆十六年望山堂刻本
20
台湾资料杂抄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陈资斋天下沿海形势录 (清)陈伦炯撰 清咸丰间铜活字本
海防经略纂要 (清)章錀辑 清乾隆十八年会稽章氏锄经堂刻本
程督院奏酌筹台湾善后事宜各款奏稿 (清)程祖洛撰 清光绪间抄本
21
洋防辑要(一)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2
洋防辑要(二)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3
洋防辑要(三)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4
洋防辑要(四)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5 广东海防汇览(一)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6 广东海防汇览(二)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7 广东海防汇览(三)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8 广东海防汇览(四)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9 广东海防汇览(五)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0 广东海防汇览(六)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1
戎马风涛集 (清)沉汝瀚撰 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杨芳练兵奏疏 (清)杨芳撰 清道光刻本
32
防海辑要(一)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3
防海辑要(二)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4
防海辑要(三)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5 邓廷桢军政奏议 (清)邓廷桢撰 清道光间抄本
筹海策畧 (清)余含棻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燕山泽存书屋刻本
36
道光元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奉饷马乾银米数目清册 (清)史致光撰 清道光二年抄本
道光二十二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俸饷马乾银米数目黄册 (清)桂良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道光二十三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数目 (清)李湘棻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督标五营原额官兵数目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官兵借支行装银两花名底册 (清)佚名编 清道光间抄本
延绥镇统辖标协营汛官员兵丁数目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鄂省营制驿传汇集 (清)陈仲衡编 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37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一)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8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二)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9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三)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0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四)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1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五)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2 武场条例 清兵部编 清同治间刻本
43 湖南苗防屯政考(一)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4 湖南苗防屯政考(二)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5 湖南苗防屯政考(三)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6 湖南苗防屯政考(四)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7 苗防备览(一)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8 苗防备览(二)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9
黔阳从军纪略 (清)程卓梁撰 清光绪三年刻本
团练乡守备要 (清)沉衍庆辑 清咸丰二年鄱阳县署刻本
乡守外编辑要 (清)许乃钊辑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荆州府江陵县团练清册 (清)积纶编 清抄本
50
禀定和州团练现办章程 (清)佚名撰 清刻本
保甲团练辑要 (清)易棠辑 清抄本
川东捐输团练志 (清)张正椿撰 清咸丰三年刻本
团练实纪 (清)闫汉璞辑 清同治四年刻本
湖北襄阳府团练章程 (清)佚名辑 清刻本
万县团练战守图标 (清)冯卓怀编 清咸丰十年刻本
广西团练事宜 (清)朱孙诒编 清咸丰十一年刻本
51
咸丰初年用兵上谕 清抄本
清抄奏稿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52 清咸丰年间军事史料 (清)佚名辑 清抄本
53
清咸丰年奏疏钞 清咸丰间朱格抄本
海隅兵事纪 (清)佚名撰 清光绪十四年朱格抄本毛装
剿压太平军奏折 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兵部户部抄稿本
曾文正公水陆行军练兵志 (清)王定安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柏经正堂刻本
54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一)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5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二)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6
军兴本末纪畧 (清)谢兰生撰 清同治十一年活字本
锡金团练始末记 (清)华翼纶撰 清同治三年抄本毛装
皖南军务纪畧 (清)陈钟秀撰 清光绪二年刻本
寿州城解围奏折 清咸丰十年抄本
守蒙纪略 (清)贺绪蕃撰 清同治三年刻本
守岐纪事 (清)张兆栋撰 民国八年铅印本
57
东牟守城纪略 (清)戴燮元撰 清同治八年刻本
洋兵纪畧 清董恂朱格抄本
兵事 (清)赵芾辑 清末朱丝栏稿本
英法联军入京史料 清咸丰间抄本
襄理军务纪略 (清)佚名辑 清刻本
58
都下防军疏稿 (清)佚名辑 清朱格抄本
59
张公襄理军务纪畧 (清)丁运枢等编 清宣统元年石印本
60
咸同间有关捻军史料 (清)佚名辑 清咸丰同治间稿本
有关捻军信柬 清咸丰间稿本
武备固圉录 (清)沉汝瀚编 清光绪十年刻本
61
练勇秘诀 (清)佚名撰 清咸丰叶恩培抄本
兵书三种 (清)湖北官书处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湖北官书处重刻本
险异录图说合览 (清)豫师撰 (清)钱宝书绘 清光绪十四年石印本
62 豫军纪略(一)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3 豫军纪略(二)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4
楚军营制 (清)佚名撰 清刻本
彝军纪畧 (清)彭洵撰 清光绪十二年刻本
军务急迫应办要件 清抄本 毛装
各省奏报军需银两数目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兵部公牍 (清)黄云鹄撰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兵差腰拨章程 (清)佚名编 抄本
65
历代兵制考 (清)朱墉等纂辑 清光绪二年岭南吉林辉发索绰络氏《重刊武经七书汇解》刻本
历代民兵考畧 徐炳龙撰 民国铅印本
皇朝兵制考略 (清)翁同爵纂 清光绪元年武昌节署刻本
步军统领衙门兵制沿革 佚名编 民国抄本
66
兵部武选司现行章程 清兵部编 清光绪十六年铅印本
67
光绪丙午三十二年京口驻防正白旗蒙古两甲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写本
68
前任广州汉军副都统升迁调补年月日清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二年抄本
内札萨克六盟四十九旗王公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外札萨克四部落及各路将军大臣所属札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台吉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镶蓝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等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正黄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已酉元年京口驻防镶白旗蒙古两皿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末写本
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 (清)兵部编 清抄本
清光绪二十八年贵州通省粮储兼巡贵阳等处兵备道移交册 (清)黄元善编 清光绪二十八年写本
李勉林中丞奏定江西军制 (清)李兴锐撰 清光绪木活字本
分防彰德营官弁衔名数目清册 (清)复俊编 清光绪三十四年原抄本
武职俸饷额数 (清)佚名编 清抄本
69
张学院奏四川东乡案一折稿 (清)张之洞撰 清光绪六年琉璃厂刻本
从军纪略 (清)杨玉科撰 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抚湘公牍 (清)卞宝第撰 清光绪十五年湖南刻本
70
清光绪间廷寄 清光绪间稿本
法国越南构衅交兵事宜谕旨 (清)佚名辑 剪贴本
各军驻扎处所 (清)佚名编 清光绪抄本
张李两中堂密奏征东疏 (清)张之洞、李鸿章撰 清光绪间刻本
策倭要略 (清)李岳蘅撰 清末抄本
71
甲午战争有关史料钞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甲午山东威海倭警电报 (清)佚名撰 清光绪二十年稿本
72
旅顺失守后军务大概情形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饶文卿太守言关东战事书 (清)饶恭寿撰 清末抄本
陕督奏报河湟军务购械造销案 (清)陶模等撰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抄本
建昌行记 (清)佚名撰 清末铅印本
晋东防军纪略 (清)王耀焕撰 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大义从军躬行记 (清)绍元撰 清光绪二十六年稿本
鄂沪来往电稿存查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黔边军务批稿 (清)佚名撰 清光绪三十年抄本
北洋练兵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间原抄本
73
华州兵事志 刘东野撰 清宣统三年石印本
治兵私议 张謇撰 民国间朱格抄本
麟洲兵事刍议 (清)钱麟书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正谊书局铅印本
永城兵防禀稿 (清)杨葆昂撰 民国初年抄本
74
光绪十五年吉林将军奏折 (清)长顺撰 清末朱格抄本
各省关欠解本年并历年东北边防经费银两奏 (清)奕劻等撰 清末抄本
伊犁奏请将孳生羊厂变价同旧厂马价拨充军饷奏稿 (清)广福撰 清宣统二年抄本
惠远新城保甲办法 (清)佚名辑 清光绪间抄本
西宁军务节略 (清)佚名辑 清光绪二十三年石印本
筹藏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75
升恭勤公藏印边务录 (清)升泰撰 清光绪间铅印本
蒙边新制或问 (清)张超宗撰 清宣统三年铅印本
76
筹边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三年抄本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李根源撰 李根澐编 民国二十一年腾冲李氏曲石山房刻本
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 郑孝胥撰 清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一年稿本
77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一)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8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二)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9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三)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0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四)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1 军制 (清)佚名编,(清)李鸿章校 清稿本
82 新建陆军兵略录存 (清)袁世凯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石印本
83 淮军武毅各军课程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84
奏定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章程 (清)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编 清光绪刻本
条陈浙江武备学堂练兵稿 (清)联豫撰 抄本
防营将弁学堂试卷 (清) 佚名编 清末铅印本
奏定北洋练兵营制饷章 袁世凯撰 清宣统北洋官报局铅印本
筹办湖北练兵酌议饷章 (清)张之洞、端方撰 清光绪二十八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营制饷章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三十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审判试办章程 (清)荫昌等撰 宣统二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行营礼节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铅印本
湖北制造步兵枪学 (清)佚名编 清光绪铅印本
军制学教科书 (日)贺忠良编 清光绪铅印本
85
兵要地理 军学编辑局编 民国铅印本
86
夜战通法 (清)伍士修编 清光绪石印本
野外战术记事录 (清)应雄图编 清光绪石印本
混成协战术 (清)寿永康编 清光绪石印本
奏定陆军游学毕业考试章程 (清)奕劻等撰 陆军部编译局刷印处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
广西常备军步队第一标规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山东调查陆军财政局试办宣统三年预算比较表 (清)山东调查局编 清宣统三年原稿本
87 沈文肃船工奏稿 (清)沉葆桢撰 清末抄本
88 船政奏议汇编(一)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89 船政奏议汇编(二)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0 船政奏议汇编(三)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1 船政奏议汇编(四)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2
筹议海防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筹议海防经费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北洋海军章程 (清)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十四年铅印本
93 海防新论 (清)知新馆主涂山氏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上海广学会刻本
94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一)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5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二)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6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三)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7 皇朝边防纪要 (清)陶骏保编辑 民国初年抄本
98
筹海军别录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稿本
筹海军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京师庽斋刻本
中国海军地理形势论 丁开嶂撰 民国元年北洋公报局铅印本
光绪三十三年海军调查表 (清)佚名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抄本
99 海军水师第一次统计表 (清)海军部主计处编 清宣统元年刻本
世界海军现状 (清)丁士源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100 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 (清)佚名绘 清末彩绘本
陆军衣制详晰图说 (清)奕劻等编 光绪三十一年石印本彩色套印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汉族,东周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和铁器的广泛使用,使工匠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1]
人物简介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宋国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木地板自然也是鲁班始创,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释解:伏以于鲁班第一个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风水蕴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时蕴涵泰山可以镇宅,所有的灾难、大风大浪、雷电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灾难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没有灾难,顺应自然给家带来好运兴旺发达,(本可以不用板,仅地一字足以,因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才有其意)。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 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后人为了歌颂鲁班,把许多著名建筑物都说成是鲁班修造的。例如河北省洨河上的赵州桥本是隋代大匠李春设计与修建的,但是民间流传是鲁班所修造的,民间流行歌谣:“赵州桥来,甚么人修?赵州桥呀,是鲁班修!甚么人从桥上过呀,是财神爷推车压出一道沟!”
另外明清时一些文人著书,书名冠以“鲁班”两个字。例如《鲁般营造正式》,现存宁波天一阁,为唯一残本,书名中为“鲁般”,还有《匠家镜鲁班经》、《新刻京板工师镂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鲁班经》等。后三书名是一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末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版本还有其后的崇祯版,原来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不过南京图书馆的藏本最迟在2002年已经丢失。其它均为清代和民国的传本了。
另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鲁班的贡献也很多。《述异记》上说,鲁班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
鲁班不愧是中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多种,散见于战国以后的书籍中,主要有:
(1)机封。《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
(3)木工工具。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了钻(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三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做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7)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古时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
当然,有些传说可能与史实有出入,但却歌颂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
主要成就:
云梯
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各种相关记载。
《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
《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钩强
“钩强”也称“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各种相关记载。
《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埶,亟败越人。”
木鸢
据说是一种以竹木为材的战事侦察工具。
《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渚宫旧事》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以下是鲁班发明锯子流传甚广的传说之一,作者不详,近代有人以这传说认为鲁班是运用“仿生学”的先驱:
相传鲁班接受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需要很多木料,鲁班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徒弟们用斧头砍伐,效率低下。工匠们天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鲁班甚是着急。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时,他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手被划伤了。鲁班觉得很奇怪,一根柔软的小草为何能割破手?于是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鲁班了解到就是这些小细齿划破他的手。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也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口部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由于这两件事,鲁班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若做成一锯齿状的砍伐工具,是否同样锋利?于是他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试锯小树,成果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有者折断,有者变钝,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让铁匠们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试锯树木。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以下是各种相关记载。
最早的记述在南宋时期。陈元靓著《事林广记·引集》卷六“鲁班尺法”中:“(淮南子曰)其尺也,以官尺一尺二寸为准,均分为八寸,其文曰财、曰病、曰离、曰义、曰官、曰劫、曰害、曰吉;乃主北斗中七星与主辅星。用尺之法,从财字量起,虽一丈、十丈不论,但于丈尺之内量取吉寸用之;遇吉星则吉,遇凶星则凶。恒古及今,公私造作,大小方直,皆本乎是。作门尤宜仔细。又有以官尺一尺一寸而分作长短寸者,或改吉字为本字者,其余并同。”
明代刻本《鲁班营造正式》卷六有曲尺直尺图,图名为鲁班直尺;在曲尺图中并注明:曲尺者有十寸,一寸乃十分。凡是营建房屋门的尺度,均用鲁班尺。
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
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
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
传说中鲁班能以染色线绳夜中切石, 一夜即能完成工程所需大部分石料。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伞
鲁班的妻子传说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说伞是她发明的。传说鲁班妻子云氏因为怜惜鲁班在风雨烈日下工作,见亭子可避两遮阴,于是想出一个活动亭子让鲁班带在身边,乃造伞子。纸是汉代才出现的,最早的伞面不可能是纸的。
另外工匠刨木时,顶着木料的橛子,有人叫她做“班妻”。 传说因为鲁班刨木时,都是妻子云氏替他按扶著,后来他在木料前钉上橛子,才不用来妻子按扶。
传说:
被墨子所屈
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钩和拒吗?”,墨子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鼓励人们相敬、相爱,仁义至上的。他于是回答:“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
鲁班又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
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出兵,在楚王宫中以衣带为城,以竹片为器,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弃攻宋。
公输班
[周]一作般或作盘,鲁(今山东)人,因称鲁班。世奉为巧匠之祖。尝之水见蠡曰:“见汝形。”蠡迩出头,班以足画图之。又相传旧时有忖留神像,比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神出。忖留曰:“我貌狞丑,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出镜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故置其像于水,唯背以上立水上。尝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拒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墨子守圉有余。又能削竹木为器,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风俗通义、不经注、墨子公输篇》
由于父兄们耐心地传授,加上他勤奋地学习,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并有过许多的创造发明。
由于他的创造发明,都是些手工机械,并且这些机械都是根据物理的最基本原理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归于物理学科。当然,这是有些牵强附会。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时候,前面顶住木头的卡口叫做“班妻”,这是因为传说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据《玉屑》上的记述,伞是她发明的。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师傅徒弟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 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精神, 他们最尊崇的师傅, 就是鲁班先师了。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 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 就是派 〝师傅饭〞,所谓 “师傅饭”, 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 用大铁锅煮的白饭, 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于相传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 不仅能象鲁班那么聪明, 而且很快长高长大, 健康伶俐, 以前, 在贺诞这一天, 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 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 视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 总之是隆重其事。
在很久以前,卫河两岸水美田丰,人们过着衣食无忧、风调雨顺的生活,都把这片土地作为福地,据说大灾大难到了这里就会变的不那么严酷了,故而得名———临清。还有人说临近大清河(卫河)建城得名临清的,不管怎样,人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自豪,也都非常热爱这片土地。天有不测风云,听奶奶讲,不知在什么时候,卫河里来了一个千年王八精,它能呼风唤雨,一怒起千丈浪,一恼倒万家房,一唤万亩良田成荒,一嚎千家孩童恐哭。平时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以前美好幸福似如桃源的景象了。这个水妖跟两岸人民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年千担粮,万担米,外加一对童男童女,否则让你们都变成虾蟹鱼鳖,两岸的人们哪敢不听?稍微抵抗就会遭到水漫河堤的报复,只有忍气吞声的活着。有的人家不忍欺负远走他乡,有的年轻人不甘受辱,到河里与恶魔决一死战也都成了它的腹中餐。生活在恐怖中的人们只能祈求上苍来为民除害。这事被南海观音菩萨的慧眼看到,便动了慈悲之心,准备除掉这个恶魔,他踏上祥云,来到此处,把她那手中的玉净瓶投入河中,口念咒语,巧使法术,便把那妖怪连同一河水装入了瓶中。他以指为杵,戳了一个千米深的大井,把妖怪放入井中盖上盖子,并邀请鲁班爷在上面盖上一座宝塔。使那妖怪不再作恶,走时菩萨却没把玉净瓶内的柳枝拿去,故两岸多柳树,到如今还是那样
鲁班爷应邀带了一百个徒弟来建宝塔,经过十年十月又十天的施工,这一天终于建成了这座宝塔,完工时鲁班爷对众徒弟说:“今天完工,大家把施工后的准备工作做好吧!我今天请大家吃饺子,表示庆祝”。众徒弟兴高采烈地干活去了,鲁班爷叫住最小的一个徒弟说:“跟我烧火吧”。小徒跟着师傅去了。
小徒弟很纳闷,这百十口人吃的饺子什么时候能做好啊?师傅就让烧水,不知师傅搞的什么名堂,一会大锅烧开了。师傅对徒弟说:“徒儿把脸转过去吧”,小徒听话的转过了脸,小徒就是不知道师傅要干什么,为什么要他转过脸去,忍不住好奇心,就偷偷的转过脸来看了一眼师傅,他看到师傅正解下裤子,蹲在锅边向锅内屙饺子呢,小徒吓的闭上了眼睛,只感到一阵恶心,只好转过脸听师傅招乎。师傅说:“转过脸来烧火吧”!开锅后叫来众徒弟每人一碗薄皮大馅的饺子,吃的众徒弟直喊“香、香香… …”,小徒看了,怎么也吃不下去。众徒弟吃的一个都没剩,吃完后,鲁班爷对众徒弟说:“徒弟们,你们吃了我的饺子都成仙了,都会长生不老的”。这时小徒才追悔莫及,鲁班爷又对小徒说:“你的福分未到,再修行千年吧”!于是让小徒喝了一碗汤,又对小徒说:“等千年后,有七个姓齐的遇到七个骑驴的,此塔必倒,到那时你就能得道成仙了,这碗汤能让你活上一千岁”,说完后,带着九十九个徒弟向仙境去了,只留下一个小徒弟。如今临清塔依然耸立在卫河边上。谁又知道鲁班爷的小徒弟那去了呢?
传说春秋战国时鲁班收了一个名叫泰山的徒弟,但由于泰山技艺欠佳,又不遵师训,而被鲁班开除。鲁班后来在市集上发现有精美的竹器家具出售,希望透过卖竹器的人找那个工匠,赫然发现原来工匠就是泰山,便说自己“有眼不识泰山”。此为谚语“有眼不识泰山”之由来。
鲁班还有一个弟子,姓名不详,脚上有伤口,以荷叶包扎。因其技艺高超,人争相师法,却投火炉化青烟而去,人称“荷叶先师”。
人物影响:
鲁班经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 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本构建筑以及木 装修、家具,保存了许多与《鲁班经》的记载吻合或相近的实物,证明 它流传范围之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规范作用。
鲁班奖
鲁班奖的全称为"建筑工程鲁班奖"建筑工程鲁班奖是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推动中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该奖是行业性荣誉奖,属于民间性质。当时每年数额20个, 有严格的评选办法和申报、评审程序,并有严格的评审纪律。鲁班奖工程由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自愿申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业协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公司)建设协会择优推荐后进行评选。评审工作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委员会由21人组成,评审委员必须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熟悉工程专业技术、并担任过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1996年7月,根据建设部的决定,将1981年政府设立并组织实施的国家优质工程奖与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并,奖名定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为每年45个。2000年5月15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了新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鲁班奖工程80个。
鲁班奖是谁设立和颁发的
鲁班奖是于1987年由原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一项优质工程奖。1993年随联合会的撤销转入中国建筑业协会。1996年根据建设部关于 "两奖合一"的决定,将 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并, 奖名定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工程。该奖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由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
鲁班奖获奖单位会得到什么奖励
建设部和中国建筑业协会每年召开颁奖大会,向荣获鲁班奖的主要承建单位授予鲁班金像、奖牌和获奖证书,向荣获鲁班奖的主要参建单位颁发奖牌、获奖证书,并对获奖企业通报表彰。主要承建单位可在获奖工程上镶嵌统一荣誉标志。有关地区、部门和获奖企业可根据该地区、本部门和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获奖企业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中国建筑业协会负责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奖工程专辑》,将获奖工程和获奖企业载入中国建筑业发展史册。
鲁班尺等。为后世的建筑学提供了最基础的工具。除此之外,相传石磨、云梯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
http://wwwnmpgovtw/
具体说,在中国,史前文化是指夏朝之前的文化。而夏朝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所以史前文明大致是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
但一楼说的不对,史前文化不是猜想,是根据文物古迹做出的历史判定,由于在夏朝之前没有史书的真实记载,所以对历史的考据只能根据文物古迹去完成。
二楼说的也并不准确,史前现象是可以解释的,是有真实证据的。
详细可以参考这网页:http://wwwzh5000com/ZHWQN/shiqian/shiqian-0001htm
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大约距今40000——10000年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代人类即晚期智人(或称新人),其脑容量、体质状况、语言能力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少区别了,目前在欧洲、亚洲、澳洲都已发现了他们制作在岩壁、洞穴、石头、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画图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动植物、天象及各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由点、线组成的图案,这意味着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符号、记号、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创造了,当然人类书面语言也开始产生了。
距今14000——10000年前,中国境内的农业已经开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国南北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种植农业已经成熟了,这意味着古人对天象、气候、季节、年周期的认识和分割已较为熟知,原始的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知识应已粗具雏形。这一点与恩格斯所言“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和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自然辩证法》)恰相吻合;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伏羲画卦、神农作稼而有文明的传说指的也应该是这一时期。中国和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两个地区,而彩陶也是这两个地区起源最早、最发达。这些现象显然并非偶然。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人们一直都没有对以彩陶图案为代表的史前人类刻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美术史家和传统考古家都从外观感觉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论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类刻画,故以美术和图腾释之,实际二者都流于形式、表面、感觉、主观臆断,用今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论来源于对现、当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个农业起源中心中国、西亚、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发达的天文历法与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与中国远古文化息息相关。西方人类学家所考察的现、当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没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发达的农业,又有发达的天文历法及数学知识,其工程建筑、冶炼和社会组织都有较高的成就,可见科学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与农业生产、天文观测分不开的。换一句话说,如果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则必然会有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文化的起源,随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则反。这个规律用之于中国、西亚、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无不相符;欧洲则是一个例外,它的科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亚的影响。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论不适用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类刻画。
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姿体语言和口语是最早的,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国文化、文明的起源、脉络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而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人类刻画纹饰的科学解读和破译。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刘尧汉、陈久金、卢央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二是庞朴、郑慧生等对远古时代火历的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器物纹饰和遗迹的形态、结构分析并追溯其来源和本义,我们发现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纹饰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文化传播、传承系统,其性质和功用类似于文字,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或图腾。就其内涵表达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类有关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的知识、观念和信仰,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所结构的易学基本框架与远古天文历法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关系。这种释读大体上印证了伏羲画卦、《连山》易、《归藏》易、河图洛书有关神话传说及古代文献中某些记载的真实性,并与传统考古学研究、易学研究的一些结论相衔接、吻合(参见拙著《伏羲画卦》)。我们认为,沿着这一思路,需要并可以对中国史前器物纹饰(含某些遗迹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作全面的以及分区分类分时段的和个案的分析研究。就目前而言,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对象和课题,我以为主要是新石器时代以考古学文化、类型、遗址为单位的器物纹饰研究。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基础研究,已大体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时代初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已具备了作器物纹饰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条件。目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文物考古部门的大部分人力特别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应付由于基建而产生的文物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因此研究力量严重不足。除了看得见的遗迹、遗物以外,我们对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长达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学文化的起源、面貌、发展状况所知不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学者,特别是历史学、易学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队伍;相比之下,易学家们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数、数理为基本思维方式和传承、表达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学文化部分而言)。
后记:这篇短文写于2002年,当时是准备向一个“国际易经大会”的与会者传递相关意思和信息,因为主人家不欢迎作罢。实际上我认为只要是研究和学习中国秦汉时期及其以前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当然尤其是夏商周和史前时代,都需要和有必要研究古代纹饰及史前纹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与易学有关的各种问题,数学和天文历法的起源、政治和宗教的起源、古代哲学和宇宙观、夏商周历史及先秦各国各族历史、神话传说及史前历史等等,其源都会溯及史前时期,不研究史前考古材料、不读懂史前纹饰,恐怕大都难以从根本上获得解决甚至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以为研究史前考古材料、史前纹饰是这些所有学科和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所在,同时也呼吁和盼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尤其是年轻一代。
本文2023-08-06 17:43: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