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中有哪些关于养生的书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涩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导引类
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内容包括各种门派、形式的气功,各种导引练形(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著述。如后人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辑出的《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权著《臞仙神隐》、清代马齐著《陆地仙经》,以及南北朝达摩祖师的《易筋经》、明代袁黄的《静坐要诀》、清代娄杰的《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目录 1 拼音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 22 功效 23 牛髓膏子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牛髓膏子 1 拼音
niú suǐ gāo zǐ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黄精膏5两,地黄膏3两,天门冬膏1两,牛骨头内油2两。
22 功效补精髓,壮筋骨,和气,延年益寿。
23 牛髓膏子的用法用量每服1匙,空心酒调下。
24 制备方法上药将黄精膏、地黄膏、天门冬膏与牛骨油一同不住手用银匙搅,令冷定,和匀成膏。
古籍中的牛髓膏子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三诸虚门]补益轻身延年
一白净安五脏。平三焦温中。久服增年。又治瘦病。用牛髓以酒送之。又和地黄汁白蜜作煎食。又方用胡麻三升。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四积聚门]癖气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二大碗。用砂锅属性武火熬成膏子。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粉一汤调时。鳖甲丸主癖气发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膏一瓢。王孟英经验方)之类;填补精髓,如坤髓膏(牛髓粉八两,原支山药八两,炼白蜜四两,冰糖十两收膏,
《普济方》:[卷二百十九诸虚门]补壮元阳末三两)苁蓉(酒浸切焙二两二味浸药酒各多者着要熬膏子)家韭床子(白实麝香(同为酒尽时空养真丸(出御药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六诸虚门]补益诸虚目录 1 拼音 2 《饮膳正要》卷二:白羊肾羹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白羊肾羹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白羊肾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白羊肾羹 1 拼音
bái yáng shèn gēng
2 《饮膳正要》卷二:白羊肾羹21 处方
白羊肾2具(切作片),肉苁蓉1两(酒浸,切),羊脂4两(切作片),胡椒2钱,陈皮1钱(去白),荜茇2钱,草果2钱。
22 功能主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
23 白羊肾羹的用法用量上药相和,加葱白、盐、酱煮作汤,入面(饣其)子,如常作羹食之。
24 摘录
《饮膳正要》卷二
3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31 组成
白羊肾1对(去脂膜,切),肉苁蓉(酒浸,细切)1两。
32 主治久积虚损,阳道虚弱,腰脚无力。
33 白羊肾羹的用法用量上药相和,加葱白、盐、酱、椒,如常法,煮作羹,空腹食。
古籍中的白羊肾羹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八食治门]食治腰脚疼痛(四两)上将牛膝。于面中拌作婆罗粥煮熟。十沸漉白羊肾羹方治久积虚损。阳道衰弱。腰脚无力。白羊肾(一对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腰痛,如常作羹食。治久积虚损,阳道虚弱,腰脚无力。白羊肾羹方白羊肾(一对去脂膜切)肉苁蓉(酒浸细切一两)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八食治门]食治耳鸣聋(一分去芦头末)防风(一分去芦头末)临熟。拨开羊肾羹方(出圣惠方)治耳聋耳鸣。羊肾(去筋膜细切一对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食治耳病法,空腹食。治耳聋耳鸣。羊肾羹方羊肾(去筋膜细切一对)生山芋(去皮四两)葱白(一握擘碎)生姜(细切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六]治耳风聋诸方。调鼎集 (酒茶点心编) (清)童岳荐编撰 张延年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
调鼎集(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清)佚名编 邢渤涛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元)佚名编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2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王利器疏证
王贞泯整理 邱庞同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4
齐民要术(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北魏)贾思勰撰 石声汉今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能改斋漫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吴曾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6
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陶谷撰 李益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醒园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化楠撰 侯汉初、
熊四智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食宪鸿秘(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朱彝尊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6
食宪鸿秘(气功.养生丛书) (清)朱彝尊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农业出版社 198511
山家清供(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林洪撰 乌克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随息居饮食谱(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王士雄撰 周三金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8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小丛书) (清)王士雄撰 窦国祥校注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4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清)王士雄撰 聂伯纯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8
随园食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袁枚撰 周三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明)宋诩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0
素食说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薛宝辰撰 王子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7
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渔撰 叶定国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2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0
养小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顾仲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5
致富全书 孙芝斋校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8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倪瓒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8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史专题资料汇编) 陈祖槼、朱自振编 农业出版社 198111
中馈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曾懿撰 陈光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易牙遗意(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韩奕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饮馔服食笺
(《遵生八笺》之四)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巴蜀书社 198512
饮馔服食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5
饮食须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元)贾铭撰 程绍恩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1
饮膳正要(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忽思慧撰 李春方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刘玉书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6
饮膳正要(气功养生丛书) (元)忽思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菽园杂记(饮食部分) (明)陆容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升庵外集(饮食部分) (明)杨慎撰 曹竑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饮食绅言 (明)龙遵叙撰 陈光文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1、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按:这一种的封面虽没有“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的字样,但是正文前有“《中国烹饪古籍丛刊》出版说明”,应算作这套书的第一种。)
2、饮食须知
3、造洋饭书
4、粥谱二种
5、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
6、陆游饮食诗选注
7、清嘉录
8、浪迹丛谈四种·饮食部分
9、食疗本草
10、太平御览·饮食部
11、东京梦华录(和1不同,1是白文本,此为校注本)
12、随园食单补证
13、调鼎集(酒茶点心篇)
14、调鼎集
15、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
16、吕氏春秋本味篇
17、齐民要术(饮食部分)
18、能改斋漫录(饮食部分)
19、清异录(饮食部分)
20、醒园录
21、食宪鸿秘
22、山家清供
23、随息居饮食谱
24、随园食单
25、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26、素食说略
27、吴氏中馈录、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
28、闲情偶寄(饮馔部)
29、先秦烹饪史料选注
30、养小录
31、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32、中馈录
33、易牙遗意
34、饮馔服食笺
35、饮膳正要
36、菽园杂记、升庵外集、饮食绅言(饮食部分)
《食珍录》
《清异录》
《食经》
《本心斋食谱》
《饮膳正要》
《饮食须知》
《易牙遗意》
《随园食单》
本文2023-08-06 17:50: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