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易经是什么?,第1张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适应症,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属于尊孔的意识所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易经是三大作者写的:伏羲、周文王、孔子

《易经》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此浩大的工程,根本不可能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完成的。但是,其中伏羲,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大圣人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伏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先天八卦”,《易经》从无到有,并有了雏形,可谓“一画开天”。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称为六经之首,享受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样崇高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星之首,大道之源"。

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过5000年的发展,易经已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符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以以为说。可以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讲,易经的影响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易经作为一部值得时时刻刻研读的经典,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大儒孔子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大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宋人叶采曾作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足见易经对后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

然而真正能够参得透讲得清这本书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论著浩如烟海,每家都从自身的角度和感受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蕴含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易难看,不比他书,同时又说: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

具体来说,易经以眼花缭乱的八卦、64卦符号为载体,并配合晦涩艰深的卦辞、爻辞阐述世事、事理,文词艰涩。虽然以卦爻为工具和载体,但易经并不是一部关于巫卜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关于世界和人生体悟的综述,旨在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自身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体悟它深蕴的哲学,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

可以说连朱熹这样的大家,都连呼:易难看,更不要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代人了。这也就难怪一些现代人将易经视作一部"天书"。

易经在流传的过程中是一本巫卜之书,在孔子对其进行解释之后又成为一部儒家经典渗透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内容。后代的人不断丰富着易经的内容,比如中医、八字命理、卦占风水等等。

易经里蕴含着事物发展变化,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和规律,一个人一生能够学习易经,读懂和理解易经的思想,并且融会贯通,足矣!

《易经》的作者是姬昌。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主要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

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

—周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