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鸦片最早是由哪里传入中国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在古代,鸦片最早是由哪里传入中国的。,第1张

在古代,鸦片最早是由印度传入中国。

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不过当时更多称其为“底野迩(Ther iaca,也有叫底也伽)”。据称对其评价是““神方千卷,药名八百中,黄丸能差千阿,善除万病”。”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或雅片) ”一词。

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

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而**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危害

鸦片作为药物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则造成药物依赖性;作为毒品吸食,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吸食鸦片后,可以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颤、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筋等戒断症。云南的一项调查表明,吸毒者走出戒毒所以后,复吸率在80%以上。

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长期使用还能破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使吸毒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由于不洁注射,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如脓肿、肝炎和艾滋病等。

随着毒瘾的不断发展,毒品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从米粒大小,到绿豆、黄豆乃至蚕豆大小,而且吸毒途径也越来越直接,从吸含毒品的香烟,到用锡箔纸烫吸,最后是静脉注射。

-鸦片 (提取物)

贾二强,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现并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从事历史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基础、唐史史料学、古文献研究、专书研究等多门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撰写、整理出版学术专著及古籍10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5次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2项。

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曾承担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清代版本图录》,与黄永年教授合作完成,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古籍版本研究的必备之书,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主要关注古代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最终成果《唐宋民间信仰》200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项成果属于填补空白之作,其中若干结论已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 何志龙:长期从事中东历史、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当代中东问题、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近现代史、中东国别史等课程多门。

主要研究中东历史、政治和美国与中东关系,曾在《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卷》专著。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开发和安全研究》,研究课题《冷战后的美国中东关系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了一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一项教育部课题的研究。 丁虹,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肃榆中人,教育硕士。1983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在历史系办公室先后从事教学秘书、科研秘书、总支秘书和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1998年5月起任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12月起任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

古埃及人

世界都承认埃及是文明古国之一,要了解古人自然要从文明古国开始。即使是文明古国也只能追溯到5000年,再久远的事因文字尚未产生,而口头流传的内容都被历史学家圈定为“神话”,所以只好从5000年开始了。自公元前3130年,纳尔迈尔(希腊文称作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至今已有5000多年了。当时的古埃及人民不但定居在尼罗河畔发展了农业,随后又神奇般地创造了众多闻名于世的古代奇观,古埃及灿烂的文明不但照亮了非洲,也引来了地中海周边艳羡的目光。

伟大的古埃及创造了伟大的古文明,但古埃及人是谁,是什么人种却无人知晓。就是到了今天,古埃及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都一直争论不休,确定不下来。

如按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和古希腊权威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都认为古埃及人是黑种人,《圣经》中也认为古埃及人是“含”的后代(“含”是“哈姆”的同义异译),古埃及人自称KMT,其后常用的Hamite(闪米特人)一词,即源于此词,此词亦以Ham形式见于《圣经》,这是“法老语言中用以黑色的最有力的一词”。古埃及从新石器时期的幼年直到本地人建立王朝的终结,居民一直是非洲黑种人。

我国 周庆基 先生在《世界著名古代王朝》“古代埃及”部分,也认为古埃及人体格较大,皮肤黝黑,与现代埃及人完全不同。然而有些人不相信黑种人能创造出古埃及那辉煌的文明,所以坚持认为生活在古埃及并创建古埃及文明的应该是白种人,孰是孰非?古埃及人的种族问题被白人专家,学者、权威们炒成了千古之谜,这是可笑还是可悲?

据科学家考证,古埃及人是第一批接触外星人的人,所以古埃及才会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众多人造奇观和许多天文、医术、数学、智慧的内涵。

那么,古埃及有没有地球人与外星人的混血儿?纳尔迈尔为什么是鹰(鸟)头人身的混合体?由于猿猴变人说占据着“科学”的地位,即使有,科学家也不会或不敢承认。

2古印度人

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之一。既然找不到真正的古埃及人,再看看古印度人吧。当我们翻开历史查找时,在最古老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却记载着魔王、无头怪、金翅鸟王、猴王等神怪的故事。另一部同时期(公元前三、四世纪)的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主要记述了“蛇人”和“鸟人”对立而引发出整个印度的一场纷战。但印度人什么样?难道都长的奇形怪状或人兽、人禽(鸟)混合体的样子吗?由于古印度大多时间都被分割成众多的小邦国,真正古老的、土生土长的古印度人似乎早已被人遗忘,只知后来的达罗毗茶人和雅利安人反倒成了古印度的主要人种。

据印度古老文献《梨俱吠陀》卷末记载:创世之初,众神割裂了巨神布鲁沙的身躯以造万物,以其口为婆罗门,以其双手为刹帝利,以其双腿为吠舍,以其双脚为首陀罗。所以印度自古以来便规定“婆罗门”是侍奉神的祭祀和僧侣们的第一等人,王公贵族及武士们为第二等的“刹帝利”,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商人、小手工业者、自由农民都属于第三等的“吠舍”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奴隶和雇工则是低等的“首陀罗”了。尽管首陀罗已处于最后一等,但还有更悲惨的等外品、不可接触的贱民(多为不同等级人的混血儿)而被称为“旃陀罗”。

印度人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据说是远古时代的“神”所划分的。所以在各种姓之间界线森严、不得往来、更不许通婚,否则将被开除等级,打入贱民之列。就是到了廿一世纪的今天,印度人(尤其是在农村)仍保留着这种不合理的种姓制度残余。

真正的古印度人是谁呢?是原始的澳大利亚人种?还是达罗毗茶人?或是从欧洲来的白色人种雅利安人?

在近代的各个研究领域里,不仅是科学的发明与发现,就是古代文明的出现似乎也不能离不开欧洲的白色人种。为什么?

3古中国人

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之一,但她不同于印度和埃及,居然将自己的祖先“丢失”了。中国的历史是连贯的,中国的古人被称为华夏人。

既然中国的历史有连贯性,中国的古人为什么叫华夏人呢?古往今来有很多解释(后文再作介绍),笔者根据中国的历史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的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记起的,而三皇之首的伏羲之母“华胥氏”可谓中国人的始祖母了;说到夏,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国号。中国的人类史和社会史正是由华胥氏的“华”与夏朝的“夏”演化而来,两个源头合起来的结果,便成为代表中国的“华夏”二字。

华夏人自然也要从三皇的伏羲时代算起了。相传华胥氏与龙(雷神)夜梦成交,孕12年始生伏羲,伏羲虽长得人首龙身,但自幼就显出憨厚诚实之态,长大后遵母命去东海与风师、雨伯对话学习,再返昆仑找太阳神观察日月,而悟出乾坤变易之深奥哲理。

三皇之二的女娲生来就具有神性,相传她曾炼石补天,又在河边用黄土造人,又顺从天意嫁了其兄伏羲,为人类如何生息繁衍做出了典范。

自伏羲传世十五代,天下太平。直至炎帝、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就是到了春秋战国,五霸七雄,连年争战,烽烟四起,华夏儿女仍然是人才辈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管子、庄子、孙子、列子、申子、武子、文子、杨子、吴子、尸子、晏子、惠子、慎子、田子、告子、娟子、苏子、荀子、邹子、鬼谷子、季文子、范武子、魏庄子、韩献子、范宣子、赵简子、晏桓子、邓析子、欧冶子、齐武子、田成子、赵襄子、魏公子、尹文子、韩非子、尉缭子、高石子、弦唐子、耕柱子、宋荣子、公输子、中行恒子、公孙龙子、鲁仲连子……数不尽的哲人、学者、仁者、智者纷纷涌现。百家诸子风起云涌,出现了人类史上的“中国奇迹”!

古中国人对世界人类的贡献何其多,今人只知古中国有四大发明,其实又何止十大发明?除四大发明外,人体血液循环、铸铁工艺及共熔炼钢法、枪炮、瓷器、石拱桥、铁犁等,因篇幅关系不能全部一一列举,现仅列举两项十大发明之外的贡献吧。

①古中国人对“机器人”的开发可追溯到公元前西周时代,如《列子向汤》中记述,周穆王姬满到西方巡游,回朝经过昆仑山下,遇到一个叫偃师的人,让木偶人(机器人始祖)为穆王表演各种技艺,“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运送军粮,就更接近机器人了……

②从中国古籍《春秋》、《淮南子》、《汉书》等著作中发现,对日食、哈雷慧星、太阳黑子、新星、超新星的记载都是世界上最早、最详细、最准确的,这均为现代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可贵的依据。而中国现代的一些堪称科学家的人,只顾盲目地学习西方科学,却放弃总结老祖宗为我的留下的科学知识遗产。

同是公元前的这段时间,世界上虽也出现了不少人才,但没有华夏大地和古希腊这样集中,这是为什么呢?东方的“中国奇迹”和西方的“希腊奇迹”虽然都是人才辈出,但中国人谦虚地称这些人为“子”(如上所列),而希腊人却骄傲地称他们为“父”,诸如:科学之父→泰勒斯、医学之父→希波克拉第、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从这点上就能反映出不同人种的不同性格。

4古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人实际上就是阿摩利人。

公元前1894年,苏姆阿布率领一支阿摩利人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创建了古巴比伦王国。初建的一个世纪里实为一个小邦国,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才逐渐强大起来。经过30多年的征战,先后灭伊新王国、占领马尔格、击败埃什努那、击退埃兰大军、灭掉拉尔萨、攻占玛里、征服亚述,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了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强大巴比伦。

如果说根据汉谟拉比的雄才大略说他是古代史上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现代人一定能接受。但汉谟拉比却自称是神的后裔,声称:“玛尔都克神召唤我来治理人民,并把幸福赐给国家。”汉谟拉比这种说法是有意将王权神化,还是另有原因?那就让我们从另一方面求证一下吧。

堪称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是汉谟拉比亲自主持制定的,可以说该法典是汉谟拉比的法学著作,但3000多年他的思想却影响着后世,纵观后来的亚述法典、赫悌法典、犹太法典、乃至古希腊法典、古罗马法典都在尽力模仿汉谟拉比法典。试想:汉谟拉比是如何有超越后人的知识和智慧呢?

汉谟拉比时期古巴比伦人又是如何了解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其它行星?又是通过什么仪器和计算发现“黄道”的?又是根据什么为黄道上的白羊、天蝎、双子、巨蟹、天秤、狮子、宝瓶、双鱼、人马、金牛、室女、摩羯等12个星座命名?又是根据什么制定7天为一周?3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人哪来的那么多天文知识?

纵观历史,凡与神有关的民族为什么都有超越时代的天文知识?这些天文知识是猿猴告诉他们的,还是自诩为“神”的外星人告诉他们的?不然3000多年前的古人在缺乏现代观测仪器和设备的条件下,又是如何掌握那么多天文知识?

5古犹太人

从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依德、海涅、卡夫卡……这些现代人中,也许可以了解犹太人的聪明才智,犹太人就是以色列人。当今的以色列人为什么能掌握世界的经济脉搏和科学的发明?这也是我们要研究她的原因。

古时候称犹太人为希伯来人,要了解希伯来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参看、学习他们的《圣经》,今天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全书》的文献。因为该书不但记录了耶和华创世的传说,也纪录了希伯来人的历史、法典和箴言。

在希伯来人的历史传说中会让人发现,被往日说成“神话”的内容却包含着某些超越时代视野的真实记载。

在《创世纪》第十九章,上帝(在古希伯来语中“上帝”是指“天空中来的人”,因而推断上帝耶和华很有可能就是掌握着高科技的外星人)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罪恶之城。他派两名天使通知罗得带领全家逃离城市,天使带领罗得全家出了城,对他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他们逃出之后,“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和蛾摩拉及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

那两名天使为什么对罗得强调:“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天空中来的人用什么方法能够在瞬间毁灭两座城市?罗得的妻子回头一看,为什么会带来灾难?那两座被毁灭的城市为什么会烟气上腾?人们一直解释不了,所以将这段历史沦为神话。直到1944年,日本广岛、长崎被原子弹炸成废墟后,再重温这段文字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原子弹才能一下子毁灭整座城市,只有原子弹爆发的光辐射才能对看它的人造成致命的杀伤,只有逃离平原才能避开原子弹爆炸时产生冲击波的危害,只有原子弹爆炸才能形成那冲天烟云。

我们真应该感谢远古时代的希伯来人,他们忠实而具体地记录了那些当时他们还不理解的事情(因古人没有原子、核子的概念,只好以“硫磺与火”替代),使今天的人们面对这一切时能够重新思考。

现在我们再来重新思考古希伯来人留下的人类起源传说就不一定是神话了,而是含有一定科学的成分了。

《创世记》中,上帝不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吗?(也许只是希伯来人的始祖)十九世纪的赫胥黎、达尔文可以不理解,因为那个时代尚没有克隆复制技术,更没有DNA基因繁育技术,但掌握着高科技的外星人或许和当代蒸镘头、烤面包一样,只是极普通的小技术。今天已经进入了廿一世纪,我们就不难理解,亚当或许就是耶和华的克隆人,夏娃则是利用亚当肋骨中的DNA繁育出来的。

往日的神话能用科学方法解释了,还叫神话吗?为什么非要将事实打入神话的冷宫,再创造猴子变人的新神话呢?

可以想象古希伯来人比古埃及人更早地接触了外星人,或是他们本身就是外星克隆人的后裔,所以凭着这种遗传的智慧基因,才可能掌握了世界的经济命脉,科学家所占人口比例在世界名列前茅。

6古希腊人

从泰勒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亚、毕达哥拉斯、芝诺、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克拉、留基伯、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希波克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利斯塔克、阿基米德、希罗多德、盖伦、托勒密……从“希腊奇迹”到“荷马时代”……各种历史环境中人们对这些大思想家和科学巨匠不由得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古希腊人的代表,也是人类发展史上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样奇迹!从而,世界各民族不可否认的希腊人既聪明又勇敢,这从他们历代传说中也能得到证实。传说能替代事实吗?就是发明“人猿同祖论”的赫 胥黎 教授也不得不承认道:“古代传说,如果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验,大多像梦一样平凡地消失了,但奇怪的是,这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半睡半醒的梦,预示着事实。”

传说能否预示事实,还是让我们验证一下吧。在举世闻名的古希腊神活传说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悲剧故事:

大约距今4000年前左右,克里特的米诺斯王的儿子安德罗奇斯在雅典被杀害了,暴怒的米诺斯王为了给儿子报仇,便对雅典发动了一场偷袭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强迫雅典国王埃古斯每年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以供给王后帕西菲与公牛交配所生的牛头人身怪物米诺陶洛斯当食物。到第三年进贡时,雅典王子忒修斯为了百姓,决定作为七对童男童女中的一员,前往克里特岛杀死那个牛首人身的吃人怪物米诺陶洛斯。当忒修斯来到克里特岛克洛索斯王宫时,米诺斯王的美丽公主阿里阿德涅立刻爱上了这位年少英俊的雅典王子,忒修斯对公主也是一见钟情,于是公主帮助忒修斯进入带有双斧标志的迷宫,忒修斯勇敢地将深藏在迷宫内的怪物米诺陶洛斯杀死。随后王子带着公主及当时做贡品的孩子们一起乘船返回雅典。在归程途中,由于命运女神的安排,忒修斯王子失去阿里阿德涅而悲痛,忘记了事先同父王约定的暗号,将船上的黑帆换成白帆。雅典王埃古斯遥见黑帆船驶来,以为儿子死了,顿时痛不欲生,跳海身亡。后人为纪念他,便将这海叫埃该海(爱琴海)。

神话传说中的克里特岛虽然存在,但克里特王国、米诺斯王、王宫和刻着双斧标记的牛头人身怪物藏身的迷宫是否存在呢?希腊历史中没有记载,所以这段悲壮的故事便成了神话传说。直到1900年,考古学家伊文思等人到克里特岛进行考古,才解开了这个神话传说之谜。伊文思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占地 两万平方米 的克洛索斯王宫废墟,以及刻有双斧标记的迷宫和刻有文字的泥板。并著有《米诺斯王宫》,介绍了公元前3000左右的克里特文明。这一切都证实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国是真实的存在过。

由此总结出:凡是目前科学还无力解释的史实内容,往往暂时寄存在神话传说里,待科学发现后,再承认神话传说中确有真实的成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也应该相信先人留下的传说,因为任何父辈没有理由欺骗自己的晚辈,因传说者的水平或口头叙述(人们不可否认语言产生在文字之前,在没有文字之前只能靠口头传说),可能有用词不当或夸大缩小之处是可以理解的,但它都是以事实为原形。至于猿猴变人是以长相近似的一种天真幼稚的臆度为主,不具备事实基础(该说法的事实基础不外是硬将猿骨化石错认成人骨遗骸)的新神话而己。还有什么理由非得让人相信它是“科学”呢?

7古苏美尔人

在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推翻了权威的“地心说”,创建了“日心说”之前的5000多年,来历不明的苏美尔人在缺乏现代人观测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了解太阳系的?知道有许多行星在围绕着太阳运转(如图2-6)?他们又是如何知道月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同步的?他们所掌握的月球自转周期与我们今天凭借精密仪器观测的结果只差04秒?神奇吗?

更神奇的是在古代亚述泥板文书中,发现了苏美尔人的一道数学计算题,其结果是195955200100100,是个15位数。而在公元前的当时,古希腊最发达的计算技术也才有5位数。这个15位数能说明什么呢?是苏美尔人的数学更发达吗?直到1975年,才被法国外太空工程学家摩利斯·夏德兰解读出来,原来这个15位数正是“太阳系定数”,可见古苏美尔人对天文学掌握的先进性和准确性,是不是让猿猴变的人望尘莫及呢?

美籍以色列中东语言兼古代史研究家塞卡利亚·席金对苏美尔人研究后认为:“与其说苏美尔文明的起源是靠外星人的帮助,不如说在以前的时代(指洪水淹世界以前)被外星人建设为殖民地,并留下了文化遗产。因此,这些外星人就是被原住居民尊奉为‘神’的人”。

古代的苏美尔人流传着,他们的“神”身材高大,是来自内伯鲁星球的安纳那奇(如图2-7)。他们心中的神为什么不同于其它民族拟人化的神?他们的神为什么与地球外的星星有关?难道神秘莫测的苏美尔人在6000年前就知道外星球上有人(神)吗?

我们是无神论者,怎么能相信有神的存在呢?或许在危地马拉发现一幅4000年前的岩画,一位长须老者跪在一名潜水员打扮的人面前,就是地球人误将外星人当作神灵的证据。

历史上的苏美尔人又突然从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使人很自然地想到可能与外星人有关,正如在苏美尔人的史诗中,主人公曾被“铜爪巨鹰”带上了天空。这“铜爪巨鹰”会不会是古人对“飞碟”的理解呢?看来要对古人研究清楚了确实不是件简单事。

8古玛雅人

美洲大陆玛雅人创造的玛雅文明是世界六大文明之一(因他们的来去过于神秘,历史学家又改承认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四大文明了),公元前后,中美洲热带雨林里,突然出现了超越当时人类知识和生产水平的高度文明: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城市相继矗立在丛林中,一块块雕刻精美的纪念碑巍峨地竖立在城市中央,一座座金字塔和塔上的神庙高耸入云(见图2-8),一道道迷人的文明光芒与古埃及,古中华文明相映生辉。

玛雅,这个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神秘”、“幻觉”的民族让许多人迷惑不解。

玛雅人为什么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玛雅人的时间概念是从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开始,这已经超越了玛雅人自己的历史,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玛雅人似乎生来就有那么多知识,没发现有渐进的过程,试想,这超越时

代的众多知识会从哪里来的呢?

玛雅人是如何掌握精确的历法和丰富的数学知识?

玛雅人真的早就知道DNA的螺旋结构吗?

玛雅人为什么对金星表现得十分敬畏?他们与金星之间是什么关系?

玛雅人的传统历法一年等于260天,指的是他们的故乡星球吗?

玛雅人的金字塔为什么不同于埃及金字塔那种三角锥体,而是梯形锥体?这种即近似又有差异的建筑风格说明什么?

玛雅人为什么信奉那么多神?他们的神为什么全是人与动物的混合体形象?

玛雅人信奉的主神羽蛇形象为什么近似中国龙?按照比较生理学比较羽蛇与中国龙是同宗吗?

玛雅人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俗在东西两半球没有文化交流的前提下,为什么同地球另一面的中国十分接近?

玛雅人的出现、存在和消失,似乎成了人类形成史中的一个谜。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玛雅人在地球人类史上确实存在过,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各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和《上下五千年》等史书中却找不到玛雅人,是历史学家的一时疏忽,还有有意删除了?为什么?

9古代巨人

现代人中有奇异人种、神秘人种、另类人种,古代有没有呢?回答是肯定的。巨人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吧。

在古代,关于巨人的历史记载有很多,有的见于“神话传说”,有的见于历史资料。尤其在大洪水前巨人普遍存在许多古文明中。

《圣经》中提到的亚当与夏娃就是一对巨人,据推算,亚当足有40米 高,夏娃也高35米 ,他们的十世玄孙、造方舟的诺亚也有31米 高。

《旧约全书撒母耳记》载:公元前11世纪统一犹太各部落的大卫王,少年时代就将腓利士族巨人歌利亚杀死。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泰坦就是一名硕大的巨人。

在我国历史典籍中也不乏关于巨人的记载:中国的第一人盘古即号称“顶天立地”的巨人。《国语》中记载,大禹杀了巨人防风氏,一车仅能装他一个骨节,可见身材之高大。《列子·汤问》讲一个龙伯国,因钓走驮着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蓬莱、瀛洲五山)的大龟,使岱舆、员峤二仙山漂流到北极沉没海底,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便把龙伯国人变矮了,以示惩罚。到伏羲、神农的时代,龙伯国人还有几十丈高。《海图玉版》也证实道:“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秦国人长六丈;临兆人,长三丈五尺”。《山海经》也多处提及“大人国”,“大人市”。对于历史上的巨人,正式史书上也有记载,如:《晋书·武帝记》载:“是月,长人(巨人)见于襄武,长三丈。”《晋书·五行志下》说:“魏元帝咸熙二年八月,襄武县有大人见,长三丈余,足长三尺二寸,发白,著黄巾黄单衣。”《隋书·五行志中》介绍:“永定三年,有人长三丈,见罗浮山,通身洁白,衣服楚丽。”如果历史上没有巨人,史学家又凭什么记述呢?能不能因为猴变人的猜想受宠,便可以将史实视为玩笑呢?

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在美洲沿岸见到“相当8个正常人身高”的印第安人在岸边跳舞,如果正常人按165米 计,那么这些跳舞人当在13米 高左右。

1966年印度科学家发现一架名符其实的巨人骨骼化石,仅胸前一条肋骨就长1米 有余。他们推断在几十万年前,巨人族确确实实在地球上存在过,但现在已经绝迹了。这一考古发现因为是亚洲人在亚洲的发现,又严重地违忤了猿猴变人中人是由矮往高里进化的规律,所以遭到欧洲权威的反对而被尘封了。

80多年前,在南非韦尔德高原的花岗岩石上,有人发现了长达12954米 的巨人脚印,经科学家反复鉴定排除了是人工仿造品,如果真是巨人的足迹,为什么只有左脚印呢?原来这个被称为“上帝足迹”的右脚印却神奇地出现在距左脚印6000公里外的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以东708公里的亚当比克山的顶峰。开普敦大学地质系教授阿尔奇·赖特承认道:“我无法否认这巨人足迹的现实存在和当地斯威士人世代相传‘上帝足迹’的神秘传说,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想在最坚硬的花岗岩石上雕凿出如此巨大的脚印,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这是谁开玩笑的话,那绝非是我们地球人。”

既然科学家承认这古代脚印是真实的,那么留下这脚印的巨人是否也该属于真实的呢?

但达尔文旗下的科学家是不愿承认也不敢承认历史上曾有巨人存在。正如1912年,在美国内华达州洛弗拉克的荒凉洞穴中发现的60具古代巨人的尸骨,却被人偷偷地烧掉了。这件考古的“隐瞒事件”足以说明古代巨人曾确实存在过,但他们不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不受达尔文学生的欢迎而遭遇消尸灭迹的命运。对古代巨人的发现绝非络弗拉克一处,在英格兰、中东的戈兰高地、中南美洲、黎巴嫩、马尔它岛等都有古代巨人存在的证据,但在“猿-人进化论”定为科学后,他们便从历史中消失了。因为进化论中最早的古猿名叫曙猿(因发现于中国,尚未得到英国人认可),它仅有10厘米 高,同小老鼠一样,如果叫它鼠猿似乎有点不雅,恰好鼠的同音字里有个曙光的曙字,即象征着开始又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因此将鼠猿改称曙猿。从10厘米 高的曙猿,进化到80厘米 高的“露西**”,再进化成165厘米 高的现代人类,这显得多么“顺理成章”呀?中间怎么能允许有巨人出现呢?因此,有关巨人的出现的事实只好被封存了。

从古苏美尔人的文字记述万年前巨人安纳那奇从天而降,到发现“上帝足迹”……远古时代的巨人会不会是天外来的“神”或外星人呢?如果这个推测可以成立的话,就不难理解支持达尔文“科学”的人为什么否认有巨人的存在了。

为了急急忙忙将似是而非的猴变人定成“科学”,不知封存、变更了多少历史事实呀?

10古代另类人

现代人中发现了另类人,那么古代有没有呢?因为后文中还有专论,现仅以鱼人做代表吧。

自古以来就有鱼人的传说(如鱼美人),如果没有事实,世界各地传说怎么会不约而同的巧合?但“猿-人进化论”被定为科学后,凡违忤“猿-人进化论”的事实,不是被湮没就是被歪曲,鱼人就是被歪曲的一例。

根据进化论的理论,鱼类是绝不可能直接进化成人类的,因此就绝不该有鱼人的出现。如何掩盖世界各地的鱼人传说呢?于是发明了美人鱼“儒艮”说。

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利用这种草制成的纸张,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材料,曾被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使用,历3000年不衰。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纸草造纸术

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出现于我国商代,大约离现在3000年~4000年左右,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现在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西瓜在中国古代是有的、

古籍记载: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

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至今南北皆有。”

大英博物馆的明朝:帝国盛世50年展很早就打出广告了。今年6月在维多利亚博物馆举行的陶瓷收藏家Butler爵士追悼会上,我见到了近20年未见的霍,知道她和牛津大学艺术系的Krueger教授正在忙这个展览。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做准备,这次展览将介绍一批西方从未见过的文物。每隔十年左右,大英博物馆总会呈现一场划时代的中国文化展览。比如1996年首次向英国公众展示三星堆文物的《中国古代文化之谜》展览,2007年的《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览,都轰动一时。看这个明展的宣传姿态,应该和那两个展览是一个级别的。于是,期待了一个夏天,展会当天,我兴冲冲的去展会了。

先不说我对这个展览的整体印象,我来阐述一下策展人自己的看法。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这个展览乍一看受到从1400年到1450年这短短五十年的限制。但我知道西方学者倾向于以小见大,以微观解释宏观,可以更深刻更全面。所以这次展览的时间跨度非常新颖,从永乐皇帝被俘开始到正统皇帝土木保被俘结束。霍解释说,这50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50年,但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50年可以说是中国的重新建立: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紫禁城修复,《永乐大典》的编纂开始。在朝廷权力中,文官的力量最终会超过武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管理的核心。而且在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了与外界丰富多样的外交和贸易交流,如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往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远征时间早于哥伦布和达伽马。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出现在欧洲人的视野中是在16世纪,比实际情况晚了一个世纪。而且当时中国和亚洲有很多重要的接触,比如朝鲜、日本、越南。明朝流传下来的丰富物质文化,不仅见证了明朝自身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和贸易往来。因此,大英博物馆希望展示15世纪初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联系。

给西方人讲中国,很多都是从这个明字开始的。这个字很好读,也很好解释,但每当西方童书的故事中加入一个东方的孩子,它的名字往往就叫明。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明朝并不陌生。大家对明式家具和青花瓷都略知一二,但这些知识是有限的。霍说,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局限,把京外的其他重要文化介绍给英国公众。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国,太祖朱元璋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子子孙孙分封到各个重要地区和军事重镇做俘虏。这些帝王在明朝历史上非常重要。所以山东朱谭王陵和湖北梁庄王朱占阳墓出土的文物是这次展览的亮点,能让人耳目一新。其实整个展览的起源要感谢梁庄王墓。2009年,克鲁格赴湖北进行学术交流,在湖北看到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金器,被大量倾倒。因为明代保存下来的瓷器很多,但金器也不少(黄金可以熔化后再使用),所以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很少见到中国的金器。这次展览中的一些展品。

这次展览非常热闹,共有218件展品,包括金、银、瓷器、武器、绘画、服饰、雕塑、家具等。其中70%是从除大英博物馆以外的全世界约30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借来的。展览分为宫廷、武侠、文学、教育、贡品五个展区。

第一个展区以明代宫廷生活为主题,是背景介绍。展厅里总结了这50年来四位皇帝的不同性格:永乐皇帝朱迪被视为武士,执政仅一年的弘熙皇帝被定义为行政官。宣德帝在位十年,因书画好而被誉为美学家。九岁继承皇位的正统皇帝,是一个无知的少年皇帝。展厅列出了四位皇帝和公主的年表,还介绍了什么是太监。展出的优秀文物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宣宗射猎图》,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魏公主青铜镀金书皮,制作精良的金凤钗等饰品,山东朱谭王墓出土的锦缎龙袍和九缝皮夹克,维多利亚博物馆的复杂红色和龙凤图案抽屉盒,大英博物馆的雕漆。这些闪闪发光的物品和图案复杂的家具与一般印象中优雅的明代艺术大相径庭。

第二展区的主题是军事文化。首先大英博物馆有一个《真武像》。其他引人注目的文物还包括:故宫博物院《朱瞻基行乐图》,描绘玄宗皇帝在皇家园林观看各种体育表演的便服和帽子。画面从右至左细致逼真地描绘了射箭、蹴鞠、马球、痛击、抛壶等。美国亚瑟赛克勒美术馆《颖国武襄公杨洪》藏品,图上方于谦的悼词最能形容这位身着红袍的明朝统帅:朝气蓬勃,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江湖广阔,石头就是肝肠。胸策莫测,剑戟在手,繁星垂下。灭万里,轰雷讯电。指挥三军,烈日秋霜。功在朝廷,威震边疆。骑先行者,不如骑马。正如《旗帜报》指出的那样,有两个卫兵站在杨红身后,其中一个人的一只耳朵上戴着耳环。展览上说,打耳钉不是中原汉族人的习俗,但在蒙古族中很普遍。难不成这就是大元帝国的遗风?其他有趣的画还有《湖畔射猎图》和《柳荫双骏图》在故宫。在这个展区,还有一把金银镶嵌宝石的兽面铁剑,据说是永乐皇帝的剑。它的剑柄是真金打造,刻有喜马拉雅藏式狮脸装饰,眼睛镶嵌着红色和绿色的宝石。与剑一起的还有马鞍、头盔、剑鞘等。

第三个展区的主题是文人艺术,宣德皇帝本人就懂得写字写字。在此期间,文化古籍也有了丰硕的发展。在这个展区里,有故宫1426年2月10日玄宗的圣旨《刺谕文武群臣夏原吉》,大英图书馆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杏园雅集图》,展示了玄宗宫廷里三个年轻人(杨士奇、杨蓉、杨普)的聚会。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三个年轻人和许多其他人的题字。宣德时期的瓷器非常有名。这里有上海博物馆的青花琴、棋、字画壶,展现了仕女们的文艺生活。大英博物馆里的明代宣德青花勾连扁瓶和景泰蓝龙盖罐非常漂亮。我最喜欢的展品之一是德国国家博物馆的夏昌《湘江春雨图》长轴卷轴。水墨竹石,文人气息十足。其他15世纪的精美画作包括德国陈记录的《梅月图》,上海博物馆藏戴进的《金台送别图》等。

第四个展区是关于中国人的信仰。最有趣的书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古兰经》并排展示。是1400年从北京牛街清真寺抄来的。作者署名Hajji Rashad ibn Ali al-Sini,意思是来自中国。好像当时伊斯兰教在北京还挺流行的。我很庆幸我曾经工作过的木刻基金会也有两件展品,一件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一件是《释氏源流》。关于道教的经典在大英图书馆是《玉枢经》,在山西博物馆的四幅《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的画前也有很多人驻足,讨论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第五个展区名为贡品,展示了明代中国与亚洲和西方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造船工具在这里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郑和铜钟被放在显眼的位置。钟上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铭文,建于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费城艺术博物馆里还有《瑞应麒麟图》,画的是一只长颈鹿和一个随从,描绘的是1414年郑和下西洋时,邦格拉进贡的长颈鹿。有趣的是,在索马里语中,长颈鹿这个词是Girrin,可能是因为中国麒麟这个词发音的影响。

整个展览的最后一件展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的油画《三王朝拜》(东方三博士崇拜)。这幅画创作于1495年至1505年间。画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三位东方国王献礼。其中,中国的青花碗里装满了黄金。油画旁边的展柜里有一个青花碗,图案和色彩好像刚从画上走下来。

花了两个小时仔细逛了一圈展览,整体感觉比较乱。梁庄王墓出土的黄金虽然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还没有三星堆第一次面对英国公众时那么震撼。整个展览似乎为那50年设置了很多小摊位,缺乏因果脉络的内在联系。中文标题《大朝五十年》还是贴切的,但英文标题《明:改变中国的五十年》就有些混乱了。这些展品如何证明那50年改变了中国?它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展览中没有进一步的讲解和探索。展览的色彩和设计也很热闹,仿佛怕观众厌烦,催着大家往前走。展品的录音说明过于简单,而且很实用,很少向人们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让我想起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张红星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策划的展览《中国名画展》。那次展览展出了近80件作品,贯穿了中国从700年到1900年的绘画。按照年代和主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展厅,很有历史感和学术性。从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的宋徽宗抄本《捣练图》开始,其他展品如下: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的敦煌画、张僧友(传)《五星二十八宿神图》(大阪博物馆)、李公年《冬景山水图》(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陈蓉《九龙图》(波士顿美术馆)、米友仁《云山图》(大都会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展览的设计相当大气,充满人文气息。展品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供参观者驻足。整个展厅的光线很暗,主色调和文字描述都很安静,为参观者提供了观察中国绘画的最佳环境。不求涵盖中国绘画史,策展人也没有提供太多的历史背景,没有把观众当傻子来详细讲解唐宋元明清的来龙去脉。然而,由于馆长在每幅画的每一处描述上都花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不厌其烦地逐句翻译上面的诗句和题字。再加上平静的环境,观众理解了中国绘画的美和特色,同时仿佛与历史和东方的灵魂做了一次交流。

看到那个展览的时候,感觉和热闹的VA格格不入,本来应该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今天看了明展,有同样明显的感觉,这个明展放在VA会更合适。

克鲁格在采访中说:我不希望大家看完这个展览后只留下对明朝的刻板印象;希望你能看到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这确实做到了。然而,对于一个世界级、顶级的博物馆来说,这真的足够了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