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降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代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出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务,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有所突破和发展。
古代世界的三大艺术高峰,是非洲的埃及、欧洲的希腊和中国的盛唐。虽然地跨三大洲,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三者有着共同的精神,都是面向现实生活,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艺术。自那以后,非洲艺术无太多的发展与变化,一直保持着原始朴实自然的风貌。欧洲艺术跨越希腊时代,受神学精神的桎梏,绘画曾一度走向死亡,但是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把绘画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使它从神坛回到人间,人性成为绘画的主题。中国唐代画师蔚起,焕然称盛,林风眠研究多年而在留学归来成文的《中国画新论》中称赞道:“这个时代的画风,因取材自然界的描写,作风纯系自由的、活泼的、含有个性的、人格化的表现。初期中,如顾恺之的风格,细致高雅的意味;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尤可想见其当时作风之超逸。”中国绘画走过盛唐,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的分离,有着峰回路转的迷离风光,但经五代、两宋及元、明,再经过清代的二百几十年,虽是画派纷呈,已如水流花谢,春事都休,连一点回光返照的影子都没有了。
如果分头而论,唐代的绘画同文学一样,一切都到了成熟阶段。唐初人物画,以立本、立德阎氏兄弟为代表。到开元之后,吴道玄的画派,风靡了整个画坛,后起画家如张萱、周昉,无不以他为宗师。特别是他们笔下的仕女,不论初唐崇尚削瘦,中唐以后追求肥壮的形态,但都是恢弘博大,显得气度高华,即使是面部、四肢与肌肉及服装这些难以传达的形态,都扼要而生动,有一种亲切的气氛,从他们的独到观察力来讨论,足见这是来自生活。到了宋代,一部分画家再往细微方面走,一部分一反旧习转到了豪放一路。走向细微的,写实的范围及动态表现都不及唐,气格显得小了;走向豪纵阔略的,虽清刚爽利,体态流动富于外向性,可传到明代好往粗鄙的路上狂奔,影响之大虽如洪水狂澜,但很快就结束了。明的后期及清代仕女,都是小鼻子小眼,完全脱离人的本性,只是从旧纸中寻生活了。
唐代山水有诸名大家,如大小李将军、吴道子、荆浩,但他们的画迹泯灭,无从评论,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山水车,在北方以范宽为最早,江南的以董源为最早。范宽笔力苍健,擅于写正面折落的山势,刻骨地表达了山的质的一面,气势雄峻,一种真实的感觉,好像那群峰壁列,真的如压在面前一般。董源的画派,没有险峻的山峦、奇巧的装点,多平稳的山势,高下连绵,映带无尽,林麓洲渚,是一片真实的江南景色。南宋山水画,转变了方向,对描绘对象,显得简略、空旷而单纯。元代继承了北宋的遗风,虽然黄公望对富春山水和虞山有过真实的体验,王蒙对泰山也作过实地描写,但泥古的心情远远超过了对真实的关怀,他们的笔墨很少从真实的境界中出来,只是一味地从前人的技法中寻找自己的生命。倪瓒表现的已是一种消极的风格,把真实的形象处于配角的地位,只是在表现那百读不厌的笔墨。这一风气,一直影响到明清两代,只是接受前人的技法,绘画的主旨反逐渐地遗落了。他们大多是剥皮主义,所谓新的风貌,也只是从剥皮中产生,并不知道真实。从明董其晶到清初“六家”,走的是同一条路,萎靡地拖延了五六百年。可是道济和尚石涛,没有接受定传染,对山水画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了当时环境的独立精神。
花卉之初创,也是作为人物的配角而存在的,唐代开始,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唐代的殷仲客的花鸟写真、吴道子的墨竹、李隆基及萧悦也都是花鸟专家,但没有作品流传于世。从唐末的黄筌、黄居采父了,南唐的徐熙、徐崇嗣祖孙,虽然画风不同,但都是崇尚真实的写生。自此以后,中国的花鸟画一直沿着写实的路子在发展,皇帝老儿中也不乏花鸟画高手,南唐后主李煜,创造了“金错刀”体势,宋代徽宗赵佶的工细双勾花鸟,领导着画院,从事写生的研究,特别是水墨花卉画家历代都有高手,无论工细的或豪放的,所追求的风格都是温静娴婉,笔墨情意,而且“人格化”了的。这又影响到山水和人物,形成了当时所谓“士大夫画”、“文人画”。历史的沧桑,朝代的更替,加上宋明理学的兴起,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及神秘玄学的追求,绘画就渐渐地离开人间烟火,只是以笔情墨趣来表现空灵与超脱了,而遗忘了人类基本的生物情绪。画家只在传统成规中兜圈子,不像古人那样深入自然,虽然有着回归古人高贵神韵的愿望,但却少由自然唤起的基本生命感,画面必然越来越干枯、脆弱、空虚。
自明代以降,绘画中不乏革新之士,如明代的陈道复与徐渭。陈的精力所聚,在于秀媚的风姿与流宕的情趣,笔意清发,墨韵明净、粗中带细的描绘,创造了一种亲切的意境。徐和注意力,集中在情趣的散豁,水墨泛滥,舞秃笔如丈八蛇矛,使酒狂歌,放诞不羁,有令人震惊的气势。清初的朱耷与道济,他们都是明王朝的宗亲,明亡入清,朱耷运用秃笔,凝重圆润,显得朴苠酣畅,有特殊的含蓄情味,他笔下的鱼鸟,突出夸张的描绘。增强了奇特的灵动性、倔强性与创造性,不是一般寻常想象所能范围的。道济从山水到花卉,全面领导着革新运动。朱耷也道济就是一种新生命的诞生,是超前绝前代的创格。扬州八怪诸家,也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而在前的是一条失败的道路。
从这一简单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就已经感到中国绘画在走向衰微,入清以后,这种衰微把中国画送上日暮途穷的绝路,虽有着矢志革新的人,但都无法力挽狂澜。
从宋代到元明清三代六百年,按林风眠的分期展示于过渡性的第三个时代,他在《中国画新论》中写道:“第三个时代有无结果尚未可知,唯在此长液漫漫的黑暗中,新旧思潮之直接而急迫澎湃争执,其结果如何,亦正未可说定。”
二十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优患重重、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机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政治革命迈上一个新的里程,文化也遭到空前的冲击,社会在痛苦中起了变化。新旧交替的混乱局面,正宜突出天才的诞生。在文化上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不少新文学俊杰,中国画的革新运动更激发了第一流的绘画智慧,产生了许多承先启后的画家。赵之谦、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相继进入画坛,使得衰落时期的传统绘画爆发出耀眼的火花。但社会演变的缓慢制约了艺术的发展,他们虽有创造,只不过是文人画传统的延续,无法阻止中国画的继续衰微。黄宾虹“真山真水”,齐白石的“民间味”,虽然给中国画换了一点血液,使旧有的形式焕发新的光彩,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走向衰微的命运。
中国画的革新要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了。
这样,我们就发现在寻求突破传统的道路上,与以上诸家举着不同旗帜的是借鉴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作为表现工具,以新颖的技巧与中国绘画相结合,达到中国画的“现代化”。中国画向西方学习,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最早是高剑父、陈师曾、李叔同等留学日本,从日本的绘画中学生西方绘画技术。因为日本比中国早接触西方,日本绘画也随之传到西方,致使西方人认为日本绘画代表了东方风格,或者说就是中国绘画,这是一种误解。虽然从康熙晚年到雍正乾隆三朝已有几位从欧洲来的画家任宫廷画师,如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艾启蒙等,但他们的活动只限在宫廷,并没深入民间,因此对中国绘画没有发生多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由于共和政府的领导,开始注重吸收西方文化。艺术方面,幸而有蔡元培,他努力提倡新艺术思潮,鼓励并协助国人到欧洲留学。但民国初年,欧洲正处于第一次大战期间,赵欧大多数国家留学极不方便,即赴法留学。最早赴法留学学艺术的有李超士(1911年赴法,1919年回国)和方君璧(幼年即赴法留学),再就是林风眠、徐悲鸿和潘玉良了。再以后就是受林风眠和徐悲鸿影响的艺术家,大都是二十年代晚期到巴黎的,如汪日章(1926年赴法)、王临乙、刘开渠(均于1929年赴法);还有周圭、唐蕴玉、庄子曼、陆传纹(均于1930年赴法),此外还有常书鸿、司徒乔、张荔英、陈士文、黄觉寺、滑田友、庞薰琹,都在这时赴巴黎留学。
历史已经证明,在众多留法学艺术的艺术家中,不少是人天才画家,画出一些在世界艺术史中占一定地位的作品。但带有明确宗旨,创立中国新的绘画艺术的,只有林风眠与徐悲鸿。他们又各自规定了所肩负的使命,林风眠是要使中西艺术融合,创造全新的艺术;徐悲鸿则是志在用西洋画的技巧来改造中国画,使之新生。
林风眠在留学期间形成“调和中西”的绘画主张,是因为他把中国传统绘画已经看透了,他认为:元明清三代六百年来绘画创造了什么?比起前代来实是一无所有。在绘画史上决算起来,不特毫无所得,实在是大大的亏了本。所得到的只是因袭前人之传统与摹仿之观念而已。这个从"黑暗时期"走过来而失去生命的绘画,光靠打强心针能把它改造出新的生命吗?
文:公子羽儿
看到鹿晗,感觉很美,你为什么不能有点瑕疵呢?哪怕长几个痘痘也好!你那么完美,完美得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
羽儿心存好奇,翻阅古籍,果然发现鹿晗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
鹿晗在古代究竟是谁?羽儿找到了四位候选人,请大家一起帮助羽儿找出鹿晗在古代的真实身份吧!
候选人之一——何晏
何晏是三国时魏国人,字平叔祖籍南阳宛(今河南南阳),当时著名的玄学家,政治上的肱骨之臣。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并将爱女金乡公主嫁与何晏为妻。
何晏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魏明帝曹叡便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在夏天之时,魏明帝找来何晏,赏赐他热汤面吃,酷暑之季又食热汤,不一会儿,何晏便大汗淋漓,并不时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因此被时人誉为“傅粉何郎”。
后人把“傅粉何郎”作为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甚至也用来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题丁家公主旧宅》一诗中,就有“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同是唐代诗人的宋(王景)在《梅花赋》中也有“俨如傅粉,是谓何郎”的语句。
Wuli 小鹿鲜嫩得足以让一众姐姐妹妹们为他垂涎三尺,他就是当代的“傅粉何郎”吗?
候选人之二——嵇康
嵇康,字叔夜,是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音乐家,是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嵇康的音乐才华颇具盛名。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难道wuli音乐才华、容貌风姿俱佳的小鹿(EXO主场、领舞、门面担当)是嵇康穿越而来?
候选人之三——潘岳
潘岳一名或许你略感陌生,但若提到潘安,便是人尽皆知的美男子。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那么,潘岳究竟美在哪里呢?
《世说新语·容止》记曰:“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这是一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轶事:潘岳年少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怦然心动,不禁扭头相看,有忘情者,尾随其后。从此,吓得潘岳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这种“侧记”的笔法,通过“回头率”、“尾随”、“投果”等姑娘们的一系列动作来证明潘岳“姿容既好,神情亦佳”。简单明了,给人以想象空间。
因容姿绝美而备受追捧,wuli小鹿与檀郎如出一辙,难道小鹿的前身即是檀郎?
候选人之四——卫玠
“看杀卫玠”这一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卫玠一生,没在政治上兴风做浪,没为中国文艺或科技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军事方面更是未尝涉及过,他得以在正史中留名,一方面是因为其能言善辩,另一方面便是因为他的外形足够俊美!
卫玠,三国时人。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卫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秀美动人。这个小少爷坐敞篷车到洛阳市区闲逛时,看见他的人都感叹这孩子是个“璧人”,招呼亲朋好友来夹道观摩,据《晋史》说“观之者倾都”。成人以后,更是饱受夸奖,有人说他像玉一样圆润。
光是俊美,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偶像明星。晋朝人不像现代人那样迷恋流行歌曲,他们喜欢凑在一起聊天,所以晋朝的偶像一定要会夸夸其谈。卫玠很会谈天,说得非常动听,而且似乎有和别人畅谈人生哲理的瘾。
后来,卫玠到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一代美男子是生生被一众粉丝围堵观望而累死的。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
Wuli 小鹿粉丝,爱他就请善待他!wuli小鹿够美,但千万不要被他的美所累!
{ ���0��
在古代,书法和绘画,哪个地位高?下面我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认为书法的地位高于绘画?
在1600年前,它以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形象横亘在世人面前。在古籍的记载中,那时的人们身穿宽袖大袍,生活散淡不羁。正是这样一群不拘形迹的文人,用他们神奇的笔墨,把汉字实用性的书写带到了一个艺术自觉的书法时代。
他们流传至今的作品,多数只是当年随意涂抹的书信便条或是文章草稿,上面的文字通常缺失不全,而且文意多数不可考证,正是这样的一些只言片语,构成了影响后世数千年的“魏晋书风”。
这里是中国文化的家园,也被后世的书法爱好者当作书法艺术的起源地。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为人们展示了距今三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古文明最辉煌的发明除了大量的青铜器外,就是这些体系完备的文字。记录这些文字的人,在当时被称为“贞人”。 这种贞人,赋予了较高的地位,极被重视。
“贞人”形象是中国独有的记事文化,于是,书法的实用性,在热衷歌宗颂祖以及传承万代的历代朝廷里,十分得宠。尽管久远的历史给后人设置了重重的谜团,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古老的汉字在艺术性的书写上正日渐成熟起来。距离殷商甲骨文1000多年后的魏晋时期,一个真正隶属于书法的时代来临了。
国画在古人看来,和书法不大一样。古人将国画分为专业画家和业余画家,因此画风也产生了匠体和仕体两类,而专业画家多数不受人重视。因为他们是匠人,是“画匠”,而业余画家多数是文人,所以,匠人的地位始终不能和仕人相比。中国历代承学孔子,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说艺术是一种游戏,而国画作为典型的中国艺术,被列入“游戏”。因为它对治国平天下没有什么关系,所以绘画为小道。
而汉字,并不仅仅是实用的,当作为文字的汉字在逐步完备的同时,书法艺术也在一点点推进。实用与审美始终是汉字两条并行不悖的脉络。关于字体的演变曾经出现过一个无法解释的空白期。从外形上看,篆书和隶书,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字体,他们二者之间的演变应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至关重要的衔接环节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得以发现。
在近代的一些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竹简和帛书,正是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代墨迹,让后人看到了字体演变的关键环节。这些造型独特的字体既像篆书又像隶书,它正是古人出于便捷的需求,逐渐简化篆书的繁复,而开始走向一种全新的隶书字体。隶书的简便性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所以,书法在古代,不仅是实用的,还是艺术的。
在两汉时期,人们还没有书法艺术的自觉意识,艺术的创造都是在无意书写时完成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种字体都已发展完备,博采众长成一代宗师的书法名家也开始出现了。比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长时间的无意书写终于转变成为自觉的创作,针对书法的各种理论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体系。书法和绘画一样,进入到中国文人的文化生活中,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艺术类别。
中国画画都用一支笔写在同样的宣纸上,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是业余玩玩而已,所以也赶不上专业书画匠。当然文人也不愿意被人称作什么画师,比如宋代最伟大的画家李成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王室成员请他画了一张画,他却大骂此人,他认为他糟蹋了自己的名声。王室成员后来找了一个文化人与他交了朋友,这个人就骗取李成画了一幅画送给了王室成员挂在大厅里宴请他来看,其结果他感到很是惭愧后悔郁闷而死。后来李成的孙子当了官,将李成的画买来统统烧掉,他觉得自己的祖父是个画家恨不光彩。过去文人画画写字都是小篇幅小尺寸的以供朋友们把玩。如果被挂在大厅为王室做装饰是感到耻辱的,因为那是匠人干的事情。所以国画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那么的值钱。但是书法的价值境遇好得多。
据史籍的记载,王羲之在世的时候,他的书法就已经价值连城。在当时,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以模仿王羲之书体为荣,以至于在东晋就有人模仿他的书法在市井间叫卖。王羲之书法经过历代的追捧,到唐代达到了巅峰。唐太宗李世民由于酷爱王羲之书法,命百官四处搜寻,并进行摹写保存。史书上说,当时世间的王氏书法都已被收购殆尽。今天的人们能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多数也都已是唐人的摹本了。
百道编按古文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硕矿当中的宝贵财富,借助先人的生花妙笔,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访旧地的生活实景,体验古人的生活情趣。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辑选五个 历史 时期的经典文人笔记,在妙不可言的文字间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穿越之旅,跟随古人回看山河故土以及那饶有兴味的烟火气。 近日,百道网专访丛书责编姚屹雯,听她讲述这套以“古人带你游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是如何另辟蹊径从古人视角出发,带领读者畅游古代城市、大好河山,体会与众不同的风物人间。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责编 姚屹雯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跃然纸上,已成为各大出版社 探索 与深耕的重要方向。对此,江西美术出版社相继开发了“古人的雅致生活”(10册)、“古人的奇幻世界”(4册)两大系列。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人的 社会 生活为落脚点,从古代节日、风俗、游玩景点、山川气候、城市风貌、 社会 逸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示。
《古人的雅致生活(套装共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明]计成,等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古人的奇幻世界(全套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清] 袁枚,[晋]张华、葛洪 等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源源不断的优质出版资源,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今文化环境以及读者兴趣考量其现代演绎的方式方法。当市面上主打“古今联动”的图书层出不穷,江西美术出版社又是如何匠心独运呈现古人的繁华人间?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产品旨在扩大对于古人世界宽度、广度、深度的挖掘 。此前出版的系列产品已大致覆盖了关于古人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理解,作为“古人”系列的重磅新作,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则以古代著名的笔记杂录为主,内容分别涉及到汉、唐、南宋、北宋、明5个 历史 时期,具体地区包括汉代首都长安、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唐代皇宫和明代江浙等地区。 读者可以畅游在古人富有感情的描写中,走一走、看一看不同时期的名胜景致、山川物候、城市风貌;听一听、瞧一瞧不同时期的风俗节庆、礼仪典制、 社会 逸闻,感受古人多姿多彩的 社会 生活。
中国历朝历代的经典著作不计其数,甄选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系列最终收录《西京杂记》《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陶庵梦忆》,何样的缘由使得这五册典籍脱颖而出,在采访中姚屹雯透了文本取舍的标准,这其中也凝结着江西美术出版社精益求精的理念。
首先, 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丛书定位为5个不同 历史 时期的代表性文本 ,通过这些或者欢快、或者纪实、或者浪漫洒脱、或者满怀留恋的文学作品,读者除了能够一窥当时的 社会 风貌,同时还能跟随作者的笔触身临其境。
其次, 丛书所收录的文本都是权威经典著作, 不仅是专家学者研究古代 社会 生活的重要 历史 文献,更是反映当时民风 时尚 、发达经济和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丛书的作者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所写内容也大多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主,轻松有趣的文笔展现了鲜活真实的生活侧影,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曾经生活经历的无限眷恋。
“古人的繁华人间”系列丛书自2019年策划伊始到完成出版历时近3年 ,姚屹雯坦言,期间对文字打磨的次数已多得记不清了。由于五册图书的原文都是文言文,江西美术出版社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每部作品都进行了注释和译文的编纂。为文字品质保驾护航的不仅有古文学功底深厚的译者,同时江西美术出版社还力邀多位专家参与审读工作,从文字翻译勘误、编辑体例调整到装帧设计合理,全力为图书准确权威把关。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姚屹雯的介绍,走进书中的大千世界,从城市、 社会 、风俗、礼制、山川、名胜、民情、轶闻等多个维度饱览人间繁华。
《东京梦华录》是孟元老所作的一册小书,展现了北宋强盛时期京都汴梁的繁华景色,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 社会 生活现实,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生活风情画。孟元老是北宋文学家,长居汴梁二十余年,自金灭北宋后被迫南渡,常忆起京都盛景,遂作成此书。读者可以跟随孟元老的脚步,穿行在繁华的街道,路过忙碌的酒家,逛逛州桥夜市品尝 美食 ,观赏街边诸多杂耍,感受北宋市民一天的生活。
《古人的繁华人间:东京梦华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孟元老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记录了张岱入清后回忆的前朝往事、奢靡生活,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张岱少为纨绔,生活在今江、浙、沪地区,少时游历多地,极爱繁华,书中记录的风流韵事、才子佳人皆成过往,如梦似幻,过眼皆空。书中所记的日常琐事展现了世态百相,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寄托故国兴亡之叹。
《古人的繁华人间:陶庵梦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岱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武林旧事》是周密记录的一部杂史,内容来源于其所见所闻,详述了关于朝延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丰富内容,在文学、戏剧、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周密是宋元间知名文学家,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属浙江),宋亡不仕,寓居杭州。周密好友赵孟頫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满,自齐州回到故乡吴兴。祖籍济南的周密听闻赵孟頫转述其任官时的见闻,心生怀乡之情。赵孟頫便作了 历史 上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风光,赠予他。周密抱遗民之痛,致力于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故创作此书,读者可以跟随他的回忆,领略南宋临安都城那令人缱绻眷恋的 社会 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武林旧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周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西京杂记》是汉代刘歆所撰,内容大多记载的是西汉首都长安的杂史与逸闻轶事,以及民俗风情、园林宫殿、奇珍异宝、天文地理等情况,尤其对该时期众多王侯将相、文人雅士有着重描写,大多离奇怪诞。读者可跟随刘歆的笔触来观赏大汉朝的旖旎风光。
《古人的繁华人间:西京杂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刘歆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开元天宝遗事》是五代王仁裕的作品,分别记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奇闻异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宫内琐事和宫外民俗风情为多,人物事迹也以传说为主。其中如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有一定的 社会 史料价值。后世习用的不少成语、典故如“滔滔不绝”“梦笔生花”“解语花”“有脚阳春”等均出自本书。
《古人的繁华人间:开元天宝遗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仁裕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如果说丛书将不同朝代的风物人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书中有滋有味的国风小画则是将“人间”种种化为亲切可感的实情实景。江西美术出版社相信插画是展现文字的另一种述说方式,更是在文图相得益彰上下了多番功夫。
姚屹雯介绍到,丛书的插画团队由全国各大著名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插画师组成,拥有多年插画经验。 插图的绘制首先是参考文字,其次插画作者也翻阅了大量资料。 例如,《东京梦华录》中的大量手绘地图,就是插画作者根据文字内容以及参考讲述北宋时期都城的相关资料进行绘制的。 在出版编辑期间,插画也是几经返稿修改,在下厂印刷前也仍然在退改插画,力求插画与文字达到完美结合,让读者看到插画就能直观地了解文字想要表达的场景。
在图文排版上,原定丛书为全竖排版,一是更符合古籍的阅读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二是从整体设计来说更加美观。但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也听取了包括来自渠道商、读者的真实反馈,都认为竖式排版不大方便阅读,经过几番挣扎,最终决定没有再沿用“古人”产品线一直保留的竖式排版,而是以读者阅读舒适为准,改为横排。
谈及担负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重任的封面设计,姚屹雯表示,在经历了十几次推翻又重来的折磨后,封面最终选用了比较活泼的色彩,不仅通过色彩来反映图书内容给人的感觉,也让整体设计更加生动。通过色彩和大量插画的碰撞,使丛书去“古籍”感,在增加趣味性的基础上,又不丢失文学质感,同时又让古籍更加贴近大众,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为了最佳程度地展现插画的美,江西美术出版社在印刷时 采用了艺术特种纸 , 这种纸不仅能很好地展现画面,同时又不乏书卷气,阅读手感也十分舒适 。尽管这种纸的价格偏贵,但为了保证图书拿到手上质感与质量并存,江西美术出版社仍然不惜重金,在图书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从图书本身出发选择了全部使用这款艺术特种纸。
姚屹雯表示, “古人”系列作为一套重塑古代经典著作的系列丛书,向大众读者介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这是丛书的策划宗旨。 出版伊始的美好愿景就是希望使这些在古代也是大众读物的内容,不仅只被有古汉语文学功底的读者所熟悉,而是打破大众读者对古代传统著作的刻板印象,拉近现代读者与古代经典著作的距离。
将古代经典著作以更现代、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介绍给广大读者,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坚持。 正在火热打造中的“古人传记”系列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版。未来,江西美术出版社将不断延伸“古人”系列丛书的品种,发掘更多适合大众阅读的古籍,并做好图文匹配工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持续、强大的生命力。
[1] 《当代科技艺术》,张燕翔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2] 《80后面孔插画》,新锐插画,李金孺
[3] 《数码插画的秘密》,(英)泽阿根 编著,胡蓝云 译 2008年6月版
[4] 《插画精选》,廖克,鞠海 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5] 《数码设计》,杜群,2008年10月版
[6] 姒娜,,电脑绘画
[7] 《插画艺术文化》,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彭澎,2008年7月版
[8] 彭吉象,中国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9] 《中国绘画史》,郑为,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0]《世界艺术史话》,周宁,国际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1]《欧洲艺术史》,李少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版
[12]《保加利绘画》,1960年外文版
东学书在宋代成为热门绘画题材原因有:1、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种种原因造成了东学书在宋代成为热门绘画题材。
2、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本文2023-08-06 18:19: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