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玉米油菜红薯莲藕等是什么时引进中国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花生玉米油菜红薯莲藕等是什么时引进中国的?,第1张

玉米和花生就是我们中国人汉朝就有的品种!!!

油菜和红薯莲藕不知道,但是花生玉米是中国人自己就有的!

翻阅古籍,我们可以从两本药材典籍中找到影踪,第一本是《本草纲目》,由李时珍编撰,这里面明确,详尽地表述了“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出生时,哥伦布刚发现了南美洲二十几年,如果这还不算“证据”,那么另一本书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滇南本草》是记载古代地方性中年药的古籍,这其中也有对玉米药用价值的记载,这本书由明代人兰茂编写,可是兰茂在一四七零年就去世了,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另外,《坤舆万国图》就是中国人绘制的,西方人要晚于中国明朝人才进行大航海。

1990年,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考古学家才发现了汉景帝阳陵,虽然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但是考古专家们还在陵墓里发现了大量的粮食的颗粒,而这其中居然有几颗玉米和花生,这就直接地说明了玉米极有可能是很早之前就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着的,甚至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可是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种子很有可能是后人放进去的,于是,考古学家请来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专家,专家们强强联手,对这些种子做了十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最后断定:汉景帝阳陵中发现的各种粮食产物,均来自公元前,也就是说,玉米就是那个时候的东西,这一发现,直接将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时间,提早了尽两千年之久,也对玉米出现在我国的推论,给出了确切的回答。

古书上“龙眼”一名虽没清楚的来源,却有几则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摧田毁屋,为害一方。有英武少年名叫桂圆,决心为民除害。他只身与恶龙搏斗,用钢刀先刺出恶龙的左眼,在恶龙反扑时,又挖出其右眼,恶龙因流血过多而死,桂圆也因伤势过重去世。乡亲们将龙眼和桂圆埋在一起,第二年便长出两棵大树,树上结果,果核圆亮,极似龙眼。于是,称树为“龙眼树”,称果为“龙眼”,又名“桂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壶卢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壶卢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壶卢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壶卢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壶卢的方剂 2 古籍中的壶卢 1 拼音

hú lú

2 《辞典》:壶卢

21 出处

《日华子本草》

22 拼音名

Hú Lú

23 壶卢的别名

匏(《诗经》),匏瓜(《论语》),壶(《鹖冠子》),瓠瓜(《说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鹖冠子》陆佃注),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谱》),葫芦瓜(《本草求原》),葫芦(《饮片新参》)。

24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果实。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25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全株苍绿色,被软毛;卷须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或肾状卵圆形,长宽各约10~40厘米,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钝尖,边缘有短齿,基郎心形,有长叶柄,顶端具腺齿2枚。花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柄较叶柄为长,雌花柄短;萼漏斗状,5裂,裂齿狭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稍圆形。雄花雄蕊3枚,花药结合,一药只1室,另二药各具2室;雌花子房椭圆形,有绒毛,花柱短,柱头3枚,各2裂。果实大型,呈扁圆球形或梨形,幼时略柔软,淡绿色,熟后外皮变硬,近于白色。种子白色,多数,呈倒卵状长椭圆形。花期7~8月。

26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27 化学成份

原种葫芦干瓢中含葡萄糖20%,戊聚糖等。果实成熟时木质素的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含量减少。

另有谓葫芦有毒,含葫芦素B。

28 药理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葫芦煎剂04克/公斤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较虫笋略强而持久,如与虫笋合用,利尿效果比单用者显著。家兔以葫芦煎剂2克/公斤灌胃,每日排尿总量虽无甚增加,但在给药后的最初12小时内,尿量较平时增加40%;如以葫芦与虫笋等量混合煎剂灌胃,尿量增加达6741%。家兔以2克/公斤/日灌胃,连续1周无不良反应。去皮根可治水肿,并有致泻作用。

葫芦素B对兔之最小致死量为06毫克/公斤(静脉注射),注射于麻醉猫03毫克/公斤可致死,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毫克/公斤,动物之死亡皆由于急性肺水肿;死后解剖除肺充血外,有全身青紫、心停于扩张期、胃粘膜郁血等。某些变种的果肉或叶有致泻作用。

29 性味

甘,淡,平。

①《滇南本草》:"性寒,甘淡。"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平,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210 归经

入肺、牌、肾经。

①《本草求真》:"入心、胃、大小肠,兼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211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

①陶弘景:"利水道。"

②《饮膳正要》:"主消水肿,益气。"

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

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胀,黄疸。"

⑤《陆川本草》:"润肺。治肺燥咳嗽。"

212 壶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煅存性研末。

213 注意

中寒者忌服。

《滇南本草》:"动寒疾,有寒疾食之,肚腹疼。发腹中风湿痰积,有风湿积食之,肚腹疼痛。出风疹,不宜多食。"

214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壶卢的方剂 通鼻散

拼音:tōngbísǎn处方:壶卢壳(烧灰)石钟乳胆矾冰片各等分制法:共为末。功能主治:治杨梅结毒,

更多用到中药壶卢的方剂

古籍中的壶卢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苦瓠

(《本经》下品)释名苦匏(《国语》)、苦壶卢。集解《别录》曰∶苦瓠生晋地。弘景曰∶今瓠忽有苦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败瓢

白(时珍)。附方新六。中满鼓胀∶用三、五年陈壶卢瓢一个,以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热,

《本草述钩元》:[卷十五菜部]苦瓠

一名苦匏。即苦壶卢。凡用须择细理莹净无翳者。乃佳。不尔有毒。瓤及子气味苦寒。有毒。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

《本草纲目》:[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壶卢

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芦,今之药壶卢是也。郭义恭《广志》谓之约腹壶,以其腹有约束也。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八虫鱼部]菜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鲜橙汁冲米酒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鲜橙汁冲米酒 1 拼音

xiān chéng zhī chōng mǐ jiǔ

2 处方

鲜橙汁半碗 米酒1~2汤匙

3 制法

将米酒冲入鲜橙汁内即可。

4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急性乳腺炎早期,妇女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 红肿、硬结疼痛等。

5 鲜橙汁冲米酒的用法用量

每日2次饮服。

6 摘录

《滇南本草》

古籍中的鲜橙汁冲米酒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橙

獭之属也。诸家本草皆作槟榔,误矣。主治洗去酸汁,切和盐、蜜,煎成贮食,止恶心,能去胃中浮风恶气

《神农本草经》:[卷一上经]橘柚

有木焉,其名为柚,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司马相如赋》有橘柚,张揖曰∶柚,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柚

间有木焉,其名为。碧树而冬青,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渡淮而北,化而为枳。此言地气之不同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养老食疗第四]耆婆汤

斤)白蜜(一斤,炼)油(一升)椒(一合,汁)胡麻仁(一升)橙叶(一握,炙令黄)豉(一升)糖(一升)上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枸橼

出处《四声本草》拼音名ChēQián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车轮菜、胜舄菜(《救荒本草》),蛤蚂草(《滇南本草》),虾蟆草(《简便单方》),钱贯草(《生草药性备要》),牛舄(《医林纂要》),地胆头、白贯草(《中国药植志》),猪耳草(《青海药材》),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福建民间草药》),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打官司草(《江苏植药志》),车轱辘菜、驴耳朵菜(《东北药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原形态①车前多年生草本,连花茎高达50厘米,具须根。叶根生,具长柄,几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基部扩大;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7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成长柄,全缘或呈不规则波状浅齿,通常有5~7条弧形脉。花茎数个,高12~50厘米,具棱角,有疏毛;穗状花序为花茎的2/5~1/2;花淡绿色,每花有宿存苞片1枚,三角形;花萼4,基部稍合生,椭四形或卵圆形,宿存;花冠小,胶质,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近基部处,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长圆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2室(假4室),花柱1,线形,有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成熟后约在下方2/5处周裂,下方2/5宿存。种子4~8枚或9枚,近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地。分布全国各地。②平车前多年生草本,具直根。叶全部为根生;具长柄,长为叶片1/3或更短,基部扩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2~4厘米。花茎高10~30厘米;穗状花序长为花茎1/3~1/2;花冠裂片

详见百科词条:车前 [ 最后修订于2009/12/7 23:53:44 共34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