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春熙路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成都的春熙路的历史,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历史沿革 作为成都名片的“成都第一商业老街”——春熙路,早年只是一条窄街小巷。那时的商业中心分两处:一处是东大街,另一处便是劝业场,即现在的商业场。1924年,为让两个商业中心贯通起来,时任四川督理的军阀杨森着手拓建春熙路。为给这条路取个好名,杨森专门请来饱读诗书的双流县前清举人江子鱼老先生,援引老子《道德经》里“熙来攘往,如春登台”之语,名为“春熙路”,自此扬名天下。

春熙路建成后,聚集了银楼金店、钟表眼镜、绸缎布匹、百货图书、银行报馆、像馆药店等30余个行业约200余家商户,成为成都当时一个新兴的商业中心。只可惜40年代末,兵荒马乱,经济崩溃,通货恶性膨胀,春熙路商业一片萧条,濒临灭绝。

建国后的春熙路逐渐恢复了商机。春熙路的“老字号”更是名声在外。成都市第一家专营“文房四宝”的“胡开文文具店”、久负盛名的古籍书店,

珍藏不少历朝历代的文史资料和古旧典籍;“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成都名小吃也是市民津津乐道的;“漱泉茶楼”、“饮涛茶楼”每天座无虚席。1992年开市的夜市深受市民和各地游客的青睐。

地理范围 现在的春熙路商圈,系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300亩。云集了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伊藤洋华堂等大中型商家,奠定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商业中心地位。

发展前景 春熙路改造2、3期将完成步行街向周边的延伸。向北跨过总府路,直至华兴街,形成商圈的餐饮娱乐区;向西将贯通荔枝巷、青年路,与成都市中心另一个核心商圈盐市口商圈连为一体;向南覆盖东大街与青石桥区域形成专业市场贸易区;向东直接与大慈寺相连。改造后的春熙路,将初步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步行商业区。

杜甫是河南人,为何在河南无人问津?到了成都,为何就声名大噪?杜甫草堂是杜甫故居,杜甫是成都人吗?

成都是一所我非常喜欢的城市。在我的印象里,成都有美味的棒棒鸡,辣到流泪的火锅,好吃到爆的酸辣粉,还有萌炸天的大熊猫基地。在我的眼里,成都就是人间天堂,好吃好喝好玩,生活岂是安逸两个字可以概括的。

在之前的人生里,我从来也没有去过成都,但是却被成都的同学安利了一波又一波,直到今年夏天,我终于去到了成都。

到了成都,我首先吃的第一道美食就是----火锅。从小我以为自己是稍微能吃一点辣的,尝到了成都火锅之后,我才知道,我之前吃的辣,都只是清汤而已。在辣到涕泗横流之后,我喝了一杯又一杯的凉茶,才好歹止住了眼泪。

在吃吃喝喝看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之后,同学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杜甫草堂和武侯祠,这可是成都的热门景点。

于是我们两个人屁颠屁颠的直奔杜甫草堂。杜甫的大名实在是如雷贯耳,其留下的诸多诗词实在是童年噩梦,却又不得不感慨其满腹才华。杜甫的大部分诗词都是在居住在杜甫草堂期间完成的。

其实,如今我们看到的杜甫草堂,与原杜甫居中的草堂,除了名字和位置一样,其他几乎是完全不相干了。现在的杜甫草堂,已经完善修葺了一波又一波,早就与如今杜甫居住时破败的样子大相径庭了。

成都老官山汉墓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920支医学竹简。 

在这些竹简中,有184支竹简的内容为如何医疗马匹疾病的《医马书》。竹简书籍很昂贵,不是平常人都随便购买收藏的。所以这些竹简医书很有可能是当时官方出品的中医古籍,而且还是四川版的。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文物:

“老官山”汉墓出土遗物共计620余件(不含简牍),其中漆器240余件,陶器130余件,木器140余件,铜器(含钱币)100件。此外,M1出土了木牍50枚,根据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其中官府文书涉及内容为研究西汉时期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M3出土医简920支,分两处存放,编号M3-121共736支(含残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编号M3-137共184支(含残简),内容为《医马书》。

此次出土的大量西汉时期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汉代简牍出土地。从出土的9部医书内容分析,部分医书内容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是研究中医发展史的重大发现。

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

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今天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而根据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群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至迟在战国早期,今成都市区中心可能已经出现比较规范的古典城市,极有可能就是古籍所说的古蜀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国都。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其地设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在蜀国都城成都的基础上,修筑成都大城和少城,城市规制仿照秦都咸阳,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公认为成都建城的标志。

此后,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事业的基础上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成都平原造就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成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成都迅速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扩展资料:

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

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

中唐以下,成都又成为唐王朝的“南京”。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

宋代,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四川”一名即由此而得,成都为益州路治所在。元代,建置四川等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以成都为治所,这是成都为省治之始。

明代,在四川建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为布政使司治所。明末清初,成都地区先后发生张献忠大西军、明军及清军之间的多次战争,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城池成为一片废墟,四川省的治所也一度被迫从成都移往川北的阆中。

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垦荒占田,使川西平原和成都城市经济再度繁荣。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重新屹立于原来的旧城址之上。

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

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认识成都 > 成都概况 > 历史文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