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长寿的人,晚年无牙只喝人奶,究竟有多奢侈的日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汉朝最长寿的人,晚年无牙只喝人奶,究竟有多奢侈的日子?,第1张

非常奢侈,张苍的日子过得犹如君王一样,喝着人奶,享用上百名的妻妾,他的子孙后代更是众多。

张苍是出生于秦朝,去世于汉景帝时期,历经秦始皇、刘邦、刘盈、刘恒、刘启这五位君王。他也在这五个朝代里担任了不同的角色,算是朝廷命官里的一把老手。

张苍一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历法、算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密的度量法则,被后世人一直在使用。

张苍在50多岁的时候被封为丞相,一直做了快20年的丞相后才辞职回老家。这个时候的张苍已经是一位70岁的古稀老人,牙齿都不太好用,为了身体上有足够的营养便开始喝人奶。

由于每天喝的量非常大,张苍家里的奶妈有很多。而张苍也因为坚持每天喝人奶,他的身体也是倍棒。

在古代一般都是小皇子和公主,或者是很有权和钱的大户人家给孩子雇佣奶妈 。我想后来的慈禧和袁世凯喝人奶大概都是通过张苍的经验来学习的。

张苍除了有喝人奶的爱好,他还有一个爱好,这个爱好,恐怕连君王都是无法相比的。那就是张苍只喜欢和没有怀过孕的女子亲近,只要是怀过孕的女子都不会与她们亲近的。就单单这一条就不知道甩君王几条街。

君王虽然有很多的嫔妃,但是这些后妃生了孩子之后还会继续和她们进行夫妻生活的,并不像张苍那样你只要生过孩子或者怀过孕的都会从他的名单中抹掉。

就张苍喝人奶和与妙龄女子过夫妻生活这两件事情就已经足够奢侈了,这两点是无人能够比及的。

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汉相张苍“百有余岁而卒”,即便是被医疗、科技已足够发达的现代,人们在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而益寿延年的形势下,活过一百岁的老人仍旧是凤毛菱角。

张苍为何能在医疗、科技都较为落后的秦末汉初活过一百岁?或许因为长寿并不在《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研究范畴当中,所以司马迁并未在《史记》中给出张苍长寿的准确原因,一些读者依据《史记》中的记载想当然的认为,张苍之所以长寿,乃是因为张苍喝女子的乳汁。

我以为,这种说法是荒谬的。纵览《史记》中有关张苍的记载,张苍之所以能够长寿,最主要的原因当是养尊处优。次要原因是王陵的搭救。

首先,张苍身材高大肥美、皮肤白皙细嫩,这是养尊处优的例证。

据《史记》记载,张苍在追随刘邦初期,“坐法当斩”,成了死囚犯。负责行刑的工作人员为张苍解开衣服方便刽子手下刀的时候,负责监斩的王陵因张苍“美士”而请求刘邦饶张苍一命。

王陵为何会认为张苍是“美士”呢?《史记》用了一个比喻,“身长大,肥白如瓠”。

“身长大”很好理解,即身材高大,张苍有多高大呢?《史记》记载也很清楚,“苍长八尺余”,也许你不知道秦汉时的一尺相当于现代公制中的23厘米出头,但你应该知道,《史记》中的“八尺”已经是身材高大的典型了,西楚霸王项羽身高也是“八尺有余”,与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被史学家称为韩王信的男人“长八尺五寸”,被时人唤为“长人”的生人孔丘则更高,“长九尺有六寸”,“长八尺余”的张苍和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身材相仿,紧比韩王信略矮,自然是高大的。

“肥白如瓠”中的“瓠”是一种在古代被用作菜蔬的瓜,有些类似萧红《呼兰河传》中提到的“倭瓜”,外边是绿的,切开后是白的,“肥白如瓠”的意思是张苍的既肥又白,就像“瓠”那样肥那样白那样滑。张苍所处的时代,食物中的油脂、蛋白都很少,普通人运动量又大,“肥”也就是口语中所说的“胖”,其实是很罕见的,而作为男人,张苍不但“肥”而且“白”,皮肤白皙嫩滑,既是劳作少日晒少的象征,又是基因好营养好的表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张苍身材高大却皮肤白皙细嫩,这样的人是不是养尊处优的?张苍同时代人中,有一个叫陈平的,家境一般,仅有三十亩地,但却不用劳作,也不用担心吃喝,也算是养尊处优了吧?所以也就“人长、美色”“肥若是”,但跟张苍比起来,陈平不白,这说明陈平远不如张苍养尊处优。

其次,张苍父身高不足五尺张苍却身高八尺余,侧面说明张苍家应该很富裕。

《史记·张丞相列传》清清楚楚地记载,张苍的父亲“长不满五尺”,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前边提过,秦汉时的一尺相当于现代公制单位中的23厘米出头,准确的说是231厘米,张苍父亲的身高,换算成现代公制单位,就是不足116厘米,你在生活中见到身高116厘米的都是什么样的人?没错,是侏儒。

一般来说,男人要是矮一些,比如不足160厘米,在择偶市场上就没什么竞争力了,但还可以靠才华、家世和财富来弥补,但如果身高低到116厘米的程度,才华也没什么意义了,别说是男人了,就是身高116厘米的女人,也很难嫁出去。

张苍父亲是如此之矮,是怎么娶到老婆呢?又怎么生下身高“八尺余”的张苍?当然不可能像《水浒传》衍生的另一部四大奇书中写的那样,和“隔离老王”没有任何关系,我之所以敢笃定地说张苍肯定是张苍父亲的亲生儿子,是因为张苍的孙子张类也不高,仅“六尺余”,换算成现代公制单位就是140厘米出头,张类的身高也是够矮的,具有明显的返祖现象。

张苍能长到“八尺余”,肯定是基因和营养双重作用的结果,张苍父亲“不满五尺”,肯定没个高的基因,因此张苍的身高一定来源于张苍的母亲,从现代基因学的角度来说,张苍能长这么高,张苍母亲的身高应该不低于180厘米,甚至可能在185左右,这身高都能去打女子排球了。古代能长到这种身高的女子,家境应该也是很好的。

张苍的父亲只有116厘米左右,却娶到一位媲美现代女排队员身高的女子为妻,肯定是家境非常优越,张苍在优越的家境中长大,每天都是养尊处优啊。

其三,张苍曾为秦御史,因有罪而亡归故乡,这是张苍家境优越的另一例证。

众所周知,秦法苛刻,张苍为御史,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但“有罪”的张苍却能“亡归”故乡,这就很不正常了。

秦时不比现在,普通人的流动都不自由,更不要说作为“有罪”之人的张苍了,还记得为秦变法的商鞅吧?最后不就是想逃出秦国而不得吗?而张苍却能从秦都咸阳逃回故乡阳武,还能在故乡阳武安稳地过日子,定然是花了大价钱四处打点,被打点的人都得是在关键岗位而且和张苍或张苍家有交情的。

既能拿出很多很多的钱,还能跟很多关键岗位的人都有交情,张苍的家世差得了吗?如果我所料不错,张苍家应该类似《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典型的钟鸣鼎食之家,所以张苍父亲才能以不足116厘米的身高娶妻,张苍才能在“有罪”后安然无恙地回到故乡阳武,继续养尊处优。

最后,在短暂地上了法场之后,张苍之后的日子一直顺风顺水,继续养尊处优。

秦二世时,刘邦起与沛县,而后四处攻城略地,略地至张苍故乡阳武时,张苍以“客”的身份追随刘邦。

很明显,秦末动乱扰乱了张苍养尊处优的生活,为了保住养尊处优的生活,张苍选择追随刘邦,但在张苍随刘邦抵达南阳的时候,张苍却被带上了法场,“坐法当斩”,马上要被砍头了,若不是王陵认定张苍是“美士”,这世界上就会少一个长寿的张苍了,所以我在文章的最开始说了,张苍之所以长寿,也要感谢王陵。

从法场上捡了一条命之后,张苍继续追随刘邦,并在常山王张耳亡归刘邦之后被派到韩信麾下,随韩信、张耳一起攻打赵地,很明显,刘邦派韩信攻打赵地是因为韩信能独当一面,韩信能力强,张耳在赵地有威望,刘邦这么安排就是让韩信和张耳相互制衡,而派张苍去辅佐韩信,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张苍有能力,另一方面肯定是让张苍监督张耳、韩信。

说得更直白些,此时的张苍,已是刘邦心腹,故而,赵地拿下之后,让张苍去原属赵国的代地做代相,其后又让张苍去做赵王张耳的赵相,张耳薨逝,张苍又被留任,给张耳的儿子张敖做赵相,其后又做代相并以代相的身份辅佐刘邦平定了燕王藏荼的叛乱,其后回到长安做汉的计相,大概相当于副丞相,后来又做了十六年的淮南相、五年的汉御史大夫、十五年的汉丞相。

这一路走来,张苍始终身在高位,说是养尊处优,毫不为过吧?张苍养尊处优到什么地步呢?据《史记》记载,张苍的妻子超一百个,“妻妾以百数”,与之相对比,《史记》《汉书》中留下名姓的刘邦妻妾才九个,张苍晚年,因为牙齿掉光,不吃肉羹、不吃米粥,只喝乳母的乳汁,“食乳,女子为乳母。”

综上,张苍之所以能够长寿,主要原因就是养尊处优,不愁吃不愁喝,营养充足,又身居高位,生活舒适,心情就好,自然就长寿了,君不见,欧美人均寿命不足80,佩洛西等政客在80岁上下时仍旧生龙活虎?这不跟张苍长寿的原因一样吗?就是养尊处优嘛。

长寿君王必有其长寿之道,安享晚年时必有养生秘术,乾隆只喝山泉,明太祖朱元璋吃豆腐等,古代帝王皆重养生。愈是地位赫赫有名,愈明白人身体健康必不可少。那麼,古时候的君王当中,长寿者有什么祖传秘方呢?在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能活至81岁?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其中的缘由。

宋高宗赵构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妈妈被俘虏的惨重以后,居然活了81岁。明朝专家学者龙遵叙在他的养生学著作《食色绅言》中,提到赵构的长寿之道时表示:“高宗长寿,是由于先天性资源禀赋和后天性少思。”除此2个因素外,小编觉得,赵构可以得到长寿,也有此外三个缘。

各代书法名家有很多活了七八十乃至八九十大龄,书法艺术不可是一门造型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由于练书法时观念集中精力,乃至还可以做到忘我境界的人生境界,进而进到既简单又舒爽的情况,没了执念和苦恼,获得美丽的享有,让人身心愉悦,精神实质释放压力,因此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养生有很大的益处。

明朝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体,天纵其能,莫不造妙。”赵构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性,而心所嗜者原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厉害相妨,未始一日合墨笔。”他梳理搜集宣和内府因战争而散发的古时候法帖油画,以身作则地倡导大家研修书法艺术。他觉得:“乡绅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描画便有部位,无整面信手之愧。”一时间,以高宗为管理中心,宋代基本上刮起了一个练习。

宋朝的皇帝大多数高度重视医学的发展趋势,在宋太祖赵匡胤时,就一声令下机构医官们修定了宋朝第一部中国药典《开宝新详订本草》,还开皇帝为医撰写序的先例。赵构的爸爸宋徽宗赵佶也曾谕旨太医们撰写了《圣济总录》200卷,汇总了相应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养生保健方法。宋徽宗觉得养生要“阳阴适平”,还需要高度重视膳食调理,生活起居,情绪的调理,抵制药石滋补这些,具备非常的合理性。在长辈的直接影响下,赵构也亲笔下了《养生论卷》一书,由此可见他对医学及养生基础理论的高度。

《西湖余志》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肉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吴后问其故,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官爷食也’。”高宗在进膳时,“必置匙箸两付”,先用“分餐制”及“公匙”将食材取放置自身的器皿中,再用另一双筷匙服用,留意不许吃不完食材被环境污染。在今天看起来,是符合环境卫生标准的。

看起来,尽管赵构政治方面是个软弱无能的君主,但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专注于书法艺术,全身心刻苦钻研书学之道,特别是在膳食层面,颇讲卫生,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或许是他81岁高寿的缘故吧。

其实这个事情,最早的记载是县志中所记载的,当然事情的真假与否我们现在也无法来判断,反正我是不会相信这样的事情的

既然有这样的事情,那我们就来先说一说,主人公陈俊是怎样的一个人,县志记载他出生于福建省,他是按照当时的县志来记载,他出生于唐朝,死于元朝,寿命达到了443岁,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最长的寿命记录的。

这个说法对说在当时的县志上有记载,但还是觉得是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个人感觉如果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能活到100岁就已经算是属于长寿的,那他就很不科学了。

还有根据我国的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永泰县志之这个版本总共会出现了三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在明朝时期,一个是在清朝时期,还有是在民国时期。但是这个版本只有明朝这时候有,其他两个版本都没有见着记载,所以说这个情况很不寻常。毕竟如此长寿的生命,如果一旦活这么长时间,那当时的皇帝肯定会第一时间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向他探讨长生不老的秘方了,而当时的皇帝并不知道这样情况,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当时的人们以讹传讹,并不会出现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陈俊在世的时候,县里的人们都严格的遵守这个秘密,哪怕是冒着杀头之罪,也没有叫他给供出来。但是等到陈俊去世之后才公开传。当时的皇帝肯定会来慕名来寻找长生的线索的。如果是这样情况下,当时就不光会在县志上记载,在史书上也会有记载的。

有句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活到70岁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这句话说得很对,你想想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才30,40岁的情况下,70岁的确是高寿了。然而,也有一些人寿命长,最后寿命达到百岁。百岁的年纪放在现在都是绝对的高寿了,何况在古代。在汉朝的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丞相的寿命达到百岁以上,可以说,这位丞相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丞相了,他的名字叫张苍。

张苍出生在公元前256年,这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秦国攻入雒邑,周朝灭亡。当然,这一年还出生了一个大人物,他以后将会是张苍的老板,他叫刘邦。稍微长大后,张苍非常喜欢读书,尤其喜爱读音律历法。秦国统一天下后,张苍到秦朝当官,做了秦国的御史,主要就是管理好宫中的文书档案。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犯罪后逃回了家里。

从此之后,刘邦对这个人有了关照,张苍的官也越做越大。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后,张苍就经常做一些封国的国相。公元前195年,跟他同龄的刘邦去世了,张苍还身体硬朗着。他又熬过了吕后当政的15年,在公元前180年铲除了诸吕作乱后,他和周勃等人迎立代王刘恒做皇帝,此时他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又过了4年,张苍当了丞相。当时的朝堂上都是些军人出身的人,只有张苍一个文人。张苍根据他的所学,为汉朝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尤其在音律历法方面,汉朝后世学者几乎都师承于张苍。张苍做了15年的宰相才辞职,最后于公元前152年去世,此时已经是汉景帝时期了,他以105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为什么张苍在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能够这么高寿呢?有两大原因。其一,张苍这个人在发达后,家里养了很多女佣。这些女佣有一个作用,就是产奶给张苍喝。牛奶够营养吧,人奶就更不用说了。不得不说,张苍读书多,在养生保养这方面也有一套啊!

张苍有姬妾上百人,于是他又有一大嗜好了,就是当某个姬妾一旦怀孕生子,张苍就再也不亲近这个姬妾了。相信张苍肯定读过了古代的“滋阴补阳”之说,不然哪里懂得这么多养生的东西。

皇帝长寿

前10名: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享年89岁

梁武帝萧衍464-549,86岁

武则天624-705,82岁

宋高宗赵构1107-1187,81岁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80岁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8岁

吴大帝孙权182-252,71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71岁

汉武帝刘彻,前156-87,70岁

唐高祖李渊566-635,70岁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70岁

‍‍

养生,不仅仅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很注重养生、注重长寿,如孔子、苏东坡等,他们都讲究养生之道。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古人的养生之道: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安”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以上九点是小编分享的古人的养生之道,希望注重养生的人能得以借鉴,取其精华摈其糟糠。

‍‍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