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中药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治疗胃病的中药材?,第1张

得了胃病,治愈比较困难,吃中药是很多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那么哪些中药可以治疗胃病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药中的止痛良药,对胃脘作痛及经行腹痛尤为效捷,配伍应用效果更佳。

砂仁

砂仁具有化溼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溼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藿香

藿香具有顺气,和中,辟秽,祛溼的功效。治感冒暑溼,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山楂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胃病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饮食积滞都可以使用。

鸡内金

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且能够健运脾胃,广泛用于治疗米面薯芋肉食积滞的各种消化不良。

 治疗胃病的中药方

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乾,口苦,纳差等症。

4虚寒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

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

5三九胃泰

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型别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

药物组成:猴头菌。

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道癌等。

第一篇

饕餮,以食为天中的养胃秘诀

饮食习惯决定胃健康/3

胃病患者怎样分餐/3

三餐进食的最佳时间/4

应养成正确的进食顺序/5

站立吃饭最健康/6

吃饭时看电视易患消化不良/6

细嚼慢咽防胃病/7

吃饭时说话促消化/8

过晚进食易致胃病/8

午餐坏习惯引发胃病/9

节食真的“节”胃吗/10

暴饮暴食引发胃病/10

注意饥饿时胃痛的另类原因/11

饭后不宜马上散步/12

饭后洗澡易消化不良/12

饭后不宜进行“房事”/13

饭后不宜马上唱歌/13

饭后听音乐可助消化/14

养胃莫忽视早餐/15

老年人如何吃早餐/15

睡前不宜加餐/16

吃饭宜吃八分饱/16

冷热混吃易患胃病/17

单独进餐致胃病/17

汤泡饭可引发胃炎/18

常吃剩饭易患胃病/19

餐前菜能养胃/19

芡汁可护胃黏膜/20

摄盐过量易息胃炎/2l

无菌果蔬引发胃病/22

如何进食辛辣食物/22

少数民族的胃病食疗法/23

过度排毒能伤胃/24

不宜空腹喝牛奶/24

盲目进补可致胃出血/25

维生素C可预防胃癌/26

维生素A可降低胃癌发病率/26

过食瓜子易患胃病/27

饭后不宜马上吃水果/28

空腹吃水果易患胃结石/28

如何缓解胃酸过多/29

二、“老胃病”的酒水选择/30

饮水不当致胃病/30

急性胃炎多补水/31

能健胃的水果醋/31

碳酸饮料可伤胃/32

咖啡过量损伤胃黏膜/33

“酒虫”易患慢性胃炎/33

适量红酒预防胃病/34

胃病患者饮酒应限量/35

酒后喝茶易患胃病/35

啤酒花可预防胃病/36

饮用新茶能伤胃/36

饭后不宜饮浓茶/37

大麦茶增强胃动力/38

蜂蜜水的妙用/38

蜂王浆可治疗胃炎/39

胃病患者如何选择牛奶/40

三、胃,应以食养/41

炒面也能治胃病/41

米饭也能养胃/42

养胃粥忌进食过量/43

冬天宜吃的暖胃食物/43

常吃鱼可暖胃/44

多吃鲫鱼治胃炎/45

药用点心可养胃/45

学会正确喝汤/46

急性肠胃炎的汤疗法/47

秋食鸭肫助消化/48

胃虚患者应常吃豆类/48

扁豆、豇豆可治胃炎/49

常吃藕可养胃/50

番茄增强胃部抵抗力/50

猴头菇可养胃/51

常吃土豆能健胃/51

土豆汁的神奇疗效/52

大蒜可以防胃癌/53

常吃山药保护胃黏膜/53

桑葚养胃有奇效/54

红薯增加胃动力/55

胡萝卜能增强胃部抵抗力/55

香蕉可防胃溃疡/56

木瓜增强消化力/56

消化不良吃菠萝/57

鲜橙可以防胃癌/58

山楂可帮助消化/58

胃病患者宜食苏打饼干/59

梅子果脯预防胃溃疡/60

绿萼梅能消胃胀/60

槟榔能治疗胃炎/61

乳香树胶能治胃溃疡/61

孜然可暖胃祛寒/62

白胡椒治疗胃胀气/62

春花治胃病/63

丁香花可缓解呕吐/63

栀子花缓解胃反酸/64

扁豆花可治疗脾胃虚弱/65

厚朴花可缓解胃痛/65

白及可治胃出血/66

蔓荆子能治愈胃炎/66

适量饮醋有助预防胃病/67

植物油可保护胃黏膜/67

橄榄油的杀菌作用/68

沙棘果油治胃溃疡有妙招/68

四、哪些食物在伤害你的胃/70

胃病患者应忌食哪些食物/70

胃病患者应慎食生食/71

咸猪肉易致胃病/71

胃病患者慎食牛肉板面/72

肠粉,不适合胃病患者的美食/72

胃病患者应少吃汤圆/73

过量食用粽子可伤胃/74

常吃汉堡易消化不良/74

刚出炉的面包可伤胃/75

慎食冻坏的蔬菜/76

猕猴桃——脾胃差者需远离/76

胃病患者应慎食柿子/77

巧克力可致胃反酸/77

甜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78

油炸食品易致胃黏膜损伤/78

虾油使胃病加重/79

胃溃疡患者要少食鸡精/79

胃病患者不宜过食西洋参/80

五、如何做出养胃美食/82

桑葚三明治可养胃/82

喝粥治胃痛(一)/82

喝粥治胃痛(二)/83

黄芪内金粥/84

山药百合红枣粥/85

藕丝羹/85

早起先喝养胃汤/86

有益养胃的汤饮(一)/87

有益养胃的汤饮(二)/87

包菜汤饮治胃痛/88

桂圆松子仁汤/89

紫菜南瓜汤/89

砂仁羊肉汤/90

木瓜鲩鱼尾汤/91

清炖鲫鱼/91

糯米鲫鱼汤/92

菊花鳜鱼/92

参芪烧鲤鱼/93

板栗炖母鸡/94

参芪猴头炖鸡/94

红枣鸭子/95

山楂肉片也养胃/95

木耳炒肉片/96

蜜枣扒山药/96

陈皮扒鸭条/97

鸭肉炒三丁/98

参杞烧肚片/98

参芪清蒸羊肉/99

第二篇

工作,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胃

一、胃病常识ABC/103

胃病的发病原因/103

幽门螺杆菌引发胃病/104

胃病也会传染/104

胃溃疡反复小心癌变/105

观察舌苔,胃病早发现/106

别将“胃痛”当作胃病/107

胃病患者谨防胃出血/108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108

白领易患胃病/109

长时间坐办公也能引起胃病/110

教师也是胃病高发人群/110

记者应护好自己的胃/111

业务员易患胃病/112

网民更易患胃病/112

第三篇

动起来,不吃药的养胃秘诀

第四篇

吃药,胃病用药小常识

第一章中医帮你认识胃病

一、胃与胃病

二、胃的生理功能

三、中医对胃病的认识

四、中医眼中的各类胃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四)胃下垂

(五)胃肠神经官能症

(六)溃疡性结肠炎

(七)腹泻

五、中医对胃病并发症的认识

六、中医解读胃溃疡

(一)胃脘痛的病因病机

(二)胃脘痛的辨证分型

七、中医解读胃炎

(一)急性胃炎的特征与症状

(二)慢性胃炎的特征与症状

第二章中医帮你分析胃病

一、中医分析胃病发病原因

二、中医分析胃病早期信号

三、中医分析胃病临床症状

四、中医分析胃病的诊断方法

(一)胃病的自我诊断方法

(二)胃病的常规检查与诊断

五、中医分析胃病易患人群

六、中医分析胃病的危害

第三章中医帮你预防胃病

一、预防胃病发生、发展

(一)预防胃病的发生

(二)预防胃病的发展与转变

(三)预防胃病的复发

二、日常保健防胃病

三、科学饮食防胃病

四、中医帮你防胃炎

(一)正确认识胃炎

(二)饮食预防胃炎

(三)生活细节中预防胃炎

五、中医帮你防胃溃疡

(一)从饮食预防

(二)从精神上预防

(三)利用按摩预防

(四)日常起居中预防

第四章中医帮你治疗胃病

一、按摩疗法

(一)按摩的要求

(二)常用按摩手法

(三)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四)辨证按摩

二、拔罐疗法

(一)拔罐简介

(二)急性胃炎拔罐法

……

第五章胃炎的民间传统疗法

第六章胃病患者的调养与护理

第七章胃病患者的生活禁忌

附录:治疗胃病常用穴位

……

酒,本身就有一种祛寒的的效果,药酒就不止在祛寒方面有强大的功效,药酒中含有的大量中草药,在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有很大的帮助,最好药酒的酿制要选用天然纯净水,保证无污染,而里面的中草药要含有红景天、人参、灵芝、枸杞子、砂仁等多种的精心酿制慢慢调养就会见到其成效。现在市面上卖这种药酒的有很多。例如“鸿毛药酒”、“妙沁药酒”。

治疗胃病的中药有许多种,但最好请医生根据症状辨证治疗,这里推荐临床常用几种中成药,患者可对症选用:1、胃苏颗粒:由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组成。功效是理气消胀,和胃止痛。适用于胃脘胀痛,窜及两肋,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症候者。

2、香砂养胃丸:由砂仁、白术、枳壳、半夏曲、党参组成,功效是和胃止呕、舒气宽胸。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两肋胀满、胃脘作痛、食后嘈杂、呕吐酸水、四肢倦怠等症的治疗。3、保和丸: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组成。功效是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如果只是轻度的胃部不适,建议采用食疗,如薏仁、莲米、粳米、芡实、鸡内金,山药、山楂等均有健脾养胃功效,可用薏仁15克、莲米15克、粳米适量煮粥常食;或鲜山药半斤、排骨半斤,共同煲汤,均能健脾养胃。

石有林,1949年出生于河南汤阴,幼年从师于一位老中医,后在郑州中医学院学习,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创办了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所,中医糖尿病防治研究所。他多年研究周易与中医学,发现了易经与中医相结合的新途径,现任中国姜里周易研究院易医科科长。

1997年参加在郑州召开的国际周易与中医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用“周易八卦理论指导中药临床应用”一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并获论文奖。

1999年参加在北京由中美两国组织召开的国际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周易纳甲法在医学上的实用价值”,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获得了论文三等奖。2001年在中国综合实用杂志上发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10例临床观察”,荣获论文荣誉奖。

2003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以中药为主,中医外用疗法治疗糖尿病”一文,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

2003年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以中药鬼针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调节血黏稠度的临床效果观察”,获优秀论文奖。

中医治疗脾胃病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连,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相反相成。应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虚实同理。  

 (一)顾护胃气:胃气又称脾胃之气、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亦为后天之本。因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能养五脏之气,而五脏之气中,肾气与胃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气,肾气为胃气的根本,而胃气又滋养着肾气。先天之气不足,也可由后天之气来调养。健康人的胃气充足,其表现为食欲良好,精力充沛。若病中饮食如常,提示胃气未伤;如食欲逐步改善,食量增加,为胃气恢复。若久病重病而见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至不思饮食,乃胃气衰败的表现,预后多不良,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在治病时不仅不可克伐胃气,而且要时刻顾护胃气。用攻泻药物是为了泻实去邪,如无实证而用攻泻,或即使有实证而攻泻过度,均会克伐脾胃、损伤胃气,所以有损胃气的方药,除非必要,不宜多用。此外,在治疗各种性脾胃病时,不论攻泻还是补益,如果要较长期服用中药,必须加入和胃之品,以保护胃气。

 (二)调节升降气机:升降出入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所以调节升降也是治疗脾胃病的原则。叶天士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胃病的升降失常,可表现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和升降失调三种形式。

 升降不及是指脾胃虚弱,脾气当升而升运无力,胃气当降而和降无能。此类疾息,治疗当取补益之法,以助脾升胃降而补升降之不及。如对脾虚生化乏源的气血亏虚证,采用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对胃阴不足,失于润降的便秘症,采用滋阴润燥,以复其顺降之性。

 升降反作是指脾气当升不升反而下陷,胃气当降不降反而上逆。对此类疾患应予以纠正,必须在补益的基础上再加举陷或降逆之品,如补中益气汤之用升麻、柴胡;旋覆代赭汤之用旋覆花、代赭石。

 升降失常是指患者既有脾失健运或清阳不升的病变,又有胃失和降的表现;或见升降失调,气机痞塞的一类疾患。此类疾患的治疗,当升降并举,健脾宜升,和胃宜降,此为临床常用之通法。而对复杂的病例,又当知常达变,掌握寓降于升及寓升于降的治疗原则。

 (三)调理阴阳: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此乃就脏与腑的性质不同相对划分的。但就其易感病邪的性质而言,湿为阴邪易伤脾阳,燥为阳邪易伤胃阴。所以在治法上,温脾与养胃、燥湿与清热均属调理阴阳之范畴。而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亦为脾胃病的治则。对脾胃病的治疗,李东垣强调升发脾阳,叶天士重视滋养胃阴,而扶脾阳与养胃阴都是针对脾胃阴阳盛衰而补其不足的治疗原则。扶脾阳意在培土健中,运化精微;养胃阴可使胃之阴阳协调,降而不逆,并能游溢精气,以供脾散精,上归于肺。在强调扶脾阳和养胃阴的同时并不排除补脾阴和益胃气,只不过因脾胃阴阳不足的病变有主次,在治疗上应有所侧重。

 脾恶湿喜燥,燥则脾之清气上升;胃恶燥喜润,润则胃之浊气下降。以湿为阴邪,燥为阳邪而论,燥湿与清热都是针对脾胃受邪,泻其有余以祛邪而为主的治则。

 燥脾湿是针对湿邪侵袭,内困脾土,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而采取的治则。清胃热是针对胃家实而设的治则,包括清胃、肠和肝经之火热。

 (四)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连,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相反相成。故治疗脾胃病应宗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虚实同理。

寒与热,是指药性而言,虽有“脾得温则健,胃得凉则安”的说法,但治脾亦不宜大温大热,若热之太过,势必损伤脾阴;治胃亦不宜大凉大寒,如寒之太过,势必损1'及胃阳,应做到寒温相适,甚至可以苦寒与辛温相配。升降失调,气机痞塞类的脾胃病,宜升降并调。治脾宜升,和胃宜降,对复杂病例,还须掌握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才能使升降不息脾健胃和。前者如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治疗胃下垂;后者如用旋覆代赭汤加葛根治疗顽固性呕吐。脾胃病有虚证也有实证,还有虚实夹杂证,所以采用补法和泻法,必须恰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实夹杂兼顾而泊之。但应注意补而不变滞,泻而不克伐,补阳不损阴,补阴不碍阳,治脾兼顾胃,疗胃不伤脾。

 两实一虚,治实为主,兼顾其虚;两虚一实,治虚为主,兼顾其实。

胃病的成因有很多,胃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胃病两大类。功能性胃病包括胃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胃运动过快,胃运动过缓,胃运动无力,胃瘫,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酸过多,胃酸不足等;器质性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含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胃癌等。所以,胃病应该是许多发生在胃部疾病的总称。但习惯上胃病主要是指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功能失调和胃下垂。

以下秘方均不用花太多钱,但愿能如您所愿!

一、 胃痛、胃涨良方

药方:(1)甘草10片、杨桃1粒切片,下锅放下1碗半水,煎茶至1碗左右,喝下半碗就可以。上午十点吃下。

(2)梅干1粒(普通饼店就可以买到),下午二点吃下。

(3)木瓜四分之一片。(木瓜不可选太大的)晚上九点吃下。

注意:以上3种秘方,按时配合使用,并忌吃花生、肉类。

二、、 胃部出血良方

药方:(1)木瓜汁半碗,下午二点吃下。做法:木瓜还未成熟的,大概象鹅蛋大的木瓜,洗净捣汁,加些白糖。

(2)高丽菜(卷心菜)汁半碗,晚上九点吃下。做法:高丽菜洗净,捣汁,加些蜂蜜。(高丽菜须用盐洗才免农药之忧)。

注意:以上2方按时配合使用,连续服用10天,10天以后休息5天,5天后再继续服10天,就可根治,此方已多人皆服用好。

三、胃下垂验方

药方:(1)西洋参粉1小茶匙(粉干),用开水在下午二点服下。

(2)糙米汁半碗煮香菇,在晚上九点吃下。做法:糙米半碗泡水6个钟头左右,然后用果汁机打搅成糙米汁,香菇3块切丝下锅,放下一些水,煮熟以后倒入糙米汁搅拌成糊状,加些白糖,盐,吃下半碗就可以,不可吃太多,连续服用20天,此方已多人服用好。

说明:以上2方,按时配合使用。

四、 消化不良奇方

患有此症之人大多是小孩,小孩不能控制饮食,常常吃过多的糖果,饼干,青果,以致消化器官过度繁忙,而致消化不良。此症良方吃下无副作用。

药方:(1)梅子茶半碗(梅干里面的种子)。在下午二点喝下。做法:梅干30粒剥去外皮,再将梅子下锅放下1碗半水,滚10分钟就好,掺下些白糖。

(2)梅干1粒,梅干有很多种,有甜的,有渗甘草的,有咸的,吃下渗甘草的比较有效,其次是咸的。在晚上九点吃下。

说明:以上2方,按时配合使用。

五、 胃溃疡秘方

病因:患有此症的人,大多是夏天时喝过多的冰水、凉水、及冰凉水果所引起。连续在夏天吃过量的冷冻物有5年时,胃的机能就有退化的现象,以致血气不通,淤积于胃部,而成胃溃疡。已有7年不吃冰箱内之物,普通人上午十一点至下午四点之内,吃下冰凉水。冷冻水果,在适当的份量下,不会伤到身体各部门。若是在血气不旺之时辰吃下冰果,则百害无益,有些患上癌症之人,可能吃冰凉之物所造成。

药方:(1)木瓜八分之一。(1粒木瓜分成八片,吃下1片就可以)。在上午十点吃下。

(2)荔枝汁3汤匙左右。(普通市面上所卖的罐头就可以)在下午二点吃下。

(3)樱桃1粒、樱桃汁1汤匙。(罐头装就可以)在晚上九时吃下。

说明:以上3方,按时配合使用,连续服用10天,其功效神奇。

六、 十二指肠溃疡秘方

病因:患有此症之人大多暴饮暴食,有时又饥饿过度,以致伤到十二指肠壁,此症医法须下西医合作,效力才更迅速。以下3种秘方同时使用。

药方:(1)樱桃1粒、樱桃汁1汤匙。在上午十点吃下。

(2)木瓜八分之一。在下午二点吃下。

(3)荔枝1粒、荔枝汁1汤匙。(可用荔枝罐头汁)在晚上九点吃下。

说明:以上3方按时配合使用,连续10天,功效灵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