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演化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果树演化的研究方法是怎么样的?,第1张

根据果树演化的外部原因——选择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然演化和人工演化。而习惯上所称的驯化,系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的利用和改造,属于人工演化的重要内容。由于两种演化力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自然演化

进化是一种历史过程,而自然演化延续的时间长达几十亿年,其演化的痕迹,在一般情况下难于觉察。但是,生物演化毕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今后仍会继续发展。基于这一特点,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对其加以研究。

1寻古探秘

由于生物演化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虽从现代生物中不容易发现演化痕迹,但它们在这条漫长道路上仍然遗留下了自己的部分身影,这种身影就是化石。如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新生代第三纪地层内已有葡萄的叶片和种子化石,这证明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葡萄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以后随着大陆的分离和气候变迁,欧亚大陆遭受大片冰川的覆盖,葡萄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匿迹,只有地中海一带的一个欧亚葡萄种群还没有完全被冰川吞没而保存下来,逐渐繁衍成为地球上繁荣昌盛的葡萄后代,这就粗略地描绘出了葡萄的自然演化情况。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探寻出某种生物的演化史。

2以今论古

探讨现代生物如何发生变异,如何把变异传递给后代,从而引起种群的变化,也可以追溯这种演化的历史过程,即所谓以今论古的方法。这种方法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如通过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地理分布、家养生物的变化等多方面的证据,探求进化关系。目前果树上还利用同工酶、孢粉、染色体、蛋白质、色素、DNA等多种指标及其关系,来研究各种果树的自然进化情况。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如李树仁等1993年根据孢粉资料,推断白梨系秋子梨与杜梨的杂种;而程家胜等(1986)用同工酶资料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苹果种间的亲缘关系;牛立新等(1993)用形态特性、生长特性、孢粉等83个性状,对起源于中国的复叶型葡萄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表明,复叶型葡萄分化差异很大。从树状聚类图(图2-2-2)可以看出,由结合线L1,可将18个类型分为三类:Ⅰ{8},Ⅱ{6、4、5、17、2、7、3、12、16、18、9、14、13},Ⅲ{1、11、10、15},其中Ⅰ、Ⅱ为大叶型,Ⅲ类为小叶复叶型。而Ⅱ类型中分化更为复杂,由此可以清楚表现出不同复叶类型葡萄的亲缘关系,同时有助于种类的进一步划分。

图2-2-2 用83个性状对复叶型葡萄聚类分析树系图

1留—10 2眉—4 3白水—31 4白水—40 5华—1 6华—2 7甘—91 8眉—6 9白—22—1 10白—117 11宁—3 12留—8 13南—2 14留—7 15白—40 16留—6 17留—9 18宁固—1(二)人工演化

果树植物的演化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采集野生→管理野生→栽培,并且其演化与人类文化活动发展息息相关。人类利用不同果树的历史不同,有的可追溯到史前(如核桃、栗等),而有的只有近百年(如草莓),甚至更短(如沙棘等)。因此,考察研究人类对植物的选择活动决非易事,要凭借多种方法和手段。

1演化遗迹的调查

由于果树演化经历了采集野生的发展过程,人们便可以在一些开化较晚、较原始的地方考察这种过程。瓦维洛夫(1931)曾在高加索、中东和天山山脉一带发现,山地居民在野生林地中开辟麦田时,依次挖去树林灌木丛,而把品质优良的洋梨、苹果、樱桃李(Prnus divaricata Ledeb)等在原地保留下来。

2历史记载

根据历史记载,可以了解人类栽培利用果树的情况,揭示某些果树的演化进程,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如辛树帜教授(1962)通过对《诗经》的分析考证,提出我国西周到春秋初期(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利用的果树科类有桃、李、梅、枣、榛、栗、棘、隧、杜、棣、棠、枸以及桑等,并认为其中的桃、梅、李、榛、栗、桑在当时已经是栽培的果树;通过《史记》,我们可以得知欧亚种葡萄(Vvinifera L)品种在汉代传入我国。我国古籍繁多,各地的府县志书资料也十分丰富,这些都为通过历史记载来研究果树演化提供了方便。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历史记载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早期的历史文献,不论中外,都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对果树记载或是“语焉不详”,或是描述不够标准,科学严谨性不足。往往一个名字,是指哪一种植物还待多方考证。另外还存在成书的年代、书的真伪等多方面问题。尽管如此,历史记载仍是我们打开果树人工演化的一把钥匙。

3语言学

语言学,包括方言,在考证栽培植物演化方面是很有用的工具。如De Candolle和Lanfer等著名植物考源学家,都曾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某种植物的传播、利用情况。但是需注意的一点是,语言学方法始终只能是配角,否则会把语言学资料估计得过高,引起误解。

4历史考古

对无记载的年代,通过考古来研究人们利用果树情况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特别在石器时代以后,有文字记载以前这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往往可以得到农业发明前后的直接证据,从而取得正确判断。如关于核桃是否为我国原产的争议,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而判断的。国外及国内园艺界曾长期认为,核桃(Juglans regin L)原产伊朗一带,我国的栽培核桃是从外国传入的,但是考古工作者却纠正了这种错误。在距今六千年的西安半坡村原始氏族公社部落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核桃的孢粉。此外,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发现了距今73315±100年的原始社会遗址(新石器时代),其出土文物中有炭化核桃,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是普通核桃,从而否定了古代文献《博物志》(张华,公元3世纪)中关于核桃是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的传说。

5实践验证

对于一些历史问题,还可以借助现代生物科学,如细胞学、遗传学、实验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等知识,为实验印证提供有力的手段。

生态分区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生态经济关系及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的类似性和差异性,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现有的区划方法有经验法、指标法、类型法、叠置法、聚类分析法等,根据分区的原则与指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分区,并画出生态分区图。

由于地壳表部按其中所赋存的地下水的差异性而划分出若干个块段,故可根据不同区段的特征进行水文地质分区。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时,要研究影响地下水形成和分布的各个主要因素,它包括: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产状、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地形地貌(水文网密度、河流切割深度等)、气象和水文因素等。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分区时(如供水水文地质分区、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分区等),还应重点考虑与其相关的某些因素。

综合自然区划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比较全面地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和具有比较适当的方法论基础上进行的。它需要对研究区域各级自然综合体作全面的认识,即不仅要认识各自然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还要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掌握区域的地理现状,还要了解区域自然历史过程。因此,综合自然区划总是代表着一定时期区域自然地理研究的综合成果,是反映对自然地理环境认识程度和衡量自然地理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区划方案,不仅深化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研究提供了地域自然结构的基础资料。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是部门区划叠置法、古地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顺序划分法、合并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即是重叠各部门区划(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区划等)图,以相重合的网络界限或它们之间的平均位置作为区域界限。古地理法是通过实地古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遗迹的考察,并借鉴有关古籍文献及地质历史研究资料,深入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并根据自然区域逐级分异产生的历史过程和相对一致性,划分出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文献资料以及统计资料对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相关分析后进行区划。主导标志法是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自然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分定区界的依据,并且同一级区域单位基本按同一标志划分。顺序划分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划法。合并法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区划法。

水资源分区指的是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水资源的特点确定的分区。水资源分区的原则和标准是: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与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全省以大江河流域水系为基础,考虑行政区分布、地形地貌、国民经济发展、流域面积大小等因素进行水资源分区。采用全国统一的三级水资源分区,三级以下分区由流域委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在高级分区中以水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了水资源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

生态水文分区是一个较新的理念,它与生态分区、水文分区、综合自然分区与水资源分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杨爱民、唐克旺、王浩等(2008)在《中国生态水文分区》一文中指出生态水文分区亦称生态水文区划,指在对流域生态水文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学、水资源学、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等相关原理和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手段来揭示流域自然生态水文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水文系统干扰的规律,进行整合和分区,划分生态水文的区域单元,并在图上准确地反映出来。

要科学地评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对其工程沿线河南受水区域有所了解。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所跨越的流域和省(市)较多,这些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地带,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态、经济和社会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进行生态水文分区,可以更好地了解受水区的生态水文情况,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效益评估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区涉及的所有县(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水文分区,旨在通过分区进一步探讨受水区内各生态水文区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区生态水文分区就是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受水区所涉及的县(市)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现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受水区涉及的县(市)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生态水文区内有比较一致的生态水文条件,而各区之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然后按照所划分出的区域,探讨每个生态水文区内各种生态水文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提出各生态水文区的生态保护方案。

在中国知网的八种分组四种排列中,文献类型的分组可以不包括(电子图书 )类型文献

:

中国知网(CNKI)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致力于为海内外读者提供情报和专业的知识服务。

在中国知网上,读者可以获取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报纸、图书、标准、专利、科技成果、国学宝典、哈佛商业评论、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外文数据等多种类型的中英文献资源。

同时可以尽享CNKI提供各类文献数据分析与挖掘、知识关联与聚类、各类学习辅助工具(知识问答、CNKI E-study等)等知识增值功能,以下将详尽地介绍文献检索入门功能。

文献检索

默认以学术期刊、博硕、会议及报纸等数据库为基本检索范围,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要求,增加或减少数据库资源的范围,进行适当的跨库检索。

对于图书、古籍、法律法规、政府文件、企业标准、科技报告、政府采购等资源采用的是单库检索的方式。

通过引文检索可以揭示各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提供客观、准确、完整的引文索引数据,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研管理及统计分析工具。

著名表演艺术家陈道明,代表作有《末代皇帝》《围城》《康熙王朝》等。1955年出生的他,将“千古一帝”康熙的雄才伟略、睿智感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落魄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儒雅睿智的八王爷等,也无一不被他演活了。

陈道明出生在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他深知“韬光养晦”“适度为宜”的养生之道。步入中年后,他开始选择“慢生活”,尽可能少拍戏。每拍完一部大戏,都要主动歇上一到两年。他更换住处,关掉手机,深居简出。他认为,小车不倒可以慢慢推,若耗尽全身气力快推,反而容易倒下。凡事心稳,才是根本;心乱,则一切皆乱。

质量流量计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对该公司现场86台质量流量计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应用大数据实时智能诊断运算分析给出了量化结果。

陈道明有着率直不阿的性格。有人说他耍大牌,他却认为这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他不喜欢一些记者连**都没看过就去提问,他的直率,甚至带些刻薄的傲气,让很多记者害怕。他从来不会为了“顾全大局”而去迎合一种虚伪的和气。他在圈内的口碑非常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虽然他也曾经在片场骂哭了江一燕,当面教育过佟大为,可他说只给看得上的演员挑刺。

陈道明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弹会琴。他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他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平时难免有郁结之事,钢琴便成了他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242 模糊聚类分析结果 采用matlab编程,采用FCM算法[9]对木香药材中指标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进行聚类。采用多次测试实验方法,最终发现聚类分为3组的效果明显,聚类结果效果图如图3所示,表明样品被分为3组,聚类结果明显。样本聚类过程中的隶属度如图4所示;根据隶属度的程度判别出样本具体分在哪一组当中,得到的各组聚类编号中成员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云南的样本全部都聚集在了组1中,广东、广西的大部分样品聚集在了组1中,四川、湖南大多数聚集在了组2当中,而北京、河北、安徽亳州的样本全部聚集在了组3中。

步入中年后,陈道明无师自通地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自古书画不分家,后来他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他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使之入脑入心。

陈道明也相当钟情棋艺。与别的棋迷迥然不同,他只喜欢与自己下棋,在他看来,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价值是有的,本书对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进行了考订、修正、纠讹、补漏、注释诠解,对中医的辨证、诊断、经络、脉象、针灸、运气、方剂、药物等学说均分门聚类,加以系统的论述。对内、外、儿、妇、正骨等病症及治疗方法均予详尽解说。方论大多归纳成诀并加以注释,便于记忆诵读。书中附有大量插图,以便于读者领会。该书内容丰富实用,取材全面,论证周详,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清代太医院将此巨著定为教科书,至今仍为中医学习的必读典籍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

  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

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

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

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

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

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

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

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

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

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

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

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

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

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

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

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

社会需要铁杆中医

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

“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

中医的科学性

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

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

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

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