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名录列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名录列表,第1张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日文。

日本人最先的字就是学习我们中国的,日本古代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日本人自有历史开始,为了要增加语言的丰富,曾取用了许多中国的字音,此外如朝鲜及西欧的荷兰、葡萄牙、英国等语言亦对于日本的语言多少做过些贡献。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前者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后者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明治期间曾出现过罗马字拼写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现在绝大多数的语言学家都认同“日本在汉字传入之前本无文字“这一观点。

自前岛密逾1866年提倡废止汉字到今年将近130 年,百余年来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掉,后来鉴于 850字的教育汉字无法用以表达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发表《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850字,但日本的国语审议会后来又建议改为常用汉字1945字,由此可见汉字目前在日本还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所以说么日本人从小就学汉语很正常的,但他们教科书的国文课绝对教的是自己的日语,只是其中夹杂着许多类似汉字的内容罢了。

作为东亚文明的核心,中华文明一直深刻影响着周围诸国,其中最显著的一个载体就是汉字,因此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被称为“汉字文化圈”。

大约汉朝之后,汉字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此后成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或贵族语言,一直延续到近代社会。然而,在上世纪40—70年代的二战之后,朝鲜、韩国、越南建国之后,为何就立即废止汉字?

1948年,朝鲜建国,随即用朝鲜语固有词替换汉字词的运动逐步开始。当时,朝鲜最高***认为,“没有使用汉字的必要。但是,中国、日本、南朝鲜使用汉字,所以有学习汉字的必要。”

随着废止汉字运动开始,朝鲜的法律完全不得使用汉字,连人、地名的汉字表记法(如“平壤”)也被视为外语,大中小学校全面废除汉字教育。

不过,与韩国、越南不同的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朝鲜政策有所转变,在1968年被废止的汉文教育又被编入了高中的课程。

1948年,韩国建国,随即出台了《谚文专属用途法》,被视为废止汉文的法律依据:“大韩民国的公文必需使用谚文书写。然而,在过渡期间,可以在谚文后方以括号形式插入汉字”。

所谓谚文,就是韩文、或朝鲜文,是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于1433年组织学者创立,当时被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1446年正式颁布使用。不过,谚文不太成熟,表达不够清晰,且与上国中国交流不便,所以一直使用有限,朝鲜半岛主要还是使用汉文。

《谚文专属用途法》比较笼统,并没有涉及废除步骤、违反处罚等详细规定,所以学者认为只是一项宣示性质的法律。

李承晚倾向于汉文教育,在他的时代,曾在韩国小学实行汉字教育。但后继者朴正熙(见上图)却反对汉文教育,于1970年发表废止汉字宣言,韩国小学完全废除汉字教育。不过,由于社会激烈反对废止汉字,1972年朴正熙收回废止汉字宣言,但由于汉文教育几乎不需要考试,加之日常生活中用不到,以及韩国禁止在小学阶段进行汉字教育,惩处私下教育汉文的老师,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汉字在韩国实质上几乎已被彻底废止。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韩国主张汉字恢复的呼声逐渐高涨,但至今没有什么太大进展。

1945年,越南建国,随即立即废除汉字,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国语。

与韩国、朝鲜情况不同,越南废止汉字有一定的历史原因。1917年之前,越南国内主要有三种语言,即汉语、喃字、国语字。

1,二十世纪初之前,越南社会各阶层一直都使用汉文,一些重要的越南史籍,都是用汉文编写的。

2,喃字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文字,是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和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了这种文字,公元六世纪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20世纪之初。

3,国语字始于1651年,是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创立的,使用的是拉丁字母,起初“国语字”只用于宗教场合。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后,法国强迫越南使用国语字,扬言“当这种与进步不相容的汉字还作为唯一的交流思想的工具的时候,只有发展法国-安南学校,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这是促使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1917年法国悍然下令要求越南废止一切汉文和喃字教育,至此汉字与喃字在越南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导致越南好几代人发生严重的文化脱节,汉字被自然而然的废止了。

朝鲜、韩国、越南三国,为何在建国之初,就立即宣布汉字废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近代社会以来,中国陷入百年屈辱,以至汉字文化圈里的国家开始质疑汉字文明,这就犹如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的质疑一样。鸦片战争之后,日本掀起“废止汉字”运动,最终采用明治维新思想家福泽谕吉的“限制汉字论”,将常用汉字限制在2000-3000之内,逐步过渡汉字废止。

2,二战之后,民族主义兴起,提高了自民族自我认同与独立意识。由于对中国古代的册封体制非常不满,摆脱传统中朝、中韩、中越关系,于是汉字首先被排斥废止。

3,如果三国继续使用汉字,那么必然将如历史一样,中国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力。为了降低中国对三国影响,美苏不约而同的希望这三国“脱汉”或“去中国化”,首先就从文字开始。二战之后,美国就曾要求日本彻底使用罗马文字,背后阴谋不难想象,朝韩越三国废止汉字与之如出一辙。

4,与汉语相比,谚文和国语字的确更容易学习,更容易为普通民众掌握。三国建立之初,想让全国百姓学习汉字会是一件苦非常艰难的事情,于是这三国才会选择相对简易的谚文或国语字。

然而,废止汉字容易,并迅速让民众忘记了汉文,但却带来了非常的后果。

汉语千锤百炼,历经数千年演化进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文字体系,但无论谚文或国语字都相对年轻,也不够成熟,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难以有效地弥补和替代汉字的地位与价值。比如,用拼音字母表达“攻击”与“公鸡”,就会存在严重表意不清晰的问题,谚文或国语字就存在诸多类似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朝韩越三国很多历史古籍都是汉文书写,但废止汉字之后,这些古书成了“天书”,没多少人能读懂,割裂了历史与现在,导致这三国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历史文化危机。

正因如此,韩国、越南不少学者呼吁恢复汉文教育,但废止容易,重建却何等困难。

关于《水浒传》的文本有:

1、高如著《水浒传》,北宋末南宋初,见鲁迅《水浒传的成书、版本与内容》,胡适《水浒传考证》。 2、李嵩著《水浒传》,北宋末南宋初,见鲁迅《水浒传的成书、版本与内容》,胡适《水浒传考证》。 3、吴从先读《水浒传》,见明朝吴从先《小窗自纪》。 4、文待诏诸公读《水浒传》,见明朝钱希言《戏暇》。 5、施耐庵所本《水浒传》,见明朝钱希言《戏暇》。 6、古本《水浒传》,见明朝袁无涯《忠义水浒全书发凡》。 7、旧本、郭武定本《水浒传》,见明朝袁无涯《忠义水浒全书发凡》。 8、吴兴凌氏刻《水浒》,见明朝谢肇浙《五杂俎》。 9、都察院《水浒传》,见明朝《古今书刻》。 10、原本《水浒传》,见明朝怀林《批评水浒传述语》。 11、胡应麟读《水浒传》,见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12、罗贯中本《水浒传》,见明朝许自昌《樗斋漫录》。 13、施君美传《水浒传》,见明朝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 14、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见明朝大涤馀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 15、卓吾氏《水浒传》,见明朝钟惺《水浒序》。 16、施耐庵《水浒传》,见明朝周晖《金陵琐事》,明朝惠康野叟《识馀》。 17、贯华堂古本《水浒传》,见明朝金圣叹《水浒传序三》。等。 《水浒传》的版本更多,分别是: 1、旧本罗贯中《水浒传》20卷,见古籍《也是园目》。 2、《忠义水浒传》一百卷,见古籍《百川书志》。 3、郭勋刊《水浒传》,见古籍《宝文堂目》。 4、《忠义水浒传》,明嘉靖间刊本。见孙楷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5、天都外臣序本《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见上书。 6、《忠义水浒传》一百回,存李玄伯藏明刻本。 7、《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见明容与堂刊本。 8、《忠义水浒传》一百回,见明朝芥子园刻本。 9、《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见明朝钟伯敬批评本。 10、《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本》,见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明朝刊本。 11、《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25卷,见日本光晃山慈眼堂藏本。 12、郑大郁序本《水浒传》115回,见黎光堂本。 13、明刊巾箱本《水浒传》115回,见日本《斯文杂志》神山闰次文。 14、《新刻出像京本忠义水浒传》十卷115回,见清金陵德聚堂刊本。 15、《水浒传》20卷110回,见明雄飞馆合刻《英雄谱》本。 16 、文杏堂批评《水浒传》三十卷,见宝翰楼刊本。 17、《水浒全传》12卷124回,见乾隆古杭枚简侯序本。 18、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120回,见明袁无涯刊本。 19、金圣叹评《水浒传》70回,见明贯华堂大字本。 20、《征四寇传》十卷,见亚东图书馆排印本。 21、《精镌三国水浒全传》二十卷,见明崇祯间刊本。 22、《绣像汉宋奇书》六十卷,见清兴贤堂刊小本。 23、《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见日本天文元年《舶载书目》著录本。 24、《李卓吾先生批点忠义水浒传》二十回,见日本冈岛璞训点刻本。 25、《通俗忠义水浒传》44卷,见日本明治四十年东京共同社排印本。 26、《通俗水浒传拾遗》十卷,见日本宽政二年京都林权兵卫等刻本。 27、《新编水浒画传》九编十卷,见日本东京有朋堂文库排印本 28、《稗史水浒传》二十编,见日本大正八年东京国民出版社排印本。 29、《圣叹外书水浒传》四卷,日本文政十二年大阪嵩山堂刻本。 30、《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七十五卷,见日本明治十六年东京柏悦堂铜板本。 31、《标注训译水浒传》十五卷,见日本大正五年东京汉文学会排印本。 32、《国译水浒传》120回,见日本大正十二年国译汉文大成排印本。 33、《水浒全传》,见日本东京帝大研究所。等。

以上统计或有遗漏,或有重复,自然平衡,可以给人一个具体的概念,就是在古代《水浒传》的本子有50种之多,其中,文本17种,版本33种。

通过简单的数字统计,可以得知《水浒传》的版本研究基本走到了尽头,最早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但是,从文本上看,大多数都出现在嘉靖之前,所以,《水浒传》的文本研究才是大头,重头。《水浒传》的全部价值在文本上,而不在版本上,真不明白,《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为什么竟然吸引了那么多的专家?网上看到的资料,望采纳。

根据记载,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的传统最早源于汉朝。日本年号的使用借鉴自古代中国,其最早的年号出现在7世纪。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中大兄皇子领导的改新派在政变成功后,拥立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掌权。孝德天皇效仿中国的年号传统,以“大化”作为年号,开启了日本年号的历史。

“大化”两字来自中国《易经》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阴阳相动,万物资胜。”还有《宋书》卷二十中的“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廓开皇衢,用成帝基”(日本神话传说中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的“神武”两字也出自此章)。此后几十年,日本断断续续出现了一些年号,直到701年,即文武天皇5年,以年号“大宝”为起点,年号才作为日本一个固定的纪元方式延续到今天。

在日本历史上的两百多个年号中,有些年号跟中国古代王朝的年号一样。比如日本第56代清和天皇(在位858年-876年)的年号为“贞观”,与中国唐朝唐太宗的年号不约而同。再如第96代后醍醐天皇(在位1318年-1336年)在1334年将年号改为“建武”,这正是中国东汉王朝光武帝的年号。

日本的年号每个字都取自中国古籍。比如明治时代的“明治”两字取自《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时代之前,日本对于年号变更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范,虽然一般情况下,新天皇即位才改变年号,但也出现过因其他原因而改变年号的情况。比如明治天皇之前的考明天皇,从1848年2月到明治天皇即位之前的1865年,在位17年,自己就换了6个年号,依次是: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応。考明天皇频繁改元的原因大致有几种:遇到喜庆吉祥之事以示庆祝;遇到地震、瘟疫等天灾,改年号以求转运;受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并参照《易经》中“辛酉为革命,甲子为革令”一说,遇到甲子、辛酉岁次时就改元,以祈求国泰民安。

直到明治维新时期,在“明治”这个年号公布的同时,日本政府才颁布了“一世一元制”,规定此后只有新天皇登基时才能变更年号。

日本目前的年号“平成”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以及《尚书》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取其“内外、天地都能够平和、成功”之意。“平成”这个目前的年号,在近代考明天皇庆応改元时,也是一个年号候选方案,不过最终没有被采用。

年号正式公布前“见光即死”

日本年号的每一个字的选择都非常考究,极其慎重。根据日本1979年颁布的《元号法》,如果天皇退位,年号也必须改变。按照日本政府规定的年号选定程序,日本首相需要钦点数名精通中国史、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古典文学等领域的学者,让他们提出两到五个新年号作为候选方案。新年号只能两个汉字,每个字必须易读,且在历史上的年号中没有使用过。备选方案在经过参众两院的商量,最后由内阁会议决定“胜出”方案。2016年8月,明仁天皇萌生退位意愿之后,日本政府就已开始着手委托有识之士进行年号选定工作。

在日本,年号事关重大,有着祈祷国泰民安的象征意义。由于提出年号方案的学者,都是文史哲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大多数年过古稀,如果在新年号公布之前不幸去世,其提出的方案也将不会被使用,需要由内阁会议重新决定。

日本内阁还很重视新年号公布前的神秘性和权威性。1926年圣诞节,大正时代结束。日本政府一开始确定的新年号是“光文”,而不是“昭和”。因为日本政界和学者大多认为即将到来的新天皇时代应该以“文”治国,以“文”服人,日本必须文化立国并将“文”发扬光大,于是将“光文”作为新年号的首选。

“光文”两字出自中国唐朝诗人皇甫威《回文锦赋》中的“於是披阅风前,光文灿然。百花互进,五色相宣。”然而,就在大正天皇逝世几个小时之后,东京《每日新闻》等报纸就抢先把从内部人士获悉的新年号“光文”公布出来。这件事让日本皇室大吃一惊,也让内阁议员颜面扫尽,只能对外宣布新年号“光文”为假新闻,并在随后紧急将新年号令定为“昭和”。

“昭和”两字来自《诗经·大雅·文王篇》中的“周离旧邦,其命维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不知道年号在历史中究竟产生了多少作用,曾经立志“光文”以文服人的日本政府,在改名“昭和”以协和万邦之后,也走上了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口号的对外扩张道路。“昭和”这个年号从1925年到1989年,一共存在了64年,是日本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也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由于年号在日本社会中被普遍使用,所以提前公布新年号可以减少对公共机构和民营企业造成的影响。比如,日本目前的驾照有效期仍使用“平成”进行标记,在更新驾照时可能因为更改年号而造成麻烦。另外,如果年号公布太晚,处于制造过程的日历厂家将产生巨大的回收成本。因而,在新年号公布之前,一般情况下,日历厂家、司机和IT人士对新年号的发布时间最为关注。按照日本惯例,日历生产厂家都是提前两年开始设计、制作新日历,而且一般都在11月份进行。随后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推广、收集预订者数据。因而,2019年元旦明仁天皇将退位,到时将沿用新年号。如果今年新年号迟迟不公布,日历厂商就难免十分着急。如果公布的时间太晚,就会影响日历制作到销售的流程。在昭和年代末期,由于裕仁天皇的身体不稳定,新年号长时间无法发布,就发生过日历制作被迫停止和紧急启动的情况。

与之前天皇逝世不同,本次明仁天皇是生前退位,所以会提前确定新天皇即位时间。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将皇太子继位时间定在2018年12月。根据日本媒体的预测,日本政府将在德仁皇太子即位前半年至数个月前公布新年号,即2018年6月左右,以确保日历等出版物和使用年号系统的机构单位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年号更改引发的问题,从而避免影响国民生活。

日本年轻人的想法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选定取代“昭和”的新年号时,日本政府委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史专家山本达郎和中国哲学专家宇野精一、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文学专家目加田诚、著名阴阳学者(古代称为阴阳师)安冈正笃等人进行选定。最后提出了“平成”、“修文”和“正化”三个方案。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逝世当天,日本政府在之前召开的一系列“有识之士会议”以及听取了众参两院正副议长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内阁会议将山本达郎的方案“平成”确定为新年号。

实际上,不单是日本的年号,“天皇”的称呼也深受中国的影响。根据史学家的研究,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受到唐朝皇帝唐高宗的影响。公元674年,唐高宗给自己和武氏皇后改变了称号,皇帝改成天皇,皇后改成天后。《资治通鉴》解释了唐高宗换称号的缘由:“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以避先帝、先后之称。”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日本的“天皇”称号因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天皇”、“天后”的影响而产生。也有一些史学家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早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公元607年、608年,日本使者小野妹子呈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就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东天皇敬西皇帝”的说法,这是日本君主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天皇”自居,也是有关日本国号起源和统治者自称天皇的最早文字记载(《隋书·倭国传》)。但中国历史上一直称日本天皇为倭国王,直到清朝末期同治年间才跟着称之为“天皇”,不过直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之后,日本天皇的称号才广为人知。

年号在日本具有某种时代划分的功能。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逝世,皇太子明仁继承皇位,时任内阁官房长官小渊惠三宣布将年号“昭和”变更为“平成”,日本也从昭和时代进入了平成时代。

日本每个年代都有一些不同领域公认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在日本歌坛,滨崎步、宇多田光、仓木麻衣就被称为“平成三大歌姬”。看过动漫《名侦探柯南》的动漫迷也知道,工藤新一被称为“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

在国内网络上关于日本近代几个时代的评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明治养神,大正养士,昭和养鬼,平成养猪。”虽然这样的概括过于笼统且有失偏颇,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日本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明治时代(1868年-1911年)具有改革和前瞻精神的人士让日本走上了国家近代化的道路;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让民主主义思潮席卷日本各个领域;昭和时代(1926年-1989年)前半段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后半段走上“经济主义”道路实现了战后经济腾飞;平成时代(1989年- )大体上是日本经济逐渐衰落的时代,经济萎靡带来各种问题,宽松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被称为“平成废宅”的年轻人,都让平成时代被视为日本近代之后相对平庸的时代。

“如果时代有颜色的话,你觉得昭和和平成分别是什么颜色呢?”这是不少日本论坛上出现过的问题。有人说昭和时代大家都还用黑白电视机,所以昭和是黑色的;有人说昭和时代日本国民都奋发向上,就像太阳橙色的光芒,昭和应该是橙色的。不过,对于平成时代的颜色,很多日本年轻人都认为是一种灰暗的色调。

为了改变平成年代灰暗的形象,在最近日本网络上,不少日本年轻人积极地给出了自己所期望的新年号。以下是一些得票最多的“新年号”。

安淑:理由是,感觉平成时代是一个无情事件多发的时代,地震、洪水这样的天灾很多。所以,希望下一个时代,不愉快的事情能够少一些,大的天灾不要那么多。好期待一个安心、美丽的世界。

中央:理由是,让日本站立在世界中央!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大学的名字(日本有一所中央大学),但是“中央”听起来真的很好!

和光:理由是,和平的“和”跟“光”组成的年号。让人能憧憬光明的未来。和平之光的意义,让人感觉非常积极。每次听到“昭和年代出生”这样的话,就感觉是旧时代的人,有代沟,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不知不觉就跟他们有了同样的思维,想到这个就伤心。还是希望平成时代能够继续。

共立:理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站立起来,共同奋斗!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孤独,跟以前比起来,跟周围的人的联系越来越少。但是,试想如果能这样改年号的话,那“共立”就真的太棒了!

辉光:物体不能漂浮起来,但能发光的话,也会令人欣喜。随着时光流逝,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就是新年号的时候了。到时会期待日本运动员获得奖牌,也会好奇那时候日本还能不能继续发展?各种意义上的辉煌都越来越多的话,那真的太奇妙了。最近负面的新闻、让人不安的东西很多,很希望日本能有个光明、进步的未来。

从公元701年日本政府正式确立年号制度之后的“大宝”开始,到今天的“平成”,日本沿用年号这一传统,共持续了超过1300年。在清朝覆灭后,日本也成为亚洲唯一仍使用年号的国家。算上“大化”之后断断续续的一些年号,日本历史上一共使用过247个年号。

虽然2018年日本公布的新年号是什么对我们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不过了解日本年号的来龙去脉之后,到时留意一下新年号出自哪一本中国古籍,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