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那个版本的比较好?谁看过鬼谷子的书?
《针灸大成》-现存版本 2006年7月14日,姬女士将珍藏多年的祖传医书古籍首次拿出展示,书画鉴定家将其中的《针灸大成》鉴定为珍贵的医学古籍,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实用价值,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在众多医学古籍中,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认出了医学古籍瑰宝《针灸大成》10卷,该医学古籍封面上,还印有“内附铜人明堂全图”字样。《针灸大成》扉页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镌”、“会稽章廷珪”、“经余堂梓行印”等字样。该书由赵文炳作序;目录有周身穴位图、针道源流、刺热刺虐论、奇病论等,并附有“针灸铜人”全图。 沈广杰介绍说,姬女士珍藏的《针灸大成》,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会稽章廷珪重修该书的刻本,于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经余堂梓行重新印制。“针灸铜人”是古代医学教具,《针灸大成》是诠释“针灸铜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书,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价值。史料记载,“针灸铜人”是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以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两代也曾制作,对经络腧穴直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穴位,与明代“针灸铜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1、《黄帝八十一难经》(据说上古神医扁鹊著,至今医学的飞速发展也没有超越它。)\x0d\2、《阴阳十一脉灸经》(马王堆出土帛书,春秋?)\x0d\《足臂十一脉灸经》(马王堆出土帛书,春秋?)\x0d\《黄帝针经》(战国?)\x0d\\x0d\3、《黄帝明堂灸经》(唐?)\x0d\\x0d\4、《灸膏肓俞穴法》(北宋医学家庄绰。)\x0d\《针灸资生经》(南宋针灸学家王执中)\x0d\《备急灸法》(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x0d\《子午流注针经》(金代针灸学家何若愚)\x0d\《针经指南》(金元时期针灸家窦默)\x0d\《针灸四书》(元代针灸家窦桂芳)\x0d\《针经摘英集》(元代医家杜思敬)\x0d\《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x0d\《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元·忽公泰)\x0d\5、《针灸大全》(明代针灸学家徐凤)\x0d\《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x0d\《针灸聚英》(明代针灸医家高武)\x0d\《针炙节要聚英》(明·高武)\x0d\《经络全书》(明·徐曾)\x0d\《针灸问对》(明·汪机)\x0d\《针灸集成》(明·作者不详廖润鸿刊)\x0d\\x0d\6、《针灸逢源》(清代针灸学家李学川)\x0d\《太乙神针心法》(清初针灸医家韩贻丰)\x0d\《灸法秘传》(清·金冶田传雷少逸编)\x0d\《绘图针灸易学(图说)》(清代针灸学家李守先)\x0d\\x0d\7、《针灸传真》(民国针灸医家赵熙孙秉彝)\x0d\《针灸真传》(民国针灸医家赵熙)\x0d\\x0d\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皇帝内经》\x0d\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x0d\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宋慈《洗冤集录》\x0d\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
历代中医文献有许多关于奇穴的记载。如唐代《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明代《针灸大成》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有35穴。《针灸集成》汇集了144穴,足以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85年在香港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第二次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的经外穴名标准中,收录了以下36个奇穴: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内迎香、金律、玉液、聚泉、涌泉、耳尖、颈百劳、子宫穴、夹脊穴、胃脘下俞、痞根、腰眼、十七椎穴、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八邪、四缝、十宣、髋骨、鹤顶、膝眼、内踝尖穴、外踝尖穴、八风、独阴、气喘。
▲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本文2023-08-06 18:50: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