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100本必读书的书名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大学生100本必读书的书名是什么,第1张

  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

  序号 书 名 作者及出版年代

  1 《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 《语言与文化》 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汉语方言概要》 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 《汉语音韵》 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训诂简论》 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 《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 《语言论》 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 《应用语言学》 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 《邓小平论文艺》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 《中国历代文论选》 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 《文心雕龙选译》 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 《诗学》 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2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 《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 《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8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 《史记选》 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4 《陶渊明集》 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35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36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7 《李商隐选集》 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8 《唐宋八大家文选》 牛宝彤选,1984

  39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0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 《唐宋词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2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3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4 《元人杂剧选》 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

  45 《辛弃疾词选》 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46 《西厢记》 王实甫著,辽宁教育出版1997年版

  47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48 《水浒传》 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49 《西游记》 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50 《今古奇观》 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51 《牡丹亭》 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52 《聊斋志异选》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3 《儒林外史》 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54 《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5 《长生殿》 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 《桃花扇》 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57 《老残游记》 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8 《鲁迅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59 《野草》 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0 《女神》 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61 《郁达夫小说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2 《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

  63 《子夜》 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64 《家》 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65 《沈从文小说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6 《骆驼祥子》 老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 《曹禺选集》 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68 《艾青诗选》 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9 《围城》 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70 《赵树理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 《现代派诗选》 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72 《创业史》(第一部) 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73 《茶馆》 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74 《王蒙代表作》 张学正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75 《白鹿原》 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76 《余光中精品文集》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7 《台湾小说选》 《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8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杨圭言主编

  79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80 《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81 《神曲》 (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82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悲剧四》)朱生豪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3 《伪君子》 莫里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84 《浮士德》 歌德著,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85 《悲惨世界》 (法)雨果著

  86 《红与黑》 (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87 《高老头》 (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88 《双城记》 (英)狄更斯著

  89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0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1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92 《母亲》 (俄)高尔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93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94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95 《等待戈多》 (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96 《沙恭达罗》 (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 《泰戈尔诗选》 (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8 《雪国》 (日)川端康成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版

  99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纳训译, 1983年版

  100 《外国文学作品选》 刘象愚 吴宇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01 给你写了那么多,也不说给点分,太抠了哦。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等。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1897年,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代印张元济与蔡元培创办的《外交报》。《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发售预约。严复译《原富》(〔英〕亚丹·斯密著)由南洋公学印行(后归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3年,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权印花。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主编李伯元。译印《说部丛书》。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印刷所、编译所闸北宝山路新厦落成。始用珂罗版印刷。停办小学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改组为尚公小学,由蒋维乔任校长。郁厚培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技术。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出版《汉译日本法规大全》八十册,另附《解字》一册,署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出版《列国政要》三十二册(清廷派员考察各国政治辑译的资料)。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改进铜锌版和试制三色铜版,聘美籍技师指导。商务印书馆董事局于三月初八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董事七人,张菊生为主席。办商业补习学校,张元济首任校长。办艺徒学校。创刊《教育杂志》。出版孙毓修编译《童话》一、二两集(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出版《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中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所出《万国通史》(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 设分馆于香港。创制教育幻灯片。创刊《学生杂志》,历任主编朱天民、杨贤江、陈功甫(1947年停刊)。出版康德《人心能力论:论意志能制病情》,德汉学家卫礼贤和周暹合译。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被炸焚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八月一日复业,实行日出新书一种。十月,复刊《东方杂志》由胡愈之主编(第二十九卷第四号至第三十卷第六号)。 [8]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有学者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商务印书馆,时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讲的很明白:“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1933年,商务曾收到过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吓信,信中说:“尔中国败孔道,立学堂,读些国语三民主义与立共和,打倒帝国主义,恶劣之道行天下,……尔馆独销学校之书,印些腐败之物。上海毁尔书馆,尔书馆还是恶习不改,仍印三民之书、党部之语。中国不忍傍观,所以毁尔书馆,今若不速改恶习,我军到处,是商务印书馆尽烧毁。”这段话更是说出了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的原委。

1934年,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德国驻沪总领事代表德国各著名学术团体捐赠图书三千余册。商务印书馆印刷厂香港分厂新厦建成于北角。辑印《四部丛刊续编》,收书八十一种,一四三八卷。辑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编印《万有文库》第二集。 编印《幼童文库》。出版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出版吴半农译《资本论》([德]马克思著)第一卷第一分册。影印《嘉庆重修一统志》。影印《六省通志》(湖南、浙江、广东、畿辅、湖北、山东)。

1941年总管理处迁重庆。沪、港货栈和印刷厂均被日军劫持,《东方杂志》

商务印书馆近照等被迫停刊。 1944年,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开馆。1946年,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回上海。1948设台湾分馆。[15] 1950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联合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为新华书店以外的中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51设总管理处驻京办事处。编审部迁京。 1954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 1957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复商务印书馆独立建制。时代出版社(包括并入该社的五十年代出版社)建制撤销,并入商务印书馆。设香港办事处。在港举办创业六十周年纪念会。出版《新华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申报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1] ,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寰瀛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

  寻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

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1908年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 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1908年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908年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相关(6张)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 可靠。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这是 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否则,像“圣躬违和”这样的宫廷秘事,是不可能得到公开传播的。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很多人想知道高中生适合读哪些书,小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适合高中读的40本好书,供参考!

适合高中生看的40本经典名著书籍

1、《论语译注》 李申编 中华书局 2000年8月第1版

她蕴涵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言简意赅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2、《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为经,以各具风采的战争为纬,作者构绘了群雄逐鹿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智”的诸葛亮、“义”的关羽、“奸”的曹操······鲜活的浮雕式的人物家喻户晓。错综的形势、睿智的计谋、成功的战例,打造了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西游记》 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5月第2版

她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孙悟空是中国的超人。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4、《水浒传》 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8月第2版

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人物描绘了壮丽的农民起义的历史画卷。它首开长篇英雄传奇的先河,民间文艺演绎它的故事不计其数。央视首播《水浒传》时,几乎万人空巷便有力佐证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强大魅力。

5、《红楼梦》 曹雪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它透过贾宝玉、林黛玉至纯的情窗展现了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描绘了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它博大精深,成就巨大,很多人孜孜以求,终身研究,其研究专著汗牛充栋,在国际上形成了“红学”。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中国文学。

6、《鲁迅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高耸的丰碑。他的小说不但写出人物的“血肉”,而且表现了“灵魂的深”。疯狂而且清醒的“狂人”、“精神胜利法”的阿Q、带着滴血的灵魂走向地狱的祥林嫂······

他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形成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的“鲁迅风”。

走进鲁迅,就能感受丰富的精神世界,就会感悟“民族灵魂”的真谛。

7、《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4月第3版

《子夜》被瞿秋白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吴荪甫以第一位民族资本家的形象迈上中国文坛。阔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矛盾、跌宕的情节、细致的笔触,充分显示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洞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8、《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9月第3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大门上有一个巨大的凹雕手印,象征着一只巨灵之掌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这个手掌印就是巴金先生的。这一殊荣标明了巴金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为她争得这一声誉的便是他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这部小说1933年出版单行本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先后出过30多版,销售数万册。新中国成立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小说激情澎湃、坦率热烈,激动了许多青年追求新生活的心。

9、《骆驼祥子》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1月第1版

这是中国现代作家首次将笔触扎扎实实地投入城市贫民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从社会、心理、文化的层面上展示了古皇城根下层劳动者的生活、趣味和理想。它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城市平民的艺术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纯正的京味语言、浓烈的民族风格会使你领略“人民艺术家”的精彩。

10、《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2月第2版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是学者钱钟书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这更是一本睿智的书,显示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观”与“感”的。

围在城里的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难道仅仅是婚姻吗

11、《男生贾里全传》 秦文君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更多考虑少儿的视角,少儿的情调,少儿的喜怒哀乐,少儿的审美,少儿接受文学的规律”的女作家秦文君以幽默诙谐、明朗的风格去叙写当代少年的心灵史和精神脉络,折射出一代新人的道德面貌、人生观、理想观和精神风采。

12、《花季·雨季》 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一位16岁的深圳女中学生郁秀以风趣诙谐而不失童真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心态与细节描写,朴实亲切的文风,从容不迫的讲述着高中生活中我们所熟悉而陌生的一切,展现出新新人类张扬、亮丽的一面。虽然是处女作,却风靡全国,销售100多万册,还被改编成**、电视剧。

13、《射雕英雄传》 金庸 三联书店 1999年4月第1版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笔和壮阔的场面,展示了武侠世界的神奇魅力。金庸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显示大手笔的气度,写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传奇故事,以笔掀惊涛的巧妙安排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使武侠小说变成一种令人读之不忍释卷,回味再三,击掌叫好的艺术品。

14、《汪洋中的一条船》 郑丰喜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这是一部在台湾家喻户晓的自传体小说,曾被《中国时报》评为“40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第一名。主人公家境贫寒、生活坎坷,他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为了美好未来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讲述的多是生活中的细节、小事,但正是这些细节中体现出的生命力量感动了我们,激励读者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

15、《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小说描写青年渡边倾心娴静腼腆、多愁善感的直子后,又与活泼开朗、大胆热情的绿子燃起情火,悲欢恋情,如激弦、如幽曲;奇句妙语,如泉涌、如露凝。七百万册的畅销奇观,打造了村上春树在世界的广泛影响。

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月5版

这是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佳作,问世以来六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保尔的话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17、《哈利·波特》 (英)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美国女作家JK罗琳塑造的哈利·波特生来具有神奇的魅力,他用勇敢、智慧与邪恶作顽强的斗争。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福尔摩斯式的推理使作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1997年出版以来风靡全世界销量超过3000万册,无怪英国女王向她颁发勋章时说拉着她的手说:“你的童话故事给孩子带来了快乐,我代表全世界的孩子感谢你。”

18、《唐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深受骑士小说影响的堂吉诃堂穿上生锈的盔甲,手拉长矛,跨上瘦马,领着仆从,把羊群当敌军,与风车作战……愚蠢的行为造成了喜剧式的效果,小说的讽刺手法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唐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别林斯基曾经说:“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戏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19、《简爱》 (英)夏绿蒂·勃朗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

这是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一部影响最大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的习俗和偏见,扎根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20、《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陈敬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6月1版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美丽神秘的吉卜赛少女,自私漂亮的卫队军官,虚伪凶残的教士,丑陋善良的敲钟人……文学巨人雨果笔下的圣母院里演绎了一场离奇曲折,哀婉凄惨的悲剧。书中美与丑、善与恶对比鲜明,是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典范。

21、《红与黑》 (法)司汤达郝运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8月1版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于连出生平民却不甘平庸。他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希望不穿上“红色”的将军制服,就穿上“黑色”的教士服,进而开始了他短暂但却充满悲剧色彩的奋斗人生……与市长夫人的暗恋,和侯爵女儿的情爱,加上于连自身的才能,曾使他人生愿望几乎实现。然而,情与爱带给他欢乐,也带给他痛苦,爱情与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这部小说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22、《复活》 (俄)托尔斯泰汝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1版

《复 活》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主要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小说中多次写到,在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与的人经常在较量。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人统治了他,精 神的人被压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以及后来的七、八年,便是的人统治着他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了玛丝洛娃,并将她抛弃,而使她沦落到后来的悲惨地步。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玛丝洛娃,回想当年,抚今追昔,良心发现,精神的人苏醒了,渐渐战胜的人,精神的儿女终于复活了。

这部被称为“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的厚重作品,是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辉煌总结。

23、《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张冠尧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巴尔扎克的创作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守奴财葛朗台的形象已变成财迷狂的一个丑恶的表现。金钱欲扑灭了他一切人类的感情,他视线里密布的就是金钱。

24、《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蒋天佐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年4月第1版

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匹克威克先生等人游历的见闻,解剖了贵族、地主、军人与上层人物的丑恶生活和肮脏灵魂。

25、《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赵少伟译 漓江出版社 1987年7月第1版

小说着力刻画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歌出海捕鱼时同鲨鱼斗争时的意志、毅力和勇气,成功地塑造了硬汉形象。这部作品使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辉映在海明威的头顶。

26、《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1998年9月1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又名《麦田捕手》,是一种另类生活经验在文本上的体现,它源于无敌的青春,源于青春的躁动,也源于青春的不安和困惑。《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只不过是永远的“青春小说”中的一种,却总是令人怀恋不已。静下心读,就是翻阅自己曾有的体验,一切支离破碎的过往,所以疯狂和苦涩,彷徨和迷惘,穿越时空的荒漠重现,真实的在这一刻扎根。

这本书,是青春的杯盏里热烈狂放的舞蹈,是黑暗的段落中四处冲突的烛光,是无语的麦田里,那随风呐喊的稻草人。

27、《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赵少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莫泊桑出身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十九世纪80年代。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28、《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汝 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29、《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叶冬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1版

。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30、《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32、《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11月1版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胡云翼先生选注的《宋词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一定的价值。他的注释浅显易懂,,对作家和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33、《元曲三百首译析》李淼编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年2月第1版

王国维盛赞元曲为“一代之绝作”,“千古独绝之文字”作者以著名曲学大师任中敏编选的《元曲三百首》为选本,对作品进行翻译、注释、介绍、评析,通俗易懂,是中学生比较理想的元曲读本

34、《泰戈尔诗选》 冰心 郑振铎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5月第2版

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写了50多部诗集,被誉为印度“诗圣”。他的诗歌颂母亲、儿童、大自然,文字优美纯净,清新自然。

35、《普希金诗选》 卢永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11月第1版

《普希金诗选》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30种中外名著之一,共收入普希金抒情诗 150首, 约占作家全部抒情诗的五分之一。

36、《繁星·春水》 冰心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

冰心的作品里,处处显示着女性特有的依恋、母亲的爱和童年的天真,文字是那样的清新隽丽,笔调是那样的清倩灵活,充满着画意和深情,真如镶嵌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

郁达夫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37、《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3月第一版

“伟大的莎士比亚”,用他的戏剧来言说欧洲一个变异的时代,而他的悲剧则是“莎氏命题的核心。“Tobe,ornottobe"的矛盾;"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的无奈以及复仇、妒忌、情欲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内心的巨大冲突。

38、《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俞为民校注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对我国古代的《西厢记》等四大著名戏剧集中汇编,进行注释

39、《中华散文百年精华》 丛培香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汪洋雄辩,唐宋大家的沉浑奇绝,明清小品的空灵透逸,无不给后人留下难忘印象。

40、《外国名家散文经典》于文心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本书精选26个国家114位名家的散文精品200篇,较好地展示了散文大家的风采这里有迷人的风光,诚挚的情感,优美的文字,你会读到哲理,读到震撼,你会读到那闪光的灵魂……

高中生适合读哪些课外书

一、关于思想想修养的书

1、《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2、《菜根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周国平散文》。

3、《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二、关于文学修养的书

1、《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李白诗选》《杜甫诗选》《苏轼词选》王国维《人间词话》《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集》《汪国真诗集》。

2、《古文观止》四大名著、《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

3、鲁迅小说集、杂文集、散文集,巴金《激流三部曲》老舍《骆驼样子》《茶馆》茅盾《子夜》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曹禺《雷雨》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的葬礼》余华《活着》。

4、朱自清散文集、冰心诗文集、汪曾祺菜散文、周国平散文、余光中散文、史铁生《我与地坛》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林清玄散文、余秋雨《文化苦旅》、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西游记》和《罗摩延书》 吴晓铃 文学研究 1958.l 期

  悟空姓车不姓孙 布谷 新民晚报1958.6.2

  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

  玄奘法师二三事 上官红 天津日报 1968.11.16

  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孔另境 中华书局 1969.6

  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李希凡 人民文学 1959.7期

  《西游记》中的金光寺 陈鸣钟 光明日报 1959.12.13

  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李希凡 新港1959.12

  孙悟空并非光棍汉 山鹰 新民晚报 1960.2.19

  猪八戒的世界观 吴方 辽宁日报1960.3.17

  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神话剧——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东海 1960.16期

  谈《西游记》浪漫精神的时代特色 李希凡 光明日报 1961.1.1

  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 俞平伯 戏剧报1961.1-2期

  孙悟空的神通 林放 新民晚报 1961•2•5

  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南开大学中文系《西游记》研究小组 光明日报 1961.2.5、12

  漫谈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时代特色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1961.1期

  人参果的幻想和现实 劲草 北京晚报 1961•6•14

  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术动态) 必胜等 羊城晚报1961.6.20

  谈《西游记评话》残文 赵景深 文汇报 1961•7•8

  伟大的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 中国青年报 1961.7• 30

  唐三藏取经 向达 北京日报 1961. 8•24

  唐三藏在尼泊尔 兰雯 新民晚报 196l.10•3

  吴承恩咏杨柳青诗 王树村 天津晚报 1961•11•5

  《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苏兴 江海学刊 1961.11期

  奇妙的神话世界——谈动画片《大闹天宫》 马克 人民日报1962.5.31

  吴承恩 紫荆 雨花1962. 5期

  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苏兴 文学遗产增刊10辑

  玄奘取经 张习孔 工人日报 1962.7•13

  取得“真经”首在一个“诚”字 戈弩 北京日报1962•8•9

  改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体会 王顾明 光明日报 1962.10.16。

  《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钟凤 天津晚报1963•3.17

  吴承恩和《西游记》 兆明 中华书局 1963.3( 1981.3第二版)

  从“过火焰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 陈毓罴 光明日报 1963.5.12、19

  孙悟空为什么用金箍棒 毛瓜 天津晚报1963.6.16

  关于《西游记》中难的性质的分析 李国生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3.1期

  吴承恩《禹鼎志》的下落 陈留 新民晚报1963.12.11

  《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宗教迷信、神仙鬼怪思想的批判 刘大、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2期

  齐天大圣的“家谱” 杨柳岸 羊城晚报1964.7.5

  省图书馆发现一部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河南日报 1964.12.8

  《西游记》小议 陈推之 光明日报1965.12.19

  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 殷光熹 光明日报 1966.4.17

  读《西游记》随笔 何惠云 图书评论1972.8期

  《西游记》评介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试刊)1973.1期。

  《三打白骨精》分析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1973.1期

  论《西游记》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论<西游记>》写作小组《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7

  瓷枕与《西游记》 郁博文 光明日报1973.10.8

  吴承恩和《西游记》 王俊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1

  白骨精“斋憎”小议 侯定乾 开封师院学报1975.2期

  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准安出土 南波 文物 1975.10期

  今日欢呼孙大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启成 语文战线1976.1期

  关于“火眼金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笔记 章启迪 语文战线 1976.3期

  花果山游记 来俊华 连云港文艺 1977.1期(江苏文艺 1978.1期)

  论孙悟空 朱彤 安徽师大学报1978.1期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季羡林 世界文学1978.2期

  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 赵明政 安徽师大学报1978.3期

  孙悟空形象剖析 邢治平 开封师院学报1978.3期

  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李洪甫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8.3期(群众论丛1980.1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赵星景 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开封师院)1978.3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析 霍旭东 甘肃师大学报 1978.3期

  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 简茂森 安徽师大学报1978. 4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埝任 四川师院学报 1978.4期

  孙悟空形象谈略 郝世峰 南开大学学报1978. 4-5期

  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人民日报1978.11.13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政治倾向 朱式平 山东师院学报 1978.6期

  论孙悟空 刘烈茂 中山大学学报1978.6期

  浙江发现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人民日报1979.2.6

  十年沉碑重放光彩——长兴县展出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黄福根、谢文柏 光明日报1979.3.21

  吴承恩书写的扇面 章里 文物1979.3期。

  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苗壮 辽宁师院学报 1979.1期

  孙悟空形象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殷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文学) 1集 1979. 1

  追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行考察报告 苏兴吉林师大学报1979.1期

  采拓吴承恩书写的碑文散记 高子 书法 1979.4期

  评《西游记》 徐应佩、周溶泉 书评 1979.4期

  无支祈传说考 叶德均 戏曲小说丛考 中华书局 1979.5

  西游记研究的资料 同上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罗东升 华南师院学报 197 9.2期

  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严云受 安徽师大学报 1979.2期

  浅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陈宏遂 教学与进修(南京师院镇江分院) 1979.2期

  长兴县所藏赵孟、吴承恩书写的碑刻 黄福根、谢文柏 文物1979.5期

  论吴承恩的思想 朱彤 学习与探索1979.2期

  悟空可能不姓孙 蒋星煜 随笔1979.1集

  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刘毓忱、杨志杰 南开大学学报 1979.4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王志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1979.8期

  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西游记》部分) 袁珂 文艺论丛 1979. 7辑

  《罗摩衍那》浅论 季羡林 外国文学评论1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

  追访吴承恩的踪迹 苏兴 随笔 1979.3集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李洪甫 新华日报1979.12.5

  吴承恩及所写碑文 夏星南 新华日报1979.12.5

  吴承恩《西游记》典型人物论 苏兴 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2辑) 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 1979.12

  《西游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胡光舟 江汉论坛 1980.1期

  也谈《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罗东升同志商榷 朱继琢 华南师院学报 1980.1期

  谈谈《西游记》注释中的问题 娄书武、于蕴生 淮阴师专学报1980.1期

  “大闹天宫”新探 罗宪敏 郴州师专学报1980.1期

  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陈澉 求是学刊1980.2期

  吴承恩在长兴县书写的两块碑文 夏星 南吉林师大学报 1980. 2期

  从唐玄奘和孙悟空的籍贯问题看淮海民间传说对《西游记》的影响 张传藻、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2期

  孙悟空的故乡 夏振亚 文汇报1980•6.28

  试论《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倾向 陈澉 北方论丛 1980.3期

  国内发现明刊李卓吾评《西游记》 蓼南 文学遗产 1980.2期

  《西游记》琐谈 苏兴 文学遗产 1980•3期

  《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 王丽娜 文献19804辑

  从儿童喜欢模仿孙悟空想起的 任大星 东海19806期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吴承恩《西游记》部分) 聂石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6

  漫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手法 蒋松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期

  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简介 古丁 今昔谈1981.2期

  孙悟空是进口货吗? 孙红芮 广州日报1981•2.22谈

  《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张成材 青海师院学报 1981.1期

  孙悟空的血统 蔡国梁 学林漫录2集 中华书局1981.3

  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二节“浪漫洪流”) 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 1981.3

  孙悟空与印度猴王的亲缘关系 朱采荻 文文化娱乐 1981.4期

  吴承恩的一篇佚文——《准安路医学教授古逸先生潘公讳思诚传》 蒋文野、丁乃迟 群众论丛1981.2期

  儿童文学园地开新花——介绍改写本《西游记》 徐宗才 人民日报 1981.5.26

  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 中华文史论丛 1981.2辑

  中国古典小说讲话(《西游记》部分)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

  鲁迅与胡适关于《西游记》的通信及争论 顾农 晋阳学刊 1981. 3期

  谈谈《西游记》的一些问题 严敦易 文献1981.8辑

  孙悟空不是印度侨民——与朱采荻同志商榷 向明 文化娱乐1981.8期

  《西游记》里的神魔问题 高明阁 文学遗产1981.2期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问题 苏兴 北方论丛1981•4期

  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 刘毓忱 作品与争鸣1981.8期

  浅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佘德余 绍兴师专学报 1981.4期

  吴承恩 江山 湖南日报1981.9.6

  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陈澉 文史哲 1981.5期

  《西游记》的历史背景 刘蕙孙 古典文学论丛2辑 齐鲁书社1981.9

  《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揭晓 柳和城 书林1981.5期

  人物安排与故事情节——从“调芭蕉扇”谈故事情节的构成 罗宪敏 名作欣赏1981.5期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季羡林 文学遗产 1981.3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探源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1.3期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主旨 储大泓 读《中国小说史略》札记(第五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

  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赵国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4期

  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西游记》部分) 魏凯、阴通三、石林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2

  说苑珍闻(《西游记》部分) 陈汝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

  评《真假美猴王》 冯立三 光明日报1981.12.10

  喜笑悲歌气傲然——访吴承恩“射阳簃”遗址 秦九凤 文学报1981.1

  2.31

  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 刘泽球等 江苏教育(中学版) 1981.12期

  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 姜威等 民间文学1982.2期

  谈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蓼南 今昔谈1982.2期

  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1982.1期

  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刘怀玉 东北师大学报1982.1期

  读《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苏兴 同上

  为什么说《西游记》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础基、陈新璋、罗东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

  人民群众为什么喜爱孙悟空 同上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举要(《西游记》部分) 黎宏基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

  《罗摩衍那》在藏族地区的流行和发展 洛珠加措作 曲将才让译 青海日报1982.2.14

  线索错综 对比鲜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5

  跋吴承恩书《甲午中秋宿金山寺》诗 徐沁君 扬州师院学报 1982.1期

  吴承恩与淮安 陈民牛 新华日报1982.3.28

  猪八戒与孙悟空——谈小说中“灵与肉”的对偶形象 扬江柱 芳草1982.4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