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公园徐霞客景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4收藏

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公园徐霞客景区,第1张

1徐霞客景区

徐霞客他的第一个爱好是泡温泉。

夏一生游历,在许多温泉景区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从安徽黄山到云南腾冲,《徐霞客游记》年共记录地下热水(温泉)20余处,可谓点多面广,辉煌震撼。

徐霞客真的做了一个温泉人。

徐霞客去爬黄山了。冬天很冷,他就用铁棒等东西在悬崖上凿冰坑。如他所愿,他登上了山顶,只看到壮丽的景色,他感到身心清明。

赶上大雪封路,他整天坐在山上的庙里,听着下雪融雪的声音,自得其乐。闭上眼睛,好像你我已经忘记了山上的喧嚣。

2徐霞客景区介绍

世界名山指雁荡山。徐霞客曾称赞雁荡山为名山遍天下,却难以记录这一幕。

雁荡山享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山和海上名山。灵峰山、灵岩山、大龙瀑布山被称为雁荡山三大奇观。灵峰风景区以其崎岖的岩石而闻名。这里的岩石形状各异,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景色都不一样。

灵岩景区规模不大,但景观丰富。灵岩在崖壁上的飞行表演更是惊艳!大龙瀑布景区是最适合悠闲散步的景点。琼玉树,山川对应。

3徐霞客旅游景点

千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也是浙东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名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老街、民俗博物馆、庐山、小女湖、徐霞客古道等景点。

4徐霞客游览路线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的作品。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名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主要作品有《粤西游日记》《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

描绘了许多景点、奇观、风俗、社会生活等。涉及当今中国大部分地区(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旅游、地学、文学、文化、经济、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

5徐霞客景区门票

40元/人。

徐霞客公园位于江阴市马镇。整个建筑占地22000平方米,按照明代风格设计。

单词徐霞客公园是程思远题写的。公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一景。有影剧院、图书馆、舞厅、书画室、茶室等。在公园的东北部,形成了一个花园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娱乐场所。

6徐霞客风景区

百里无邪风景区位于诸暨市以西30公里的群山之中。所谓的放电意思是瀑布。瀑布从百里无邪山顶的悬崖绝壁上顺流而下,折成五级,统称为百里无邪溪。百里无邪风景区位于诸暨市郊西北约20公里处,以小雁阵。

杭州,只有80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里无邪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四个景点组成:百里无邪湖、桃园、东园和西园峡谷。在河的两岸,有奇峰怪石,还有72峰36洞25崖,赢得了悬崖和瀑布的胜利。

百里无邪风景区久负盛名,在东汉《徐霞客游记》、北魏《越绝书》、唐代《水经注》的书籍中都有记载。唐代五台山著名高僧魔铃曾来此建庙百里无邪,佛教创始人曹洞宗梁家出家为僧。从那以后,百里无邪风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徐霞客,陆游,白居易,徐渭,W

7徐霞客开游之地

徐霞客游节。徐霞客当年5月19日开始旅行,创造了《隋书》元。今后,人们将在每年的5月19日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包括民间艺术表演、体育比赛、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览和旅游休闲。宁海县每年5月19日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集民俗文化表演、体育比赛、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

8徐霞客旅游公园

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南的辽国山。辽山也是一个著名的山峰,有一个著名的盛丰在山上的历史遗迹中。2001年,在风景优美的公园里建造了一座徐霞客铜像。

9徐霞客去过哪些景点

徐霞客游记

游记

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明末徐洪祖34年游记,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部,《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0700。

死后别人编成《滇游日记》。有10卷,12卷,20卷等等。在此手稿的基础上,仁寿学派与纪继续作了手稿,写于崇祯十五年(1642)。

主要记录作者他从1613年到1639年每天都进行旅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地理、水文、地质、植物和其他现象。

是系统调查中国地貌和地质的创举,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它优美的文字也使它成为一部文学杰作,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学价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徐霞客游记

外国名字

徐霞客游记

作者

徐霞客

内容简介

徐霞客s的游历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他北攀恒山,南达闽粤,东至普陀,西至太华山。他特别注重寻奇访胜,写了十七篇关于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的游记。在后来的西南之行中,他在探寻山川渊源、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同时,重点考察和描述了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和发育规律。

地形学

古籍内容

徐霞客30多年来看过很多地貌旅行和调查。游记中记载的地貌类型有七种:喀斯特地貌、山地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应用地貌。他描述的地貌名称多达102种。其中西南喀斯特地貌尤为详细。

在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我国东南、中南、西南地区的各种地表岩溶地貌,如石芽、岩溶沟、岩溶裂隙、天坑、漏斗、竖井、侵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旱谷岩溶脊、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等。徐霞客还对喀斯特地貌的分布范围和区域差异作了精辟的论述。可见徐霞客对地表喀斯特地貌有一套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徐霞客游记》

地下岩溶内容丰富,包括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泊、洞穴瀑布等。《徐霞客游记》年记录的洞穴有288个,其中他亲自考察的有250个,占87%。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他游过的,但在《徐霞客游记》没有记载的洞穴,比如张公洞,善卷洞。洞穴的描述包括十二项:洞穴大小和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声学、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穴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在一些地方,他还描述了他调查洞穴的技术。

水文学

徐霞客

755-79000用大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录了大小河流551条,湖泊、池塘、沼泽198个。河流水文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流流量、含沙量和水量变化、水质、流域、暗流、河床区域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写了《徐霞客游记》,驳斥了岷山引长江,并且理直气壮地认为金沙一定是首推长江源头的地方。它为人们做出了贡献正确理解江源。

叫做沼泽回水,莱克或者干海。在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之后,他写了一篇精彩的关于沼泽的形态性质和水文特征的专著,对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此详细而科学的沼泽文献,在徐霞客之前从未出现过。据徐霞客的描述,现代地理学家认为这片沼泽可能是泥炭沼泽。在这片泥炭沼泽中,杂草丛生的茂盛植被长在上面,下面有草叶浮结和芜菁土下沉的泥炭层,还有供给沼泽的溪流。这个地方现在建了一个水库,叫大海坝水库。再也看不到徐霞客描述的场景了。

关于地下热水也有丰富的记载。他把不同水温的地下热水分为四类:(1)冷水泉,相当于冷矿泉水,水温在25以下。(2)温泉,相当于中低温热水,温度25-55。(3)温泉,相当于高温热水,温度55-90。(4)沸腾泉,相当于过热水,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s对地下热水的分类与现代地下热水的分类非常接近,值得称道。此外,还记录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方式,如洗澡、治病、食品加工、开采矿产资源——硫磺、硝酸盐等。

人类地理学

755-79000包含了很多人文地理内容,比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商贸、城市聚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等。例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酸盐、盐、雄黄、硫磺、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起源、开采和冶炼。是明代矿冶的重要史料。

此外,徐霞客还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如否定了岷山河水导《徐霞客游记》年以来流行了1000多年的哪一种,肯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源头,正确地指出河床的坡度与冲刷力成正比。在植物学中,他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时间的各种影响。

10徐霞客景区在哪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石现山,古称太岳山、玄月山、大岳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西临杜鹤,东临南河,北临汉江,南接军甸河、马南河,背靠辽阔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对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水源)。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武当拳发源地。李琳,天柱峰,海拔1612米,位于丹江口市西南部。武当山四周都很低,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凸起,主要由古生代千枚岩和板岩组成。

武当山还有片岩,有些地方还有花岗岩。岩层发育,有沿老断层线上升的迹象,形成大量陡坎。山的两侧有许多沉降盆地,如房县盆地和云县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200mm,多集中在夏季,是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400多种,出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头菇、九仙、天麻、田七等珍贵药材。武当山有72峰、36岩、24溪、11洞、三潭、九泉、十潭、九井、十岩、九台等。景区以天柱峰为中心,上下有18条险路,还有七十二峰对着大屋顶和阴影重叠的金色大厅。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称赞武当山为“天下第一山”。美丽的山和美丽的风景。武当山还保存着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和众多的文物。古建筑分布在主峰以北,多在谷东神道两侧。唐朝贞观年间,这里修建了五龙寺,宋元时期建筑数量增多。在明朝永乐年间,33座大型宫殿建筑、39座桥梁、12座亭台楼阁和神道由岩石建成,总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两万多座宫殿建筑绵延70公里。至今有玄月门、于震宫、莫镇井、辅政殿、元和殿、紫霄宫、南岩天一真清宫石室、太和殿、铜器殿、金殿。金典,又名金顶,建于天柱峰之巅,是一座四坡重檐的宫殿。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总重量约90吨,由铜铸镀金构件铆接榫头焊接而成。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列《徐霞客游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

武当山和中国其他名山一样,成为著名的福山,靠的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武当山地处中国腹地,距方圆四百里,险高幽深,云雾飞扬,雄伟之处犹如飞龙过天;美丽如玉女,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概况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这个风景区叫做方圆八百里在古代,现有面积312平方公里。东邻历史名城襄樊,西接十堰,南接神农架林区,北靠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的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列《徐霞客游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区。景点包括72座带箭的山峰,36块悬在悬崖深处的岩石,24条湍急的溪流,11个云腾雾蒸的洞穴,10块神秘的石头和9套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它被称为高耸的柱子,周围的山峰向主峰倾斜,形成数千座

武当山古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从唐朝到清朝,修建了500多座寺庙,20000多座寺庙,明代达到顶峰。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建成皇家家庙。武当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北建紫禁城,南建武当。共修建道教建筑33座,包括宫殿9座、寺庙9座、安堂36座、岩寺72座、桥39座、亭12座,占地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次扩建,形成了五里一庙十里宫,有漂亮的墙和绿色的瓷砖。建筑奇迹塔被金银隐藏,林岫被画在镜子里已经达到了仙女山琼阁。这里有129座完整的古建筑和1182座寺庙,就像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展一样。金殿、紫霄宫、石牌坊、南燕宫、玉虚宫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还有7400多处珍贵文物,尤其是道教文物,因此被称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历史悠久,神秘缥缈。它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主要流派,被称为北尊少林南尊武当。它以静制动,以柔胜刚,精气凝神,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是强身健体的绝佳技术。武当道教音乐富有魅力,具有中庸、委婉、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齐名。武当传说、民歌、民俗丰富多彩。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色和杰出的人物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瑰宝,让世界为之着迷。让让我们走进钟灵美丽自然的武当山,感受它的神秘、空灵和魅力

丹江口武当山古神道

武当北神道——位于丹江口市武当山镇,天柱峰东北。生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针形茶是一种传统名茶。湘渝铁路和老(河口)-白(河)公路并行通过这里。武当山不仅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的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南神道位于丹江口市关山镇,武当山西南麓,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57公里。是河南、四川、陕西香客的重要神道,有武当后花园之称。这里山如花,峰如笋,河如练,风景如画,山歌如潮。这是八百里武当中最原始最神秘的幽僻之地,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路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将芦家河民歌村、红军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二龙戏珠、占龙崖、古泥岩、桃花洞、兰花谷等珍珠串联起来。茂密的原始森林,纯净的河水,古朴自然,深受游客青睐,在这里你可以得到身心最大的放松,真正体会到世外桃源带来的乐趣。

武当山的——山从丹江口市的刘丽萍、关山外的潮汕、粉道关开始攀登。途经猴王庙、瓦子坡、全真关遗址(有两棵千年银杏树)、长岭至全龙关,行程15公里。普通

丹江口市盐池河镇至山东乌当——乌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近2公里路面预计今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巡山路线将全面完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其实是一条山涧,从盖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过。它大约有3公里长。溪水从天桥向北弯曲,流经一座百米高的悬崖,落下形成瀑布。

一直以来,各国都认为,至今见于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几种野鸡,它们就是鸡的祖先,国内外一些养禽学的书上也照此介绍。即家鸡的起源是在印度。

但2013年11月6日,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出了4万余件文物。或许是最为贴近生活,这些文物中,最令观众瞩目的是一罐距今2800年的西周鸡蛋。

这罐鸡蛋为1974年11月出土于江苏句容县南二十余公里浮山果园的西周平民墓葬区的一号墓。

当时,墓中埋葬的尸骨大都腐朽无存,只剩下七枚人齿和两根残缺腿骨。

考古工作者在保护性的发掘中出土了358件随葬品,多为夹砂陶、泥质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还有少量生产工具。

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出现了一件名为“几何印纹硬陶瓿”的文物。

几何印纹硬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最先出现于长江流域。人们在浮山果园出土的这件几何印纹硬陶瓿看到了满满一罐鸡蛋!

这些鸡蛋蛋壳很薄,直径在31—42厘米左右。经专家技术测定,这些鸡蛋距今已有2800年,其随葬年代属于西周时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

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南博方面没有将这些鸡蛋提取出来,从入库到展览一直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

看着这罐鸡蛋,参观者充满好奇:“看蛋壳上有土,貌似还是土造松花蛋,不知道味道如何?”有人有理有据地分析:“应该是生的,腌咸蛋要封口”,有人戏称:“西周皇室姓姬,所以这不能叫鸡蛋”,还有人建议提取DNA,孵化西周小鸡。

人们七嘴八舌讨论鸡蛋的时候,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不是说家鸡的起源是在印度吗?

但是,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如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乃至海南岛等地,都有野鸡栖息地。中国古代的鸡种似乎不需要由印度等地的野鸡驯化而来。

关于养鸡的历史,中国古籍早有记载。

比如《尚书牧誓》上说:“古人有言曰:牝鸡司晨。”

“牝鸡司晨”,意即母鸡像公鸡那样打鸣,形容阴盛阳衰,比喻女人像男人那样掌权当政。

《牧誓》是周武王伐纣而战于牧野的檄文,檄文上说“古人有言”,当然在更早的古代已经有了饲养司晨报时的鸡。

《周礼春官》有“鸡人”一职:“掌共(供)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赐。”

这记载表明,在古代,鸡不但是报时的工具,也是一种珍贵的祭品。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还从古代文字去推敲,如殷墟的甲骨文,已有鸡的象形字,即可推知在有这原始文字以前的时代应该就有了家鸡。甲骨文金文中的“彝”字,考古学家就说,这字形就是双手供奉一只鸡,此字以后演变成盛酒器皿的古称。古篆文又把“奚”和“佳”二字缀合成一字,根据《说文》解释的佳字;“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又说“奚”字则是由爪和矣二字上下相迭构成,表示鸡的腿与爪当初是用绳子系着饲养的,怕它飞跑,似乎表明,三千多年前的鸡虽已被驯养,但还只能说尚在驯化早期阶段。

不管是《尚书》、《周礼》的记载,还是殷墟甲骨文的字型解释,没有实物作为依据,终究是缺乏说服力的。

实际上,考古学家也曾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山东滕县北辛遗址等都有鸡骨出土,西安半坡村也发掘出零碎的鸡骨,似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这些文化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已在北方养鸡。

但西方考古学家却认为,鉴定一个禽兽的种类,主要应靠颅骨,而仅就半坡遗址陈列的“鸡骨”而论,只是些肢骨,未见头骨,结论不宜早下。

也就是说,考古学家所见的“鸡骨”还不能当作家禽的遗骸。

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的陶盆内面绘有鸡形,但又难以确定是家养还是野生的。

现在,浮山果园出土的这罐鸡蛋,则无可置辨地证明,中国至少在2800年前就养殖有与现在相差无几的家鸡!

事实上,在浮山果园出土鸡蛋之后两年,即1976年,考古专家又在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岸台地上发现的一处距今约10000年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在已发掘的部分遗址中,出现了动物遗骸116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本雄研究认为,这些动物遗骸包括兽类、鸟类、龟鳖类、鱼类和蚌类五大类约23种动物;这些遗骨除家猪和家犬两种家畜外,还有较多的包括跗蹠骨和部分锁骨、肱骨、股骨、尺骨、桡骨在内的鸡骨。

作者:黄敬惟

从书籍报刊到纸钞票据,印刷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展陈面积55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看到各种印刷工艺的成果,感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印刷博物馆序厅:前为转轮排字盘,后为《梦溪笔谈》。

宋刻本《春秋经传》。

又新印刷所印制的1920年版《***宣言》。

“马背上的印刷机”。(本文均由中国印刷博物馆提供)

传承古人智慧

中国印刷博物馆共有“印出东方——印刷术的根在中国”“印行天下——印刷术与文明互鉴”“印机宝藏——中外印刷机械设备展”3个常设展览。“印出东方”展介绍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文字和造纸术是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考古研究表明,距今4500年左右是中国文字由萌芽走向成形的时期。东汉蔡伦发明工艺完整的造纸术,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张成为文字的极佳载体。馆中展示了书画家启功捐赠的一件唐人写经残卷,泛黄的宣纸上书写着优美而工整的文字,历经千年依然清晰,体现了唐代精良的造纸技术和书法造诣。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传统文化瑰宝,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术起源于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鼎盛,雕版印刷的书籍版式、字体、用纸、用墨和装帧形式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籍审美文化。北宋刻本《通典》、南宋嘉定刻本《西汉会要》、元代杭州刻本《宣和博古图录》、明清刻本诗集和文集……一本本珍贵古籍反映了宋代以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其中,最具价值的是宋刻本《春秋经传》。

宋版书刻印精良、纸墨上乘且存世稀少,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中国印刷博物馆所藏南宋晚期杭州精刻本《春秋经传》为海内孤本,是国宝级儒学典籍善本,弥足珍贵。

这本《春秋经传》开本宏大、版面疏朗,天头地脚宽阔。每半页8行,每行17字,字大如钱,与今天的初号字大小相似。板框左右双线,版心同向双鱼尾,白口,底部有刘文、詹周等14个刻工的名字。字体为楷体,雕刻刀法严谨,不失文字之美。如果不是每页版心底部有刻工的名字,几乎无法分辨是不同刻工的作品,体现了宋代登峰造极的雕版印刷技艺。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展柜中,一个长方形盒子里装着一组形如印章的小方块,这是仿照毕升工艺复制的胶泥活字。胶泥活字是最早出现的活字,到了明清时期,活字材质更为多样,木、铜、泥、锡、铅等多种并用。

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大幅提高了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展厅里再现了转轮排字盘的使用场景:宽大的圆形转盘上,整齐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木活字,旁边的工人在转动木盘,寻找需要使用的活字。转轮排字盘是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机械设备,将木活字按韵和型号排列在木制转盘上。通过转动木盘,工人坐着就可以取出所需的字,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讲述发展故事

中国古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西方,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印刷术又传到中国,推动中国印刷业发展。

清末美华书馆出版的《地理问答》,又新印刷所印制的1920年版《***宣言》,1934年胶版印刷的彩色月刊《美术生活》创刊号……在“印行天下”展厅,一件件展品反映了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的影响以及中国民族印刷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成为民族印刷企业的杰出代表。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台1929年制造的手扳式印刷机,乌黑的铁制机身朴实低调,但其上镶嵌的“国难后修整”铜铭牌彰显了它的特殊——它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见证了民族印刷企业在战火中的涅槃重生。

20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根据地印刷厂的建立拉开了红色印刷业发展的序幕。一台小巧轻便的木制印刷机吸引了教务老师的目光。它仅有小手提箱大小,重量才30多公斤,拆卸装配都很方便,一头骡子就可以拉走。它是抗战期间为游击办报的需要而制造的,被称为“马背上的印刷机”。展厅里还展示了革命根据地印刷出版的报刊和书籍,这些红色文物讲述着老一辈印刷人在民族危亡关头艰苦奋斗、不懈抗争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印刷企业和红色印刷工厂共同组成新兴的中国印刷工业,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推动汉字印刷技术发展,1974年8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启动。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作为“748”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主持研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将汉字通过点阵和计算的方法进行压缩,让计算机可以识别汉字,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出版结合的难题。从此,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748”工程开展的请示报告、王选的研究手稿、激光照排系统样机、使用原理性样机成功排出的首部样书……它们见证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历程。馆中还展出了1987年5月22日的《经济日报》,这是激光照排技术首次应用于中国报业的实例。在它旁边陈列着《经济日报》使用的最后一块铅版,二者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印刷业从铅火到光电的蜕变。

体验印刷文化

走进“印机宝藏”展厅,各式各样的印刷机械设备令人大开眼界。铅字铸排机、手动照排机、1892年奥地利生产的石版印刷机、世界现存唯一一台由美国米力公司1926年制造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这些机器中年代最早的是1865年,最晚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涵盖了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全流程所需的设备。

研墨、刷墨、拓印、起纸,一幅幅精美的生肖图或节气图呈现在纸上;用木槌、水盆、纸帘、刮水板等工具,按照《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流程图亲手制造一张纸……在博物馆一楼的互动体验区,有趣的互动体验项目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做好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推出“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版化万象——馆藏木版年画展”等原创巡展,举办建党百年印刷出版专题展、改革开放40周年印刷成就展等专题展,为社会大众提供红色主题参观、党史学习课等服务,并开发了多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观众在博物馆可以体验古法造纸制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古诗词活字印刷、彩色套印年画、线装书装帧等,制作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礼品带回家。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还开展“我在博物馆的一天”“印博进校园、课程进课堂”和送展进社区等活动,以多种形式让印刷文化飞入百姓家、植根中小学生心里。(黄敬惟)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7篇

从上往下参观,这个选择真是没错啊,原来四楼的展区最丰富,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古代玉器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1

想到马上就可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省博物馆参观,我真是太高兴了。

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山山水”,果不其然,张思苒姐姐正在门口冲我笑呢!石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浩浩荡荡地排着队出发了。

外面飘着小雨,正好帮助我们驱散了夏日的炎热。坐在舒适的车上,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不过每个同学最期待的肯定是省博物馆里到底有多少稀奇的宝贝呢?

进了博物馆,导游告诉我们,博物馆里有四大镇馆之宝,它们是: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陨县人头骨化石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陨县人头骨化石。和其他精美的艺术品比起来,它的样子真的很恐怖,就是一个米白色的骷髅头,头的后半部分已经在出土的时候挤压变形了。可我看着他,就觉得很神奇,仿佛看到了远古人的样子。

经过考古学家艰苦的发掘,我们才能看到这个旧石器时代的头骨。这个头骨的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在这个馆,我了解到了人类的演变历史。

博物馆里还有许多专题展览:茶马古道、火与土的艺术……

虽然我们的脚步匆匆,但那些展品和介绍却令我心潮澎湃,我为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祖先的智慧感到自豪!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来省博亲身体验一下,你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湖北人,是一个中国人而深深地感到骄傲!

历史的见证……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2

那天上午9:15,我与其他小记者一同聚集在宏伟壮丽的镇江博物馆门前。烈日当空,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快乐与激动的心情。

博物馆真是古朴典雅,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珍藏着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书。其中国宝级文物一件,国家一级文物70余件,二级文物300余件。西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宋、元、明金银器,明清书画为馆藏特色。这些珍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古城镇江历史发展的足迹。

很快就到了向馆长梁叔叔提问的时间。第三个就是我,我心里十分紧张,手心里全是汗水,我颤颤巍巍地双手接过话筒,用尽可能大的声音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网上虚拟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有吗?”梁叔叔笑了笑,说:“这位小记者提出的问题很新潮,什么是网上虚拟博物馆呢?虚拟博物馆是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功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加工,而且随心所欲、自由点击,有更方便的信息管理。只要登上镇江市博物馆的网站,点击‘虚拟博物馆’就行了。”

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京口闸考古发现的文物,那一个个精致的小碟子、小杯子真是好看啦!我赶紧把它们用照相机定格下来。

这次博物馆之旅让我收获了很多,真是不虚此行啊!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3

今天,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去博物馆春游,我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

湖州博物馆创建于1962年10月,新馆总建筑面积10274平方米,分藏品库房区、陈列展览区、观众服务区、行政办公区和设备机房区五大功能区块。其中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三大基本陈列为《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系列》(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刀木人生——赵延年艺术陈列》、《物我两忘:赵紫宸赵萝蕤赵景德家族纪念馆明清古典家具陈列》。

走进博物馆,我看到里面摆放着众多的展览品,有石刀、丝绸、宝剑、大炮、皇帝的皇袍还有毛笔的作坊……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丝绸,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刺绣和丰富的颜色,热心的讲解员告诉我们:“中国是最早有丝织品的国家,大约在400多年前的夏代,人们就有织一些比较简单的丝织品。”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丝绸的制作原材料和工具,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讲解员还告诉我们这个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总数一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5件,二级文物135件,三级文物1256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湖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通过这次春游,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历史,发现自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颇少,我以后要多看历史书。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4

第二天早上,天气很好,天空是那么的蓝,金色的阳光洒在树丛里,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影。

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博物馆,那边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碑首。它雕刻得十分精致,顶部是两条龙缠绕在一起,直到碑首底部。旁边有一些精美的花纹,刻字的上方还有一尊栩栩如生的佛像,摸上去十分光滑。古代的雕刻家一定是费尽了心血,才雕刻出这么精致的碑首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拓印技术。这种技术十分独特,先把要拓印的石碑均匀地铺上一层墨,然后再轻轻地把纸铺到石碑上,再用粉扑轻轻拍打,使墨均匀地铺在纸上,最后将纸从石碑上轻轻揭下,一张拓印作品就完成了。别看说起来这么简单,其实做起来是很难的。墨须铺得很均匀,铺纸的时候必须没有一点折皱,粉扑必须把每一个地方都给拍到……拓印工人们的一丝不苟,也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下午,我们去了西安的历史博物馆,西安是一座文化古都,它的文化底蕴也一定十分深厚。有1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因此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我们按照王朝建立的先后分别游览了周、秦、汉、隋、唐等封建王朝。其中最让我映像深刻的是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它像一只牛角,前面是一个羊首,羊的双角为杯柄,看上去栩栩如生,玛瑙杯在灯光照射下散发着金子般的光泽。听导游介绍说,虽然镶金兽首玛瑙杯听起来貌似是由玛瑙和金子做成的,但事实上并不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因此,它是独一无二的一件珍品,也是西安历史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西安的博物馆叙述了西安那悠久的文化历史,也成为了西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5

来这里参观的人真多。不要看它外表精致,其实这个博物馆是日本第一个博物馆。虽然这里人很多,但这里很安静,人们走路像小猫一样静悄悄,像蚊子一样小声地谈论着这里的展品。在众多藏品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雕刻。日本的雕刻一般都用木头雕的,这里的佛像与中国截然不同,它们的眼睛笑眯眯的,像个月牙。陶瓷作品做得不是很精致,花纹不多。刀剑做得很漂亮,日本用得都是弯刀,刀柄上的花纹精细,生动描写了日本对武器的重视。在这么多藏品中中国国宝就87件,重要文物也有634件!

这里还有一些好玩的游戏。美人大变身,拍照后变成了一个穿日本服饰的美女。我最喜欢拓印,工作人员会给你发一张纸,用模子压印,这个模子上需要拓印的图案是凸起的。一共有四个模子,这四个模子的花纹完全不同,颜色也不同。所以不能把方向搞错。讲解员说完了到我们动手去做了。首先拿出滚子在蓝色的印泥上滚一滚,再在模子凸起的地方涮一涮,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白纸上,用工具用力按压,心想为什么不用手直接按压呢?叔叔告诉我:用手按压颜色会不均匀。接着我又小心翼翼地把纸拿起来,这样反复几遍就完成了。

这次的博物馆之旅,真是又好玩又能长见识。同时,日本人文雅的举止也会另我难忘。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6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和妈妈都有点闲得无聊,就盘算去哪里玩玩。

恰巧山东博物馆与秦始皇陵博物院联合策划的原创特展的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正式开幕了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无问西东、百代秦政、风月同天,从三方面讲述秦文化与齐文化的渊源。这次的展览中有各种各样的兵马俑如:立俑、跪射俑、车马俑、骑兵俑、彩绘铜车马,看得我眼花缭乱。除了兵马俑还有很多从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如:青铜剑、戈、两诏文铜权、虎符等。为了珍惜这次机会,每看到一个文物我都要仔细观察他的名字和出处。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文物,而且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文字解释。上面主要讲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这个帝国是怎样统一了度量衡,车规矩,文字,钱币等,介绍了秦朝是用的什么政策而导致他迅速灭亡的,秦文化与齐文化的渊源,帮助人们走进遥远而神秘的大秦帝国。

虽然大秦帝国早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感受到当年那个强大的帝国。

博物馆之旅六年级学生作文篇7

前天,老师带领着我们去参观了太仓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

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太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盘子。大家都惊呆了,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个盘子,这么有价值呢?原来,虽然它很小,但是它非常的少见,非常的珍贵。怪不得是这样的呢,大家都明白了原因。

而我比较喜欢的有好多,最喜欢的是关于佛像主题的那个小展厅,在那玻璃里摆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佛像。有白的、有黄的、有黑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两只手的、有四只手的、还有八只手的都有。其中黑色的佛像最引人注目了,因为好多人都没见过黑色的泥佛像,而且在太仓博物馆里黑色的佛像也只有一个呢!

我还喜欢郑和下西洋的那个主题,在主题中,它告诉了我们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一共走了多少的路。看着看着,大家不由得都张大了嘴巴。原来郑和走了这么多这么远的路啊!而且,展厅里还在不停地播放短片,在短片中,讲述了郑和和七次下西洋,每一次下西洋所发生的事情,全都记录在了这部小短片里。之前不知道的同学,现在看了都知道。包括我,在以前什么也不知道,现在看看小短片的话,事情的经过就全都明白了。

不仅看到了这些,我还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我走过了惊险的玻璃桥,欣赏了壮观的大粮仓,领略了神奇的科学技术。还了解了不平凡的革命战争。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许多以前关不知道的新知识!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

  一张收有8300个汉字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经8年的修补和完善,终于亮相台前接受民众的检验。省语委办表示,会后将会对这些有益的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和总结,及时向国家语委上报。

  本网8月25日讯(记者金姝)一张收有8300个汉字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经8年的修补和完善,终于亮相台前接受民众的检验。日前,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发起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活动,为我省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就字表的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今天由省教育厅、省语委共同举办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近20位语言文字界专家、学者与民政、公安、信息化等部门代表,围绕字表制定的实效和可行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充分肯定字表制定发布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省语委办表示,会后将会对这些有益的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和总结,及时向国家语委上报。

  四川凉山《彝族挽歌》将申报国家级“非遗”

  中新网成都8月27日电(邱天)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文化、广电部门近日组织拍摄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片--《彝族挽歌》,如果申报成功将填补该县没有国家级非遗的历史。

  “彝族挽歌”是指逝者亲属以吟、唱的方式哭诉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歌,彝语称“俄”,意为“哭嫁歌”。在宁南县广大彝族聚居区,只要有彝族老人去世,“彝族挽歌”就将上演。

  2006年,宁南县成功申报“彝族挽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凉山火把节期间,宁南县文体局及广播电视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稻谷乡笋子村完成了申报片的前期拍摄,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后期制作,预计9月前可将全部申报材料上报国家文化部门接受专家认定。(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弹唱

  “茶花开了会有凋谢的时候,欢乐的人儿没有老的时候;树长得再高也有枯萎的时候,欢乐的日子没有完的时候。把所有想的这些变成一杯水一杯酒,大家一起喝一起分享快乐……”年约而立的布朗族喃玛侬侬(布朗语:漂亮的妇女)玉儿和玉甩绕着炭焰旺燃的火塘边舞边唱,张弛有度的双臂上镯环烁目,紧身的无领短上衣和红、绿相间的横纹筒裙将其匀称的身材包裹得愈显修长,舞姿愈显婀娜柔美。

  “布朗弹唱是我们布朗族特有的演唱方式,曲调欢快明朗,悦耳动听。玉儿她们现在表演的是布朗弹唱中的《布朗祝酒歌》。”玉儿所在的打洛镇曼夕阳村村长岩伍杆一边用小三弦琴为玉儿俩伴奏,一边介绍:曼夕阳村历属云南勐海县,紧邻缅甸。村民的语言、信仰、生活习俗,包括肤色、着装等都与缅甸、泰国相近。全村491户2078人中,有6人被州里评为民间艺人。玉儿、玉甩和他本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玉儿还曾参加州里组织的文艺团体,到北京,甚至是马来西亚演出过布朗弹唱呢。”作为一村之长,岩伍杆为村子里能有像玉儿这样能歌善舞的民间艺人感到自豪。

  布朗族的火塘是一个四方形的土框,上面架有铁三脚架,用于支锅烧饭做菜。火塘既是做饭菜的,也是迎接客人、取暖的地方,是一家人活动的中心。由于西双版纳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来此采访的几天中,天空总是挂着雨丝。玉儿等人演唱的时候,正是大雨滂沱。虽正处盛夏,屋外的阴雨却让人顿生寒意;然而,玉儿们的歌声加上屋内烧得正旺的火塘让人倍感温暖。

  伴随着动听的小三弦琴声,玉儿和玉甩两双手高擎着四支燃烧着的小蜡烛又相继跳起了表示喜庆祝贺的蜡条舞。

  “布朗人非常喜爱歌舞,每逢结婚、迁新居、过年过节或劳动之余,年轻人都爱载歌载舞,兴味盎然。”乡党委副书记余智鑫对布朗弹唱介绍得很详细:布朗山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四调,巴达一带的歌曲分为说、宰、生、缀、同曼等五调。各类曲调不变,唱时可随时变换歌词的内容,能在不同场合表达不同的感情。“而且,布朗人常是歌和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小三弦等乐器,有圆圈舞、采茶舞、猴舞、癞蛤蟆舞、蜡条舞等。在墨江的布朗人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还都要举行‘跳歌’——又跳舞又唱歌。因步法不同,‘跳歌’又有‘二则歌’和‘三则歌’的区别。跳舞时有乐器伴奏,由一人或数人弹着优美动人的小三弦曲调,舞蹈者随着音乐的旋律边舞边歌,往往通宵不散,难解难分。”

  史料显示,在布朗弹唱中,情歌尤其纯情天真,这与布朗族婚姻制度比较自由有关:青年男女在婚前完全是自由恋爱,自由择偶。每当夜幕徐降,青年们三五成群相约去姑娘家戏谑谈爱,或对唱情歌。这类情歌比喻生动,情感真挚。下面即是一首男对女追求时的情歌:“你像‘章灌’花一样漂亮,你像‘挪邦花’一样芬芳。你像万绿丛中的红花树,我深深地把你眷恋。愿永远和你依偎在一起,一刻也不分离。”

  布朗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除了布朗弹唱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布朗族的男子还喜练武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武术场上也照样可以飞舞腾跃。主要的武术有‘景歪’(长刀舞)、‘景纳’(木棍舞)、‘景弟’(拳术舞)等等。”余智鑫说,这些武术往往又与舞蹈糅合为一体,刚健有力,动作迅速,充分体现出布朗人的勇敢。

  2008年,“布朗弹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组图)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钱文胜) 8月2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辽宁工业展览馆开幕。展会以“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着力展现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覆盖东北、服务全国、联通海外的展示交易平台。

  本届展会产品交易涵盖电视剧(节目)、版权交易、文教用品、IT动漫、工艺美术、书画古玩、出版物等10大门类文化产品以及服务项目5万多种。

  2009年

  1月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请示,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凭借独特的“中国近代第一城”资源,填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空白。至此自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公布后,国务院又陆续增添了12座历史文化名城,分别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濮阳、安庆、泰安、海口、金华、绩溪、吐鲁番、特克斯、无锡、南通。

  1月10日至2月10日 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首次举办的工艺美术作品大展。

  2月9日 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活动持续至2月23日结束。整个系列活动由五个部分构成:(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中国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3)中国传统烹饪和副食加工技艺展演;(4)元宵节民俗踩街活动;(5)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

  2月17日 由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携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京杭逸韵——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在2月17日至3月8日期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通过综合呈现中国京杭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精华,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以及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2月 圆明园兽首事件。法国佳士得拍卖行25日在巴黎“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的价格被一电话买家买走。3月2日,最后竟拍者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称:“我不会付款。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3月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距今约12—15万年、用鹿角雕刻的。“许昌人”是由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古人类化石而命名的,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又一重大发现。此次发现的鹿角立体雕刻鸟化石可以平稳站立且能让它转动,说明当时人类已熟练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3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门石窟第一次大规模窟前遗址考古发掘——东山擂鼓台建筑遗址考古发掘日前取得重大收获,出土文物1700余件。

  3月19日 我国首家回族医学“汤瓶八诊”培训学院在宁夏医科大学揭牌,这是目前我国民族医药学领域唯一一所传统的正规理疗培训机构。

  3月24日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宣布,发现于秦兵马俑一号坑、通长为两百八十七厘米的一件戟遗迹已修复成功,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戟遗迹。

  3月31日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等发现从入围的25个项目中被评中。“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9届。自今年起,十大发现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

  4月2日 甘肃发现距今约四千年大型西羌古国文化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物普查组发现一处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大型齐家文化遗址。发现完整的齐家文化白灰面房址,在甘肃尚属首次。齐家文化也称西羌古国文化,是科学家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考察时提出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命名。

  4月10日、11日 为期两天的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在无锡举行。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文化线路”遗产这一国际新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三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内容。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五省的泉州、广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城市初步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论坛还讨论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开启了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新阶段。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从2006年起常设无锡,今年已是第四届。无锡论坛每年确定一个国际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三届论坛分别通过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无锡建议》、《中国乡土建筑保护——无锡倡议》、《关于保护20世纪遗产无锡建议》。

  4月17日 三峡文物“国宝”石宝寨保护工程完工开放。据统计,三峡库区需要保护的文物点共1087处,其中有700多项地下文物,300多处题刻、古桥梁、古民居、古建筑等地面文物,这些文物古迹有1/3要搬迁到185米水位线以上进行保护,1/3留取资料,1/3进行原地保护。这些文物古迹构建了旧、新石器时代长江文化序列,揭示了巴文化的起源、分布以及巴楚、巴蜀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三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轨迹。

  4月24日 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706名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4月25日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清华简”研究获重大发现。经过几个月的整理研究工作,最终确定于去年7月由校友捐赠的清华简共为2388枚(包括少数残片),年代测定为公元前305正负30年,即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在这批清华简中发现多篇前所未见的《尚书》佚篇,还新发现了周武王时的乐诗,弥补了学术史上的空白。

  5月8日 38件珍贵文物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仪式在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北广场举行。这是继国家文物局将征集到的首批8件珍贵青铜器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后,该馆收到的第二批珍贵文物。2006年12月2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隆重奠基,2007年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陈列布展、文物征集工作正在进行中。根据总体进度要求,中国文字博物馆计划2009年年底正式开馆。

  5月11日 位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下午2点28分正式开馆。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地震博物馆。

  5月12日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由冯骥才领导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出版了《羌族口头遗产集成》和《濒危羌文化》。

  5月14日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在中国古籍保护网公示,4485部古籍榜上有名,多种在《中国善本总目》未曾出现过的古籍浮出水面。同时公示的还有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荐名单,62家申报单位榜上有名,较首批多出9家。其中,拉卜楞寺是特别破格推荐入选的。公示期为7天。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旅游”。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保护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成开放,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深水中原址保护古文物的水下博物馆。白鹤梁水文题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其文物价值远远超过尼罗河中类似的文物。三峡工程全部完工之后,三峡库区将蓄水到达175米高程,白鹤梁将永远淹没在水面30米以下。

  6月1日 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主题是“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设置了开幕式暨“天府大巡游”、非遗公园博览会、国际论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以及三百余项配套节会活动。国际论坛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并达成了《成都共识》。另外还设有崇州、郫县、都江堰、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坊文化保护片区五个分会场。

  6月13日 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