痨瘵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痨瘵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痨瘵的穴位 2 治疗痨瘵的方剂 3 治疗痨瘵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痨瘵 1 拼音

láo zhài

2 注解

痨瘵为病症名。即肺痨。[1]

肺痨为病症名。又称痨瘵、传注、传尸、鬼注等。相当于肺结核病。为一种慢性传染性肺部虚损性疾患。主要为感染结核杆菌所致。中医认为是“痨虫”随呼吸侵入肺内所致。本痨以咳嗽甚或咯血、潮热盗汗、疲乏消瘦、两颧潮红等为主症,后期可出现心悸息微、面浮肢肿等危候。针灸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辅助疗法。针灸治疗:①体针:取太渊、肺俞、膏盲、膈俞、胆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背部穴可用灸法。咳嗽痰多加脾俞、丰隆;潮热加鱼际、大椎;咯血加孔最、鱼际、膈俞;盗汗加阴郄、后溪。②耳针:肺、脾、肾、内分泌、神门等穴为主,轻 ,隔日1次。也可用少量抗结核药物配合奴佛卡因注射液,按耳穴注射法注入以上耳穴敏感区,局部隆起约黄豆大小。两耳交替注射。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约1周。[2]

3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传注的方剂 2 治疗传注的穴位 3 治疗传注的中成药 4 传注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传注 1 拼音

chuán zhù

2 注解

传注为病症名。即肺痨。[1]

肺痨为病症名。又称痨瘵、传注、传尸、鬼注等。相当于肺结核病。为一种慢性传染性肺部虚损性疾患。主要为感染结核杆菌所致。中医认为是“痨虫”随呼吸侵入肺内所致。本痨以咳嗽甚或咯血、潮热盗汗、疲乏消瘦、两颧潮红等为主症,后期可出现心悸息微、面浮肢肿等危候。针灸可作为综合治疗中的辅助疗法。针灸治疗:①体针:取太渊、肺俞、膏盲、膈俞、胆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背部穴可用灸法。咳嗽痰多加脾俞、丰隆;潮热加鱼际、大椎;咯血加孔最、鱼际、膈俞;盗汗加阴郄、后溪。②耳针:肺、脾、肾、内分泌、神门等穴为主,轻 ,隔日1次。也可用少量抗结核药物配合奴佛卡因注射液,按耳穴注射法注入以上耳穴敏感区,局部隆起约黄豆大小。两耳交替注射。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约1周。[2]

3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入门》卷八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三味川楝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三味川楝散 1 拼音

sān wèi chuān liàn sǎn

2 《医学入门》卷八 21 方名

三味川楝散

22 组成

川楝肉1两,山栀1两,菖蒲2钱。

23 主治

热厥心痛。

24 三味川楝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2钱,淡姜汤调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三味川楝散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拾遗

二钱,为末,每二钱,姜汤或酒调服。治冷心痛。三味川楝散川楝肉、山栀各一两,菖蒲二钱,为末,每二钱,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手足虽冷而身热,甚则烦躁吐逆额汗,古玄金散、三味川楝散、莎芎散,甚者,大承气汤下之,后服枳术丸。七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大便下血。神授散方在因阵。治传尸痨虫。《宝鉴》川楝散治诸疝、小肠气。木香小茴香(盐炒,各一两)川楝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疝气论列方

荔香散(新因二八)川楝散(和三二六)加味通心饮(寒三三)暖肝煎(新热十五)理阴煎(新热三)龙胆泻肝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六]气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象胆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象胆的用法用量 210 注意 211 附方 212 各家论述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象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象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象胆 1 拼音

xiàng dǎn

2 《辞典》:象胆

21 出处

《雷公炮炙论》

22 拼音名

Xiànɡ Dǎn

23 来源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25 化学成份

胆汁含胆酸,脱氧胆酸及乙酰胆酸。从胆汁10毫升分离出胆酸150毫克,乙酰胆酸2毫克。

26 性味

苦、寒。

①《雷公炮炙论》:"味微带甘。"

②《纲目》:"苦寒,微毒。"

27 归经

《本草经疏》:"入肝、脾二经。"

28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消肿。治目生翳障,疳积,疮肿。

①《本草拾遗》:"主目疾,和乳滴目中。"

②《南海药谱》:’以清水和涂疮肿。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许,绵裹贴齿根上,每夜含之,平明暖水洗口,如此三、五度。"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及治疳。"

29 象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剂。外用:点眼或涂疮。

210 注意

《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极,不利脾胃,凡疳证脾弱者,目病血虚者,咸不宜多服。"

211 附方

治内障目翳:象胆半两,鲤鱼胆七枚,熊胆一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研)一两,麝香(研)一钱。上六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茶清下十丸。(《圣济总录》四胆丸)

212 各家论述

①《纲目》:"象胆明目,能去尘膜也,与熊胆同功。《雷公炮炙论》云,象胆挥粘是矣。"

②《本草经疏》:"象胆,苦寒之物也。肝热则目不明,脾家郁热则成疳积或口臭。苦寒除二经之热,故能主诸证。苦寒凉血解毒,故又能主疮肿也。今世治疳证、痨瘵传尸多用之,总取其苦寒能杀疳虫、痨虫,兼除脏腑一切热结也。"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象胆的方剂 四胆丸

音:sìdǎnwán《圣济总录》卷一一二:组成:象胆半两,鲤鱼胆7枚,熊胆1分,牛胆半两,石决明(捣

象胆煎

dǎnjiān《圣济总录》卷一○三:方名:象胆煎组成:象胆(研)1两,防风(去叉)1两半,蕤仁(去皮

决明子点方

āng处方:决明子(为末)6分,蕤仁(研)6分,象胆(研)4分,秦皮(为末)4分,黄柏(去粗皮,为末

生肌方

没药5分,川连5分,归尾2钱,桃仁2钱(去皮),象胆5分,元麝3分,珍珠4分,冰片3分。主治:刀、石

马牙消点眼方

,赤石脂(研)1绿豆大,黄连(去须,为末)1分,象胆(研)1分,珍珠10粒(黄泥裹,烧,去泥,研)。

更多用到中药象胆的方剂

用到中药象胆的中成药 万应锭

大戟3两,千金子霜3两(去净油),生玄胡索3两,象贝母3两,川黄连3两,仙半夏3两,明天麻,建神曲

湛江蛇药

拼音:zhànjiāngshéyào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anjiangSheyao标准编号:W

珠黄散

珠黄散:方名:珠黄散组成:西黄5厘,灯心灰5厘,象牙屑(焙)2分,真珠(豆腐煮过)2分,人指甲(男

四逆散

而稍有似痛非痛之感,服药3剂后,疼痛消失未发,脉象弦消失转弱,嘱将前方隔日服1剂,服用7剂,以巩固

琥珀抱龙丸

龙丸。2《广嗣纪要》:抱者,养也;龙者,纯阳之象也。《易》曰:震为龙,一阳初生,乃少阳之气。震为

更多用到中药象胆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象胆 《证类本草》:[卷第十六]象牙

。胆,明目及治疳。蹄底似犀可作带。南海药∶诸云∶象胆,以清水和涂疮肿上,并瘥。又口臭,每夜和水研少许

《证类本草》:[卷第九]芦荟

虫及痔病疮,解巴豆毒。一名讷会,一名奴会,俗呼为象胆。盖以其味苦如胆故也。生波斯国,似黑饧。(今附)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象

,故又能缩小便也。胆修治曰∶凡使勿用杂胆。其象胆干了,上有青竹纹斑光腻,其味微带甘。入药勿便和众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目热碜痛赤肿

泪不止。决明子点方决明子(为末)蕤仁(研各六分)象胆(研)秦皮(为末)黄柏(去粗皮为末各四分)盐绿(

《普济方》:[卷七十四眼目门]目赤碜痛赤肿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茴香虫 21 拼音名 22 茴香虫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茴香虫的用法用量 28 注意 29 摘录 3 《中华本草》:茴香虫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茴香虫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化学成份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茴香虫的用法用量 313 注意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茴香虫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茴香虫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茴香虫 1 拼音

huí xiāng chó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茴香虫

21 拼音名

Huí Xiānɡ Chónɡ

22 茴香虫的别名

黄凤蝶、金凤蝶、芹菜金凤蝶[成虫名]

23 来源

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以幼虫干燥体入药。

2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25 性味

甘、辛,平。

26 功能主治

主治胃气痛,小肠疝气及噎膈。

27 茴香虫的用法用量

先用酒将虫醉死,放瓦上焙干,研末,酒服或开水送服,每周服1次。成人每次服3条,小儿每次服1条。

28 注意

胃有热及体虚者忌服。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茴香虫

31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1《纲目》:蘹香虫,生蘹香枝叶中,状如尺蠖,青色。

2《品汇精要续集》:蘹香虫七、八月取之。

32 拼音名

Huí Xiānɡ Chónɡ

33 英文名

Papilio worm

34 茴香虫的别名

蘹香虫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蝶科动物黄凤蝶与凤蝶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pilio machaon Linnaeus2Papilio xut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鲜用;或以酒醉死,文火焙干。

36 原形态

1黄凤蝶,成虫体色鲜黄,腹部背面有深黑色宽纵纹1条。翅鲜**,外缘及翅脉两侧深黑色。两性翅面斑纹无显著不同,唯雌蝶体型略大,翅面黑纹较宽。幼虫长圆筒形,体表光滑无毛,淡黄绿色,各节上中部有宽阔的黑色横带纹1条。后胸节及第18腹节上的黑条纹有间距略等的橙红色圆点6个,色泽鲜艳。

2凤蝶,成虫体色暗黄或淡黄绿色,腹面有黑带,由胸前方直达腹末端,两侧有淡黄白色边缘。前翅似张开的弓形,棕黑色,沿翅的外缘,列生8个月牙形的黄斑,前翅每一翅室基部各有黄斑1枚怕翅黑色,有黄斑。幼虫长圆筒形,黄绿色。后胸两侧各有眼状黄斑1枚,胸腹两侧近气门线有白色纵行斑1列。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幼虫寄生于茴香、胡萝卜、芹菜等伞形科植物上。

2幼虫多寄生于柚、柑、橘的嫩芽或嫩叶上。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38 化学成份

黄凤蝶幼虫体中精油的成分有:对甲氧基桂能上能下醛(pmethoxy cinnamal),对甲氧基桂皮酸(pmethoxy 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苯甲醛(pmethoxy benzaldehyde),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 benzoic acid)凤蝶翅含13种以上**素。其中有蝶色素(papiliochrome)Ⅱa,蝶色素Ⅱb,蝶色素Ⅲa,蝶色素Ⅲb;蝶色素Ⅱ可分解为L犬尿氨酸(Lkyunrenine),儿茶酚胺(catechol amine0。眼及睾丸含红色素二氢眼黄质(dihydroxanthommatin),虫眼黄素(xanthommatin)。蛹含色氨酸(tryptophane),3羟基犬尿氨酸(3hydroxy kynurenine),邻氨基苯甲酸(anthranilic acid),α胡萝卜素(αcarotene),β胡萝卜素,游离的叶黄素(lutein)。贤慧皮肤含大量酮类胡萝卜素,如蝶刺桐酮(papilioerythrinone),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蝶刺酮堿(papilioerythrin),虾黄质(astaxanthin)脂肪体含叶黄素的单酯及二酯。蛹含甘油(glycerin)05%。臭腺分泌异丁酸(isobutyric acid),α甲基酸(αmethyl butyric acid)。

39 性味

味辛;甘; 性温

310 归经

肝;胃经

311 功能主治

理气;化瘀;止痛。主胃脘痛;疝气腹痛;呃逆;噎膈

312 茴香虫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或13条。

313 注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有热及体虚者忌服。”

314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治小肠气。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3《四川中药志》:治噎膈。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茴香虫的方剂 三应散

sǎn《圣济总录》卷一八二:方名:三应散组成:茴香虫1枚(研汁),腻粉2钱匕,胡黄连末1分。主治:

只金丹

济方》卷二四七引《得效》:组成:小茴香2两,湿生虫(阴干)2两。主治:男子疝气,小肠虚损。用法用量

茴香丸

个。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虫积气痛。用法用量:空心饭饮送下;或姜汤送下亦可。

小青木香丸

:青木香(盐炒)、胡椒、白姜、乌药、茴香(炒)各等分。主治:虫痛,气刺腹肚,疳积盘肠一切等候。用法

蛔疳散

每服12钱,临卧时煎肉汁汤调下,须进23服。虫下再调气。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更多用到中药茴香虫的方剂

用到中药茴香虫的中成药 健儿疳积散

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驱蛔虫,消积健脾。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用

狗皮膏

,防风1两5钱,地龙1两,寄生2两,麻黄8两,全虫1两,大茴香1两5钱,小茴香1两5钱,鉆地风1两

妇科万应膏

藤18g葫芦巴(炒)9g泽兰21g小茴香9g茺蔚子21g九香虫9g艾叶24g白芷9g拳参27g红花

四神丸

堂经验方》之四神丸:组成:枸杞子一斤(以川椒、小茴香、芝麻、盐四件炒)、白术、茯苓、熟地各一两。功能

温肾全鹿丸

8g锁阳72g川牛膝60g五味子(醋炙)30g小茴香(盐炒)36g老鹳草膏30g鹿茸120g菟丝子4

更多用到中药茴香虫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茴香虫 《本草撮要》:[卷二木部]苦楝子

痛囊肿。得补骨脂、小茴香、食盐治偏坠痛不可忍。有虫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浓煎。少加麝服之。下其虫而渴自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必效丸

紫色,去茱萸,令碾桃仁为细末,却入和后众药)茴香(胆虫上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

《成方切用》:[卷九下杀虫门]扫虫煎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青皮小茴香(炒)吴茱萸(一钱)槟榔乌药(一钱五分)细榧肉(三钱碎)乌梅(二个)

《串雅内外编》:[串雅外编卷三]食品门

治痨虫。肥鳗二斤,白薇一两,小茴香三钱,甘草一钱,苡仁五钱,榧子十个(去壳)。同入砂锅内,用水煮烂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五附:秘传十三方]10雄黄解毒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虚·阴不足 41 阴虚的症状 42 阴虚的起因 43 辨证论治 431 肺阴虚证 4311 临床表现 4312 证候分析 4313 肺阴虚感冒治疗 432 心阴虚证 4321 主证 4322 辨证 4323 治法 4324 方药 433 胃阴虚证 4331 临床表现 4332 证候分析 434 脾阴虚证 4341 临床表现 4342 证候分析 435 肝阴虚证 4351 临床表现 4352 证候分析 436 肾阴虚证 4361 肾阴虚治疗 5 肾阴亏损的脉象·阴不足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不足的穴位 2 治疗阴不足的方剂 3 治疗阴不足的中成药 4 阴不足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阴不足 1 拼音

yīn bú zú

2 英文参考

asthenic 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阴不足:1阴虚;2肾阴亏损的脉象。

4 阴虚·阴不足

阴不足即阴虚[1]。

阴虚(yin deficiency[2])为病机[3]。是指阴分不足,津血亏损[4][3],滋润、荣养不够的病理变化;因阴不制阳,也可出现阳相对亢盛的虚性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2]。

41 阴虚的症状

阴虚则生内热,每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症[3][4]。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而阴虚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就是说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 、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耳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42 阴虚的起因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仕、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李、桃子、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甲鱼、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火锅最好少吃,鸡肉也不要多吃,蒸、炸、爆、烤的食物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也不能过。

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 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浙江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辨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而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至今依据。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 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女性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症,症状为: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补阴可以缓解女性阴虚症。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动,尤其是都市里工作的白领女性,很容易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现象。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阴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43 辨证论治

治以滋阴为主[3][4]。若阴虚火旺者,须养阴清热[3][4]。

431 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4311 临床表现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4312 证候分析

肺阴虚证,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粘。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4313 肺阴虚感冒治疗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复、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 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两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 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君药;桔梗、远志、杏仁止咳祛痰为臣药;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物中,加入一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丹 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杏仁、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并用槟榔导滞行气;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之功,并兼有解表之功。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为臣,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432 心阴虚证 4321 主证

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

4322 辨证

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4323 治法

滋补心阴,清心安神。

4324 方药

补心丹化裁

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433 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4331 临床表现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4332 证候分析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434 脾阴虚证

脾阴虚证,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4341 临床表现

纳少,口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

4342 证候分析

脾阴虚证,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化源匮乏,气血不充,则神疲乏力;阴液亏虚,机体失养,则身体消瘦;津不上承,则涎少唇干;津不下润,则便秘尿赤;阴虚化燥生热,则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为阴液不足之征。

若以肠燥便秘、脉细涩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脾约证。

435 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4351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4352 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436 肾阴虚证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痛酸软无力;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阴亏血少,故月经量少,经闭。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4361 肾阴虚治疗

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肾阴虚是一个物质的,肾阴和肾经是属于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我们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或者是女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是由于劳动,包括脑力、体力的过度,或者是生下来以后身体就弱,这样他的物质基础比较低,而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 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

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 不是特别低,但是 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肾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 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医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 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痿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

前列腺炎是一个现代医学术语,和这种肾阴虚、肾阳虚有交叉的地方,确实在临床说有一些人,因为虚火旺盛,也出现了一些在下焦这块有虚火,再加上吃一些辛辣食品等等,结果又有一些湿热,湿热和这种虚火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前列腺炎的症状,尿频等的一些情况,小便黄,甚至也有一些小腹坠胀的一些情况。我们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如果有肾虚的情况,我们就应该考虑进去,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征所在,我们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和现代医学有一定区别,现代医学大多数考虑的是致病菌,是细菌性的,还是非细菌性的,或者是因为支原体、支原体,或者是淋球菌,在这点上讲,他也是非常对的,找到原因,采取相应的一些抗菌素进行治疗,直接对着病菌,这是非常对的。可是中医在这块治疗上,更有自己的特点所在,我们也把这块考虑进去,中医在治疗前列腺炎这块,我们也认为,他有湿热,我们用一些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的药,这个实际就是中医的抗菌素,比如说我们也常用的一些野菊花、地丁、鱼腥草,实际上用现在药理来分析,也是广谱抗菌素,副作用很小,在杀灭病菌这块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西药时间长了有抗药性了,换成中药效果竟然也很好,这样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所以中医在治疗前列腺这块也有类似于西医的抗菌素的作用,但是中医同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说我们认为他是一种易病体质,比如说是虚火,我们可以用一些清虚火的药物,改善他的身体情况,改善致病的环境,把虚火去了,把湿邪去了,把他的体质改变了,他的发病几率就少了,中医能够改变,比如湿气大的人可以化湿,有虚火的人可以降虚火。第三,中医可以对于这种致病菌所造成的泌尿系统的一些损害给以修复,或者是我们说修复症状,比如说有很多人,通过化验检查,致病菌已经得到了控制,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通过一段的用药之后,再化验就变成阴性了,但是病人的感觉还难受,这时候如果再用抗菌素,西药好像没有理论根据,效果也不好。但是中医有这方面的药,我们可以用一些化浊、通筋络的,软筋散结的,活血化瘀的这些,能够消除造成的功能性的障碍,效果也很好,有一些坠胀,我们用一些行气的药,作用也非常好。第四,涉及到久病必虚,任何一个病时间长了对身体的正气都是消耗,有些人得前列腺炎之后,出现体虚的症状,睡觉不好,我们中医可以扶助正气,我们可以益肾、健脾、养心,这样人的正气辅助了,也可以好得快一些。所以既可以治病,又可以改善身体的体质,又可以调整前列腺炎造成的功能上的一些问题,还能够辅助人的身体正气。所以不能简单的看肾虚和前列腺炎的关系,而是整体的说,前列腺炎如果出现了肾虚的症状,当然我们可以用补肾的一些药物,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可是我们不能认为,所有前列腺炎都一定有肾虚的症状,比如说他得的时间比较短,没有肾虚的症状,就不需要补肾,所以前列腺炎跟肾虚是有一定的关系,是互相交叉的,在治疗的时候,医生自然会考虑这些。

5 肾阴亏损的脉象·阴不足

阴不足为脉学术语。指肾阴亏损的脉象[1]。《伤寒论·辨脉法》:“假令尺脉弱,命曰阴不足。”

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拼音 5 代号 6 腰眼穴的别名 7 出处 8 腰眼穴的定位 9 腰眼穴取穴方法 10 腰眼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腰眼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腰眼穴主治病证 13 腰眼穴的配伍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腰眼 1 拼音

yāo yǎn

2 英文参考

EXB7 [中国针灸学词典]

yāoyǎ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B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腰眼为经外奇穴名(yāoyǎn EXB7)[1][2]。出《肘后备急方》。别名鬼眼[3]。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1]。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等妇人诸疾,痨瘵,小腹痛,肾下垂,睾丸炎,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尿频,遗尿,虚劳,消渴等。

4 拼音

yāoyǎn

5 代号

EXB7

6 腰眼穴的别名

鬼眼(《医学入门》:“鬼眼穴,专祛痨虫,令病人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可见,即腰眼也。”)。

7 出处

《肘后备急方》:治臀腰痛……又方灸腰眼中七壮。

8 腰眼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腰眼穴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1][4]。

腰眼穴位于腰区,横平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35寸凹陷中[2][5]。

腰眼穴位于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3~4寸处(《中国针灸学》)[3]。

经外奇穴——腰眼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腰眼穴的位置

9 腰眼穴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穴,在与腰阳关穴相平左右各旁开35寸处取穴。

俯卧位,与髂嵴相平的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之凹陷中取穴[5]。

快速取穴:俯卧,两侧髂前上棘水平线与脊柱交点旁开约1横掌凹陷处即是腰眼穴[6]。

10 腰眼穴穴位解剖

腰眼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和骶棘。分布有第三、四、五腰神经后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腰方肌[4]。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4]。

11 腰眼穴的功效与作用

腰眼穴有强腰健肾的作用。

12 腰眼穴主治病证

腰眼穴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等妇人诸疾,痨瘵,小腹痛,肾下垂,睾丸炎,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尿频,遗尿,虚劳,消渴等。

腰眼穴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4]。

腰眼穴主治痨瘵、腰痛、小腹痛,以及肾下垂、睾丸炎、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扭挫伤等[2]。

腰眼穴主治劳瘵,腰痛等[3]。

腰眼穴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等妇人诸疾;尿频,遗尿;虚劳,消渴,睾丸炎[5]。

13 腰眼穴的配伍

腰眼配委中、肾俞、阿是穴,治慢性腰痛[5]。

腰眼配脾俞、肾俞,治肾下垂[5]。

腰眼配肾俞、脾俞、次髎,治痛经[5]。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1寸[5][3],局部有酸胀感[5],有时可向臀部放散[5]。

一般直刺10~15寸[2][4]。

注意:腰眼穴深部是胸膜和肺脏,故针刺时不可直刺过深[5]。

142 灸法

可灸[2][4][5]。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用艾条灸腰眼穴10~15分钟,可治遗尿、肾炎、带下等生殖系统疾病[6]。

15 特效

经常按揉推擦腰眼穴,可防治腰肌劳损[6]。

在腰眼穴附近刮痧,每次5分钟,可治遗尿、肾炎、带下等生殖系统疾病[6]。

16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

《医说》:灸瘵疾……当以癸亥夜二更……之时,解去 衣服,于腰上两旁微陷处,针灸家谓之腰眼,直身平立,用笔点定,然后上床合面而卧,每灼小艾炷七壮,劳蛊或吐出,或泻下,即时平安,断根不发,更不传染。

上一篇:蜜蜂的蜜笔顺下一篇:胎生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