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虫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带有虫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第1张

带有虫字旁(虫部)的字在一些情况下都与动物或昆虫有关。

1、虫部是汉字的一个常用偏旁部首,一般表现为:虫子、咕、龟、虹、蚊、蛇、蜡、蜜等字。在这些字中,有些与昆虫有关,如:蚊、蝴、蝶、蛾等。

2、有些与动物有关,如:虎、牛、狗、猫等。虫部的字在组词中也往往表示与动植物相关的词汇,如:蝙蝠、狐狸、黄蜂等。

3、虫部的字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概念,例如“虫篆”意为“用虫子的印迹刻成的字形”。“虫字旁”在拓展意义中也可以表示某种所表达的东西存在繁殖、延续、连续等意象,例如“眷”“娟”等字。

虫字旁的概述:

1、虫旁所代表的意象大多与某种生物相关,具备延续、繁殖、连续等有关特征。

2、虫部的字在日常生活、文学画作、古籍训诂等许多方面都有所应用。在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虫”字旁的字可以增强表现的效果和独特的意象,比如“蝴蝶”常用于比喻少女,意指美丽的形象、温柔的气息,有一种浪漫的韵味。

3、在古籍训诂中,“虫”字旁的字往往代表某种特定植物或中草药、或者某种文化象征。总而言之,虫部的字在多个层面均既有具象、还有抽象的多重意蕴。

在使用虫部的字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文字与语境应协调:虫部的字表达了特定的意象和象征,使用时应与语境相协调。如果与语境不符,可能会给人带来误解或者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2、适量使用:我们在使用虫旁字时应该适量使用,不能缺乏适当的抑制,过度使用时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同时,在某些场合如公文、重要场合的发言、正式文件等,需要避免使用“虫类”字。

3、文字用法要恰当:因为不同虫部字有不同的意象和象征,正确使用虫部的字需要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写作中,要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和表现目标恰当选择相应虫部字的使用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注古籍即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注古籍即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的分类: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 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

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 。

扩展资料: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

1、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2、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3、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4、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训诂学

[00819]

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七年六月

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

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 中华书局 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

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训诂学内容

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

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

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

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

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

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

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

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

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

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

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 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

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

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

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

一、据古训 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

二、破假借 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

三、辨字形 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

四、考异文 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

五、通语法 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审文例 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

七、因声求义 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八、探求语源 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

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

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

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

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

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

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

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

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

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

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

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

《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

《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

《方言》(同上)

《释名》(同上)

《广雅》(同上)

《玉篇》

《经典释文》

《一切经音义》

《经籍纂诂》

郑 玄

朱 熹

戴 震

段玉裁

王念孙 王引之

俞 樾

孙诒让

三、题型举例(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大纲中题型举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时不受此限)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1推原

二、填空题

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1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的的: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方以智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诗词曲语辞汇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浙江自考训诂学教材,自考训诂学容易过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谁知道浙江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啊。。。。浙江大学的不太清楚,但是中山大学的可以跟你说下:

汉语言中文专业专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写作(一)

文学概论(一)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普通逻辑。

浙江自考训诂学的考纲和复习资料谁有啊,跪求啊!![00819]

训诂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七年六月

指定用书:《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化书局2005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学者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程度与条件(如时间的多少与找书的难易等),按教材后二种附录《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的提示选择参读,不再另作具体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训诂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了《古代汉语》基础课后设置的一门提高课,任务是通过对训诂学各个方面的讨论,使学员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训诂学的源流,从而能准确理解古书字句的意义,提高阅读古籍的实际能力。以此植基,进而有可能得以纠正前人在注释中的错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训诂问题。

训诂学是一门为解决古书语言问题服务的综合性学问,与多种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有关联,而与音韵、文字、语法、修辞等邻近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希望学员对这些邻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作好复习。在本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又由于训诂学的实用性很强,不是空谈理论所能奏效的,它的原理与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以指导实践的,因此教材中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加以阐发证明,学员在学习中熟悉这些带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对于加深理解、提高能力,无疑有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要在这里特别提醒学员注意的。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郭在贻教授的《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为教材,内容包括训诂与训诂学、训诂学的内容、训诂学的作用、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方法、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和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的方俗语词研究、训诂源流等十章。现将各章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说明如下:

第一章训诂和训诂学

本章简要说明了训诂与训诂学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要求:了解训诂的基本意义与训诂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训诂学内容

一是释词和解句,其中中心任务是释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对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规律有较充分的认识。

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指古书中某些特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及古人行文中的一些特殊习惯,不明乎此,则必影响于对古书文句意义的正确理解。

要求:明确训诂的内容。理解训诂与义理的辩证关系。对倒文、复文、省文、变文等古书异例有所认识。

第三章训诂学的作用

传统训诂学作为经学附庸,主要目的即在解经。本章则从现代实际需要出发,阐明了训诂学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一、指导语文教学:具体在于

1.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

2.帮助我们裁断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

3.帮助我们独立研究,以求得课本或选本未加解释的疑词难句的意义;

4.帮助我们发现课本或选本中的注释错误并加以匡正;

5.使我们对一些词义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便于记忆,以上五条可大致以明义、解歧、补阙、正误、知原十字概括之。但要真正理解,必须从书中的举例说明中细加体会。

二、指导古籍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各个环节。

三、指导辞书编纂:辞书应该多备勤查,但不可迷信,其中也会出现错误与漏略的义项,训诂学有助于我们对之进行补正,并抉发语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要求:说明训诂学对语文教学的指导作用。说明不通训诂而从事古籍整理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

第四章训诂学的条例、方式、术语

在前人长期的训诂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训诂条例、方式和术语,不明了这些,则既不能读懂训诂著作,也不能开展训诂工作。

要求对本章所举出的条例、方式与术语的含义要充分理解,全部掌握。

第五章训诂的方法

古书中有意义不明的语词,通过哪些手段使之从未知变为已知,这种手段,便是我们所说的方法。本章通过对大量训诂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概括出训诂的八种主要方法。

一、据古训古训包括古代辞书与古代传注。由于作古注的先代学者去古未远,所言虽然不能全无错误,但相对来说比较易得古书的真义,可信程度较高,值得我们重视。较好地运用古训材料可以解决不少古书中的疑词难句。

二、破假借古书多有以假借字代本字的现象,只有把本字找出来,才有可能读通原文,因此破假借就成为训诂的重要方法。破假借必须有语音的根据,有文献的旁证,滥说通假与昧于通假同为训诂中的大弊。

三、辨字形汉字以表意为主,音义常寓于形中,故字形上的差异常常决定着字义上的差异。审辨字形,纠正错讹,也常能使纠缠难解的字义随之而明。

四、考异文异文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同一文献的本文在别处的引文用字上的差异。异文的情况较复杂,包括通假字、异体字、同义词以及传抄中的讹字等。前几种情况的异文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通过考究异文,也往往能解决训诂上的问题。

五、通语法语义和语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研究训诂必须重视语法。对古汉语词法句法规律的认识越透彻,在训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审文例书中说的文例包括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与整部书的用词等。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些文例,才能解决与这些文例相关的语词问题。

七、因声求义声义关系极为密切。通过语言线索以求语义,不仅能使我们明确认识通假字的关系,更能由声近义通的原理,执简驭繁地掌握一批字的意义间的联系。但这个方法不能滥用,也要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八、探求语源探索语词得义的来源,也能解决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说明某些名物的“得名之由”。

注意在解决一个具体的训诂问题时,常常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要求:训诂方法指点学者培养训诂实践能力的可遵循的途径,非常重要。学者必须参照实例,逐项细加体味。要求能说明八种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反过来能从训诂实例中分析出它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

第六章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

治任何一种学问,只有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与方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之在上一章讲授了方法后,本章与下一章又特别提出观点与态度问题。这里结合语言实际,阐明了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观点对于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

要求:结合语言实际,理解三个观点的意义。说明训诂与音韵、文字、校勘与语法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本章提出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应成为我们训诂研究的指导方针。针对实际,从

正反两方面明确指出训诂研究中的态度问题:务平实忌好奇,重证据戒臆断,宁阙疑勿强解。

要求:这三条言之易而行之难,当从实例中认真体会。

第八章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

本章举出训诂中的几种弊病,这几种弊病是现代一般古书选注今译中所常见的。知其表现,明其原因,就可以在阅读古籍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注意。

要求:举出训诂中常见弊病的主要表现。在有这类错误的训释与正确的训释对比时有辨识正误判定是非的能力。

第九章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

传统训诂学多以先秦两汉典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六朝以来的文献,尤其是其中的方俗语词殊少措意,因之这一部分久为训诂中的薄弱环节,留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成为当代训诂研究的重要方面。本章专门阐释了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历史与现状及其研究方法,足以拓宽学者的视野,也为进一步研究指出了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要求:理解俗语词研究的意义。了解《诗词曲语辞汇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二书的主要特点与作用。

第十章训诂源流述略

训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历代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留下许多重要著作。了解训诂学的发展概要,对于我们继承遗产、扬长弃短,是很有意义的。本章突出重点、顾及全局地对训诂学在历代的主要发展倾向及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作出了叙述。

要求:了解训诂学的历代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重要典籍的一些主要注本的书名与著者姓名,如《史记》的三家注、《汉书》的颜师古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文选》的李善注,等等。

对以下著作的特点以及下列训诂学者的主要著作及观点等要求作为重点掌握:

《尔雅》(并要求知道其主要注本)

《说文解字》(同上,主要是清《说文》四大家的著作)

《方言》(同上)

《释名》(同上)

《广雅》(同上)

《经典释文》

《一切经音义》

《经籍纂诂》

王念孙王引之

三、题型举例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

二、填空题

1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1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1方以智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1《诗词曲语辞汇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

《庄辛说楚襄王》: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谢谢了啊!你上面说的教材的考纲很是感谢,请问有没有复习资料啊,有的话,发到我邮箱475813904@qqcom

没有相应的复习资料,我还是不好搞啊。有复习资料的话,我就事半功倍啦!

这门自考课程,采用本省指定教材,没有对应的复习资料的。你可以网上找历年真题,拿来当练习和复习之用的。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虫”字旁的字大多数和昆虫有关。虫,chong,虺(hui)的本字,原为毒蛇,后指一般的虫类。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

1、虫部是汉字的一个常用偏旁部首,一般表现为:虫子、咕、龟、虹、蚊、蛇、蜡、蜜等字。在这些字中,有些与昆虫有关,如:蚊、蝴、蝶、蛾等。

2、有些与动物有关,如:虎、牛、狗、猫等。虫部的字在组词中也往往表示与动植物相关的词汇,如:蝙蝠、狐狸、黄蜂等。

3、虫部的字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概念,例如“虫篆”意为“用虫子的印迹刻成的字形”。“虫字旁”在拓展意义中也可以表示某种所表达的东西存在繁殖、延续、连续等意象,例如“眷”“娟”等字。

虫字旁的概述:

1、虫旁所代表的意象大多与某种生物相关,具备延续、繁殖、连续等有关特征。

2、虫部的字在日常生活、文学画作、古籍训诂等许多方面都有所应用。在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虫”字旁的字可以增强表现的效果和独特的意象,比如“蝴蝶”常用于比喻少女,意指美丽的形象、温柔的气息,有一种浪漫的韵味。

3、在古籍训诂中,“虫”字旁的字往往代表某种特定植物或中草药、或者某种文化象征。总而言之,虫部的字在多个层面均既有具象、还有抽象的多重意蕴。

在使用虫部的字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文字与语境应协调:虫部的字表达了特定的意象和象征,使用时应与语境相协调。如果与语境不符,可能会给人带来误解或者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2、适量使用:我们在使用虫旁字时应该适量使用,不能缺乏适当的抑制,过度使用时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同时,在某些场合如公文、重要场合的发言、正式文件等,需要避免使用“虫类”字。

3、文字用法要恰当:因为不同虫部字有不同的意象和象征,正确使用虫部的字需要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写作中,要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和表现目标恰当选择相应虫部字的使用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