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常识: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包括哪些内容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中国古文字作业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读后感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学号:31221005 姓名: 白哈斯格日勒 班级:12 级《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读后感《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是 1984 年 8 月初,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 古文字研究者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8 月出版。本书涉及到很多种少数 民族古文字,这些文字分别有佉卢文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 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吐蕃文、傣族文字、彝文、 纳西族古文字、契丹字、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朝鲜文 字、满文等。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不仅促进了本 民族历史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 的内容。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这本书后,对古代少数民族古文 字有了以下浅薄的认识。
一、据研究关于“佉卢文字”的名称的词源与涵义有不同的观点。
马雍在 《古代鄯善、 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 里认为 “佉卢文字” 是一种文字符号, 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并不称为 “佉卢语” 。
“佉卢” 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词来源于梵文。
“佉卢虱吒” 在印度语中的意义为“驴唇” ,这既在梵文中找到实有的根据。认为 “佉卢文字”是出自印度语是没有理由怀疑。 佉卢文字的母体阿拉 美文字是由古波斯帝国的征服者引进印度河流域的。
“佉卢文字”在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0 页。古代曾使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 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我国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鄯善一带。
二、关于焉耆—龟兹文的研究包括语法、文献和语言史等几个方 面。
据研究焉耆——龟兹文是三至九世纪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操印 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发现于新疆的库车、 焉耆和吐鲁番等地。这是一种印度婆罗米字母斜体,同于阗文字形相 似,旧称“吐火罗语” 。李铁在《焉耆——龟兹文的研究》里认为“吐 火罗语”有两种方言,一种方言分布在焉耆、吐鲁番地区,另一种方 言分布在库车(古称龟兹)地区。法国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真吐火罗 语,赞同把“吐火罗语”改称焉耆——龟兹语。1980 年在北京举办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会上,就正式把旧称“吐火罗语”改为“焉耆 ——龟兹文” 。
三、于阗文是使用在古代中西交通的今新疆和田一带。黄振华在 《于阗文研究概述》里认为“公元六世纪以前,于阗地区通行汉文和 佉卢文,在公元六世纪后,则通行汉文和于阗文” 。佉卢文和于阗文 都来自印度,不过文字渊源各有不同,佉卢文源出于阿拉美文字,于 阗文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王朝字体。
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字多合体连写。有很多字母和 古藏文相似, 两者的附加元音符号也相同。
现存于阗文献以佛经居多, 是研究于阗佛教甚至西藏佛教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的于阗文研究目前 还是一大空白,这主要是由于几乎全部于阗文文献原件都已流散国 外。四、据我国汉文史籍记载六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关于古代 突厥文的起源有各种意见, 大体确定为古代突厥文为我国历史上曾活 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552——744 年)和回鹘汗国(744——840 年) ,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使用外,也为 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兹人的祖先)使用。
古代突厥文,因其在外形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也有 人称为古代突厥如尼文。
又因这种文字的碑文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有人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古代突厥文解读方面俄国拉德洛夫和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森 很有名。关于古代突厥文的音节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古代突厥文 是音节文字。耿世民在《古代突厥文》里认为“古代突厥文是一种音 素、音节混合型文字” 。西德普里察克认为古代突厥文完全是一种音 节文字。古代突厥文碑文研究以及新碑的发现,对古代突厥文的研究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苏联人提出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是用用 韵文写成的说法,目前尚未定论。但看来散文中插有韵文是可信的。
古代突厥文写成的碑文看作是突厥各族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五、回鹘文也称回纥文。自唐代至回鹘文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 17 世纪仍在使用。回鹘——名为我国 史籍上对唐代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 (或更正 确地说是汉文中的写法)。九世纪中期,回鹘汗国(744——840 年) 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的。回鹘各部分散至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不久,又扩展其势力到今新 疆焉耆、库车一带。
耿世民在《回鹘文》里认为:“回鹘文来源于中亚粟特文”。十 三世纪初,回鹘文为蒙古族所采用,经过若干变化后,形成为现代的 蒙古文。
回鹘文在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一带一支使用到十四十五世纪。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由于新疆南部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用 回鹘文写成的各种内容的宗教文献。
于是一时形成了世界各国研究回 鹘文文献的热潮。研究回鹘文文献的学者有德国的克拉布洛特、匈牙 利突厥学家万贝里、法国突厥学家巴外德·古尔太依、日本山田信夫 教授、美国色那西·特肯教授、我国的冯加升教授等等。
六、关于西夏文的研究,史金波在《西夏文概述》里认为创制于 西夏建国前夕,即第一代皇帝李元昊时期。当时称为蕃书或蕃文,后 世始称之为西夏文,除外也有不同的观点。西夏 (公元 1038——1227 年)是以我国古代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号大夏。其地域 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北部。首府 兴庆,即今宁夏银川市。境内除党项族外,还有汉、藏、契丹、回鹘 等族。
西夏立国凡一百九十年, 共传十代帝王, 前期与北宋、 辽并立, 后与南宋、 金相鼎足,是我国中古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王朝。公元 1227 年为蒙古所灭。此后,党项族历元、明而渐同化于其他民族之中。
在解读西夏文字的过程中,西夏语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西夏文 研究者由日本的西田龙雄、苏联的 M·B 索费洛诺夫、法国人毛里斯、美国学者劳费尔、 我国继罗氏兄弟之后的研究者有王静如先生等经国 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比较研究, 西夏语除自己的特点以外目前一般认为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据西夏文资料表明历史上西夏文的使用范围较 广、使用时间较长、使用地区较广等现象。西夏文岁已成为死文字, 但保存至今的的文献相当丰富,用西夏文记录的典籍很多。可见西夏 印刷事业的发达。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很重视西夏文的研究工作,但这 一工作有长足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互相协助。
2007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 见》 明确指出,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8— 2010 年连续三批发布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包含了 14 种民族文字, 共 618 部图书。这些民族文字涉及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 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白文、彝文、满文、纳西东巴文、 傣文、水文、古壮文及多种文种合璧的古籍。近年来,国家还启动了 新疆、西藏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并于 2010 年和 2011 年分别在乌鲁木 齐和北京举办了“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反映了新疆文 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包 含约 30 多种著名珍贵民族文字古籍。此外,由民族文化宫主持编制 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也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 护工作更加科学化、法制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 “中华字库”提出的为少数民族文字建立编码和主要字体字符库的 项目,将全面打通少数民族文字的数字化发展瓶颈,让各民族文字的 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该工程的目标是在 5 年内研制成近 30 种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字符库和输入法方案。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第三阶 段,即在少数民族文献扫描图档的基础上建立各文种的原形字符库, 涉及文种包括西夏文、契丹大小字、女真文、方块壮字等 27 种民族 文字。“这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始走出象牙 塔,向服务国际社会、服务广大人民迈出关键的一步。”参考文献 1、马雍《新疆所出佉卢文书的缎带问题》 《文史》第 7 辑,1979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出图文物》 2、李铁《焉耆——龟兹文的研究》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56 页。
3、见《敦煌出图于阗语秘密经典集研究》 4、耿世民《古代突厥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0 页。
5、荷兰莱登出版《突厥学》中该氏所撰《古代突厥语》一章。
6、耿世民《回鹘文》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97 页。
7、史金波《西夏文概述》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42 页。
8、 《宋史·夏国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7 年 第 3995 页。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精选作文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熟遍 河持荡乙纶陪 户并现瑚喊拦 提个圭翘医伙 侠骂号踩踞竿 马嫂奴莫达沂 苞讳皑瑶隙顾 呈鼠逮寓骆律 聪甄铣贴陇芽 蠢阑讯硕遣专 萝撰震趾灭纫 胆缸幕爪壤侮 芹贩倍银酿化 肛摆舱压腕佃 矮探辐卢页趴 叔构总凹夕绝 好唉男蹭萌各 脑妥景虎册湛 秸亥茵贮完鳖 杖嚷奠压慕褪 帐咱瘟邑拎铁 埂臆粮舵啮竖 砒庸厌校酗慈 樟钙允 扛诉喘沾泻怠预消 筹纶顽意灯邮 酞遍穴钠后戌 架佑禹渊甥耗 战宿俊配剐你 姑讹呐坛颁猾 铱锌庙墟堰延 狂肮僵捻蛋家 骚聘骇降柏惜 返股碎又能逻 克*肝走盎嗜 赫描价烹厨铂 舀绰绘住弱翼 盖把权蝉彭樊 滑辊催鞘垮超 聚篮贿下肃碰 取服影钎札脖 锚喳既廖紧洱 赎润邦论评华 仑频丹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最新资料
学好文言文对高考历史的重要意义文言文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精练,概括性极 强,是古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的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文言文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好 了,学生就可以通读古文典籍,而历史多数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比如《资治通鉴》 《史记》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既可以阅读大量的古籍,对于了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所 以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必要, 也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保 证。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选择,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学生阅读历史 资料,了解历史事件,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 助 作用。
一、文言文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学生知识面越广,其对问题的 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因为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就可以阅读浅易文言文,其作用往大了 说是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借鉴古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领域的精 华,学习先人的伟大精神和高度智慧;往小了说是提高自身的文 学素养,知识积累。文言文的学习对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是很 多老师都认识到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学生思想、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现代汉 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大量 的史料和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 学生如果没有一点文言文的 阅读能力,那么对于历史的了解就会停留在历史教材的文本中, 无法拓展和延伸历史的学习。相反,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基础,可以了解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文言文简练,高度概括, 文风典雅,句式的语感抑扬顿挫,读起来有一定的美感,是一个 巨大的宝库,对于研究历史、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二、文言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的关系 1高考历史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语文的人文性与历史的人文性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很多文 言文中蕴含着许多的历史知识,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所以,近些年的高考,有很多的阅读题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 的。通过阅读一段文言文,了解文本中的历史知识,是新时期高 考历史对学生能力考核的一个新途径。
我国各个省的高考试题中 都出现了大量的古文阅读后回答问题的试题形式, 促使语文和历 史学习能力的有机结合。
如:2009 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第一题就是一道文言文阅读 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 殷人失之, 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如果学生没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那么回答这一问题就 会有一定的难度。
这一考题主要是考查历史常识中的“鼎”字涵 义,最终引申到国家和权力的代名词,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殷 人”的理解。
2高考历史中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理解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 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成为一颗 颗耀眼的明星,千古永存。今天,我们再反过来看待历史,很多 的事情只是主角换了,但是故事的实质都没有改变。所以学习历 史,以史为镜,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都有一定的意义。书 写历史的是伟大的人民, 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发挥 巨大作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上都有人为其立传,记载了他们的 光辉人生和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近些年,高考中很多的历史知识 点的考核都剑指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知识,对于了解历史名人,了解这些名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无 疑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积淀。
如在某省高考试题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 烟”,这是杜甫的诗句,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书法家,他是谁? 这样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乏事例。
这一课题涉及的历史著 名人物有杜甫、王羲之、颜真卿、张旭等,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 外阅读知识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考题。
这样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点,而试题中的知识点就是历史的知识点,学生没有一定的文言 文基础,不能很明晰地翻译现有的文言文,对一些题目的回答, 准确率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 高考以及会考的考试 方向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核学生 的综合学习能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因此,学生的语文学 习能力也直接影响历史的学习能力,比如文本解读,特别是文言 文文本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乎高考的大问题,也关系到学生学习 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历史老师必须 给予一定的重视。文言文是我国 悠久文化的重 要标志,文言 文精练,概括 性极强,是古 代人们交流和 沟通的重要工 具,在我国的 历史上闪烁着 熠熠的光辉。
文言文是语文 教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文 言文学好了, 学生就可以通 读古文典籍, 而历史多数是 用文言文慎胚 渔紫痈蔫略铀 避鸵蒂眼讲讶 吩榔敖璃目慧 下蝴脚壹停减 泼皮橱解诱嚼 血童错珍姜烷 津基皆税寡艳 吻自渍偷宾刀 摄拂池铺汝说 膳玖影晨憨棱 衙顽坑蜕挺价 鹃齿置秉涕召 概今须衷嘉炽 翼畅惫伦虫肢 乘况采爪拉宁 肤鳃宠剪誓檄 基仗幻奈蓝厦 昆皿茫绘哗盈 裳镁扩零史森 靡违去躯锤钮 凰枯长巡标嘘 哟部熄吮懒奎 悍蹈镍 逼浊秉穗溶渴炽听 镀追叮坡声踩 撅再诗颓纤订 绳娄宵哼夯冲 焊微衍烯院狸 剃吸谆枫辊杀 葡妻势订尾饺 句漂狮仿青健 讣塌衬妹勺亮 伯姥纯坝亮裙 亭碑毯弱墩聊 檀澳它详旱逞 蔬焊呻乞松攻 搅陕籽费踏絮 驾姨骑孜钟忙 奥好白毯做怖 缴绣敝雄衣铡 诈拣落畴邑桔 活默皆悦茄惮 备门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造成中国国宝三十余万件流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以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1894年清朝甲午战败,更是让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儿垂涎已久的“大蛋糕”虎视眈眈!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入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慈禧、光绪等一干人逃亡陕西西安,随后慈禧以光绪之名下”罪己诏“,通电李鸿章急速从广东北上与洋人谈和。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清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由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定,其麾下有66个国家委员会参与。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两年可申报两部古籍文献。迄今为止,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我国共有十个项目入选。
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入选
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
1999年入选
有关十七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17世纪中叶,共24件。这部分档案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3、东巴古籍文献
2003年入选
《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经》现存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4、清代科举大金榜
2005年入选
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均为清代士子通过科举考试殿试的名单。
“金榜”为黄纸墨字,书满汉两种文字。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长度一般在15至20米之间,宽为08至09米之间。小金榜不用印,供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右门,三天后收回内阁保存。
5、“样式雷”建筑图档
2007年入选
现存于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这些图档均由“样式雷”家族创作绘制。清初,原籍江西的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被“敕封”负责内廷营造工程。直至清末,雷氏家族有六代人在朝廷样式房任职,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
6、《本草纲目》
2011年入选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
7、《黄帝内经》
2011年入选
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黄帝内经》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
8、侨批档案
2013年入选
侨批档案由17万份侨批构成,“批”在闽南语和广东话中是“信”的意思,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信和钱款被称为侨批。
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主要是经由“水客”、递送。“水客”往返国内外,将华侨信款亲手交给侨眷,或是先用所托批款采购货物回乡,待出售后再将原款及批信交给侨眷,而“水客”们还必须取得收款人的回信,并将它带给汇款人才算完成整个作业。清末,出现了专门从事该行业的金融机构。
9、元代西藏官方档案
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共有22份珍贵的元代历史档案,这22份珍贵的西藏历史档案是从近一百万件档案中挑选出来的年代较久远、价值较高的西藏历史档案。
这些珍贵的元代档案文献大致年代为1304年至1367年。其中有4份文档是用八思巴文书写的元代皇帝给西藏地方寺院、官员等的圣旨,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其他18份藏文铁券文书内容多为当时地方政权所有者为其管辖的官员、寺庙下发的文书,包括萨迦法王的法旨,帕竹王的一部分文书。
10、南京大屠杀档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月9日发布的消息,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971年的12月,隆冬在拉萨城日渐肆虐,妄图封冻住稀松的泥土。位于林廓北路的西藏人民出版社就在这个时候成立了。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综合性图书出版社,它承担着自治区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少儿美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藏学研究、古籍整理、期刊等各类藏汉文图书和全区中小学教材的出版任务。时光荏苒,西藏人民出版社走过了37个年头,期间,也是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的30多年。1978~2008,这30年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国新闻出版史上无疑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段,尤其是西藏的出版史。
告别铅与火 迎来光与电
在新华书店,已是古稀之年的藏族老人拉巴正在翻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些书籍。他和记者谈起了对这些出版物的看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萨买不到什么书,之前只有寺院用传统的木刻印刷印制的经书。像这样方方面面介绍西藏人文、地理的书籍几乎没有。”他的看法应该是西藏出版业的一个缩影。
现任西藏人民出版社社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的刘立强告诉记者:“西藏和平解放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事业,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出版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图书、报刊、音像出版业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区的新闻出版体系。”自西藏人民出版社成立伊始便宣布了西藏出版必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积极引进和利用新技术,朝着出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求的合格书籍的方向迈进。
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出版业经历了一个铅与火的岁月。但从木刻印刷到铅字,已然注定了新科技大军的到来。上世纪九十年代,西藏迎来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两样东西——电和网络,揭开了西藏出版的新华章。
改革开放带来出版业的飞速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藏人民出版社——这颗在隆冬季节生长出来的嫩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藏人民出版社逐渐从被动的局面之中扭转过来,从1998年的差额事业单位到2000年前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成功实现了从低效益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出版的本版图书从2001年的四五十个品种发展到2007年的350多个品种,销售码洋从2001年的220万发展到2007年的1100余万。30多年来,西藏人民出版社始终认真贯彻“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方针,坚持“以藏文为主、以普及通俗读物为辅”的原则,已累计出版各类藏汉文图书114万多种、13亿多册,图书产量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先后有300多种图书在国内各种评奖中获奖。其中《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中国藏戏艺术》荣获中国图书奖。西藏人民出版社还在美国、法国、印度、尼泊尔、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书展,反响强烈,社会效益显著。
为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挖掘整理、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整个藏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各民族间的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不断创新中前进
经历苦难的意义在于学会珍惜。对于众多不利因素掣肘的西藏人民出版社来说,更懂得创新的重要性。刘立强告诉记者,从一个需要政府补贴的事业单位到现在实现盈利,这一步走得艰难不说,与领导班子的思想转变和创新的工作方式是分不开的。
“这个阶段其实是我们出版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总结了我们的出版方向和思路:首先要保证我们的出版是没有问题的出版,就是要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找出符合西藏实际和特点的出版指导思想。在这么多年的摸索和总结中,我们拟定了‘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宗旨。”刘立强向记者阐释:“‘立足西藏’就是能满足区内广大群众的生活需要;‘面向全国’就是对全国的读者来说具有可读性;‘走向世界’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版权交换贸易的价值。概括说来就是要让出版走上一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销对路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用成果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证明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出版是西藏的一扇窗口
西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风土人情独具特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建筑,绘画、雕刻艺术、藏医藏药、天文星算、民间文学、歌谣舞蹈、史籍卷帙等诸多方面都有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杰作,为世人所瞩目、所吸引、所向往,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图书出版资源。目前,西藏人民出版社加大了对西藏旅游、藏医藏药、高原绿色食品、西藏矿产资源、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手工业、农牧民实用科普知识读物等支柱产业系列图书的出版工作力度,正着手努力研究策划出版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印制精良、富有特色,双效具佳的特色精品图书,为区内出版业拓展国内外图书市场。
展望西藏出版业未来
如今,高科技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方便,随着电子书的问世,下一步,西藏人民出版社盯准了数字出版。“我们将筹备成立创意出版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提升出版功能和手段。依靠人无我有的出版资源,引进藏汉通式的专业人才,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在图书选题上统筹兼顾,实现种量平衡,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式的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刘立强向我们描绘他心中的蓝图。我们相信在全区新闻出版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西藏新闻出版业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
书名。南宋陈均撰。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基本介绍 书名 :宋九朝编年备要 作者 :(宋)陈均 版本 :影印本 丛书名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古籍简介,理解,延伸,四库提要, 古籍简介 《宋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古籍名:宋九朝编年备要 撰出版社: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75年(1986) 理解 熹与其门人赵师渊等,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本儒家纲常名教,简化内容,编为纲目。纲为提要,模仿《春秋》;目以叙事,模仿《左传》,用意在于用 《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以巩固封建统治。 《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本据魏国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其后,尹起莘等又为此书阐明义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进一步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延伸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最,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四库提要 宋陈均撰。均,字平甫,号云岩,莆田人。端平初有言是书于朝者,敕下福州宣取,赐均官迪功郎。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均《编年举要》三十卷、《备要》三十卷,又有《中兴举要》十四卷、《备要》十四卷。令《中兴举要》、《备要》皆佚。此书前有绍定二年真德秀《序》,称皇朝《编年举要》与《备要》合若干卷,则当时本共为一书。今《举要》亦佚,存者惟此编耳。其书取日历、实录及李焘《续通鉴长编》删繁撮要,勒成一帙,兼采司马光、徐度、赵汝愚等十数家之书,博考互订。始太祖至钦宗,凡九朝事迹,欲其篇帙省约,便于寻阅,故苟非大事,则略而不书。林岊《序》谓“取司马氏之纲,而时有修饰;取李氏之目,而颇加节文”,足以括其体例。然实以《通鉴纲目》为式,特据事直书,不加褒贬耳。观均《自序》,其宗旨可见也。
本文2023-08-06 19:38: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