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中灵台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道家中灵台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第1张

  “灵台方寸”本是道家称呼人体部位的术语,“灵台”指的是后心,直到如今中医对人身上后背正对心脏的穴位仍称为“灵台穴”。一个人觉得心里一片宁静,不为外物所累,则叫做“灵台清明”。“方寸”指的是前心,把拳头握在第四排肋骨正中,拳头所罩的位置就叫“方寸”。“灵台方寸”指的就是人心。

  在明清文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个说法:某某人“叉手不离方寸”。“叉手不离方寸”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即双手五指并拢贴在胸前。例如:

  1、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2、那施恩叉手不离方寸,才说出这件事来。(《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3、那后生放下搭膊,向前深深作揖:“小娘子独行无伴,却是往那里去的?”小娘子还了万福,道:“是奴家要往爹娘家去,因走不上,权歇在此。”因问:“哥哥是何处来?今要往何方去?”那后生叉手不离方寸:“小人是村里人,因往城中卖了丝帐,讨得些钱,要往褚家堂那边去的。”(《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

  4、那阿寄叉手不离方寸,不慌不忙的说道:“一来感谢天地保佑,二来托赖三娘洪福……”(《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

  道家以其为喻,赋予其精神自由之内涵,体现出道家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关注。

有观点认为,远古时代,当人们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针刺,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此以痛为输所认识的腧穴是认识腧穴的最初阶段。其后,当人们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了解逐步深入,发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的病症,并给予位置的描述和命名,这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定位、定名阶段,随着对经络以及腧穴主治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古代医家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说明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而是与经络脏腑想通的。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归纳,逐步将腧穴分别归属各经,这是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即定名、定位、归经阶段。经络学说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修炼。

《道德真经》 《 南华真经 》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

《阴符经》 《清静经 》

《西升经》 《心印经 》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

《玉皇经》 《玉枢经 》

《三官经》 《北斗经 》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

《坐忘论 》《化书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

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小赞及结经偈等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

  对玄学的看法:中国古代创立的玄学(与气功有关),对现代人来说一直是个谜。正因为是个谜,所以无法从科学角度去解释是否有道理,因而被称为‘迷信’。

  经络的理论(包含穴位)与玄学一样是因为同样的道理被称为是‘伪科学’。中医是科学与伪科学之争已超过百年,现在还没有定论。

  对玄学与经络的认识,我认为中医是科学的。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相信中医还是反对中医,都没有认清玄学与经络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的东西,是无法用科技仪器检测的。因为玄学与经络的实际功能是存在的,其中一定有我们现在不了解奥秘,解开奥秘,真的了解玄学与经络的本质是何种物质,科技仪器是一定能检测出来的。解开玄学与经络的奥秘是爱好玄学的人和中医界的艰巨任务,一旦了解经络的真相,反中医者自然无话可说,处顽固分子外,多数人将转变成中医的支持者。玄学与中医的经络有必要让世界知道,玄学中医是真正的符合科学的要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玄学与中医的有关现在还没有认清的奥秘,这样对玄学与中医对世人都有一个交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玄学与中医是能够解决许多问题,说明玄学与中医的理论是有一定的道理,有道理的东西或现在无法用科学证实的事情,就不能说是伪科学,而是一个假说。确立假说的提法,可以产生一个缓冲余地,等玄学与中医的奥秘解开之时,就是世界承认玄学与中医是科学的事实。

  《悬浮场》理论(假说)认为气功之‘气’与经络讲的流通之‘气’都是电磁波,人体的细胞能产生和接受电磁波,人的大脑可以发射(辐射)电磁波,也可以接受电磁波。电磁波带有各种信息,有能力的人就根据这些信息,对某些事情做出判断或解决,不了解的人觉得很奇怪,认为是此人有什么特异功能。

  人的思维(辐射电磁波)带有一定的信息,你能提出此问题也是带有你的信息。(身高170-175mm,较瘦,肤色偏黑,性格内向,心中有一股无名火,有一颗好奇心,身体寒气较重。)不知判断有百分之几的正确性。

这本书叫《性命圭旨》,这是婴儿现形图

此时丹熟更须慈母惜婴儿,他日云飞方见真人朝上帝。

夫蝟螉之虫,孕蛟蛉之子,传其情,交其精,混其气,和其神,随物大小,俱得其真。

气穴法名无尽藏,藏包于窍窍包空。我问空中谁是子,他云是你主人翁。潜龙今已化飞龙,出现神通不可穷。一朝跳出珠光外,涌身直到紫微官。

行住坐卧,抱雄守雌。绵绵若存,念兹在兹。神水溶液,溉灌根株。内外无尘,长养圣躯。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更重要的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

内关穴:养颜养心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者亚健康。

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外关穴:“聪耳神穴”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这个穴位淤阻的时候,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落枕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

《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照海穴:治疗咽痛

嗓子痛点揉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闭口不说话,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揉按照海穴会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腰背屈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

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脾统血,主运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有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点揉公孙穴。

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足临泣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灸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

丹田丹田是人体穴位,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