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入药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龟甲入药有什么作用?,第1张

中药除了有中草药,还有矿物药,龟甲就是一种常见的矿物药,龟甲入药性寒味咸,主要有滋阴补肾的作用,所以多用于治疗各种肝肾不足,比如很多补肾的药物里面就有龟甲的成分。那么,一般龟甲入药有什么作用?龟甲有哪些药用功效?

龟甲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腹甲及背甲。主产地浙江、湖北、湖南等。全年均可捕捉。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甲壳,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药性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应用

1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本品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性寒,兼退虚热,治阴虚风动,神倦__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2肾虚骨痿,囟门不合。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紫河车、鹿茸、山药、当归等补脾益肾、益精养血之品同用。

3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现简称枕中丹)(《千金方》)。

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小儿囟不合”。

2《本草纲目》:“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

3《本草通玄》:“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新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骨胶原、18种氨基酸,及钙、磷、锶、锌、铜等多种常量及微量元素。龟上甲与下甲所含成分相似。

2药理作用:龟甲能改善动物“阴虚”证病理动物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DNA合成率的效应;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有解热、补血、镇静作用;尚有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龟甲胶有一定提升白细胞数的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龟板、猪肚各500g,洗净切成小块,置砂锅内加水文火炖成糊状,不放或少放盐,早晚各服1次,2日服完;隔日再用1剂,3剂为1疗程;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广西中医药,1985,4:11);用全龟丸治疗肿瘤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对症状有改善,患者精神好转,体力有明显增强(中成药,1994,5:56)。本品还有用于治疗腰椎肥大症、皮肤瘙痒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报道。

食用方法

有些朋友还喜欢龟甲胶与阿胶一同服用,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体虚的人,体热的人只服用龟甲胶就足够用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龟甲胶几乎不存在副作用。因此,大家可以放心服用,只是需要注意不能过量,而且服用前一定要烊化就可以了。不过,孕妇是不能服用此药的。

这种深褐色的固体胶,之所以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们缓解盗汗潮热及腰膝酸软等症状,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养血和滋阴的功效。但是患者们是不能直接食用的,龟甲胶的食用方法是先将其烊化然后兑服,每天摄入3-9克即可,切不可因为它安全性高,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随意的增加用量。

其实除了直接服用之外,还可以将其制作成膳食,在滋补和调理方面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捣碎了之后加入红枣、枸杞及黑芝麻等,熬成糊状之后放在冰箱里冷藏,每天只需要在早上和晚上分别服用两勺就可以了。不过孕妇是不能服用的,而且脾胃虚弱的人也要谨慎一些,建议大家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目录 1 拼音 2 《丹台玉案》卷五:归芍饮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玉案》卷六:归芍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集成》卷一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5 《玉案》卷五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归芍饮 1 拼音

guī sháo yǐn

2 《丹台玉案》卷五:归芍饮

21 处方

当归 白芍 川芎各3克 白术 人参 生地 香附 陈皮各45克

22 功能主治

治临经并经后腹痛。

2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24 摘录

《丹台玉案》卷五

3 《玉案》卷六:归芍饮

31 处方

人参5分,白术5分,白芍5分,白茯苓5分,诃子肉5分,乌梅半个,黄连6分,厚朴6分,肉豆蔻6分,柴胡6分。

32 功能主治

小儿痢疾,久不肯住。

3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加黑枣2枚,水煎,空心服。

34 摘录

《玉案》卷六

4 《医学集成》卷一 41 组成

白芍、当归、莱菔、枳壳、槟榔、甘草。

42 功效

凉下。

43 主治

痢疾烦渴身热,小水短赤,少腹胀痛而里急后重,年力强壮而形气有余,其脉数而洪滑有力者。

44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先进百顺丸,次用痛痢饮。随进本方。

5 《玉案》卷五 51 组成

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白术1钱5分,人参1钱5分,生地1钱5分,香附1钱5分,陈皮1钱5分。

52 主治

妇人临经并经后作痛。

53 归芍饮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食前服。

古籍中的归芍饮 《伤寒论纲目》:[卷十二]发斑

血热发斑者。玉女煎。阴虚血燥。大热大渴发斑者。归芍饮。内虚外热。阴盛格阳发斑者。大温中饮。太阳阳明

《丹台玉案》:[卷之六痢疾门]立方

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空心灯心汤调下。归芍饮治小儿痢疾。久不肯住。人参白术白芍白茯苓诃子肉

《丹台玉案》:[卷之五疼痛潮热]立方

枳壳生地蓬术(各一钱二分)生姜三片。空心煎服。归芍饮治临经并经后作痛。当归白芍川芎(各一钱)白术人

《医宗己任编》:[卷八西塘感症(下)]感症兼病

无力者。补中益气汤主之。有一种大虚致感。先以归脾饮补之。待虚回后清邪。补中益气汤人参黄当归白术广皮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除瘟方

钩藤

别名

钓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

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unchophylla (Miq) Jacks、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枯燥带钩茎枝。产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秋、冬二季采收带钩的嫩枝,去叶,切段,晒干。药性甘,凉。归肝、心包经。

成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使用

1.头痛,眩晕。本品性凉,主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胀头痛,眩晕等症;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龙胆草、栀子、黄芩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怀牛膝、杜仲、茯神同等用,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入肝,心包二经,有弛缓的息风止痉作用,又能清泄肝热,故用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症,尤为相宜。如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者,可与天麻、全蝎、僵蚕、蝉衣同等用,如钩藤饮子(《小儿药证直诀》);用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菊花、生地同等用,如羚角钩藤汤(《浅显伤寒论》);用治诸痫啼叫,痉挛抽搐,可与天竺黄、蝉蜕、黄连、大黄同等用,如钩藤饮子(《普济方》)。

此外,本品具有轻清疏泄之性,能清热透邪,故又可用于风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之证。与蝉蜕、薄荷同用,可治小儿惊啼、夜啼,有凉肝止惊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古籍摘要

1.《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2.《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3.《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古代研讨

1.化学成分:钩藤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次要有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尚含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类化合物等。

2.药理作用:钩藤、钩藤总碱及钩藤碱,对各种植物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都具有降压作用;水煎剂对小鼠有分明的镇静作用;钩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并有一定的抗戊四氮惊厥作用;麻醉大鼠静脉注射钩藤可对立乌头碱、氯化钡、氯化钙诱导的心律正常;此外,钩藤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降血脂等作用。

3.临床研讨:据报道,用钩藤、全蝎、紫河车各18g,共研细末装胶囊,医治偏头痛26例,均于服药后12小时内头痛缓解,48小时后头痛分明加重,继则疼痛消逝(江苏西医,1988,4:10);用钩藤、薄荷各10g,泡代茶饮,医治外感风热证,多年来运用均获称心效果(湖北西医杂志,1984,4:55)。另有用钩藤等医治哮喘病、眩晕、链霉素反响、更年期、老年期抑郁症等。

4.不良反响:高血压病人服用钩藤总碱医治量时,一般可呈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月经量增加等,但可自行消弭。

网上查的,不知是否可信。。。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赤芍药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赤芍药的药理作用 11 炮制 12 性味 13 归经 14 功能主治 15 赤芍药的用法用量 16 注意 17 附方 18 备注 1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赤芍药 1 拼音

chì sháo yào

2 出处

《本草经集注》

3 拼音名

Chì Sháo Yào

4 赤芍药的别名

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5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6 原形态

①芍药(《诗经》),详"白芍药"条。

②草芍药(崔豹《古今注》),又名:山芍药、卵叶芍药、参幌子、野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分枝,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光滑无毛。2回3出复叶,互生,长达25厘米;顶生小叶片最大,倒卵形或阔卵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长达135厘米,宽46~48厘米,侧生小叶片稍小,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基部楔形、阔楔形或偏斜形;叶柄长14厘米。花单生于茎顶;萼片3~5,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瓣通常6~8,倒卵形,先端钝,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心皮3~5,通常为3,离生,无毛。蓇葖果长圆形,表面粗糙,成熟时开裂。种子近球形,蓝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长在阔叶林下及山沟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陜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安徽等地。

③川赤芍,又名:毛果赤芍。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外皮灰褐色。茎圆柱形,有时略带紫色,光滑无毛,有纵棱。2回3出羽状复叶,互生;具柄;小叶片再2~4深裂,深裂片再裂成细小裂片,稀有不裂者,最终裂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锐尖,宽6~18毫米,上面绿色。花顶生,通常每茎着生2~3朵,有时仅一花发育,直径6~9厘米,红色;萼片5,绿色,卵形;花瓣通常7枚,广倒卵形,边缘不整齐,先端常凹缺;雄蕊多数,花丝淡**或淡红色,花药**。蓇葖果2~5,密被**细绒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丛林下、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山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7 生境分布

主产内蒙占、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陜西、山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其中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所产的赤芍药,以芍药的根为主,部分为草芍药的根。西南一带所产的赤芍药,以川赤芍的根为主。上述商品中,以内蒙古多伦所产的质量最佳,特称为"多伦赤芍"。

8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两端粗细近于相等,稍弯曲,长10~36厘米,径约6~19毫米。表面暗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及根痕,具粗而深的纵皱纹,手搓之则外皮易脱落,显出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层。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层窄,呈类粉红色,中央髓部小,木质部射线明显,有时具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根条粗长,外皮易脱落,皱纹粗而深,断面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9 化学成份

芍药的根含芍药甙。

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参见"白芍药"条。

10 药理作用

①解痉作用

关于芍药解除腹部挛急的研究,由于所用的剂型、成分和动物种属不同,实验结果殊不一致。目前认为芍药甙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早年报道浸出液对家兔离体肠管表现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则先兴奋后抑制。在以后的试验中,对兔离体或在位的肠管常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方有抑制或解痉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引起的收缩;甘草之甲醇提取成分FM100与芍药甙表现协同作用。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芍药甙可以引起豚鼠血压下降,其降压程度与剂量有关,对豚鼠离体心脏影响不大,但可使狗冠状血流量增加,其效力为**堿的1/20,亚硝酸甘油的1/250,并能增加犬后肢血流量,其效力为**堿的1/100,亚硝酸甘油的1/4500,芍药甙分解为去苯甲酰基芍药甙及苯甲酸,其药理作用即消失,此甙对毒毛旋花子甙G引起的豚鼠心律不齐,无明显的拮抗作用。草芍药煎剂对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呈抑制作用,对蟾蜍内脏血管及离体兔耳灌流能轻度扩张血管。

③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芍药甙及FM100(二者分别腹腔注射)镇痛作用不显著,如合并应用则起协同作用,口服给药则无论单独或合并应用均无镇痛效果;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与FM100分别(腹腔注射)或合并应用均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芍药甙有镇静作用,与FMl00合用能延长圜己巴比妥钠对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对电惊厥无拮抗作用,但对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惊厥有弱的拮抗作用。芍药浸膏能拮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④抗炎、抗溃疡作用

芍药甙有弱的抗炎作用,对角义菜胶及右旋糖酐引起的大白鼠后脚爪浮肿有抑制作用,与FM100表现协同,但对小白鼠染料渗出腹腔的抑制作用则极弱。对大白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在结扎幽门之大白鼠,芍药甙与FMl00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协同作用。但芍药根的提取液则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轻度上升,改善食欲。

⑤抗菌、解热作用

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此外还能抑制葡萄球菌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芍药煎剂1:40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白芍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表现抑制。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小鼠有解热作用。

⑥其他作用

家兔口服草芍药煎剂,血糖可暂时升高,以05~1小时为高峰,旋即下降,至5~6小时后恢复正常。芍药甙对切开豚鼠气管,机械 气管粘膜引起的咳嗽均无镇咳作用;对小白鼠尿量分泌无影响,而FM100则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芍药提取物低浓度兴奋小鼠离体子宫,高浓度则抑制之,且能对抗乙酰胆堿、组织胺引起的收缩。从芍药甙所表现的药理作用看,与中医临床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芍药甙即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11 炮制

赤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洗泡约七、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炒赤芍药:取赤芍药片置锅内炒至微有焦点为度,取出凉透。

12 性味

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

13 归经

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14 功能主治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15 赤芍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16 注意

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17 附方

①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②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分,为末,盐一捻,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服,食前。(《圣惠方》如神散)

③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④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圣惠方》亦芍药散)

⑤治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⑥治五淋: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博济方》)

⑦治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8 备注

陜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及毛叶芍药的根者。四川商品并分刮皮赤芍和原皮赤芍两种,刮皮赤芍系除去外皮者,呈圆柱形,表面淡紫红色或肉白色,有顺向皱纹,断面外围淡紫色,内心有淡**射线。原皮赤芍系未去皮者,形状相似,但间有叉枝,外表粗皮棕红色或棕褐色。新疆所产者,除上述草芍药外,还用块根芍药,其块根作纺锤形。

1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赤芍药散

·方贤著《奇效良方》:赤芍药散:处方:赤芍药、桂心、甘草(炙)、防风(去叉)、川芎,各一两

地黄散

方之地黄散:组成:地黄苗、地菘、青蒿、苍耳苗、赤芍药(入水取汁)各五两,石灰三升,生艾叶三两。制法

琥珀散

仁,麸炒微黄)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妇人血

柴胡散

民和剂局方》:柴胡散:处方:石膏、黄芩、甘草、赤芍药、葛根,各一两;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

赤芍药丸

两,自然铜1两。制法:上为末,用黄蜡4两溶,入前药末,搅令匀,候温软,众手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赤芍药的方剂

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红雪

:朴硝十斤,羚羊角屑、黄芩、升麻各三两,人参、赤芍药、槟榔、枳壳(麸炒)、生甘草、竹叶、木香各二两

艾叶丸

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黄芩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

艾叶散

方艾叶1两(微炒),黄柏3分(涂蜜微炙,锉),赤芍药3分,黄连3分(去须,微炒),地榆3分(挫),

必胜汤

方:红花、香附各四分,桃仁、大黄、贝母、山楂、赤芍药、青皮、五灵脂各一钱。红花4分,香附4分,桃仁

朴硝荡胞汤

皮、当归、大黄、桃仁各三铢,细辛、厚朴、桔梗、赤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陈皮各一铢,虻

更多用到中药赤芍药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赤芍药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小调经散当归、赤芍、桂心各一两,没药、琥珀、甘草各一钱,细辛、麝香各五分,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止,拟补血活血法。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苏木红花乳香没药虫又行血熟六物加枸杞子、防风、酒炒白蒺藜。张(右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泉通,属脾肺二经。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陈皮苏术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如皮伤轻者,头上浮肿,其势反重。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轻重损伤按穴治法

二经。红花、当归、刘寄奴、赤芍、陈皮、苏木、续断、川芎、威灵仙、乳香、没药。如皮伤轻者,头上浮肿,其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妇人诸疾门]月水不调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八:解毒四物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解毒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31 方名 32 解毒四物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解毒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四物汤 1 拼音

jiě dú sì wù tāng

2 《古今医鉴》卷八:解毒四物汤

21 处方

当归(酒洗)24克 川芎15克 白芍(炒)18克 生地黄3克 黄连(炒)18克 黄芩炒)24克 黄柏(炒)21克 栀子(炒黑)21克 地榆24克 槐花(炒)15克 阿胶珠18克 柏叶(炒)18克

22 功能主治

养血解毒,清肠止血。治血虚火旺,大便下血。

23 解毒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上水煎,空腹时服。

腹胀,加陈皮18克;气虚,加人参09克,白术09克,木香09克;肠风,加荆芥1,5克;气下陷,加升麻15克;心血不足,加茯苓18克;虚寒,加炒干姜15克。

24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八

3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31 方名

解毒四物汤

32 解毒四物汤的别名

温清饮

33 组成

黄连1钱,黄柏1钱,黄芩1钱,山栀子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

34 主治

妇人经水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

35 解毒四物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2钟,煎至1钟,去滓,食前温服。

36 附注

温清饮(《宋氏女科》)。

古籍中的解毒四物汤 《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吐血(第五十九)

非酒不行。咳嗽吐血,鸡苏丸或作汤服。血妄行,解毒四物汤。甚者,入炒干姜数片。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或

《古今医鉴》:[卷之八]肠

子大。如湿加神曲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汤下。解毒四物汤(京师传)〔批〕(按此方治下血虚弱之剂)治大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通用古方诗括]杂病

等分共煎汤,经行不止崩不住,寒热腹痛尽堪尝。解毒四物汤黄连、黄柏、黄芩、山栀、当归、川芎、白芍、熟

《妇科玉尺》:[卷五崩漏]治崩漏病方

)人参朱砂(各五钱)蜜丸。每三十丸。米饮下。解毒四物汤一名温清饮。治崩漏面黄腹痛。四物汤(各一钱)

《妇科玉尺》:[卷五]崩漏

《幼科直言》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柴胡、薄荷、陈皮、甘草、当归、车前子、白茯苓、桔梗。主治小儿耳聋。用法用量水煎服。《玉案》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车前子3钱,黄柏3钱,甘草梢1钱,青皮1钱,木通2钱,泽泻2钱。主治肝经气滞,积热而淋,茎中刺痛如刀割。用法用量上加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名清肝散组成芍药1分,防风(去叉)1分,大黄半两(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草(锉)半两。主治小儿目赤肿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加灯心、黑豆各少许,煎57沸,去滓,食后温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医学集成》卷二方名清肝散组成白芍、炒栀、丹皮、黄连、木通、滑石、甘草、车前。主治肝热溺血。《医学集成》卷三方名清肝散组成白芷2两,炒栀8钱,黄连3钱,枳壳3钱,甘草2钱。主治肝火腹痛,乍痛乍止。用法用量为散服。《眼科全书》卷三方名清肝散组成当归、赤芍、白芍、羌活、柴胡、前胡、知母、防风、荆芥、薄荷、黄芩、川芎、桔梗、甘草、石膏、滑石、枳壳、黄连。主治沉翳内障。因肝脏劳热,眼前常见黑花,年久凝结成,其色青白,瞳仁若沉在水中,多年清泪**。用法用量水煎,食后热服。《眼科全书》卷五方名清肝散组成川芎5分,赤芍5分,白芍5分,黄芩5分,防风5分,荆芥5分,薄荷5分,知母5分,柴胡5分,前胡5分,甘草5分,山栀5分,桔梗5分,羌活5分,滑石8分,石膏8分,大黄8分,朴消8分。主治瞳仁干缺外障。用法用量加枳壳、黄连,水煎,食后服。附注方中枳壳、黄连用量原缺。

详见百科词条:清肝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22:35 共6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