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太子参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 月。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功效分类补虚药 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

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药材名太子参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拉丁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

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种植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忌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基肥,肥种以农家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搂细耙匀,作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但有性繁殖因采种难,当年产量又低,故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

播种时间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栽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然后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平上,习称“上齐下不齐”。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条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再行排参,依此类推。栽完1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亩用种量40~60千克。

3、田间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

(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本草纲目》

                                   

本草学是中药资源研究的基础,本草学研究是以中药经典典籍为重心。

《神农本草经》

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

成书年代: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汉代本草代表作。本书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

学术价值:

(1)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以前药学成就。

(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载药达七百三十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7类。

学术价值:

(1)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了《神农本草经》。对条文逐一注释、发挥。

(2)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学的成就。

(3)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作者:长孙无忌、李责力领衔,苏敬等21人主持编写。

成书年代: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又称《唐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全书54卷,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50种。

学术价值:

(1)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

(2)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4)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初稿1082年,定稿于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简称证类本草。宋代本草学代表作,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1)该书图文并茂,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

(2)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3)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1578年(明万历6年)。明代本草学代表作。该书52卷,约200万字,附方11000余首,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国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1)序例部分队本草史和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挥

(2)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3)李时珍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将本草学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高度。

(4)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成书年代:1803年(初稿1765)。清代本草学代表作,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全书10卷,载药 921种,新增药物达716种之多。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1)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

(2)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中华本草》

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

成书于1999年。当代本草学代表作。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后4卷为民族药,分为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收载药物8980种,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引用文献1万余种,计约2800万字。(1)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

(2)填补了《本草纲目》问世以来中药文献整理的空白。

(3)不仅对中医药、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及傣医药的教学、科研、临床治疗、资源开发、新药研制有使用价值,而且对中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大金钱草·金钱草 31 拉丁名 32 英文名 33 金钱草的别名 34 来源 35 产地 36 原植物形态 37 产地 38 采收与初加工 39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 310 性味归经 311 金钱草的功效与主治 312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 313 金钱草的药理作用 314 金钱草中毒 3141 不良反应机制 3142 金钱草中毒的症状 3143 治疗 315 金钱草的药典标准 3151 品名 3152 来源 3153 性状 3154 鉴别 3155 检查 31551 杂质 31552 水分 31553 总灰分 31554 酸不溶性灰分 3156 浸出物 3157 含量测定 3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574 测定法 3158 金钱草饮片 31581 炮制 31582 鉴别、检查 31583 浸出物 、含量测定 31584 性味与归经 31585 功能与主治 31586 用法与用量 31587 贮藏 3159 出处 4 连钱草的别名·金钱草 41 金钱草的别名 42 来源 43 产地 44 性味归经 45 连钱草的功效与主治 46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 47 连钱草的药理作用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金钱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金钱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金钱草 1 拼音

jīn qián cǎo

2 英文参考

de odium [朗道汉英字典]

Polygonum filiforme Th [朗道汉英字典]

christina loosestrif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ysimachiae,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ristina loosestrife herb(大金钱草)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Lysimach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ristina loosestrif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大金钱草·金钱草

金钱草

金钱草为中药名,出见《四川中药志》,即《重庆草药》记载的大金钱草[1][2]。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干燥全草[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31 拉丁名

Herba Lysima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32 英文名

christina loosestrife(《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ristina Loosestrife Herb

33 金钱草的别名

对座草、大叶金钱草、过路黄。

大金钱草、地蜈蚣、四川大金钱草、铜钱草、对座草、一串钱、黄疸草[2]。

地蜈蚣、大金钱、野花生、小茄、黄疸草[4]。

34 来源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2]。

35 产地

金钱草分布于河南、陜西及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2]。

36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近无毛,叶、花萼、花冠均有黑色腺条。茎匍匐,由基部向顶端逐渐细弱呈鞭状,长20~60cm。叶对生,宽卵形或心形,长2~5 cm、宽1~45cm,先端钝尖或钝,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4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叶端;花萼5深裂;花冠**,5裂;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愈合成筒。蒴果球形,有黑色短腺条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地林缘、沟边、溪旁。

37 产地

金钱草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

38 采收与初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39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鞣质、甾醇、挥发油、胆堿、氨基酸;根含皂甙。

310 性味归经

金钱草味苦、酸,性凉;入肝、胆、肾、膀胱经[2]。

金钱草性微寒,味甘、咸。

311 金钱草的功效与主治

金钱草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的功效,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的功效[2]:

金钱草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尿路感染及结石,水肿:煎服,15~30g(鲜品60~120g)[2]。

金钱草治乳腺炎,疮痈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鲜品捣敷并捣汁饮[2]。

312 金钱草的化学成分

金钱草含对羟基苯甲酸,尿嘧啶,山柰酚、槲皮素和它们的苷。又含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堿。预试还含皂苷及内酯类等[2]。

313 金钱草的药理作用

金钱草煎剂有利胆作用,可能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并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2]。

金钱草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

金钱草能溶解尿路结石,钾盐有利尿作用[2]。

动物试验表明,金钱草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2]。

314 金钱草中毒

金钱草含有槲皮素、黄酮累及山柰素、挥发油等[4]。药理作用有利胆排石,利尿排石,降压,抗心肌缺血,松弛血管平滑肌,抗凝,抗炎,抗细菌,免疫抑制[4]。

314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含有的黄酮类、挥发油、鞣质等成分,可引起变态反应,还可能影响排钾利尿。[4]

3142 金钱草中毒的症状

金钱草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全身发红、发热,以手足及面部尤甚。长期大剂量应用,可产生头晕、心悸、腹痛、大便时 灼热疼痛等。[4]

3143 治疗

金钱草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出现头晕、心悸、乏力时,补钾盐。

2出现过敏反应时,抗过敏治疗,可口服抗过敏药或静脉给予10%葡萄糖20ml、氢化可的松50mg。

315 金钱草的药典标准 3151 品名

金钱草

Jinqiancao

LYSIMACHIAE HERBA

3152 来源

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3153 性状

本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3154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腺毛,头部单细胞,柄部l~2细胞。栓内层宽广,细胞中有的含红棕色分泌物;分泌道散在,周围分泌细胞5~10个,内含红棕色块状分泌物;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壁微木化。韧皮部狭窄。木质部连接成环。髓常成空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表面观:腺毛红棕色,头部单细胞,类圆形,直径25μm,柄单细胞。分泌道散在于叶肉组织内,直径45μm,含红棕色分泌物。被疏毛者茎、叶表面可见非腺毛,1~17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细胞呈缢缩状,长59~1070μm.基部直径13~53μm,表面可见细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中加热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30ml洗涤,弃去水液,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甲酸乙酯一甲酸(1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155 检查 31551 杂质

不得过8%(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A)。

31552 水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31553 总灰分

不得过1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315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3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31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3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槲皮素4μg、山柰素20μg的溶液,即得。

3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精密加入盐酸5ml,置90℃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取出,迅速冷却,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8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1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C15H10O7)和山柰素(C15H10O6)的总量不得少于010%。

3158 金钱草饮片 31581 炮制

除去杂质,抢水洗,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殷。茎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实心。叶对生,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出,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的条纹。偶见**花,单生叶腋。气微,味淡。

31582 鉴别、检查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同药材。

31583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31584 性味与归经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31585 功能与主治

刺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31586 用法与用量

15~60g。

31587 贮藏

置干燥处。

315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连钱草的别名·金钱草

金钱草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质问本草》记载的连钱草的别名[1]。

41 金钱草的别名

连钱草、马蹄草、穿墙草、金钱薄荷、江苏金钱草、一串钱[5]。

42 来源

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 Kupr的全草[5]。

43 产地

连钱草主产江苏、浙江等地[5]。

44 性味归经

连钱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膀胱经[5]。

45 连钱草的功效与主治

连钱草具有清热利尿,祛风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5]:

连钱草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黄疸,感冒咳嗽,脑漏,风湿关节痛,疟疾:煎服,9~30g[5]。

连钱草治毒蛇咬伤,腮腺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鲜品捣敷[5]。

连钱草治疮疥,湿疹:煎水洗[5]。

46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

连钱草全草含脯氨酸等氨基酸[5]。

连钱草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左旋松樟酮(Pinocamphone),还有蒎烯、薄荷醇、柠檬烯等。又含熊果酸、胆堿、鞣质、苦味质、水苏糖、硝酸钾等[5]。

47 连钱草的药理作用

连钱草煎剂对大鼠、兔有明显的利尿、利胆作用[5]。

连钱草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伤寒、痢疾及绿脓等杆菌有抑制作用[5]。

连钱草提取物可抗小鼠溃疡[5]。

连钱草水煎剂可降压,还能抑制乙肝表面抗原[5]。

5

药 材 名柘木

拉 丁 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别名原植物柘树,又名:柘,柘桑,文章树,灰桑树,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名称考证柘木 (《本草拾遗》),柘树(《救荒本草》),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湖阴县志》)

科目来源桑科植物

药用部位柘树的木材。

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l-2两。外用:煎水洗。

资源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微、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衍义》: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硬,然不及桑叶。 ②《纲目》:杨,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

相关选方

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原生形态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花期6月。果期9~10月。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参考出处《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纲目》

相关药材柘木白皮

关 键 词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