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海彩陶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有关青海彩陶的资料,第1张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作是“彩陶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

   1974年春天,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代文化遗址,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巡回医疗队向省文化局转告柳湾出土文物情况,并送来陶器等实物标本,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省文化局文物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并征集了部分造型美观,花纹别致的彩陶罐等文物,其中一件人像彩陶壶引起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省文化局提出书面报告,建议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批复同意。同年7月中旬,柳湾墓地发掘工作正式开始。据考证,柳湾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墓葬群,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经实地测量,南北450米,东西250米,总面积为112500平方米。通过7年艰苦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队在这里共发掘墓葬1730多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文物就有17000多件。这1730座墓葬包容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4种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这4种文化类型延续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墓地全面揭露,初步搞清了这4种文化类型墓葬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先后顺序,为研究私有制的起源与阶级的起源等有关问题,提供了一批较新、较好的实物例证。

  该墓地的绝大部分墓葬在柳湾村北部的第二台地上。其范围东起柳马公路,西至沙沟,北依柳湾坪顶,南濒大峡渠。墓地北高南低,东西两面台地环抱,总面积为1125万平方米。大部分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口插有木棍和木板,借以封门。这种墓葬是我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土洞墓。墓内多有木棺,形状有两种,一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梯形木棺,一是长方形呈木盒式木棺,即用一根圆木,中间凿成船舱状,形似独木船。其葬法有单身葬,又有两人以上的合葬,最多的达七人之多。

  该墓地的合葬墓葬法特殊。其中半山类型的多人合葬墓,多是上下叠压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不放置任何隔离,被埋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悬殊较大,似是两代人埋在一起的。马厂类型的合葬墓,多是并排埋葬,有成年男女合葬,也有成年人与小孩合葬。齐家文化的合葬墓,也多是并排埋葬,但男女葬式与上述的不同:男的多仰面直肢,女的多为侧身或仰身屈肢,似为夫妻合葬墓。

  该墓地的墓葬一般都有随葬品,且多寡不一。早期的只有二三件,晚期的多达近百件,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已有贫富之分。其随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锛、凿、刀等生产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种生活用具。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瓮,齐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壶、双耳罐、单耳罐等。这里出土的人面形与裸人形浮塑彩陶壶和葫芦形彩陶罐,造型别具一格,世民少见。

  马厂类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而得名,广泛分布在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距今约4000年。柳湾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马厂类型最丰富、珍贵,其数量之众,造型之美和花纹之繁缛,为其他古文化之冠。出土的陶罐彩绘花纹形式多样,比较常见的有:平行条纹、波折纹、旋涡纹、葫芦形纹、四圆圈纹、六圆圈纹等。一些彩陶符号也别具一格。 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体地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彩陶表面为桔红色或紫红色,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更加光亮艳丽。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壶、罐、瓮、豆、碗,显得新颖多样。

  柳湾墓地发掘马厂类型墓1000余座,占总墓葬60%,由于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拥有财产不同,墓室规模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各异,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小型墓随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随葬器则达五六十件左右,70余件以上的可谓大型墓。发掘出的第564号墓,墓室全长约5米,宽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为40多岁之男性,这个墓随葬文物颇多,除了石刀、石斧、石凿和一件绿松石装饰品外,仅陶器就有91件之多,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绝对优势。

   2002年5月28日,“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顺利落成,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博物馆占地面积58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可供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彩陶地因此成为青海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新近建成的彩陶博物馆将展示大量不同文化类型、图案、造型和纹饰的有代表性的彩陶,其中不乏我国远古彩陶艺术中的珍品。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日趋显著,不少图书馆都把地方文献作为本馆的特色馆藏,不断加强其建设、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规范,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如何加强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利用工作,早在80年代初,就由原历史资料部下设的地方文献组承担。并设有地方文献专藏库。搬入新馆后,于1997年正式成立了地方文献部,部门内设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少数民族阅览室、资料库、古籍阅览室、古籍库。地方文献部现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之人,中级职称6人、另外2人是新分配来的大学本科生。几年来,地方文献部在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

我馆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采用呈缴、征集、采购、走访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呈缴本方式为主,其它方式为辅。对于一些非正规出版物,由于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造成征集困难。征集人员一旦获取信息,能够及时上门征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资料,如今年6月在我省召开的“民营企业参与西北经济结构调整项目洽谈会”,我馆征集人员走访了这次会议,及时获取了会议上散发的资料。经过近二十年的搜集积累,我馆地方文献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独立的、多种载体构成的藏书体系。

2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

我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管理在迁入新馆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各种类型的文献存在着交叉现象,有的应属于报纸类的小报被归入期刊中,而有些属于期刊类的文献则被归入图书资料中。又如期刊按规定应接字顺排架,但实际上却只是把解放前期刊与解放后期刊分开排列,从而形成两个头。地方报纸则无统一排架,分散陈列等等,这些混乱现象显然不利于管理和利用。针对这些问题,迁入新馆后,特设了地方文献专藏库、地方文献报刊库,工作人员根据地方文献形式上的特征对原有的文献重新进行规范整理。使各类文献径渭分明,排列有序。对新征集到的文献亦严格按收藏规定进行分类管理,从而为藏书组织、读者服务、开发利用乃至数据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目前,我馆已收藏青海地方文献资料1万册(件),在我省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馆为省内新地方志的编撰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博得学者的广泛好评。如经考证大量古籍和史料,为省新闻出版局编纂《青海出版志》提供了一篇3000多字的《清代民国间青海早期图书雕印出版情况》的考证资料。为西宁市经委编辑《西宁国土资源》提供查阅资料百余份,摘录资料50余篇。其它如《海南藏族自治州志》、《海晏县志》、《共和县志》等地方史志以及《金融志》、《邮电志》等行业史志也都是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所创造出来的学术成果。还有一些读者长期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后,著书立说,如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理编辑出版的《格萨尔集成》第1—5卷,青海师范大学年轻副教授赵宗福同志编辑出版的《历史咏青诗选》、《历代咏藏诗选》、《花儿通论》等书;我馆地方文献开发以二次文献为基础,在1988年编辑出版了《馆藏青海文献目录》,为读者更好地利用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创造了条件。我馆与地方志编委会联合建设以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地情资料库”的工作正在进行,建成后将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尽管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一定的成绩。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与地方文献工作本身的要求和兄弟省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源基础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我馆地方文献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各种文献资料只有1万种(册),并且

存在藏书结构比例失调,文献载体类型单一等问题,如我馆地方文献中社会科学方而的资料比较丰富,几乎占了70,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等方面。有关本地区的调查统计、情况介绍、科研成果或具有本地区特点的研究论著则相对收集较少:近几年,随着高科技和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载体形式的文献不断涌现,如音像型、机读型的地方文献,而我馆这类文献的藏量很少。从1987年全省文献资源调查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我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基本没有达到完整级、研究级,收藏水平低,近几年,尽管总量有所增加,但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2)地方文献上作的形式单一

这几年,我馆虽对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有所认识,但是地方文献工作还是停滞在传统的工作套路中。文献征集的主要渠道是依靠政策的扶持,靠其它方式征集到的文献不仅数最少。而且质量不高。读者服务工作也只限于传统的“二传手”式的书刊借阅形式。地方文献工作状况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

(3)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是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底数还没有完全摸清。有些珍贵文献很有可能还沉睡在书架上或书库的某个角落。如《青海民族志》(手稿)是前省内许多民族史志专家潜心研究的成果,其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但到2000年7月才偶然发现。还有如“资料”等也是刚刚整理就绪。其次是系统开发和专题研究不足,索引、目录载体单一,索取、查阅不便;没能把文献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研究成果优势,研究课题不明,研究成效甚微。而馆外的一些研究人员在充分利用我馆地方文献后,却屡有著述。

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1、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的征集,是增加地方文献资源总量的途径。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更需要图书馆本身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我馆只有征集工作人员1人,面对新形势下艰巨而繁重的征集任务,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应依据本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细则,明确征集范围、任务及征集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工作程序。制订出征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重点征集对象和一般征集对象、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科学性。由于地方出版物出版发行的复杂情况,以及不贯彻呈缴本制度等多种原因,给征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文献的搜集不能仅仅依靠呈缴本方式。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门征求、交换、复制等多种方式补充藏书。在载体形式上要不拘一格,使非纸质载体的文献比例增加,不断丰富内容。

2、转变观念,走建设特色馆藏的路子

决定着一个图书馆馆藏能否有别于他馆,不仅仅是藏书布局和藏书总量,地方文献建设的好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的社会实践证明,建设特色馆藏是地方公共图书馆求生存、图发展的最佳对策,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文献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

3、专题式的研究和开发是提高地方文献使用效益的根本

三、对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设想

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地方文就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通过不断改进和更新,使地方文献建设得到新的提高和完善。为此,笔者对本馆地方文献工作提出几点设想:

1、尽快建立省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2、加快省级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尽快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使地方文献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馆藏地方文献。应积极争取院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地方文献入库,使建成的数据库成为涵盖全省地方文献的自动化检索系统,这不仅丰富了

数据库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向协助单位出售软件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武耕,李玲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图书馆论坛,1999,(1):49一54

[2]黄俊贵,地方文献上作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54一59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增刊

大英博物馆

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芝加哥美术馆

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引人入胜的是一件战国提梁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周的《贵妃出浴图》、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该馆收藏相当数量的中国壁画、石雕、青铜器、玉器、绘画等珍贵文物。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著称,尤其是汉魏隋唐石刻更是首屈一指,“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就在该馆。此外海外私家收藏也盈千上万,难以计数。

转一篇文章,说了些文物去向的事。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全球,我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英军劫走的圆明园珍宝除部分被拍卖外,其余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据长期从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没有能够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如潮水般地涌出国门。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六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经变卖、哄抢,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盗掘,墓中所藏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变卖购买军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一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80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结合我国2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如果以查一漏九来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据有关资料表明:仅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西宁市区有哪些玩的地方?

1,西宁八景

西宁八景,即古湟中八景,旧时西宁府称为湟中,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他们是: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

2,石峡清风

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

3,金蛾晓日

金蛾晓日,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娘娘山以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4,凤台留云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

5,北山烟雨

北山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

-西宁

西宁10个必去的景点

导语:不要以为来西宁只能去塔尔寺、老爷山、鹞子沟等景区,对第一次来西宁的你来说,还有很多有趣的小众景点值得去,本期我为您推荐西宁10个必去的精华景点,保证让您的旅程美哒哒。

西宁10个必去的精华景点

1、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整个清真寺建筑雄伟,融合了汉、藏、伊斯兰几种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寺院是一座庭院式建筑,每天有很多信徒在这里礼拜,礼拜场面盛大却又十分安静,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这里的建筑建于1913年,一座宏伟的伊斯兰风格圆拱形建筑是清真寺的门楼,两旁是两座宣礼塔,也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而走进内部则是几座汉式宫殿,宫殿的顶端还有藏传佛教样式的屋顶,十分独特。

地址:西宁市东关大街东大街路南一侧

2、青海高原酩馏影视文化村

青海高原酩馏影视文化村由湟中县慕家酩馏酒文化园重新注册发展而来,是一家酩馏酿造、销售、农副产品收购、特色养殖、特色青稞产品加工、中草药种植、花卉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生态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是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

地址: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慕家村

3、土楼观

土楼观是继山西大同“悬空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悬空寺”,凿嵌于山腰峭壁之间的古洞窟,经千百年风雨削蚀自然形成的露天金刚,古刹殿宇鳞次栉比,主要建筑有 “西王母殿”、“灵官殿”、“弦女宫”以及“九窟十八洞”等,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拥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

地址: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西38号

4、中华枸杞养生苑

中华枸杞养生苑为青海三江雪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柴达木枸杞养生与青藏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青藏地区首家国家AAA养生文化旅游景区。中华枸杞养生苑一楼养生佳品体验区,占地1500多平方米,汇集枸杞、枸杞深加工品、青藏土特产、民族工艺品、青海特产、高原鹿产品等,二楼为枸杞养生与青藏地域融合的文化陈列展厅。

地址: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仑东路21号

5、广惠寺

黄柏牙山山势起伏,鹞子河松林四季长青,广惠寺就坐落在这自然天成的绝色画卷中。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在这画中洗去满身尘埃。走进寺内,白墙朱瓦,经幡猎猎,肃穆祥和,尤其是寺中三层碉楼,古朴壮观,使人顿生壁垒森严之感。放眼望去,万顷美景尽收眼底,好不畅快!跟随殿内僧人,佛前虔诚的燃一盏酥油灯,跳跃的火苗似要照亮接下来的旅程。

地址:西宁市大通县东峡乡

6、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

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口,一座木制小哨楼矗立,广场上一排老长亭,草为顶木作柱。推开木门,“吱呀”,老村落就这么跳进眼睛,落在心里。院子里,石磨盘、木车轮、旧农具随处可见,静静地散落在阳光下一脚跨进西宁城北区的乡趣园,仿佛穿越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这里的时光永久地停留在那个年代,独具特色的知青文化加上河湟民居、田园风光、农家餐饮等,造就了一个特色十足的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

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口

7、青海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

景熙丰湿地生态公园原是被戏称为“碱水滩”的盐碱地,经过十年的艰辛改造建设,成为目前的一个集餐饮、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公益性开放式公园。公园以高架桥为界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根据穆斯林古典文化建造的民俗民居,让游客更多的了解穆斯林传统生活文化习俗;西区斥资600万建造的音乐喷泉震撼非凡,西区生态餐饮区提供家庭聚会的温馨包间,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柔美,又有古典殿堂的典雅庄重。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30号(陆军四医院对面)

8、莫家街

莫家街位于西宁市中心东大街南侧,是西宁最古老的街道之一,迄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在西宁人和外地游客眼中,莫家街就是一个青海美食集中区。青海的酿皮、炒凉粉、酸奶、油炸糕、面片、抓面、羊肉串这里应有尽有。关于莫家街的传说从古代流向未来。

地址:西宁市中心东大街南侧,与饮马街相对

9、力盟商业巷步行街

步行街青砖琉瓦、两街交会的特色建筑风格,以两街、四门、八巷及中央不夜城广场主体布局,几十万平方米商业街区建筑集群构筑了西宁核心区大型城市智能化综合体,开创性设置了近千家品牌商家入驻的大型综合类卖场。最具档次的小吃城——大食巷美食城,集青海特色小吃、全国名小吃、南北餐饮、西餐等为一体,可谓步入大食巷,可以吃八方。

地址:西宁市五四大街37号

10、可可西里工业旅游景区

可可西里AAA级工业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南新区南川工业园区同安路108号,是青海可可西里食品有限公司下属工业旅游区,景区距西宁市区或旅游胜地塔尔寺只有几公里的车程。景区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为一体,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可可西里企业文化氛围、观赏青藏牦牛文化、了解青藏名优特产、见证可可西里藏牦牛肉干的生产工艺流程、享受生态园小桥流水和诗情画意的午后时光、品尝可可西里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藏牦牛肉干、青稞奶茶、八宝茶)、体验一站式购物环境及舒心服务。

地址:西宁市城南新区南川工业园区同安路108号

虎跳峡在哪里?

虎跳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东北,云南中甸东南部。虎跳峡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 60公里,距丽江古城80公里,距中甸县城105 公里,距长江第一湾35公里。这条峡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长16公里,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 3 段,共18处险滩。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 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西宁大堡子镇海拔多少米

西宁大堡子镇海拔2321米。

大堡子镇地处唐蕃古道、海藏咽喉,是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西湟高速公路、109国道、丹拉高速公路(正建)从境内穿过,公交线路和长途客运线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城北区景点

城北区景点有乡趣农耕文化产业园、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北禅寺、西宁市植物园等。

1、乡趣农耕文化产业园: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口,是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其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无污染的绿色果蔬采摘观光、口味纯正的乡土餐饮、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等已成为该园区的品牌,并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和省市各部门的认可。

2、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是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历史文化遗产、藏医药发展进程物证、珍贵文物和藏族文化艺术彩绘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藏医药博物馆。

3、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座落在青海省西宁市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园区经二路36号,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以天圆地方的古老主题,对藏式建筑风格高度抽象和再现,融藏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体,与管委会、园区广场形成“三位一体”统一和谐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4、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山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

5、西宁市植物园:座落在西宁西山湾,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

西宁附近好玩的景点

1、塔尔寺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庄严的佛教圣地和道场,它以悠久的历史和在藏传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享誉海内外。塔尔寺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辉煌而独特的建筑风格、浩如烟海的古籍藏书、丰富而珍贵的文物收藏、独具一格的“艺术三绝”,以及僧众们独特的修行方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瞻礼、观光揽胜。

2、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点,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其整体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手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常设展览有《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青海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3、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

西宁野生动物园又名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地处西宁城西区行知路9号,占地近16公顷,是集野生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繁育、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4A级综合性公园。园区内有动物散养区、动物圈养区、动物救护检疫区、科普教育区、餐饮游乐综合服务区五个区24个景点,共展出动物180余种,3000余头(只)。

4、中国(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反映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分别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等展厅。各大展厅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文物展示、高科技模拟等方式和手法,突出特点,各具风格,展示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世界医药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5、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座落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湖畔,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现代展陈与表现理念为基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介绍藏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景点。博物馆共有十大展厅,其中特展“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6、大通老爷山风景名胜

大通老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是西宁附近雄伟、壮丽,风景优美的山峰。老爷山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雾山岚光浮绕,四时若雾,山表嘉木扶浓荫蔽日,_岩_力,怪石嶙峋,谷应风鸣,如闻虎豹”。

7、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

西宁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其特色浓郁的乡土文化、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无污染的绿色果蔬采摘观光、口味纯正的乡土餐饮、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等已成为该园区的品牌,并广泛受到好评。

8、湟源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大规模修建,占地25万平方米。古城建筑以汉藏结合风格为主要特色,有城隍庙、丹噶尔厅、北极山道观、孔庙、小学堂、东西牌坊、城门楼和火祖阁组成主要建筑群,城内商铺民房错落有致,街巷纵横交错,交通便利,主街宽6米,长800多米,为清、民时期丹噶尔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9、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造雄奇,与我国古代宫殿具有相同的风格和气魄,亦是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清净、素雅,可以同时容纳3000人作礼拜,殿顶脊装有藏式鎏金宝瓶,为甘肃拉卜楞寺喇嘛所捐,为国内清真寺所仅见,大殿内的18根大柱为佑宁寺所赠。每当伊斯兰重大节日时,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教徒聚集这里,举行隆重肃穆的宗教活动。

10、浦宁之珠

“浦宁之珠”电视观光塔位于西山山顶。观光塔高188米,是集电视信号发射、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多功能观光休闲场所。“浦宁之珠”观光电视塔塔楼采用时尚、科技性的球形设计,极具特色,是西宁市的经典地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大自驾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作者:水熊虫

原文链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