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家,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
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为了美化唐皇室,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教义
尊道贵德——道教最高信仰
仙道贵生——道教鲜明特色
清静寡欲——道教行为标准
自然无为——道教生活态度
柔弱不争——道教自我修养
返璞归真——道教理想状态
天人合一——道教文化主体
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道教修炼要诀
以上所述,是道教的最基本教义。虽然,对于道教的全部教义,诸如宗仰黄老、生道合一、真一玄道、形神合形、遣形坐忘等没能一一展开释说。但通过这些核心而基本教义思想,相信能有助于大家真正认识和了解道教。
道教经典
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道德真经《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内观经》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帝觉世真经》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近1300多年的历史。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道教神系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三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四御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执掌万事万物),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与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六御
3六御:道教过去有“六御”之说,“六御”分别为: 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统御万雷人间兵革之事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zhi3)。 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玉皇大帝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佛教的经律论三藏中各有许多重要典籍,《阿含经》、《心经》、《解深密经》、《阿弥陀经》、《坛经》、《优婆塞戒经》这几本比较有代表性。
但是对于初次接触佛学的人,建议还是先看一些基础知识的读物,如赵朴初的《佛教常识问答》、圣严法师的《佛学入门》、《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还有佛教史的相关著作也可以看一下。有一定基础之后,再看佛教典籍,会理解得比较深入。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全面系统的理解佛法的整体,《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时间实在少的话也可以看看它的精简版《三主要道》。
主要是四书五经。
1、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
2、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国学
参考资料来源 :--《四书五经》
本文2023-08-06 20:10: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