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龙人物简介
展龙
展龙,男,汉族,1976年11月生,甘肃靖远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清华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2016年始任河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2019年任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开封市历史学会秘书长等。出版专著4部,参撰著作3部,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等10多项。
中文名:展龙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甘肃靖远
出生日期:1976年11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代表作品:《明史辞典》、《明清史料考论》等
性别:男
主要研究方向
明清史、历史文献学
科研成果
著作
1《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独著,60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2《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研究》(独著,25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
3《明清史料考论》(独著,42万),科学出版社2016年
4《宪章录》校注(第一,73万字),凤凰出版社2014年
5《盛世下的潜藏危机:张居正改革研究》(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6《中国史学史》(合著),大象出版社2012年
7《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官德》(合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论文
1《焦_编纂义例探微》,《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2期(B类)
2《乞留:明代舆论的清官期盼与官员调留》,《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1期(B类),《新华文摘》2015/14论点汇编
3《焦_的史料价值》,《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1期(B类)
4《万斯同序、论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2期(B类)
5《“四库”馆臣论明代笔记史料》,《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第6期(B类)
6《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2期(B类)
7《传统士人群体心态的深层次解读》,《中国出版》2007年第1期(B类)
8《教育者与社会人:明代塾师群体的真实描述》,《中国出版》2011年第8期(B类)
9《“四库总目学”的大胆提出与深层诠释》,《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B类)
10《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C类)
11《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摘报》2013年7月30日论点短辑
12《略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1期(C类)
13《论张居正改革时期南方民族政策》,《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2期(C类)
14《寓论于考,纠谬钩沉》,《光明日报》(读书版)2007年4月7日
15简评《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8月29日
16《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1期(C类)
17《元明之际士大夫的心路历程与人格嬗变》,《河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C类),《新华文摘》2013年第15期篇目辑览
18《元末士大夫组织“义兵”探究》,《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类)
19《纵逸与迂怪:元末士人的狂狷精神及其现实动因》,《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C类),《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4期学术卡片《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摘)2013年7月29日摘录
20《试论元末士大夫的民族认同意识》,《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类)
21《论元末士大夫的忠义观念与国家意识》,《北方论丛》2012年第1期(C类)
22《元末士大夫雅集交游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C类)
23《元顺帝时期士人政策述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C类),《新华文摘》2010年第4期篇目辑览
24《元末士大夫的舆论批评及其蕴涵的时代意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C类)
25《元末士人的佛道情缘及其文化意蕴》《华夏文化论坛》2013年第4辑(C类)
26《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运营与管理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第2期(C类)
27《明代廪生考辩》,《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2期(C类)
28《明代诣阙上诉与国家政治研究》,《求是学刊》2015年第3期(C类),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5年第4期
29《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西南民族政策》,《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C类)
30《明初江南遗民的政治生态与命运沉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C类)
31《试论张居正改革时期明蒙贡市关系》,《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5期(C类)
32《吴晗治史精神论略》,《天府新论》2009年第5期(C类)
33《试论王重民目录学研究之特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3期(C类)
34《焦_的编纂及版本流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3期(C类)
35《版本流传考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1期(C类)
36《焦_征引文献考》,《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C类)
37《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5期(C类)
38《明清文化特点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12期(C类)
39《“制度化”史学与“政治化”史学》《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C类)
40《论忽必烈政权“汉化”进程中的士人政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09年第5期(中文核心)
41《张居正改革时期构筑北边防御体系述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中文核心)
42《张居正改革前周边民族形势之透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03期(中文核心)
43《精雕细琢实事求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4年12月1日
44《明代宝应地区水利事业研究》,《江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论辩》,《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6《张居正改革时期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透视》,《民族论坛》2013年第6期
47《张居正改革时期民族政策得失论》,《民族论坛》2013年第1期
48《明代灵州盐业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明史研究》2013年
49《明代回族政治意识与国家认同研究》,《明史研究》2016年
50《元末乱世中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及其价值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51《明代邸报出版与社会舆情传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52《元末士人拯世情怀与经世意识述论》,《石河子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53《元末士人谋营生计的多途选择及其时代意蕴》,《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54《元末士大夫视野中的农民战争及其思想意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5《论张居正的史学贡献》,《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
56《薛应_史料来源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1期
57《薛应_史料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
58《焦_著述提要补正》,《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第1期
59《纂修考》,《图书馆界》2011年第6期
60《论朱元璋教化思想及其实践》,《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
61《论朱元璋的人才观及其实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2《朱元璋礼敬孔裔刍议》,《沧桑》2009年第3期
63《明清以来焦_研究述论》,《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64《赵纪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开拓者》,《河南日报》2012-07-06
65《试论张居正的历史思想》,《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6《张居正史学思想初探》,《第十届明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67《明洪武专制统治下的士林学风及其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68《明洪武时期祭孔仪制考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9《明洪武时期文官群体来源及结构考论》,《明长陵营建600周年纪念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70《明清以来天津古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史研究》第24辑,天津社科院出版2007
71《张居正史学活动及其成就初探》,《历史典籍和正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年
72《明代孝道文化的社会普及与极端化趋势》,载《孝道文化与社会和谐》,大象出版社2011年
7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及其现代价值》,《百年名校,世纪辉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74《明代吏治的历史透视及启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75《论宋初学与儒学复兴》,载《盛世儒学与中原文化》,大象出版社2010年
76《求真务实,论从史出》(合著),《教育与考试》2014年第6期
77《评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3期
78《明代回族史研究的学术反思:历史、现状与趋势》,《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2015年
79《精雕细琢,事实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80《2012年河南省史学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81《高校中国古代史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82《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2005年2期
83《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第2期
84《高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85《高校历史专业特色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研究”
2主持国家重大出版规划项目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子项目“《明史》后期人物列传”修订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政治秩序变迁”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明代回回族群研究”
5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明代回族史》
6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明代社会舆论与国家政治研究”
7主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宪章录》校注”
8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研究”
9主持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明代社会舆论史”
10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元明之际士大夫政治生态研究”
11主持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历史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双导师制调查与研究”
12主持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新时期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3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居正改革时期社会危机探研”
14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人宋史撰述的文献价值与理论意义”
15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水利文献研究”
16参加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史(上)(第二)
获奖情况
荣誉
12015年,入选“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
22015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
32015年,入选“第七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42015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52012年,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62014年,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72014年,入选“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82014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92014年,入选“河南大学杰出科研人才资助计划(长江学者)”
102014年,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112013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22013年,获“开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32012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42014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52015年,获“开封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古韵亳州”非遗之旅第一天:曹操地下运兵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华佗五禽戏)→午餐→北关历史街区→晚餐及夜游(南湖)→住宿
第二天:早餐→古井酒文化博览园(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井贡酒酿造技艺)→午餐→涡阳天静宫→涡阳县博物馆(欣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老子传说)→结束行程
2“寻味宿州”非遗之旅
第一天:宿州市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品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午餐→宿州美术馆→宿州博物馆→晚餐及夜游(南翔云集)→住宿
第二天:早餐→灵璧钟馗文化园(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灵璧钟馗画)→灵璧奇石文化园→午餐→泗县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活态遗址及运河博物馆→中国古鞋博物馆→泗县虹乡剧场(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泗州戏)→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
行程A:早餐→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午餐→结束行程
行程B:早餐→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午餐→结束行程
行程C:早餐→砀山梨树王风景区(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砀山四平调)→午餐→结束行程
3“风情蚌埠”非遗之旅
第一天:固镇县垓下遗址公园(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泗州戏等)→午餐→禾泉农庄(参观非遗集市、体验亲子乐园等)→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冯嘴子花鼓灯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花鼓灯)→午餐→蚌埠市博物馆(体验非遗展陈馆)→蚌埠市篾匠街→结束行程
4“姜尚故里”临泉之旅
第一天:临潭笔荘(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姜尚工艺展览馆(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泉葫芦烙画)→午餐→文王酒厂(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文王贡酒酿造技艺)→豪杰杂技艺术学校(市级非遗传习基地)→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中环格林童话世界→世界魔幻动物园→午餐→临泉县博物馆→长官杂技小镇(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泉杂技)→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姜公冢(欣赏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姜子牙的传说)→木一博览园→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午餐→结束行程
5“寻艺六安”非遗之旅
第一天:临淮岗景区(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霍邱柳编)→午餐→李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集区三元镇乡愁文化园(参观民间艺术馆等)→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红军广场(欣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别山民歌,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大别山玉博园(参观园内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等)→午餐→大别山金寨灵芝文化馆→先徽食品(参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响洪甸水库→午餐→“见山水”帐篷露营地(参观茶文化博物馆)→结束行程。
6“匠心传承”芜湖非遗之旅
第一天:赭山公园→芜湖工艺美术厂(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午餐→枕水官巷景区(体验皖南木榨油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西河古镇(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弋农古琴斫制工艺)→珩琅山风景区→午餐→陶辛水韵景区→结束行程
7“文房四宝”宣城非遗之旅
第一天:宣州宣笔厂(张苏笔庄、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笔制作技艺)→午餐→泾县黄村镇安徽省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省级非遗工坊)→晚餐及住宿
第二天:早餐→泾县丁家桥镇三希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体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籍装帧)→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泾县红鹿宣纸工艺厂(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纸帘制作技艺)→午餐→泾县宣纸文化园(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早餐→旌德县宣砚文化园(省级非遗工坊,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宣砚制作技艺)→午餐→绩溪县徽墨文化园(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结束行程。
8“灵秀青阳”非遗之旅
第一天:池州市大九华山圣武雕塑有限公司(省级非遗工坊,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阳生漆夹纻技艺)→青阳腔博物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午餐→九子岩景区→晚餐及夜游芙蓉湖→住宿
第二天:早餐→青阳县太平工艺美术扇厂(省级非遗工坊)→青阳县九子山布鞋制造公司(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九华布鞋制作技艺)→青阳农民画基地(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阳农民画)→午餐→陵阳镇(陵阳老街、陵阳镇天下粮仓主题文化园)→结束行程
9“拾遗潜山”非遗之旅
第一天:王河镇薛家岗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长庚故居→王河舒席非遗工坊(省级非遗工坊)→黄泥镇→午餐→黄铺镇黄铺村→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痘姆陶器烧制技艺)→晚餐及夜游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住宿
第二天:早餐→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庄茶博园→茶庄酒墅民宿(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封缸酒酿造技艺)→午餐→天柱山主峰景区→晚餐及住宿
第三天:
行程A:早餐→杨家祠堂→杨家老屋→官庄镇→午餐→桑皮纸制作技艺展示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结束行程
行程B:早餐→梅城镇→二乔公园→王河舒席展示馆(观赏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王河舒席)→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展示馆(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午餐→结束行程
10“美在徽州”非遗之旅
第一天:歙县工艺厂、老胡开文墨厂(体验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午餐→徽州古城→晚餐及夜游→住宿
第二天:早餐→潜口民宅→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体验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午餐→而可漆艺工作室(观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徽笔制作技艺)→晚餐及夜游(屯溪老街、河街、黎阳in巷)→住宿
第三天:早餐→休宁县万安罗经文化博物馆(体验国家级非遗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齐云山风景区→午餐→齐云小镇(体验省级非遗徽州手工纸、徽州剪纸等制作技艺)→晚餐及住宿
第四天:早餐→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宏村(观赏人类非遗代表作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午餐→黟县守艺人徽州雕刻传承中心(体验国家级非遗徽州三雕-木雕)→结束行程
网友称高晓松抢了古籍整理的功劳,网友们有可能是因为看不惯他这样。我们都知道高晓松是一个非常有才的,可以说是一个作家,也看到了,说是一个诗人,我们在平常的一些综艺节目,或者是与他的聊天过程中,他每一句说的话像是都是一个十人,说出来还一样的,而且出来的话就像都会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还有非常喜欢他说话的那种态度,和他交流这个人就像是一个朋友,或者是一个知己一样可以随时读懂你的心,然后去了解我们可以说和他交流是非常舒服,合同唱的,所以说有时候平常在网上看他的视频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所以说我们应该多在我们平常日常的生活中多去看书,不管,是什么样的书?我们都应该去有所涉及,因为我们在以后与人交流,或者是交往的过程中,这种随机性是非常大的,而且如果说是你出口成章的话,别人也是对你非常的要好和看得起的,而且他也会对你有所青睐,这都是看书所得来的好处,所以说我们应该好好的去看书,去学习,争取可以做到这一点 。再一个他就是比较喜欢一些文国家古典文艺的一些小说,但这个就是每个人的喜好,假如说有些人就喜欢一些理科呀,或者是工科呀,喜欢动脑子的,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一些文雅的,典雅的,典雅的,有一些艺术色彩的,反正就是一些比较具有精神或者是物质生活上的一些补充,所以说这方面他还是涉足的比较多的,也因此,现在还有这么多的网友回来说指责他,说他这都是有可能的。人与人本来就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会喜欢,有些人就不喜欢,你尽管走自己的,其他的不用管就好。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保藏、展示国家版本资源的场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
总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文瀚路1号,西安分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秦岭圭峰山麓,杭州分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润路1号,广州分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凤凰山麓,均于2022年7月23日落成,2022年7月30日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版本馆各场馆分布于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各场馆均依山而建,采用“一总三分”馆藏体系,复制备份版本资源,实现永久保存的效果。中国国家版本馆各场馆均设置展示区、保藏区、洞藏区、交流区等。
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2019年,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项目启动。同年6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进行概念设计工作。2020年8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建设项目打下第一根工程桩。
2021年3月,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年5月2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获赠10种782册(件)古籍。
同年6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2022年1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建设项目完成五方主体竣工验收。同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北京、西安、杭州、广州四地四座版本馆同时揭牌。
同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北京、西安、杭州、广州四地四座版本馆同时开馆。同年8月1日,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开放预约。
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美育与审美文化研究所、艺术文化学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
诗学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Chinese Poetry Research Center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成立于2000年,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组建以来,本着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宗旨,注重诗学的文学研究本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广泛吸收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促进传统诗学向现代转换,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在文献研究(包括历史文献与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诗人诗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绩。中心的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一项、全国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安徽省图书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大项目7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0余项。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鉴赏丛书》、《中国诗学研究》等丛刊,出版专著20余种。 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中国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下设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语文学科教育学),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一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二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四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三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省级重点课程(现代汉语),一个省级刊物《学语文》。学院设立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1个,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备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
专著:2000-2006年共出版各类著作172部,其中专著90部。
课题:2000—2006年各类课题共立项20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38项,厅局级项目89项, 校级项目71项。
论文:2000—2006年共发表论文1136篇,其中国家重点级论文135篇,国家级论文147篇。
学术:一、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邀请一百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
二、2000年以来我院先后20次举办了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2000年以来,文学院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港台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尼泊尔、新加坡、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文化教育交流关系,连续主办了第13次全国《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第11次全国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第一、第二次中国诗学研讨会、2001年国际华文诗歌研讨会、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次国际老舍研讨会等等全国以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2011年11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2011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皖江学院承办。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蒋承勇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近20人,安师大副校长李进华教授,皖江学院常务副院长闫蒙钢教授,校教务处副处长刘桂云研究员,文学院院长丁放、党委书记余大芹、外国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会议。
在对韩愈的评价中,“道济天下之溺”是任继愈最为看重的,也是他继承韩愈最多的精神。除了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任继愈先生还以其博学、认真、创新和爱国精神,为广大学术界人士留下了一笔财富,树立了一座丰碑。他人尽管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在任老的精神鼓舞下继续前行
任先生是我们的楷模,他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提携后学,关爱青年学者的儒师精神。任先生一直致力于提携后学和关爱年轻学者。1980年,我写了一本有50万字左右的《朱熹思想研究》,都是手稿,他不怕麻烦,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并写了序。他在序文中说,年轻人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1982年,我们去美国参加朱熹思想讨论会,这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第一次去美国,当时87岁高龄的冯友兰先生也一起去。任先生是我们的领队,他不仅照顾年长的冯先生,对我们年轻的学者也是照顾有加。
终日乾乾的君子风度和品德。任先生非常儒雅,文质彬彬,有君子的风度和品德。他一生工作勤勤恳恳,鞠躬尽瘁。70多岁还在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每天和普通人一样上下班。不仅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仍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每年要写20多万字。他常说:“我的时间就是我的学术生命。”
精益求精的精神。任先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写文章、编书,始终精益求精。大家都说无错不成书,但是任先生编的书中间错误是非常少的,这一点从《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上就可看出。他一生编著的图书非常多,我问他:“你编了那么多书,你自己看不看”他说:“我不仅都看,而且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发现错误就让他们立即纠正。”所以我们看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才能够获得如此多的收益。任先生的精益求精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还表现在他对学术本身的深入研究,不断探讨,不断听取大家意见,从而使观点不断趋于完善。这种精神对我们年轻人做学术,做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勇于创新的精神。有没有创新精神,是学者学术生命能不能延续的关键,而任公这一点非常让人佩服。1982年,在朱熹思想讨论会上,他提出的论文说,宋明理学是一种成熟的宗教,把儒教认定为一种宗教,认为儒家从教宗、经典到仪式都有,应该是一种宗教。这种观点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我们从这一点则可以看出他不怕别人批评和质问的创新精神。而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认同他的观点。
为他人着想的利他精神。他把年轻人的需要,把对年轻人的培养放在首位,从而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得到延续、提升和发展。我们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一直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源于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爱好和弘扬。五四运动后对中国文化一直采取的是批判态度。但是,任公一直坚持弘扬中华文化,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1961年开始编中国哲学史,在当时就很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进行研究。正是因为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他能这么做。
任公的这六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尽管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他精神鼓舞下继续前行。
□白化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总持国家大项,领袖群伦
可以说,任先生和季先生代表了一个时代。他们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这一批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随着两位前辈的去世,这个时代也基本上要过去了。
说到任先生在学术方面的贡献,我总结了这样两句话,即“整齐经史百家,权衡儒释道三教。”所谓“整齐”,就是把经史百家拿来重新用新的办法编排。而“权衡儒释道三教”指的是他把儒释道三教逐一评译,而且寻找三者的内在关联,把三者联系起来。这一点,只有他一个人做到了。
他“总持国家大项,领袖群伦”。任先生是文科的“总司令”,他总持了大部分的国家级大的文化项目,比如《中华大藏经》(这已经编完了,续编正在开始编),任先生领导了几乎30年。还有“二十四史”的重新教点,也是由任先生挂帅。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如他领导的《中国佛教史》八卷本,现在才出了三卷;《中国哲学史》多卷本现在才刚开始做;“二十四史”也由他主持。其他如清史稿,也有任先生领导的队伍在。而跟国家图书馆最有关系的“古籍保护中心”也是任先生领导的项目,内容是关于古籍的保护,关于国宝级古籍的评定,以及已经损毁的古籍的修复。在这个过程中,他把我们这一批上世纪50年代党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给统领了起来。
他做领导,是真领导,不是只挂名。常常是既做政务指导也做业务指导。他不但对主要方针政策以及某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指导,而且对每一个项目的指导常常能传达到中层以上的干部。我本人在《中华大典》的修订工作中就常常得到任先生的亲自指导。由于他事必躬亲,也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敬重和爱戴。
作为领导,他非常知人善用,他提拔的干部一般都是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的。他对于手下的干部又是十分爱护的。不仅过问他们的业务,更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这些细心的关怀常常让人感到很温暖,很感动。
他做国图馆长后,把国图搞得很活。他提出了很多建议,“古籍保护中心”就是他到文化部争取来的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搞活了国家图书馆,全国的许多公共馆都因此受益。现在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
对待朋友,任先生从来是尽心帮助。中央民族大学已故教授马学良先生与任先生在西南联大同为研究生,当时马先生研究少数民族文字,需去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调研,准备硕士论文。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他所去的地方是彝区,非常贫穷,不但吃不上穿不上,而且当地百姓对他也不友好。马先生有些撑不住,不断给任先生写信,说坚持不下去了,想要放弃。任先生不断写信鼓励他坚持住,同时立刻带了大批食品、日用品,雇了个小毛驴给他送去。也正是任先生的鼓励,马先生才坚持了下来。马先生后来论文写出来因为一半是彝文,没人认得,也只发了个提纲。这部著作随后就被搁置了起来。到最后马先生自己都绝望了,任先生却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使它出版。也正是在任先生的帮助下,这本书终于在马先生逝世前一个月得以出版,并且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任先生对友情的真挚。而这类事情,任先生办过好多项。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辈
任老是很重视实践的人,对我国学术文化贡献很大。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宗教学,他是中国现代宗教学研究的开拓者,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宗教问题,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天地,影响了一代人。他本人在佛教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并且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扬。
二是《中国哲学史》,在上世纪60年代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品位质量极高,我们都是作为读本认真来读的。
三是对文化的积累、开拓、宏扬的贡献很大。在他的主持下,总字数超过1亿的《中华大藏经》历经10余年完成了107卷,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宗教大辞典》和《佛教大辞典》等工具书则填补了新中国宗教研究空白。而他10余年担任国图馆长期间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贡献也有目共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人性化、规范化方面都有他本人的贡献。
四是他本人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治学严谨。据我了解,任老与季老两位都是早上四点就开始工作的,现在这样的人很少,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的成就不是凭空来的。
任老的创新精神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对《孔子》一书进行过4次翻译,不断地对书中的要义精髓进行修改,这表现了他不断思考,反思过去自己研究的成果,不断创新的精神。
任老工作非常认真,是极其敬业的一位长者。他担任中国哲学史会长,我是常务副会长,作为他的助手,很真切地体会到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常常不辞辛苦,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
任老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他非常热爱祖国,对我国的时局、动态十分关心,每言必是国家大事。尤其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更是关怀备至,并常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我们。
□隗芾(原汕头大学文学与文化学教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古代文学方面造诣深厚,令人钦佩
任老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贡献很大。1986年,汕头大学打算召开首届国际韩愈学术讨论会,参会国家包括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我担任筹备组组长。当时,学界有“南饶北季”之说,即两位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季羡林,于是我给二人打电话。谁知饶宗颐回复说,出席此会除了邀请他和季羡林之外,必须还有一人,那就是任继愈。我颇感奇怪,任继愈是宗教和哲学领域的大师,怎么会对韩愈有研究抱着一丝疑惑,我向任继愈发出了邀请。
从北京乘飞机到广州,再从广州坐了整整一天的长途汽车到汕头,当我见到坐在马路牙子上的任继愈时,他对学术的热情让我对面前这位70多岁的老人充满了敬佩之情。任先生当时腿脚不好,到哪儿去参观我先征求任先生的意见。当时路况不好,去韩公祠、灵山寺等地时,许多地方根本没有公路,需要徒步拄着棍去。他说去:“我大老远来,我一定去。”
那时,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学界对韩愈的定位依然没有定论。会上,任继愈提出,要从文学、哲学和宗教的角度继承韩愈的精神。多数人认为韩愈反佛,但是实际上“韩愈反的是那个朝代佛教的做法,而不是反佛教的根本。”正是这次会议,为后人研究韩愈奠定了基础,而任继愈的观点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在学界被证明是站得住脚的。
了解任继愈的人都知道,他本名任又之,后改名为任继愈。对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我曾问过老人,得到的答案是:年轻时,因为被韩愈忠君爱国之情打动,故改名“继愈”。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对韩愈作出了很好的评价,说他抱负宏大,自视甚高,忠君爱国,他的文章切合时弊,提倡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通常文人更看重苏轼的上半句“文起八代之衰”,而任继愈则看重下半句“道济天下之溺”,即韩愈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任先生继承韩愈更多的是继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12782
贾二强,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现并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从事历史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基础、唐史史料学、古文献研究、专书研究等多门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撰写、整理出版学术专著及古籍10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5次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2项。
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曾承担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清代版本图录》,与黄永年教授合作完成,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古籍版本研究的必备之书,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主要关注古代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最终成果《唐宋民间信仰》200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项成果属于填补空白之作,其中若干结论已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 何志龙:长期从事中东历史、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当代中东问题、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近现代史、中东国别史等课程多门。
主要研究中东历史、政治和美国与中东关系,曾在《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卷》专著。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开发和安全研究》,研究课题《冷战后的美国中东关系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了一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一项教育部课题的研究。 丁虹,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肃榆中人,教育硕士。1983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在历史系办公室先后从事教学秘书、科研秘书、总支秘书和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1998年5月起任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12月起任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
本文2023-08-06 20:20: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