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古籍善本中的刻本、石印本和影印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5收藏

如何辨别古籍善本中的刻本、石印本和影印本,第1张

刻本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石印本指用石印印刷的图书。这也是晚清时传入我国的一种现代印刷方法。 采用药墨写原稿于特制纸上,覆于石面,揭去药纸,涂上油墨,然后用沾有油墨的石版印书。石印与铅印本均是油墨印刷,与水墨印书的刻本古籍有区别,而且石印本多为手写软体字,易于辨认。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的石印文献,内容以古籍为多,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通俗小说、唱本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石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石印的《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地图、画刊、报刊和时人新作等也大量地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影印图书大约有3种方式:珂罗版影印,石印,胶印。工序基本上都是先照相,而且是依原本照相。影印本在古籍中很普遍。

-刻本

-石印本

-影印本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最具有文化气质和优雅的朝代莫过于宋朝。在这个朝代,士大夫们拥有自由和尊重,他们创造出点茶,艺术界的绘画、唱曲、文学界的宋词,前朝历史所积攒的财富和文学艺术成果在这个朝代得到充分且不遗余力的运用。

而与士大夫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书本,受到唐末藩镇割据的影响,宋朝统治者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太祖甚至立下了不杀言官的祖训。基于此,随着文人数量的增加,他们对书本的需求也增大。

因此,宋朝时期的图书事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局面。而图书刊印行业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更加重要的是印刷术的技术支撑。那么,宋朝的印刷术到底有多辉煌?又为何能在宋朝时期取得显著的发展?

一、在宋朝读书能有多幸福——宋代印刷术所必备的内部条件

1纸质优良,选择多样,赋予你极佳的阅读体验

宋代读书人众多,而为了满足士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图书生产商们更是绞尽脑汁地从纸质入手,尽力赋予阅读者极佳的阅读体验。

事实上,自唐至五代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几个专门生产纸张的地区,如四川、安徽、江西等地,都是造纸业相当发达的,特别是浙江的临安、湖州一带,其生产的藤纸,更是全国一绝。藤纸就是用古藤所生产的纸张,色泽洁白晶莹,纸质光滑坚硬,是纸张中的上品。

除藤纸以外,宋朝的皮纸和竹纸也较为有名,皮纸是用树皮制成,如楮皮、桑皮等,相比于传统的原料麻来说,成本更低且皮纸的质地坚硬,更不易腐化,因此普通人家用皮纸较多。竹纸,顾名思义也就是用竹子制成,而竹纸也是以吴越一带所产出的为佳,福建等地因为山岭众多,且气候适宜竹子的生长,因此所产出的竹纸在全国也享有盛誉。

陆游父子曾经称赞竹纸具有质地光滑、容易书写、防虫蠹、容易保存、不晕墨色等优点。由此可见,宋朝人在纸张方面有着较大的选择权,纸张在种类、数量、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之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好马配好鞍,有着丰富的纸张可供选择,那么在字方面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宋朝的印刷术更是将完美的字体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2墨质细腻,制作工艺获得显著发展

从实践角度看,宋朝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松烟和油烟,如典型的平面窑烧烟法,还有宋人创新的卧式窑烧烟法,都是当时制墨工艺显著进步的最好证明。用此法烧制出来的墨质上佳,和造纸业一样,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几个较好的制墨中心地区,如安徽的黄山、宣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一家人世代从事制墨行业的现象,更可见其手工技艺经过几代人的改进而更见精湛和高超。

3工人们的写版与刻版技巧娴熟,为印刷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精湛的技术支撑

有了优良的纸张和制墨工艺,再加上工人们娴熟的技术支撑,宋代的印刷术才得以睥睨其他朝代,这三者条件都是缺一不可的。写版需要有书法水平较高的工人师傅将文字抄写下来,因为所涉及的文字数量众多且有时候要求工人对文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一般都是由文人来完成写版工作,且较少出现换人的情况,一位文人接手了写版工作往往就由他负责到底。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简化程序,经手的人越少,与刻板工人交流起来的效率就越高,并且也能够保证书籍前后的字体是一致的,显得更加美观整齐。也有一些书籍的出版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会专门邀请当时书法界的一些名人来进行写版,目的就是提高知名度,增加书籍的销量。

而刻版技术则是要专门的篆刻人员来进行,书籍的印刷到了刻版那一步时,往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对刻版的要求非常高,什么时候下刀,在哪个位置完成笔画的连接,这其中都有着较大的学问,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将木丝崩裂,又要保证字迹刻画得清晰,因此往往都是慢工出细活,考验的也不仅是工人的篆刻技术,还有对书法、文字的理解。

所以有的篆刻工人往往身兼数职,同时还是艺术家和书法家,就是为了将完美的字形呈现在纸张上。而篆刻技术难度较高,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门家族继承的手艺,加之宋朝时期的印刷都是采用实名制的,在刻本的缝隙或最后,往往还要求刻工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刻在上面,为的就是如果出现了什么印刷或刊刻错误时,可以实现迅速的追查。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宋朝时期的刷印技术依旧走在各朝代的前列,具有用墨适中、字迹清晰等优点,并且和刻版、写版技术一样,形成了家族性的技艺传承。

可见在宋朝时期,书籍在写、刻、印等各个流程中已经实现了独立的分工,从纸张的质量到用墨的讲究,再到印刷过程中的技术精良,都成为了宋代印刷术能够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么抛开技术的原因不谈,又还有哪些外部的因素促成了宋代印刷业的辉煌呢?

二、促进印刷业在宋代取得辉煌的外部条件都有哪些?

1 统治者率先垂范阅读书籍,使得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刺激了印刷行业内部进行改革

宋代的统治者誓要将重文的政策贯彻到底,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读书去研究经史古籍,还将读书的好处渗透在一些日常的诏令当中,以督促百姓们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如宋朝皇帝就曾经多次和大臣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但喜读书”,还作《劝学诗》来引导民众们积极读书,那句流传千古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出自这里,除此之外,宋朝皇帝还试图感化武将们,通过谈话的方式将好读书的思想传递给他们。

久而久之,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原来“全民阅读”的现象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了!在统治者们不遗余力推行读书的热潮之下,百姓们自然纷纷响应和号召这一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书,而原来的印刷术还存在着许多错误,如错字、讹字和缺字等,为了适应统治者和人们的需求,印刷行业内部也就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进印刷技术,创造出更加优良的阅读体验。

2 政府设立相关的机制,整顿和督促印刷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有宋一代,不少刻本的书籍都是在官方的支持下印发的,因为印刷行业的发展事关当时统治者思想的传递,也事关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官府在很早就设立了有关印刷业运行和发展的机制。

首先是对刊刻内容的审查,对于会影响到社会民心的负面消息,官方往往对其采取禁止刊印的措施,基于此,刻工们在完成了一本书籍的刊印之后都要署名,就是为了预防此类事件,这一规定在侧面也就整治了印刷业乱刻、少刻的乱象,整顿了印刷业的运行秩序。

其次,是对印刷业的大力支持,前面所提到的能产出优良纸张和墨的地区,在当时都受到了一定的政府保护,为的也就是印刷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宋代的一些印本甚至远销海外,不仅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印刷的技术也为西方的近代文明得以迅速到来和传播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基础。

三、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刷术能够在宋朝取得繁荣的发展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是包含了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不仅仅是单纯的印刷,纸张的选择、用墨的多少,还有在书写和刻印的过程中,只有保持对每个字负责且慎之又慎的态度,才能够实现以此真正成功的印刷。

我们手中的课本,正是穿越了千年温柔的时光岁月,穿透了历史厚重的尘埃,凝结了宋人们辛勤的汗水和超群的智慧,里面每一个方方正正的字才以这样平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因此,要始终对优秀传统文化持敬畏之心和尊崇的态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