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十大景点宣城景点介绍
宣城在西汉时期设郡以来到现在已经是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看到宣城其实大家应该都是蛮有影响的,这里还是有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这里不仅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也是数一数二的,宣城有哪些景点内容,一起来看看。
1、敬亭山景区内的主峰海拔高度可达317米,历史上有名的文人都曾在此留下过诗篇。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续更有李白的追随者踏足这里。
现在的敬亭山是当地人爬山,看景的好地方。这里大片的茶园以及清新的竹林,高山顶上,将山下的美好风光尽收入眼底。
公交:
公交都停在昭亭北路靠近水阳江大道的敬亭山东大门广场(停车场)附近
广场上现在还铸就有李白雕像,距正式登山的台阶路尚有2公里。广教寺双塔,微微倾斜,这个是敬亭山的地标,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昭亭北路敬亭山东大门广场
门票:
100元/人,持本地身份证免费
开放时间:
08:00-17: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2、查济始建造于唐初,属徽派古村。此前一直居住着查姓家族,沿溪建造着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村中还可见到众多祠堂,其中可见精美的木雕、石雕,非常值得游玩。
深秋,还时不时见到来此写生的学生。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泾县城西60公里处)
开放时间:
08:30-17: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tips:
国庆10月1-7日景区24小时营业。
门票:
旺季:70人民币(3月1日-10月31日周一-周日)
淡季:55人民币(11月1日-次年2月28日周一-周日)
半票:学生、60-65岁老人、6-18岁未成年人、记者等持有效证件购票
免票:6岁以下或12米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等持有效证件
3、桃花潭闻名于李白在此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陈村与万村隔潭相望。两座古村不算是特别的精致,老街上更是可见到铺就的不规则的鹅卵石。经过狭窄的老街,更是能够见到清澈潭水。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景区
开放时间:
07:30-19: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门票
普通票:70人民币(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免票:12米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只需付10元/人综合费(包括来回摆渡船)
交通
景区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泾县汽车站有巴士到桃花潭,10元;也可打的前往约120元。
4、龙川龙川又被叫做是坑口,距离绩溪县以东11公里。龙川是典型的徽派村落,村中聚居着胡氏家族,家族中历代人才辈出。
龙川虽然是属于宣城,不过距离宣城非常遥远,达到140公里,离黄山市区近,约70公里。
村中可见小溪横穿,一直沿袭的村妇喜爱在小溪中洗衣服。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
门票:
75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5、水墨汀溪风景区宣城比较小众的景点,前往的游人不是很多,景区是一条峡谷,以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为游玩亮点。流水竹林为景区元素,其中还可见瀑布,游玩项目还包括有漂流、滑翔等等,周末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景区之中有供游人走的路,路程达到42公里,还不需要爬坡。景区观光车可载人到景区最深处,单程10元。
滑索下的滑翔伞,参考价60元。“南山第一漂”漂流夏季才有,参考价100元。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汀溪乡大南坑村
门票:
门票48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6: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6、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旌德县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房屋都是徽派建筑。
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
7、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旅游区中有一人工湖泊,其是由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形成,湖中还形成有38个岛屿。
围绕湖中山坡,其中还可见到丰富的生态林木,天然甜槠林。外境内的石柱山、高峰山风景区奇特,推荐游玩。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竹峰街道桥头铺村周塘码头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8、徽杭古道古时候连接徽州和杭州的重要运输通道,全长15公里,此古到在现在也成为徒步者的游乐天堂,古道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路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也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游玩这里最佳的时间是在3月下旬,山岭中可远见杜鹃花,开满山坡甚是好看。
门票:
普通票:68人民币(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6:00-18: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江南村徽杭古道
9、山门洞景区+广德太极洞溶洞是经过上一亿年的地壳运动变化铸成。今天其中可见大小各异的七十二个卡斯特溶洞,各洞室之间相互联系,千姿百态。目前可供参观的溶洞便有,朝天洞、水洞、山门洞、澡锅洞等等。
山门洞景区还是一处植被茂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其中有上万亩竹海,千年银杏群,红豆沙的种植也在此处。一泓山泉汇聚在此还成就一“仙池”。
广德太极洞有着东南第一洞的称号,也是有名的道教文化地,2001年就成为了国家4a级景区。
10、中国宣纸文化园之前就说宣城是有名的文房四宝之乡,中国宣纸文化园所在地就是宣城。
文化园中具备有八部分,其分别是书画长廊(含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中国宣纸博物馆、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等等。
来宣纸文化园,可在此了解千年古法宣纸制作工艺。文房中的纸、墨、笔、砚的背后制作过程,中国千年技艺,在此处可见。
现在也叫宣城,宣城市,安徽省下辖地级市。
宣城建城,始于西周、秦代实行郡县制,宣城属鄣郡。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立丹阳郡,郡治宛陵,今宣城市宣州区。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拆分丹阳郡,设置宣城郡,治宛陵,隶扬州,这是宣城这一名称,正式出现的标志。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南北朝侨置州,后期州治宣城)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一度改称宣城郡,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宁国府为宁国路,后更名为宁安府、宣城府、宣州府。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占领宣城后,复称宁国府,直至清末。
千年历史文化遗址——柏山
梅铁山
柏山,又名双羊山,位处宣城市城南梅溪路以南一里许,现属鳌峰街道办事处九同碑村。据史料纪载,此山原有唐大将许绪之墓,后墓毁,仅剩墓前两只石羊长存,故得名。唐昭宗光化年间(公元898——901),梅远(诗人,宣城梅氏始祖)为宣城掾(属官),原居城东州学西街,后子孙移居此山。其五世孙,史称“以诗名家”,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即生于斯,葬于斯。时僧人澄展世受梅氏恩德,愿终生守护梅氏家祠会庆堂,并于山上广植翠柏,日久漫山遍野,郁郁苍苍,故后人名之为柏山(见梅氏宗谱附录“梅氏祠墓图景”)。 ( m ]8 `+ 0 a: v: t4 Q& F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宛陵先生。虽其“位不过五品”,但开创了一代诗风(见拙文《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梅尧臣诗歌的平淡艺术》等),“名满天下”,受到宋代大家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人的高度崇敬,尤其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称其为李杜之后的第一人。在他逝世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很高:“自皇祐至今逾二百年矣,天下所言诗人者必曰圣俞,国人之诵所尊敬者必曰宛陵先生”。因此,梅尧臣不仅是宣城梅氏的文化始祖,更是宣城本地历史文化的始祖与杰出代表。自梅尧臣之后,宣城人文蔚起,涌现了诸如梅氏、贡氏、沈氏、吴氏、施氏等众多文化世家,形成了以梅氏子弟为主体,长达数百年,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宣城诗派、宣城画派和宣城数学派,出现了享有世界盛誉的梅文鼎、梅清、梅膺祚、梅光迪等科学文化大师。清代雍正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这样评价说:“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宣之旧族首梅氏,匪特仕科名甲于遐迩,而文章经济理学名儒,自有宋以来,彬彬郁郁绵亘辉映。”可以说,千年梅氏文化的变迁,演绎了宣城本土历史文化的兴衰。8 B+ c U: s0 [; j- N+ v
北宋以后,千百年来,尽管历经战乱兵燹,改朝换代,但柏山始终是作为宣城文化的圣地,犹如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妥善地得到保护。每当战乱平息,宣城地方官吏,出于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为了教化人民,都要对这里的文化景观,如双归山、都官墓、会庆堂、宝章阁、景梅亭等进行修缮,举办祭奠活动(见梅氏宗谱附录“历代郡侯修建会庆堂、景梅亭姓氏”);对于侵占这里的产业,以及损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行为严加饬查,并以法律的形式于以维护(见梅氏宗谱附录“宗族产业历代案卷”)。这里地处城郊,梅溪环绕,草木葱茏,山川秀美,又文脉厚重,是“宣城梅花遍地开”的梅氏文化发祥地,自古以来宣城的文人雅士,平民百姓也都喜欢来这里游玩踏青,凭吊先贤,接受文化浸染。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一切被炸毁。现存梅氏宗谱附录“赠言”中,所记载的堂记、碑记、亭记及众多的诗词歌赋就是一部以柏山为载体的极其珍贵的宣城古代文化长卷。 J) w5 f G e# G! k# E2 P3 k
宣城近代经济、文化遭受的最大的一次破坏,是清末的“咸丰之乱”。由于宣城地处南京(太平天国建都于此)外围,战略位置重要,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拉锯战,连年的战乱、瘟疫使本地“士民存者不足百分之一”,屋宇倾颓,田地荒芜。宣城境内的梅氏家族,除了城西四十公里青弋江两岸的一支外(章务望,梅禹臣后裔),余皆死于战乱或迁徙。当时居住在柏山祖居地的梅氏后裔(墨荘望,梅辅臣后裔),迁徙时将存放于宗祠的九具先人灵柩,一字摆开安葬在山腰的一道土埂上,因为坟墓与墓碑形态一致,后移居宣城的居民,就称此地为九同碑(字迹尚清晰的碑体,现作为石桥横搭在已成为污水沟的梅溪上。)% U7 K7 P) t! l) A4 B; e/ M
经过这次战争,古宣城已面目全非,。居民基本上都是战乱后,从河南、湖北等各地迁徙过来的,传统的宣城历史文化也因此而失传,以至湮没了。柏山,这块宣城人民千年的古文化圣地,也再末能恢复昔日的风采。现在这处已遍布民居的文化遗址上,除了还可以找到一些残碑断碣外,只有一只梅氏故居门前历经千年历史风雨的石犼,孤零地蜷伏在山岗上,面对着喧嚣的市区,看着咄咄逼近的商业开发,忧虑着自己的命运,是那样的凄惶与无奈。
文房四宝最出名的产地是安徽省宣城市。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
安徽省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均为上品。
宣城的发展:
宣城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交汇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宣城自古有“南宣北合”一说,有着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宣城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境内有文房四宝文化、徽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宗氏文化并存共荣,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之称。
本文2023-08-06 20:28: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