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三足金乌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传说中的三足金乌是什么,第1张

山海经记载的三足鸟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山海经》中又有关于三青鸟与五彩鸟的记述,同样是非常奇妙的神鸟。如《西山经》说“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大荒西经》说,大荒之中,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骛,一名曰少黧,一名曰青鸟”;又说“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这些记述中的三青鸟与五彩鸟都非同凡响,也是古代先民崇鸟观念的反映。《山海经》中虽未见“使三鸟”之说,但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已含役使之意,而且三青鸟与五彩鸟皆是三只。袁珂先生认为,通过这些记述可知,“三青鸟者,非宛转依人之小鸟,乃多力善飞之猛禽也”。金沙遗址出土青铜有领璧形器上的三只神鸟,那华美的冠尾和矫健的飞翔之态,是否也与上述的神话传说有关呢

值得提到的是,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在宋本中作“三足乌”。 《史记》载司马相如《大人赋》中也说“亦幸有三足乌为之(西王母)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还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河图括地象》中也说“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所以郭璞认为三青鸟即为三足乌。袁珂先生亦持相同看法,认为此说有理。我们知道,《淮南子·精神篇》中说的“日中有踆乌”,即为三足乌,又称为阳乌或金乌,被认为是日之精魂。古籍《洞冥记》中则又说三足乌是羲和役使的日驭。由此可知,它们实际上都是太阳神鸟,属于十日神话与太阳崇拜观念母题范围内的不同传说。这里附带要提到西王母神话传说的起源传播,其中浓郁的巫术色彩、复杂的精神内涵(如魂归天门观念、升天成仙思想、龙虎座透露的图腾崇拜意识和信仰习俗,以及三足青鸟的特殊象征含义等等),都与古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足鸟的形态

关于三足乌究竟是什么形态,因古籍中并无记述而不得其详。求诸出土资料,我们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三足乌的描绘,有的在圆日中刻画一只飞翔的金乌,有的将圆日刻画在阳乌的胸部作展翅翱翔状,还有的则将三足乌雕刻成有三条鸟腿的奇异模样立于日轮之中。这些描绘丰富多样,并无统一的模式,大概都是后世对于远古神话的一种想像式的解释和表现。这些图像(特别是三足乌刻画成三条鸟腿的怪谲之态)曾遭到汉代学者的诘难,王充对此就大不以为然,《论衡·说日》说“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审日不能见乌之形,通而能见其足有三乎此已非实”。实际上在商周以降的图像纹饰中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常常将三足乌描绘成绕日飞翔的三只神鸟。例如战国时期和秦代一些铜镜上的三鸟环日图,三鸟均为一足,有学者认为“可能为三足乌传说的演变”,还有汉代瓦当上绕日飞行的三鸟纹,表现的也是同一个主题,可知三足乌的数量应为三只,“也可以看作是以‘三青鸟’形式表现的日精”。

无 题

李商隐

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无题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第三首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他的悲苦命运和人生际遇,也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出来。他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除了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十几首诗之外,还有些以首两字或句中两字为题的,以及虽有题但实则无题的,一般也归入无题诗一类。这些诗构思细致,深情委婉,音律和谐,引起了很多人的深切共鸣,而且一直也是研究者热衷的内容。但是它们大多绮丽莫测,扑朔迷离,难于把握。《文心雕龙·隐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指的是篇中有言外之意,秀指的是语言独拔俊秀。这些特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无题诗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锦瑟》一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间两句采用典故,引入种种意象,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和韵味。后人对此诗的解读颇多。有以锦瑟为令狐楚家青衣的情诗说,有以中间两联为适、怨、清、和四曲的咏瑟说,有睹物思人悼念王氏的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即使完全清楚诗中的典故,明白字句的所指,也并不是完全理解了这首诗。即使它确实是悼亡所作,却也已经和诗人的其他感情融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华年的感慨,有追忆的惘然。我们读这首诗所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我们觉得它是美的,给了我们情感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发,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初读到的,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虽然并不能从文字上完全理解,但它带给我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再和我自己的经历和体味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对过往情感的思考。后来读“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有了对华年易逝的感叹。这两联写得俊秀,写得美,容易懂,而中间两联则显得生疏一些,但是更含蓄更有意味。这就体现了隐章和秀句的结合,显得一唱三叹,意味深长。王蒙在《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中提出,如果把李商隐诗中较平易的首联和尾联连起来,弃其腰而取其首尾,删繁就简,则所写为何就会明白许多。依照这种方法,我们读诗时候也要从情感和意象的角度出发,才能在跳跃的结构中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妙处。

另一首诗相见时难别亦难直接标明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主要是书写与女冠宋华阳的恋情的。蓬山、青鸟是与道观相关的意象,其他无题诗中的紫府、琼台、碧城都与此类似。这类女冠诗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占了很大部分,类似的还有《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碧城三首》、《一片》(一片飞烟隔九枝)、《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等等。由于是与女冠的恋情有关,所以多写得朦胧婉曲,并且隐去了题目。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和理解无题诗的一把钥匙,作者为了写自己不愿言明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所以采用了这种曲折隐晦的手法。这首诗可以单作为爱情诗来看。首联化用曹丕《燕歌行》中的诗句“别日何易会日难”,连用两个难字,显得回环往复,深情曲折。颔联塑造的春蚕和红烛的意向,将情思的缠绵和分离的苦楚推到极致,更是成为富有哲理的全篇秀句。整首诗反映了对爱情的精纯的体味。

《无题两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是两首恋情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凤尾”一首首联写所思之女子,“香”、“缝”解为“相”“逢”也未尝不可。颈联以“金烬暗”和“石榴红”来隐喻灯灭和春尽,写得曲折了些,但是写得含蓄,写的美,将无望的惆怅之情艺术地刻画出来了,这是隐章的妙处。尾联以西南好风代所思女子,写得很优美。

“重帏”一首写尽重帏深处,清宵甚长,风波相凌,月露无情。尾联以相思无益自解,惆怅之中痴情难了,写得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无题四首》含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次章(飒飒东风细雨来)写深锁幽闺的女子对爱情的炽烈追求和失望时的痛苦。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首联初看似是平淡的写景,实则是寓情于景。细雨轻雷,将凄迷之景和惆怅之情融为一体,纪晓岚评价此句为“妙有远神,不可理解而可以意喻”。颔联写女子所处隔绝寂寞之境。颈联承前而起兴,引用韩寿、曹植的典故。尾联则是写寸心灰尽,徒思无益,两个一寸更是把不能量度的相思和失望写得真真切切,让人读了很受振动。诗中百转千回的失望和难以泯灭的春心感人至深。

《无题》(照梁初有情)是一篇清新自然的描写爱情相思的五言律诗。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首句写所恋女子之美如巫山神女、出水芙蓉,颔联进而描写女子的娇艳动人的外貌,通过衣着服饰的清新可人而衬托女子之美。颈联写盼归的情态,给人人物以生命和灵性,使所咏之人真的活了起来。如果把末联理解为时局不平,犹如棋局,则显得有些牵强,与整首诗的意趣也不相合。而参照《柳枝五首》其二“玉作谈棋局,中心亦不平”,解释为如柳枝一样的女子荡漾难平暗自嗟怨的心态则更适合些。

另一首五律的主旨则更难解些。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同一首诗,表面看和解开看就是完全相异的两个内容,这在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中还有不少例证,甚至但凡写爱情愁苦的诗,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和作者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李商隐身处晚唐,又陷于牛李党争中,抱负难酬,才华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他的身世和际遇,以及人生的感悟,也自然会渗透到他的感情中去。他的无题诗多以恋情为主题,又多是朦胧婉曲的,从知人论事的角度来看,将其中的一些理解为所寄寓也是可以的。

纵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是朦胧的印象,贯穿其中的是缠绵的情感,不同的人读了,所能理解的程度有差别,所能感受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其中的隐篇还是秀句,都带给我们美的体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的地方。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中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对于一般读诗的人而言,这样已经足够了。相对于前人繁多的评论和解释,诗所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和共鸣。

李商隐自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如果对他的无题诗不求甚解,只看作泛泛而谈的艳情诗,本来倒也好理解一些。可是,作者虽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后来说诗的人,总是能找出诗中的本事来,不仅是确有寄托,而且是确有其事。

比如李商隐《无题四首》,或曰是入茂元幕府时感叹之作。或曰是希望令狐绹推荐他入翰林院,向绹陈情而作。且如“蜡照”、“贾氏”、“楼响”等联,均似实赋其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张采田曰:首章纪令狐来谒,匆匆竟去之事。次章盼其重来。三章纪往见令狐,亦匆匆一面,不容陈情之慨。四章纪归来辗转思忆之情。

一章程梦星笺注曰:起句言来居幕府,曾是何官;已去秘书,竟绝踪迹。次句言幕中供职之勤,夜则月斜,晓则钟动。三句言自别兰台,梦中岂无涕泣,无奈其无可诉语。四句言自掌书记,未免受人促迫,往往不待其墨浓。五六又追忆秘书省之情事:宿值紫禁,亲见翡翠金屏;身近御炉,香度芙蓉绣带,何其乐也!七八谓今则君门万里,比之汉武求仙,虽未得至蓬山,犹邀王母之降;若己甫授秘书省,竟未得入,是则较蓬山之远更为过矣。

二章有“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本从谐音,只说的“相思”二字。而徐德泓笺评曰:是以私谒侯门者,如啮锁而入;暗相援引者,似牵丝而汲也。

爱情的失意与仕途的失意,本也有相似之处,在吟咏失意爱情时融入政治上失意之感,也有可能。蓬山重隔之恨,可望莫及之叹,或亦寓焉。但是此种寄托,只能在于形象之联想,而在字句间比附索隐,却是走火入魔了。在我看来,这些诗里面所谓的“本事”,全是后人读出来的,我宁信其无!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此之谓欤?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典故一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典故二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8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

  鸿雁传书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又名:飞鸽传书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

  1鸿雁传书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又名:飞鸽传书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3简单说就是海日生于残夜,将趋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将赶走严冬。千古名句,表现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 抒发作者思归盼归的乡情。

花友们见过蜂鸟采集花蜜的样子吗?不管是见过真实的还是只在照片上见过,都可以感受到蜂鸟的玲珑小巧与可爱吧!小小的蜂鸟快速扑棱着翅膀,把嘴伸进花芯那里去采集花蜜,简直能把花花和花友们的心都萌化了呢!

其实,自然界中有一种花,它长得就特别像蜂鸟采集花蜜的样子,这种花卉就是青鸟花。而且青鸟花的花朵都是凑在一起的,看上去就像是无数只的青鸟花在争着抢着采集花蜜,非常别致!

相信花友们第一眼看到这种花卉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吧?怎么会有这么生动的花卉,它甚至比白鹭草更逼真!

没错,青鸟花就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只不过它大面积生长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目前我们国内市场上还是比较少看见这种花卉的。见过青鸟花的花友都不算太多,在家里种青鸟花的花友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不过,如果有花友比较喜欢这种花卉的话可以去花卉市场上打听一下哦,某些电子商城也可以买到青鸟花的种子呢!关于青鸟花的养护方法花花目前还了解有限,如果有花友成功养出了青鸟花可以和花花交流一下,花花超级期待花友们的反馈哦!

青鸟花特别精致、好看,但是花友们绝对想不到它是豆科猪屎豆属的!猪屎豆啊,花友们有没有想起我们那些非常熟悉的名字呢,比如“屎蛋儿”“狗剩儿”……没想到青鸟花高冷的外表之下还藏着一颗非常逗的心呢!

关于青鸟花其实还有很多种版本的故事呢!

第一个版本是说青鸟花原本是一种不开花的、丑陋的植物,一只蜂鸟却不嫌弃它的外貌丑陋,在青鸟花这里停了下来。时间久了之后青鸟花和蜂鸟就产生了感情,青鸟花不想让蜂鸟飞走,因此就用虬须把蜂鸟绑在了自己身上。

第二个版本和第一个版本很像,都是青鸟花与蜂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只不过这次是蜂鸟自愿留下,想要永远陪伴青鸟花,因此青鸟花和蜂鸟就长在了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花花觉得,故事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青鸟花的神秘色彩,让人对它更加感兴趣。当然,故事只是故事,花友们听个乐呵就好啦!

澳大利亚当地的人们也是非常喜欢青鸟花这种花卉的呢,不仅是因为它长得可爱,还因为它的用处特别多。据说青鸟花有很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不过国内目前对青鸟花的资料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花友们对待这种花卉还是要小心谨慎哦!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当地居民好像还会利用青鸟花的茎来编凉鞋,原理大概和我们先辈们编草鞋差不多吧,这也能反映出青鸟花的茎的柔韧度和坚韧度非常好呢!

虽然花花和花友们一样对青鸟花感到好奇,但是我们对这种花卉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花友们在探索新鲜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些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