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永乐大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什么是永乐大典?,第1张

《永乐大典》是大明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缙和姚广孝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元年(1403年)雄才伟略的永乐皇帝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在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悦,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扩展资料: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相比,《永乐大典》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

首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张说(667-730)《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一诗的前两句。

东壁,指天上二十八星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中的“东壁宿”。东壁,主天下文章,为天下图书之秘府。

西园,当指汉代上林苑,泛指皇家园林。古人形容藏书之多,常说“东观西园之富,名山秘阁之藏"。此诗为张说在宫中丽正殿书院接受赐宴时所作。因此用天上的东壁和汉代的上林苑来比喻皇宫藏书之多。

图书府,就是藏书之所。翰墨林,《文选》张协《杂诗•结宇穷冈曲》云:”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因此也是指人材汇萃之所。后来演变成了翰林院。

总之,张说此诗,基本上每一句都是典故来历的。当然,不知道这些典故,也不影响我们对基本意思的理解。这就是用典的高明之处:让内行看到门道,让外行也能看到热闹。

北京的文渊阁和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镇汇金山寺内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的文测司为清代七大藏书阎,是珍藏《四库全书》的书库。 七大藏书阁,皆以文为首,第二个字多从水旁,象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渊阁。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扩展资料:

清朝用于藏书楼内存放《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作为讲经筵之处。

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此,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

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

-文渊阁

秦汉至隋唐的宫廷藏书

早在秦代,宫廷里就已经有保存文物古籍的金匮石室。西汉继承了秦代的宫廷藏书,建立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收藏典籍之所。其中石渠阁在未央宫殿北,为萧何所造,以藏入关所得秦朝图籍。石渠阁之下,砻石为渠,藉以导水,因以为阁名。此外,萧何又造天禄阁、麒麟阁,以藏秘书,处贤才,刘向、扬雄曾先后校书於此。东汉禁中的著名藏书之所是兰台、东观。其中兰台所藏宫中图书,由御史中丞掌管。东汉建都洛阳,其宫城分为南宫、北宫两个部分,东观位於南宫,是东汉宫廷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大臣们奉旨修书的文化中心。汉初的宫廷藏书,主要是诸子之说,尤以兵、刑、法、儒各家著述和律令、礼制方面的书籍最为丰富。

隋朝宫廷藏书之所,以秘阁、观文殿和嘉则殿最为著名。隋炀帝曾命儒臣将秘阁中的珍本各抄写五十部副本,由宫中装帧完成后再入藏秘阁。位於洛阳宫中的观文殿,於东西厢房设立书库,分藏各类的典籍。位於长安的嘉则殿,藏书丰富,隋炀帝曾命儒臣分类整理藏书,删除重复,精加校对,最后得精品古籍计三万七千卷。

唐朝初年,接收了隋代宫廷旧藏,建立了唐朝宫廷藏书。始设於唐中叶的集贤殿书院是从隋代掌管图集的秘书之职发展而来,形成了唐宫最重要的皇室藏处之一。开元五年(西元七一七年),唐玄宗命儒臣在乾元殿东厢缮写宫中所藏经、史、子、集四部类书籍,以充实内府藏书。开元六年,改乾元殿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二年,在东都明福门外设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到开元十九年,集贤殿书院藏书已多达八万九千卷,绝大部分都是精校的宫廷善本,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藏四库。其中含有颇多宋、齐、梁、陈、周、隋的宫廷旧藏,以及贞观、永徽、乾封、咸亨旧本。

◎ 从崇文院到奎章阁

宋太祖在位期间(西元九六○至九七五年),前朝皇家书室的珍本古籍,都成了宋朝宫廷藏书的基础,其后在接收五代十国的宫廷藏书,并广徵天下遗书后,藏书数量猛增。宋初的宫廷藏书,集中在原旧宫三馆。宋太宗御极之初,别建新三馆於左升龙门东北旧车辂书院原址上,太平兴国三年(西元九七八年),正式赐名为崇文院。在崇文院之东为昭文书库,南为集贤书库,西为史馆书库。其中史馆书库又细分为经、史、子、集四库。昭文、集贤与史馆四库合称为崇文六库,六库中所藏珍本古籍,合计正副本共八万余卷。

位於元朝皇宫兴圣宫大殿兴圣殿西庑的奎章阁,是元代著名的皇家书室,它始建於元文宗天历二年(西元一三二九年)。当时设立奎章阁的目的在让儒臣进经史诸书,讲论学问,以明帝王之道。奎章阁收藏了丰富的书画图籍,此外,崇文阁也是元朝重要的皇家藏书之所。

◎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明代的宫廷藏书,是承自宋、辽、金、元的宫廷藏书。明太祖定都南京,营建紫禁城时,即建立了文渊阁,接收了元代奎章阁、崇文阁等皇家书室的藏书。明成祖迁都北京,营建北京紫禁城后,便在东华门内重建文渊阁,收藏来自南京文渊阁旧藏的珍本古籍。明成祖命儒臣利用宫廷藏书,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更广采各类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六年(西元一四○八年),历时五载,重辑成书,改称《永乐大典》。全书正文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和目录六十卷,共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字数共三亿七千万左右。全书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方面,宋、元以来的佚文秘典搜集颇多,嘉靖、隆庆年间,另摹副本一份,原本存南京,正本藏於文渊阁,副本藏於皇史宬。

清朝入主中原后,全盘接收了明朝宫廷的藏书,也是历代皇宫藏书的继承者。清朝内府藏书,原先分别庋置於昭仁、养心诸殿,景福、乾清诸宫,以及文渊诸阁,摛藻堂、皇史宬等处。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入藏即将问世的《四库全书》,而在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仿浙江范氏天一阁建造了文渊阁。

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四库全书》告成,以缮正的第一部,贮於文渊阁,计经部十类,六百九十五部;史部十五类,五百六十三部;子部十四类,九百三十部;集部五类,一千二百八十二部,共三千四百七十部,七万九千余卷,装成三万六千余册。全书底本,藏於翰林院。又另抄六部,分贮於圆明园之文源阁,盛京之文溯阁,热河之文津阁,镇江金山之文宗阁,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以及杭州西湖之文澜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