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甘草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土甘草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南宁市药物志》·土甘草 21 土甘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3 《广西中药志》·土甘草 31 土甘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土甘草 1 拼音

tǔ gān cǎo

2 《南宁市药物志》·土甘草

土甘草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岗梅根之别名[1]。

21 土甘草的别名

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2]

22 来源及产地

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rella (Hook et Arn)Champ ex Benth的根。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2]。

23 性味归经

苦、甘、凉。入肺、胃经[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津,活血[2]。

1治感冒,发热口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肺痈,咳血,痔血,跌打损伤。煎服:15~30g[2]。

2治胆道感染,子宫内膜及附件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2]。

25 药理作用

制成100%注射液肌内注射。岗梅叶:煎服治感冒,哉捣敷跌打损伤、痈毒、疔疮。叶含梅叶冬青酸A,B,C,具抗肿瘤活性。注射液可保护离体豚鼠心脏,体外有抗菌作用[2]。

3 《广西中药志》·土甘草

土甘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1]。

31 土甘草的别名

土甘草、四时茶、节节珠[3]

32 来源及产地

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的全株。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3]。

33 性味

甘,凉[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3]。

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煎服:15~30g[3]。

2捣汁外涂治湿疹,热痱[3]。

35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堿,野甘草酸(Dulcioic acid)、依弗酸(Ifflaionic acid)、高蟥芩素及其7葡萄糖醛酸苷、β谷甾醇、脂肪油、甘露醇、氯化钾及磷酸盐等。根含薏苡素、白桦脂酸。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3]

36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婴童百问》卷一引《活幼方》:定命散处方蝉蜕14个(去嘴脚),全蝎14个(去毒)。制法上为细末,加轻粉少许和匀。功能主治初生儿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少许,乳前用乳汁调下。摘录《婴童百问》卷一引《活幼方》《卫生总微》卷十九:定命散处方川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白僵蚕(直者,炒去丝嘴)半两,甘草(生)半两,五倍子1分,腻粉5筒子。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缠喉乳蛾等病。用法用量每用1字,竹笔筒子吹喉中。如毒气攻心肺,喉中生疮,咽饮不得者,以孩儿乳汁调药1字,鸡羽蘸之,深探入喉中,得吐者活,不吐者死。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九《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定命散别名定命朱砂散处方丹砂(研)半两,龙脑(研)2钱,乳香(研)2钱,马牙消(研)2钱,甘草(为末)2钱。制法上为散,用十二月新豮猪血半升同研匀,取青竹筒长2尺,留两头节,开一头作窍,注药在内,黄蜡塞定,以油绢紧裹封,勿令透气,埋地坑中,至一百五日取出,水洗,挂风中49日,劈开取药,研为细散。功能主治发出毒气。主小儿疮疹,毒气不出,或出后干黑色。用法用量定命朱砂散(《痘治理辨》)。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圣济总录》卷六:定命散处方蜈蚣1条(全者),乌蛇(项后取)1寸,白花蛇(项后取)1寸(先酒浸,去骨,并酒炙)。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用法用量每服23钱匕,煎酒小沸调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圣惠》卷八十七:定命散处方干虾蟆1个(烧为灰),蛇蜕皮1分(炒令黄),蝉壳1分。制法上为末,加麝香末半钱,研匀。功能主治小儿五疳。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午时以暖水调下。12岁即服1字,后煎桃柳汤放温浴儿,便用青衣盖。摘录《圣惠》卷八十七《宣明论》卷十四方名定命散组成黎芦、川芎、郁金各等分。主治小儿天钓、惊风,不能哭泣。用法用量(口畜)鼻中。如哭可医。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丁左藏方方名定命散组

详见百科词条:定命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2:25:20 共126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肺汤处方薏苡仁防己杏仁冬瓜子仁各23克鸡子白皮75克制法上锉为散。功能主治治肺经实热内壅,发热汗出若露,咳嗽气喘,咽中塞如呕状,或唾脓血。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苇叶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药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时服。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医宗金鉴》卷四十一:清肺汤处方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功能主治治肺经燥热咳嗽。用法用量水煎服。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胸膈气不快,加枳壳、桔梗;咳久则宜敛,加五味子。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一《伤寒广要》卷十一引《方氏家藏方》方名清肺汤组成陈紫苏6两,陈皮6两,甘草3两,香附子6两,桑白皮3两,杏仁3两,桔梗3两,半夏4两。主治感冒咳嗽。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景岳全书》卷六十三方名清肺汤组成桔梗(去芦)7分,片芩7分,贝母7分,防风(去芦)4分,炙甘草4分,知母7分。主治斑疹咳嗽甚者。用法用量上以水1钟,煎至5分,加苏子(捣碎)5分,再煎温服。《眼科阐微》卷三方名清肺汤组成桑白皮(蜜水泡)3两,地骨皮(去,骨,生甘草水泡)3两,麦冬5两,栀仁2两(炒),川黄连(用红花2钱酒煎,汤泡,炒)8钱,车前子(微炒)8钱,熟大黄2两。主治热在心肺,眼多红丝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饭后或临卧滚白水送下。红退为度。制备方法上为末,菊花煎汤为丸,如绿豆大。《采艾编翼》卷二方名清肺汤组成桑白皮、雪梨皮、陈米、白茯、陈皮、当归、生地、白芍、黄芩、天冬、栀子、紫菀、阿胶各等分,甘草减半,乌海1个,大枣2枚。主治内伤积热,咳嗽,先见痰后见血。用法用量水煎服。《金鉴》卷四十一方名清肺汤组成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主治肺燥热咳嗽。加减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喘加杏仁;胸

详见百科词条:清肺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33:19 共24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羌活汤处方羌活、独活、干姜(炮)、牛膝(酒浸、炒)、草豆蔻、桂心,各半两。细辛、藿香,各一分。吴茱萸(汤洗炒)、陈皮(去白),各半两。干蝎(炒)、半夏(汤洗),各一分。甘草(炙四钱)。川芎、白术,各一两。功能主治治寒风中,面青,遍身骨节俱冷,两手拘急,筋脉牵抽,手足不仁,厥冷,得暖气则舒展。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稍热,不拘时候,身暖并筋脉舒展则止。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重订严氏济生方》:羌活汤处方羌活(去芦)60克附子(炮,去皮、脐)秦艽(去芦)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川芎当归(去芦)川牛膝(去芦,酒浸)桃仁(去皮、尖,麸炒)骨碎补防风(去芦)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瘀定痛。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髓疼痛,发作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症因脉治》卷一组成羌活、独活、柴胡、防风。主治寒邪伤营,发热,无汗,恶寒。《不知医必要》组成羌活1钱5分,防风1钱5分,川芎1钱5分,秦艽1钱5分,甘草6分。主治风邪发热,兼肩背痛,或腰及手足痛。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水煎服。《脉因证治》卷上组成羌活、独活、柴胡、防风、肉桂、当归。主治腰痛。加减卧寒湿地,足太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加归尾、苍术、桃仁、防己;湿热痛,加黄柏、苍术、杜仲、川芎;虚,加杜仲、五味、柏、归、知母、龟版;坠扑瘀血,加桃仁、麝香、苏木、水蛭。《痘疹传心录》卷十五组成羌活、防风、柴胡、白芷、甘草、蝉蜕、桔梗。主治外客风寒,身肢骨节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加减毒不透,加升麻、牛蒡、穿山甲。制备方法上锉。《圣济总录》卷一五○组成羌活(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芎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乌头(

详见百科词条:羌活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38:13 共761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甘草水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甘草水 甘草水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ān cǎo shuǐ

甘草水是取定量的净甘草片与一定比例的清水煎煮,去渣而得到的黄棕色或深棕色的液体,可用于炮制药材,其用量以能使药材煮透为宜。

2 处方

甘草(切碎)40g。

3 制法

加水2000毫升,煮沸过滤,冷后备用。

4 功能主治

急性湿疹,湿润糜烂,流水淋漓。

5 甘草水的用法用量

取56层重迭纱布,浸于2%甘草水溶液,外敷患处,每12小时换用湿敷1次。

可加冬桑叶30g,或五倍子10g,水煎作冷湿敷。

6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古籍中的甘草水 《本草乘雅半偈》:[第十二帙]芷园素社疟疏方

(取洁白如束针者,研极细,用甘草水飞三遍,澄清去水,晒干再研。三两。)桃仁(去皮,同白术、乌豆,置

《麻疹备要方论》:麻疹备用诸方

防风薄荷叶枳壳桔梗前胡连翘牛蒡子木通生甘草淡竹叶引加芫荽,水煎。外感寒邪,加麻黄,夏月勿用。食滞加

《疯门全书》:正治诸方

洗各法治之。熟川乌(黑豆水煮五钱)制草乌(姜汁甘草水煮五钱)大风子(去油壳净五钱)白僵蚕(三钱)北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痘疹部(下)]痘疹门主方

水煎服。痘内中有大紫泡者。红花*羊藿白术白羊粪甘草水煎服。痘口鼻中并出蛔虫者。防风当归黄连直僵蚕木

《原要论》:虞氏麻疹治法

李时珍称甘草味“万药之王”,是一种补气益血,清热解毒,缓和药物药性的中药材,可以中和各种药物。

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这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本领,被称为“国老”,是当之无愧的“百搭之王”。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需注意的是,3种情况下一定要慎用。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

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

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

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

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

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要慎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甘草节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甘草节的别名 24 来源 25 功能主治 26 甘草节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甘草节 1 拼音

gān cǎo jiē

2 《辞典》:甘草节

21 出处

《本草原始》

22 拼音名

Gān Cǎo Jié

23 甘草节的别名

粉草节(《外科精要》)。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

25 功能主治

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①《医学入门》:"生用,消肿导毒,治咽痛;炙则性温,能健脾胃和中。"

②《本草原始》:"消痈疽焮肿。"

26 甘草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

27 附方

治小痈疖发热时:即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外科精要》)

2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 内消沃雪汤

方:青皮、陈皮、乳香、没药、连翘、黄芪、当归、甘草节、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贝母、白芍药、金

军门立效散

有三首。《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军门立效散:组成:甘草节(半寸长)九段,川椒三十枚,天花粉五钱,皂角刺

赶痛汤

药、地龙(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红花、甘草节、牛膝(酒浸)、当归、羌活、五灵脂(酒淘去土)

托里透脓汤

参、白术(土炒)、炒穿山甲、白芷各一钱,升麻、甘草节、炒青皮各五分,当归二钱,黄芪三钱,皂角刺一钱

前胡化斑散

1钱,当归1钱,前胡8分,荆芥4分,白芷5分,甘草节5分,赤芍药5分,陈皮5分,郁金7分(酒浸),

更多用到中药甘草节的方剂

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 黄精丸

生捣汁,和4味,研细焙干)(一方有炒柏、生地、甘草节)。主治:大风病。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

铁箍散

半夏、防风、羌活、皂刺、木鳖子、瓜蒌根、阿胶、甘草节、草乌各等分。主治:痈疽肿痛,赤晕散漫,及诸般

驻车丸

5钱,米仁1两,羌活1两,防风1两,细辛1两,甘草节1两,牛膝1两。主治:《解围元薮》卷三之驻车丸

海藻玉壶汤

用。处方: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节独活各3克海带15克海藻(洗)3g、昆布3g

四逆散

虚或中气虚寒者亦不宜用。4热厥:祝某,始周身骨节疼,胸腹胀满,目闭肢厥,爪甲青紫,医以伤寒治之,

更多用到中药甘草节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甘草节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肿疡门主方

毒肺痈,初起立消,诚外科捷法。鲜金银花(五两)甘草节(一两)作一剂,入砂锅内,水二碗,煎一半,加无

《丹溪心法》:[卷五]痈疽八十五

。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

《医学正传》:[卷之六]疮疡

得此方而愈。丹溪治背疽方,用大黄、防风、羌活、甘草节、生地黄、当归身、贝母、白芷、赤芍药、皂角刺、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芷、防风、升麻、黄芩、白芍、连翘、归尾各等分,甘草节减半,水煎服,治气实痰郁发不出者。连翘散连翘、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吹乳痈肿

《经效产宝》:趁痛散处方牛膝当归官桂(去皮)白术黄耆各15克薤白75克独活15克生姜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温经止痛。主产后遍身疼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75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二次热服。摘录《经效产宝》《丹溪心法》卷四:趁痛散处方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灵脂(酒淘)香附(童便浸)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功能主治散瘀通络,行痹止痛。主痛风,瘀滞络阻,筋脉、关节疼痛。用法用量每次6克,加酒调服。服上药不愈,加酒炒黄芩、酒炒黄柏。摘录《丹溪心法》卷四《便览》卷四:趁痛散处方当归半两,官桂半两,白术半两,牛膝半两,甘草(炙)3钱,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羌活半两,生姜半两,桑寄生(或续断)半两。功能主治产后血滞,筋脉拘挛,腰背强直,遍身疼痛。用法用量上药每服4钱,水煎去滓,空心热服。摘录《便览》卷四《产育保庆集》:趁痛散别名二妙趁痛散处方牛膝半两,当归半两,桂(去皮)半两,白术半两,黄耆半两,独活半两,生姜半两,薤白1分,甘草(炙)1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腰背拘急,头身疼痛,脉虚弦而涩者。用法用量二妙趁痛散(《万氏家抄方》卷五)。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气弱血亏,寒邪袭入经络,不能统运营气于一身,故遍身疼痛不休。方中当归养血,营一身之经脉;黄耆补气,运一身之卫阳;白术健脾补气以生血;官桂温通经脉以散寒;独活通经络;牛膝壮筋脉;炙草益胃和中;生姜温胃散邪;薤白温通阳气,以活血脉,酒丸酒下,使脉气流通,寒邪外解,经脉融和,身痛蠲除。摘录《产育保庆集》《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良方》:趁痛散处方牛膝(酒炒)1两,甘草(炒)1两,薤白1两,当归半两,白术(炒)半两,黄耆(炒)半两,桂心半两,独活(加芦)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产后骨节疼痛,发热头重,四肢不举。用法用量每服半

详见百科词条:趁痛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1:55:51 共14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