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图谱大全:决明子图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药图谱大全:决明子图谱,第1张

药 名:决明子

拼 音:juemingzi

英文名:cassia se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功 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主 治: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性味归经:苦甘,凉。①《本经》:“味咸,平。”②《别录》:“苦甘,微寒,无毒。”③《本草正》: “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入肝、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②《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泄泻和血压低者慎用。《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药物配伍:1、配石决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肝热头晕,或肝阳上亢之视物不清,眩晕,目赤,头痛等症。2、配谷精草,明目退翳,可用于肝肾不足,风热上壅,视物不清,羞明流泪等症。

别 名:草决明、羊明(《吴普本草》)、羊角(《广雅》)、马蹄决明(陶弘景)、还瞳子(《医学正传》)、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假绿豆(《中国药植志》)、马蹄子(《江苏植药志》)、千里光(《山西中药志》)、芹决(《陕西中药志》)、羊角豆(《广东中药》)、野青豆(《江西草药》)、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原植物决明(《本经》)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莱、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

处方名:决明子、草决明、生决明子、炒决明子、 炒草决明等。

处方中写草决明、决明子指生决明子,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偏于润便滑肠,清肝疏风。

炒决明子又名炒决明。为净决明子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兼有补肾明目作用。

商品名:决明子,以子粒饱满、均匀、色棕绿、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将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荚,晒干,打出种子,扬净荚壳及杂质,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semen cassiae原植物cassia tora l

炮制方法: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决明,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碎。又别有草决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②《纲目》:“此马蹄决阴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决明、石决明,皆同功者。草决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谓萋蒿是也。”“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茤,昼开夜合,两两相帖。秋开淡黄花,五出。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二种皆可作酒曲,俗呼为独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与角子皆可瀹茹及点茶食,而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苦,不可食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呈菱方形,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的胚乳,子叶**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气无,味微苦,略带粘液性。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显微鉴定:钝叶决明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栅状细胞1列,径向40~ 56μm,切向7~11μm,细胞内、外侧1/3外各有1条光辉带,其外方角质层厚11~17μm;支持细胞1列,两端宽大,中部缢缩,略呈哑铃形,长14~24μm径向壁增厚;营养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含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并散有维管束。内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含簇晶、糊粉粒及脂肪油滴。钝叶决明粉末:黄棕色。①种皮表皮栅状细胞断面观长方形,壁较厚,胞腔明显,于细胞下部1/3处壁舟弯曲或折曲,光辉带两条分别位于细胞上、下部各1/3处;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微皱缩。表皮细胞被较厚的角质层。②种皮支持细胞断面观略呈哑铃状或葫芦状外壁和内壁稍厚,侧壁中部厚4~10μm;表面观类圆形,直径27~60μm,可见环状增厚壁(侧壁中部增厚部分)。③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表面观多角形网格样纹理,系种皮栅状细胞脱离后的痕迹。④草酸钙簇晶直径9~26μm。⑤内胚乳细胞壁粘液质化,胞腔内含深黄棕色物。⑥子叶断面观可见两面均有栅栏组织。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

中药化学成分:新鲜种子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phy-scion)、决明素(obtusin,即1,6,7-三甲氧基-2,8-二羟基-3-甲基蒽醌)、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即1, 7-二甲氧基-2,6,8-三羟-3-甲基蒽醌),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rubrofusarin)、决明松(torachryson)、决明内酯(toralactone)。尚含维生素a。 ⑴钝叶决明 种子含蒽醌类化合物,主为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芦荟大黄素,以及钝叶素(obtusifolin)、决明素(obtusen)、黄决明素(chryso-obtusin)、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及它们的甙类和黄酸等,尚含决明甙(cassiaside)。此外,含粘液、蛋白质、谷甾醇、氨基酸及脂肪油等。⑵小决明 种子除不含钝叶素及其甙外,其它甙元和甙与钝叶决明相同。此外,尚含大黄酚-1-β-龙胆双糖甙(chrysophanol-1-β-gentiobiside)、大黄酚-9-蒽酮 (chrysophanecacid-9-anthrone)。尚含萘并-γ-吡喃类衍生物:红镰霉素(rubrofusarin)、去甲基红镰霉素(nor-rubrofusarin)、红镰霉素-6-β-龙胆双糖甙(rubrofusarin-6-β- gentiobiside)。此外,含决明内酯(toraoactone)、决明酮(torachrysone)、维生素a样物质。亦含粘液、蛋白质、谷甾醇、氨基酸及脂肪油等。

中药化学鉴定:⑴取本品粉末05g,加稀硫酸20ml及氯仿10ml,微沸回流15min,放冷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振摇,碱液层显红色。如显棕色,则分取碱液层,加过氧化氢试液1~2滴,置水浴上加热4min,即显红色。⑵薄层层析:按⑴法制备的氯仿提取液,浓缩成小体积,点样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为对照品,用石油醚(30~60℃)-正已烷-甲酸乙酯-甲酸(1:3:15:001)展开10cm。氨蒸气熏或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两种决明子色谱均可见8个红色或橙红色工业区光斑点,仅第6个橙红色荧光斑点处尚见外围这绿色的斑点。

药 名:胡椒

拼 音:hujiao

英文名:pepper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功 效:温中下气,产后腹痛,跌仆肿痛,浮热牙痛,解食物毒。

主 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性味归经:辛,热。 ①《唐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辛,热,有毒。”

入胃、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 “入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③《本草便读》:“入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l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用药忌宜:阴虚有火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不宜多服,损肺。” ②《本草备要》:“多食发疮痔、脏毒、齿痛目昏。”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被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绿豆能制其毒。”

药物配伍:配高良姜,驱胃寒效著。配干姜,治疗脾胃受寒,中阳不振,脘腹冷痛,寒泻冷痢。配当归,补血活血,胡椒散寒止疼,相须为用,治疗产后气血阻滞,少腹冷痛。配肉桂,用于命门火衰,少阴沉寒,浮热牙疼。配苏木,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治疗跌仆损伤,血凝肿疼。配绿豆,解毒力强。

别 名:昧履支(《酉阳杂俎》)、浮椒(《东国宝鉴》)、玉椒(《通雅》)

处方名:胡椒 、白胡椒、胡椒粉、椒、黑胡椒

商品名:黑胡椒:又名黑川、黑古月。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变成黑褐色。然后取下果实,即为黑胡椒。

白胡椒:又名白川、白古月。在全部果实均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表面呈灰白色,即为白胡椒。

以上商品以粒大、饱满、干燥、油性大、气味浓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质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呈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拉丁名:药材fructus piperis原植物piper nigrum l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考 证:出自《唐本草》。

生药材鉴定:①黑胡椒又名:黑川。为近圆球形果实,直径 3~6毫米。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网状皱纹。顶端有微细突起的按头遗迹,基部有自果轴脱下的疤痕。外果皮及中果皮质松脆,易剥落,内果皮薄壳状而稍坚硬。纵切面大部分为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坚硬而稍带粉性的外胚乳,靠近顶端有细小的胚及内胚乳,外胚乳通常中央颜色较浅,并具有空隙。气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②白胡椒(《纲目拾遗》)又名:白川。为近圆球形果核,直径3~6毫米。表面灰白色,平滑,顶端略扁或微凹,基部多少隆起,有时显黑棕色斑。四周有纵走的脉纹10~14条。内果皮及种子的性状均与黑胡椒同。以个大、粒圆、坚实、色自、气味强烈者为佳。显微鉴定:黑胡椒横世面:外果皮由1列表皮细胞及1~ 3列下皮细胞组成;下皮细胞壁薄,其间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类长圆形,直径15~40μm,壁厚约11μm,孔沟明显,有的可见层纹,有的含棕色物。中果皮较宽广,有大型油细胞分布;维管束细小,其内侧薄壁细胞较小,切向延长,壁微木化,最内1列木化薄壁细胞间嵌有油细胞,断续成环。内果皮为1列石细胞,类长形或类方形,外壁薄,内壁物厚;顶面观类多角形。种皮为2~3列压缩状长形细胞,淡**或黄棕 色,外胚乳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最外被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其下2~3列薄壁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再向内的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油细胞散列,含黄绿色挥发油。白胡椒以个大、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黑胡椒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有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汉测定云南、北京广西、辽宁、广东等市售黑、白胡椒(共10 批)的胡椒碱含量,表明黑、白胡椒无明显差异,其中8批均在42%以上,2批在3%以上。建议黑、白胡椒中胡椒碱含量标准以不少于30%为宜。

中药化学成分:含胡椒碱(piperine)、胡椒脂碱(chavicine)、胡椒新碱(piperanine),挥发油含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氢葛缕醇(dihydrocarveol)、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隐品酮(cryptone)、一种分子式为 c10 h18 o的醇类化合物、顺—对—孟烯—醇—(cis-p-2-menthen—1-ol)、顺—对—孟二烯—醇—(cis-p-2,8-menthadien—l—ol)及反—松香芹醇(trans—pinocarveoi)等。果实含胡椒碱(piperine)约5%~9%,其中有胡椒林碱(piperyline)、胡椒油碱a、b、c(piperoleine a,b,c)。别由胡椒油树脂中分得胡椒新碱(piperanine)。从白胡椒中分出五种酚性酰胺化合物可做食用抗氧剂。果实尚含挥发油,白胡椒约08%,黑胡椒 12%~26%;油中主为胡椒醛(piperonal)、二氢香芹醇(dihydrocarveol)、β-石竹烯(β-caryoqhyllene)、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oxide)、 d-苎烯(l-limonene)及隐品酮等。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粉末置载玻片上,先滴加乙醇1~2滴,待稍干,滴水少许,加盖玻片,则于边沿处出现胡椒碱针晶。(2) 取本品粉末或切片,滴加浓硫酸显红色,后变为红棕色。(检查胡椒碱)(3) 薄层层析: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5ml,密塞振摇,冷浸过夜,滤液供点样,以胡椒碱的氯仿溶液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乙酸乙酯(6:4)展开,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胡椒碱班点显黄棕色。(检查胡椒碱)②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密塞振摇,冷浸过夜,滤液回收至干,残渣用石油醚1ml溶解为供试液;胡椒醛溶于石油醚作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50μl,对照品溶液少量,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醚(8:2)展开,喷2,4-二硝基苯肼试液显色。胡椒醛斑点显桔红色。 (检查胡椒醛)

药 名:草豆蔻

拼 音:caodoukou

英文名:katsumade galangal se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团。

功 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燥湿健脾。

主 治:治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

性味归经:辛,温。①《别录》:“味辛,温,无毒。”②《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入脾、胃经。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湿热,皆不当用。”②《本草备要》:“忌铁。” ③《本经逢原》:“阴虚血燥者忌之。”

药物配伍:配砂仁,宣通中下二焦气机,芳香化浊,暖脾和胃,行气止痛。配肉豆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功强,温胃暖脾,涩肠止泻功著,相使配对。配陈皮,可在理气除湿,和胃畅中的功效方面起协同作用,使疗效大增。配柿蒂,寒热兼济,辛开苦降,和中降逆之力大增。配半夏,燥湿健脾而治其本,化痰消食而治其标。

别 名:豆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从新》)、大草蔻(《药材资料汇编》)、偶子(《中药志》)、草蔻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

处方名:草蔻、草叩、草豆蔻、草豆叩、草蔻仁等

商品名:草豆蔻、草蔻,以个大、饱满坚实、气味浓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主产广西、广东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果实略变**时采收,采得后晒至八、九成干,剥去果皮,再晒至足干。或将果实用沸水略烫后晒至半干,去其果皮,再晒至足干。宜置阴凉干燥处。

拉丁名:药材semen alpiniae 原植物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去壳取仁,用时捣碎。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草豆蔻),须用蒂,取向里子后取皮,用茱萸同于敖上缓炒,待茱萸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②《药类法象》:“(草豆蔻)面包煨熟,去面用。”

考 证:出自《雷公炮炙论》①《唐本草》:“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 ②《海药本草》:“豆蔻,其根似益智,皮壳小厚,核如石榴,辛且香,蒳草树也。叶如芄兰而小,三月采其叶,细破阴干之,味近苦而有甘。”③《蜀本草》:“《图经》云,豆蔻苗似杜若;春花在穗端,如芙蓉,四房生于茎下,白色,花开即黄;根似高良姜;实若龙眼而无鳞甲,中如石榴子;茎、叶、子皆味辛而香。十月收。”④《本草图经》:“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苗似芦,叶似山姜、杜若辈,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亦有黄白色者,南人多采以当果实。尤贵其嫩者,并穗入盐同淹治,叠叠作朵不散落。又以朱槿花同浸,欲其色红耳。其作实者,若龙眼子而锐,皮无鳞甲,中子若石榴瓣,候熟,采之暴干,根苗微作樟木气。”⑤《纲目》: “草豆蔻、草果虽是一物,然微有不同。今建宁所产豆蔻,大如龙眼而形微长,其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缩砂仁而辛香气和。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气,彼人皆用笔茶及作食料恒用之物。南人复用一种火杨梅伪充草豆蔻,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人亦多用之,或云即山姜实也,不可不辨。”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卵圆状多角形,长3~5毫米,直径约 3毫米。表面灰棕色,被一层白色透明的假种皮,背稍隆起,合点约在中央,种脐位于背侧面,种脊为一纵沟,经腹面至合点,破开后里面灰白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圆、坚实者为佳。《开宝本草》及《本草图经》均谓《别录》所载之豆蔻即草豆蔻,但观其所述形态(参见本条“备考”)及《证类本草》“宜州豆蔻”附图,似为amomum 属植物,与现用 alpinia 属的草豆蔻不同。显微鉴定: ⑴草豆蔻 种子横切面:假种皮细胞多层,切向延长,类长方形、类长圆形或不规则长条形。种皮表皮细胞1列,多径向延长,类长方形、类方形或长圆形,排列整齐,长11~28μm,直径9~18μm,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2列,切向延长,不含色素。色素层细胞3~5列,内含红棕色或淡**色素。油细胞间断排列于色素层,略呈1(~2)列,多径向延长,内含油滴。内种皮厚壁细胞1列,红棕色或褐红色,径向延长,圆柱形,种脊处和沟处向内突起;长24~39μm,直径11~29μm,外壁薄,内壁厚约18μm,非木化,胞腔位于上端,类圆形或类卵圆形,内含硅质块,类圆形。大小10~ 18μm。外胚乳细胞长圆形、类长方形、类方形或类圆形,长11~164μm,直径10~57μm,内、外侧细胞较小,中间细胞校大;细胞内充满由微小淀粉粒结成的淀粒团;有的细胞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类方形,充满糊粉粒。胚细胞类圆形,内含糊粉粒及油滴。粉末:灰棕色。①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末端渐尖,直径9~31μm,壁厚 2~5μm,非木化。②下皮细胞1~3列重迭,常与种皮表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4~31μm,长至150μm,壁薄,胞腔内不含深色素。③色素层细胞细棕色,细胞皱缩,界限常不清楚,含红棕色色素。④油细胞无色或微**,散列于色素层细胞间;类圆形、长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8~54μm,内含黄绿色油状物。⑤14~25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直径8~15μm;断面观细胞1列,排列成栅状。另可见外胚乳细胞、草酸钙方晶、内胚乳及胚薄壁细胞、色素块、假种皮细胞、草酸钙簇晶。⑵云南草蔻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长26~44μm,直径11~23μm;内种皮厚壁细胞长32~49μm,直径16~36μm。本品以个大、完整、饱满、质结实、气味浓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山姜素(alpicomin)、小豆蔻明(carda-monin)。草豆蔻种子含挥发油约1%,挥发油中含有桉油精、α-蛇麻烯(α-humulene)、反-金合欢醇(trans-farnesol)、芳樟醇、樟脑、松油烯-4-醇 、莳萝艾菊酮(carvotanacetone)、乙酸龙脑酯、乙酸mang牛儿苗酯 (geranyl acetate)、肉桂酸甲酯、橙花叔醇(nerolidol);另含黄酮类成分豆蔻素(cardamomin) 及山姜素(alpicomin)。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适量,粉碎后加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再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桉油精、樟脑为对照品。用已烷-乙酸乙酯(85:15)展开,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斑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