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水洗眼睛的功效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茶叶水洗眼睛的功效是什么?,第1张

一、茶浴美容:茶浴具有护肤功效,特别皮肤干燥人,经过几次茶浴浸洗之,皮肤会显得光滑细嫩茶浴简便易行,浴盆冲泡茶叶水即,浴全身还会散发出茶叶清香

二、喝茶美容:茶叶儿茶素天抗氧化剂,有较强抗衰老作用另外喝茶还有减肥健美功效

三、茶水洗眼明目:茶叶含有对眼睛有益维生素A和C及些微量元素用茶叶水洗眼起明目作用,方法用纱布沾上温茶叶水湿敷眼部,久之必有奇效

四、茶水洗发:因茶叶含有促进头发生长及止痒等物质,起保护头发发囊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对头发生长大有益处

五、茶疗过敏症:被阳光灼伤甚至脱皮皮肤及时用浓茶浸过纱布温敷,或浓茶水浸泡,起止痛或退热作用遇明原因过敏症时,也用茶叶水洗或湿敷,能收好疗效

  复制的!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饮茶盖起于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北人饮之,殆在其后,外蕃有此物,尤为晚焉。前引《封氏闻见记》谓“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可为南北嗜好先后不同之证,因而外蕃饮茶,必在北人之后。同书又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

  《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

  《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与此正同。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确系实情。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故至明代,对于挑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摩。

  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茶为中国特产,或即原产地,后始传播于东西洋,先述东洋日本饮茶风俗之起源。中国茶未人日本之前,传说日本之高千穗椎叶七山,肥前,玖磨八代山鹿,筑波之生叶上妻,丰前之上毛由川,丰后之大野直人诸郡,皆有野生之茶。唯日本人取为饮料与否及种植之与否寂然无闻。日本之有茶种系自中国传人,当平安朝初期,桓武平城嵯峨诸帝之间,传教弘道之请益僧留学僧不断来唐,乃传人茶种。前引当时来唐之最澄上人,归国时,台州司马口口曾煮茶为之饯别,即携茶种至日,栽于江州阪本。或谓在奈良朝之圣武天皇治下,僧行某曾携茶于参州药王府内,顾其种得自中国与否,则不敢断定。当茶种输人之始,日人种之固少,饮之尤少。当时,营公作诗虽有“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之句,但自平安朝至仓时代约百八十年间,饮茶风气乃未开,它仅为贵族僧侣中之消费品。及仁安文治间,前后两次入宋,荣西禅师回国,茶树之栽植与饮茶之风气,始遍及全国。禅师入宋,第一次在仁安夏季,当其上浙江台州之天台山,深感茶之灵液,及秋归国。携茶以随,种于肥前之福冈佐贺县境雷振山坊前庭,称为岩上茶,同县三井郡山本材丰田之千光寺,亦有茶园种植。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

  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饮水思源,皆系荣西禅师之赐。禅师曾著《吃茶养生记》,并以茶医好当时诗人将军宫朝宿醉,有名于世。其后明惠上人,亦栽茶于山城大和,人工种植既多,饮茶之风乃盛,上人曾说:“茶道之幽玄,复授北条泰时以治道俭素之要义。”间接上予日本政治,莫大影响。自此而后,至德川八代吉宗将军时代,日本饮茶之风更盛,茶店林立,时人作诗曰:“随处开茶店,一钟是一钱,生涯唯简里,饥饱委天然。”足见当时风气矣。

  次述西洋饮茶之始。欧人知道茶叶,始于十六世纪葡萄牙东来,而传人欧洲,约在十七世纪初期,欧洲之东洋贸易,着先鞭者,为葡萄牙人,根据地在广东澳门。澳门人,为欧人最初见到之饮茶之人。唯广东非产茶之地,其于茶之传播,殆无若何影响。后荷兰人继之东渡,达到中国南方之福州,亲见中国产茶之地,时为西历一六00年之事。欧人最初用茶,当作药品,斯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输极少之茶叶入欧洲,为西洋有茶叶之始,欧洲医学,深信茶之功能,一如中国人最初之饮茶。法国贵族,对中国之茶视作一宝,极珍贵之,且当时茶价昂贵,有以砖茶纳入黄金之箱,以作赠品之传说。英国之输入茶叶,约在西历一六六0年,喝茶店建于伦敦,大约亦于此时,一六六二年英王查理十三世迎娶葡萄牙皇女为内亲王皇后时,皇后之礼物中,即有茶叶。此为英国皇室与茶发生首次因缘。及后,饮茶之风次第及于民众。时有英人彼皮,受人赠予茶叶,且作日记云:“为中国人所饮之饮料,余未尝见之,此恐系药物学家巴苓帖尝谓有治感冒或脑充血症功效之药用饮料乎”茶初作药用,中国日本四洋,前后如出一辙。其后,一六六四年,东印度公司进献茶于英王。当时茶价,一磅值六十先令,极为昂贵。咖啡之输人欧洲约在西历一五八0年,比茶早二十年,初由阿拉伯商人输入。虽是先人为主,但在英国,后进之茶实有凌驾之势。至一七00年,输人之茶每年平均两千磅,自后十年,平均约在十四万磅。至一七八0年全欧输入五百五十万磅,而英一国突进至一千二百二十万磅,咖啡之输入瞠乎其后。继而英领印度,相竞植茶,与中国颉颃,以输入税之关系,印度红茶种植迅猛发展,一八八八年输出到英国的数量遂超中国茶之上。英人有朝茶、午后茶。家居外出,默思会谈,皆不离茶。每人每年平均消费茶九磅,可谓“嗜茶之国民”也。

  茶之初生,不在英国,不在西洋诸国,且不在日本,而在中国。因此,中国古代不独精神文明举世闻名,即物质生活亦擅优长,所谓“大国文明”,其在斯乎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1)达摩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2)孙皓以茶代酒: 根据《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率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常密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3)王肃茗饮: 唐代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就和煮菜而饮汤一样,是用来解渴或用来佐餐的。这种说法可由北魏人杨衔之所着洛阳伽蓝记中的描写窥得。书中记载说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则多饮用酪浆,书中尚记载了一则故事: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兰秋菊各有好处。只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这段记载说明了,茗饮是南人时尚,上至贵族朝士,下至平民均有好者,甚至是日常生活之必须品,而北人则歧视茗饮。其次当时的饮茶属牛饮,甚至有人饮至一斛二升,这与后来细酌慢品的饮茶大异其趣。

  4〤饮茶的起因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的习惯。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5〤茶的广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6〤茶树的发源地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7〤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龙凤撒下的光辉,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1、杭州西湖龙井 ,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2、江苏苏州洞庭碧螺春,位居第二。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吴县太湖洞庭山。当地人称“吓煞人香”。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3、太平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4、安溪铁观音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间(1725~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

  5、岳阳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拣选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制作工序分杀青、摊凉、初烘、复摊凉、初包、复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6、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7、九江庐山云雾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鉴别方法: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9、安徽祁门祁红 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称。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祁红向以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困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著名绿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单片嫩叶炒制而成的产品,堪称一绝。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在齐云瓜片中,又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瓜片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这里的瓜片最为清甜可口。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良的品质,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精细考究的采制加工过程。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致电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或四叶“梅片”,芽制“银针”,随攀随炒。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密封储存。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国外饮茶大观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

  新西兰:新西兰人把喝茶作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许多机关、学校、厂矿等还特别订出饮茶时间。各乡镇茶叶店和茶馆比比皆是。

  马里: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你知道茶这个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加水后)是偶然被发明的吗?很多人以为茶在将近5000年前第一次被引用,据说是一个中国统治者神农发现茶可以做成饮料的,一天神农在在火上煮水,一些茶树上的叶子飘落到水面,并留着那里一段时间产生了一种很香的味道,所以他尝了一口褐色的水,确实很美味,主要。世界上最受喜爱的饮料被发明了

4000多年以后,茶圣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中提及神农,《茶经》描述了茶类植物如何生长,如何用来制茶,并论及上好茶叶产于何地,以及泡茶用哪种水合适。

据说茶传入韩国和日本是在第六,第七世纪。直到1660年茶才被引入英国,但是不超过100年后,茶竟变成了英国的国饮。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茶贸易往来始于19世纪,茶的贸易往来传播了茶的闻名度以及广泛散播了茶类植物到世界各地。虽然许多人了解茶文化,但是中国人无疑是最懂得茶的品性的。

望采纳,谢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