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我们失去了什么
敦煌文物的流失。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简介
第一部分:引出了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箓,并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掠夺文物的事实。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
第三部分:提出造成国宝大量流失的更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与腐败。
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
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好在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任然在中国,敦煌学任然在中国。
发现藏经洞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说必然性,是因为他走进洞窟,雇用人员清理洞窟中堆积多年的淤沙,踏踏实实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只有清除淤沙,藏经洞的洞门才能显露出来。说偶然性,是因为王道士当初清除洞窟淤沙,不是为了要发现什么,而是为了保护洞窟,发现藏经洞完全是偶然的。
可以说,无论什么人发现藏经洞都是一种贡献,都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因为藏经洞的发现就预示着“敦煌学”的产生。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同样有功,而不能视为过错。至于有人说应该在某个时代发现合适,那纯粹是一种主观主义的一厢情愿。
现年是闻名遐尔的加沙藏经洞发觉120周年,首个由中方挑大梁的回归品种正在张罗内中,旨在不竭后浪推前浪边塞的兰文物和文书的数字化回归。120年前,自数万卷太古文献及纸本水彩画始见天日起,亚运村学在世风范围内高效朝令夕改一门万国显学,但由于豁达出土文物无影无踪远处等历史青红皂白,中原敦煌学研究曾远在落后状态。由此百中老年开拓进取,中华敦煌学钻研已占用了万国话语权和监护权。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会上意味着,2020年九州加强文物列国经合,在文物追回返还等小圈子博取重大进展,来年将首要进行敦煌泯灭文物数字化回归做事,以致更多烟云过眼远方的文物回归家家。九州在文物修复、博物馆交流等多个领域务实进展国际交流南南合作,获取重大进展。统揽圆明园马首在内的不一而足珍贵文物顺风回国,映现出礼仪之邦在文物讨债返还领域收获的重大突破和拓展。
直到现阶段,与中华签字至于谨防扒窃、偷走和不法入出境文化财当局间双边协议的社稷达23个,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土耳其、埃及等向中华返还烟退云敛文物1300余件。刘玉珠说出,明年将继续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协作,推向淡去文物讨账返还换代绩。 刘玉珠代表,加大磨灭文物讨还返还工作力度,如虎添翼万国文物市场监测,助长山南海北九州文物和数量资源整治,重点进行敦煌一去不复返文物数字化回归,无可挑剔下设磨灭文物要返还研讨大本营,团伙2021年份打击地下贩运学识财产国际日不可胜数位移,分得追索更多化为乌有文物回归祖国。 在2021年继续加强世道文化遗产汇报和一般性监测管理工作。
直到2020年底,中华世界遗产总数落得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世道首先。根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京华法线、西夏陵、万里茶道等种类的申遗做事正有序助长。
估计很难了,这些文物在西方流散很广,有的在民间有的在官方博物馆。西方人说文化无国界,他们以研究为名带走这些文物拒不归还。其实不止中国是受害者,拿破仑入侵埃及时,埃及也文物大量流失,在西方还兴起了一场埃及研究热,可见西方不止在经济上掠夺落后国家,而且在文化上掠夺侵占,敦煌文物只是个缩影。通过谈判的方式索要流失文物收效不大,通过购买的方式,又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炒作、抬高价格。所以很难找回了。
让绝大数中国人知道敦煌藏经洞的就是余秋雨的这篇带着幽怨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散失,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沉重回顾,作者通过对王道士的渲染,给出了一个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形象。这个曾经给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以内心极大痛苦的愚昧的中国人,其实却有着另外的具有血肉的模样和人格,和余秋雨本人描述的相差很大。这也是余秋雨在此篇文章中的一个硬伤,把众多的历史积怨,以文人特有的方式,发泄到一个脆弱的个体身上,这是具有理性思考的绝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王道士曾经数次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做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包括涉险送这些古籍到地方政府,最后冒死写奏章给慈禧太后,这些都是余秋雨没有向此文的读者所袒露的,也就是这样一个冒死保护古籍,却连连失败的人凭借着自我坚定的宗教信仰,为了清理当时的洞窟,出卖了珍贵的敦煌文献,余秋雨并没有仔细的描述那段坎坷的历史,却以文人的特殊喜好,置王道士以死地——这也有“余”的优势,因为王道士不会和他争论,即便从道士塔里面走出来,也争辩不过这样一个所谓的为了文学痛苦并思考着的,以有知做盾牌的文人。
历史上,为个人喜好而破坏文物这种事情,名人们干了很多,只是或为尊者讳,或因现实利益勾连,这类事情大众并不知道。
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破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1941年初,张大千率妻儿门生,抵达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两年七个月。期间呢,破坏了很多壁画甚多。
他说,敦煌的千佛洞里面,目前保存有北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壁画,张大千先生刻正居石室中临摹。惟各朝代之壁画,并非在一平面之上,乃最早者在最内,后来之人,于其上层涂施泥土,重新绘画。张大千先生欲遍摹各朝代人之手迹,故先绘最上一层,绘后将其剥去,然后又绘再下一层,渐绘渐剥,冀得各代之画法。
就现有材料来看,张大千及其团队,对敦煌壁画的破坏,至少自1941年底延续至1943年初,至于破坏总量如何,因向达当年的统计资料散佚,今日已难详细考证。学术界针对此事,当日曾有感慨:“近来国人颇言开发西北,敦煌艺术遂常为名流所注意,然其所成立机关之一,以于髯(于右任)为护持,张大千为主干,西北古迹之能否长存,恐为一疑问。”
事实上,除破坏壁画一项外,张大千还带走了数量不明的敦煌文物。据敦煌研究院资深学者贺世哲披露,“据我所知,张大千先生只是把张君义手交给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现在还保存在敦煌研究院,其余文物张大千先生都带走了,后来流散到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
本文2023-08-06 20:47: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