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那四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那四部,第1张

7ptk

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2年,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以216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古籍类藏品的成交纪录,这或许令很多藏友记忆犹新。近年,古籍类藏品以稳健的价格表现,丰厚的历史价值,深厚的学术底蕴,逐渐吸引着藏家的眼球。时至今日,这个项目已经不容小觑,很多大型拍行纷纷开设古籍专场。古籍收藏成为市场中的一颗明星。古籍收藏,历来是收藏界中品味较高的一个项目。不仅需要藏家具有欣赏、鉴别的能力,更需要藏家具备一定的学术修养。历来大学问家大多嗜好收藏古籍。为了探寻古籍类藏品的魅力,记者走进中国书店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拜访了资深古籍鉴定专家窦水勇老师。在业内,人们都称他“窦师傅”。访谈之中,故纸墨香扑鼻而来。古籍收藏,投资正当时古籍收藏自古就是文人雅好,而古籍类藏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在艺术品市场中异军突起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01、北京大学图书馆

截至2015年底,北京大学图书馆由总馆、医学馆、38个分馆、储存馆组成,总面积约90000平米,总馆面积约53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

1999年曾获首都建筑设计展当选十佳建筑,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02、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清华大学图书馆由老馆、逸夫馆、北馆及文科、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金融等专业图书馆组成,目前为止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300余席,实体馆藏总量500余万册。

03 四川大学图书馆

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文献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由文理图书馆、工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江安图书馆组成,专门建设有馆史展览馆。

04 西南大学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二为一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05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实施了石牌校区图书馆文化环境改造工程,主要修建了知识共享空间,提供封闭式单人研修间、多人研讨间、开放式研讨桌、开放式学习与休闲座位。

06 重庆大学图书馆

重庆大学松原书屋、黄葛书屋和竹园书屋,这是位于宿舍楼下的图书馆,走出宿舍楼,短短几分钟就能找到舒适的看书环境,真是方便啊!

07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的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四楼西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以共享为设计理念,将本来单调的机房改造成影视体验区、信息共享区、活动区、休闲阅读区等区域。空间还具有光盘收藏及展示、融新设备体验、音乐及影视欣赏、自助文印及电子借阅、充电等功能。简而美是这里的风格,灰白绿是这里的主要颜色。

08 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

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设计藏书量为地上70万册,2100个阅览座位,地下书库藏书量为100万册。图书馆除了具有图书资料存贮借阅、电子阅览等功能,还兼具学术活动功能。地下一层设有报告厅,供大型学术会议使用,地上设有多媒体视听室、研讨室、会议室,方便日常学习交流。

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南航不仅有别人家的食堂,图书馆也真的是逆天了!

超大空间—六层+近10个阅览室

超长开放时间—早八点到晚十点+除寒暑假几乎不存在闭馆日

超舒适环境—安静+明亮+舒适桌椅+毫不吝啬的空调

10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VR全景体验、又是高科技、360°的沉浸式体验

精准的追踪技术+鲜艳饱满的色彩+超逼真音效

东北相关学术论文库---收录有关研究东北方面的学术论文

指定参考书库----该校各院系教学指定参考书电子版

研究生论文库----该校博硕士论文数据库(2002年及以后学位论文 2002年以前该校学位论文)

外文电子期刊导航库----该校租赁与订购的所有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

特藏库----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特藏自建数据库

媒体资料库----本馆自建媒体类数据库

东北文献库----主要收集整理发布东北地区的

东北文献馆藏书目数据库--东北文献方面的馆藏书目

东北网址导航库---东北网站导航

书后光盘目录数据库----图书馆图书后自带光盘的目录库

馆藏纸本期刊书目库----图书馆订购的纸本期刊目录列表

满族特色文献数据库----收录有关满族方面的、文章方面的资料

国家重点学科导航----世界史学科导航 基础教育学科导航

区别:

1、《大学》更像教科书(其实就是古时候的教科书),而《中庸》更加注重实际;

2、《大学》里面非常提倡创新,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更新知识的意思);

3、《中庸》里面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更加的具体。

联系:是四书之一,是《礼记》中的两篇

四书

拼音:sì shū

解释: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例句:贾母因问林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红楼梦》

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南宋时,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

四书成为自南宋至清末八九百年来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的作者据传为曾子及其弟子。 《中庸》的作者据传为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论语》的作者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孟子》的作者据传为孟子及其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论语》选段和《孟子》选段,以及中考和高考中常用的选段,多达几十处甚至上百处;取自于这四部经典中的名句和成语也是数量庞大;古人更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四书中诸多名句及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

详细解释:

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集注》为根据。 明 清 相沿不改。 元 方回 《古斋箴》序:“近世 朱 氏‘四书’,吾服膺焉。”参见“ 四子书 ”。

2、指四部书。 南朝 梁 萧统《谢敕赉制旨大涅盘经疏启》:“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尝闻四书曰,经史子集焉。”陈建冰《题载敬堂》:“载道兴文,心游六艺;敬天乐遇,德体四书。”参见“ 四部书 ”。

评价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记载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产有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毋庸讳言,《四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先人的思想的局限,这些局限已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包袱,这无疑是需要加以扬弃的。

地位

《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论语》在汉代即是妇孺必读的书,《四书》自宋代以来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核心价值,《四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私塾乡校、教书先生,通过唱戏的、说书的,从各种渠道流向社会,影响世道人心。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书》里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宋代张载(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形塑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

影响

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其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