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地址在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商务印书馆地址在哪,第1张

摘要:商务印书馆TheCommercialPress(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地址在哪?下面为您介绍商务印书馆相关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地址在哪商务印书馆介绍

商务印书馆TheCommercialPress(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等。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历史沿革

1897年,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代印张元济与蔡元培创办的《外交报》。《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发售预约。严复译《原富》(〔英〕亚丹·斯密著)由南洋公学印行(后归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3年,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权印花。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主编李伯元。译印《说部丛书》。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印刷所、编译所闸北宝山路新厦落成。始用珂罗版印刷。停办小学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改组为尚公小学,由蒋维乔任校长。郁厚培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技术。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出版《汉译日本法规大全》八十册,另附《解字》一册,署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出版《列国政要》三十二册(清廷派员考察各国政治辑译的资料)。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改进铜锌版和试制三色铜版,聘美籍技师指导。商务印书馆董事局于三月初八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董事七人,张菊生为主席。办商业补习学校,张元济首任校长。办艺徒学校。创刊《教育杂志》。出版孙毓修编译《童话》一、二两集(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出版《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中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所出《万国通史》(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制教育幻灯片。创刊《学生杂志》,历任主编朱天民、杨贤江、陈功甫(1947年停刊)。出版康德《人心能力论:论意志能制病情》,德汉学家卫礼贤和周暹合译。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被炸焚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八月一日复业,实行日出新书一种。十月,复刊《东方杂志》由胡愈之主编(第二十九卷第四号至第三十卷第六号)。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有学者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商务印书馆,时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讲的很明白:“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1933年,商务曾收到过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吓信,信中说:“尔中国败孔道,立学堂,读些国语三民主义与立共和,打倒帝国主义,恶劣之道行天下,尔馆独销学校之书,印些腐败之物。上海毁尔书馆,尔书馆还是恶习不改,仍印三民之书、党部之语。中国不忍傍观,所以毁尔书馆,今若不速改恶习,我军到处,是商务印书馆尽烧毁。”这段话更是说出了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的原委。

1934年,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德国驻沪总领事代表德国各著名学术团体捐赠图书三千余册。商务印书馆印刷厂香港分厂新厦建成于北角。辑印《四部丛刊续编》,收书八十一种,一四三八卷。辑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编印《万有文库》第二集。编印《幼童文库》。出版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出版吴半农译《资本论》([德]马克思著)第一卷第一分册。影印《嘉庆重修一统志》。影印《六省通志》(湖南、浙江、广东、畿辅、湖北、山东)。

1941年总管理处迁重庆。沪、港货栈和印刷厂均被日军劫持,《东方杂志》等被迫停刊。1944年,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开馆。1946年,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回上海。1948设台湾分馆。1950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联合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为新华书店以外的中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51设总管理处驻京办事处。编审部迁京。1954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1957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复商务印书馆独立建制。时代出版社(包括并入该社的五十年代出版社)建制撤销,并入商务印书馆。设香港办事处。在港举办创业六十周年纪念会。出版《新华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主要业务

工具书

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涉及汉、英、日、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以及非通用语的朝、缅、越、波斯、拉丁、意大利、乌克兰等众多语种,形成了目前国内最为完善的多语种工具书体系。1999年,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成立;2001年,商务印书馆计算机语料库编纂系统启动;"新华系列语文词典""牛津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系列""新时代汉英系列词典""精选外汉汉外词典系列"正在成为具有号召力的系列工具书名牌之一。

代表作品有: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4亿册)

中国第一部大型古代汉语词典--《辞源》

中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建国后第一部语文、百科兼收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

建国后第一部英语-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

建国后第一部中外合作的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翻译作品

商务印书馆译作编辑室是一个专门出版翻译作品的部门,以翻译出版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为主,同时全面系统地译介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及时反映国外学术界的思想和潮流。编辑室以出版精品图书主,主要翻译出版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法律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著作。

代表出版物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世界名人传记丛书》《法国思想文化译丛》《现代性研究译丛》等。

学术著作

商务印书馆著作编辑室成立于1998年,以编辑出版国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为主要业务。出版定位是: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学术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出版物的经典性、权威性、文化品格作为追求的境界,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普及和应用为宗旨,强调学术创新和文化积累,注重出版物内容的高质量、原创性、开拓性,重点出版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学术著作和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强的大众普及读物。已出书400余种。

代表作品有《商务印书馆文库》《钱穆著作系列》《赵元任全集》《钱锺书手稿集》《中东国家通史》《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浙江大学学术精品丛书》《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中国学术》《西学研究》陈功甫《中国革命史》等。

科技图书

商务印书馆科技编辑室是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类图书为出版对象的编辑室,主要出版国内外地学及相关的资源与环境、城市化与区域发展、旅游与探险等方面的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尤其是前沿性的理论著作。

出版的图书主要包括学术著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研究专著、应用性学术研究报告系列、当代地理学译丛、地名词典等方面。

教育期刊

商务印书馆教育图书编辑室成立于2002年,旨在传承"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一贯思想,为繁荣教育图书市场做出贡献。商务印书馆有着悠久的出版教育图书的历史积淀,同时具有优秀的出版辞书的编校质量。二者的结合,使其教育图书同样具备领先优势。

出版的图书有四大类:

青少年素质教育读物。

社会英语培训读物。

中小学助学读物。

青少年课外读物。

文化交流

商务一直重视对外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和版权贸易。每年,出境参展和出访交流计30人次左右,接待来访的合作伙伴100人次左右。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朗文、拉鲁斯、罗贝尔、蓝登书屋、哈佛、岩波、小学馆、怡学、斗山东亚、SK、贝塔斯曼等境外近50家著名出版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在引进国外优秀图书、丰富繁荣中国图书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版权输出工作,有针对性地向海外出版机构推荐商务图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引进和输出图书年均在90种左右。

商务馆歌

创作背景

为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一百周年,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香港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李祖泽提议,作一首颂歌贺商务百岁。商务印书馆顾问陈原,集中国文化名人、商务老前辈张元济、茅盾、叶圣陶的有关诗词作为歌词,请中央交响乐团作曲家袁音、胡海林谱了曲。

歌词歌谱

千丈之松

(陈原集张元济、茅盾、叶圣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

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

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

论传天演,木铎启路。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敢云有志竟成,总算楼台平地。

从今以后更艰难,努力还需再试。森森兮千丈之松,矫矫兮云中之龙。

言满天下兮百龄之躬。

成就荣誉

商务之最

中国第一部近代辞书——《辞源》

世界辞书销售之最《新华字典》

中国第一部规范辞书——《现代汉语词典》

出版第一部语法学学术专著——《马氏文通》(1898)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对照排版印刷的英语教科书——《华英初阶》(1898)

出版大陆第一部英汉字典——《商务书馆华英字典》(1899)

第一个使用纸型印书(1900)

第一个系统地介绍西方学术论著(1902)

第一个使用著作权印花(1903)

第一个作为文化企业引进外资(1903)

第一个作为民间企业聘请外国专家和技师(1903)

第一个系统地编印出版《最新教科书》等近现代中小学教科书(1904)

第一个创办《东方杂志》等一系列现代意义的杂志(1904)

第一个采用珂罗版印刷(1907)

出版第一部由中国学者自己编纂的双语辞典《英华大辞典》(1908)

第一个采用电镀铜版印刷(1912)

第一个使用自动铸字机(1913)

第一个采用胶版彩色印刷(1915)

出版中国第一部以语词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现代语文辞书《辞源》(1915)

出版中国第一部专科辞典《植物学大辞典》(1917)

成立中国第一个中资**机构——活动影戏部(1918)

生产制造中国第一部汉字打字机(1919)

制作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震东华文打字机》(1919)

所获奖项

社会评价

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的重视,正如陈云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商务印书馆这个百年老店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作为自己的任务,而且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知识,可以说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了辉煌的业绩,它成立的日子也就是2月11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商务印书馆地址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

邮编:100710|E-mail:bainianziyuan@cpcomcn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等。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1897年,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代印张元济与蔡元培创办的《外交报》。《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发售预约。严复译《原富》(〔英〕亚丹·斯密著)由南洋公学印行(后归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3年,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权印花。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主编李伯元。译印《说部丛书》。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印刷所、编译所闸北宝山路新厦落成。始用珂罗版印刷。停办小学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改组为尚公小学,由蒋维乔任校长。郁厚培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技术。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出版《汉译日本法规大全》八十册,另附《解字》一册,署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出版《列国政要》三十二册(清廷派员考察各国政治辑译的资料)。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改进铜锌版和试制三色铜版,聘美籍技师指导。商务印书馆董事局于三月初八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董事七人,张菊生为主席。办商业补习学校,张元济首任校长。办艺徒学校。创刊《教育杂志》。出版孙毓修编译《童话》一、二两集(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出版《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中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所出《万国通史》(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 设分馆于香港。创制教育幻灯片。创刊《学生杂志》,历任主编朱天民、杨贤江、陈功甫(1947年停刊)。出版康德《人心能力论:论意志能制病情》,德汉学家卫礼贤和周暹合译。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被炸焚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八月一日复业,实行日出新书一种。十月,复刊《东方杂志》由胡愈之主编(第二十九卷第四号至第三十卷第六号)。 [8]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有学者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商务印书馆,时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讲的很明白:“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1933年,商务曾收到过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吓信,信中说:“尔中国败孔道,立学堂,读些国语三民主义与立共和,打倒帝国主义,恶劣之道行天下,……尔馆独销学校之书,印些腐败之物。上海毁尔书馆,尔书馆还是恶习不改,仍印三民之书、党部之语。中国不忍傍观,所以毁尔书馆,今若不速改恶习,我军到处,是商务印书馆尽烧毁。”这段话更是说出了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的原委。

1934年,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德国驻沪总领事代表德国各著名学术团体捐赠图书三千余册。商务印书馆印刷厂香港分厂新厦建成于北角。辑印《四部丛刊续编》,收书八十一种,一四三八卷。辑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编印《万有文库》第二集。 编印《幼童文库》。出版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出版吴半农译《资本论》([德]马克思著)第一卷第一分册。影印《嘉庆重修一统志》。影印《六省通志》(湖南、浙江、广东、畿辅、湖北、山东)。

1941年总管理处迁重庆。沪、港货栈和印刷厂均被日军劫持,《东方杂志》

商务印书馆近照等被迫停刊。 1944年,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开馆。1946年,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回上海。1948设台湾分馆。[15] 1950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联合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为新华书店以外的中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51设总管理处驻京办事处。编审部迁京。 1954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 1957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复商务印书馆独立建制。时代出版社(包括并入该社的五十年代出版社)建制撤销,并入商务印书馆。设香港办事处。在港举办创业六十周年纪念会。出版《新华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申报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1] ,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②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寰瀛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达白银30万两,超过创刊基金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

  寻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

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1908年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 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1908年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908年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相关(6张)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 可靠。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这是 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否则,像“圣躬违和”这样的宫廷秘事,是不可能得到公开传播的。

1897年,上海创办,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

1901年,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代印张元济与蔡元培创办的《外交报》。《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发售预约。严复译《原富》(〔英〕亚丹·斯密著)由南洋公学印行(后归商务印书馆出版)。

1903年,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权印花。编印小学“最新教科书”。创刊《绣像小说》半月刊,主编李伯元。译印《说部丛书》。 1907年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印刷所、编译所闸北宝山路新厦落成。始用珂罗版印刷。停办小学师范讲习班,附属小学改组为尚公小学,由蒋维乔任校长。郁厚培赴日本学习照相制版技术。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出版《汉译日本法规大全》八十册,另附《解字》一册,署南洋公学译书院译。出版《列国政要》三十二册(清廷派员考察各国政治辑译的资料)。

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改进铜锌版和试制三色铜版,聘美籍技师指导。商务印书馆董事局于三月初八举行第一次会议,出席董事七人,张菊生为主席。办商业补习学校,张元济首任校长。办艺徒学校。创刊《教育杂志》。出版孙毓修编译《童话》一、二两集(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出版《汉译日本法律经济辞典》(中国最早译印的百科辞典)。与英国泰晤士报社协议印行所出《万国通史》(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尝试)。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 设分馆于香港。创制教育幻灯片。创刊《学生杂志》,历任主编朱天民、杨贤江、陈功甫(1947年停刊)。出版康德《人心能力论:论意志能制病情》,德汉学家卫礼贤和周暹合译。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被炸焚毁,损失巨大,被迫停业,解雇全部职工。八月一日复业,实行日出新书一种。十月,复刊《东方杂志》由胡愈之主编(第二十九卷第四号至第三十卷第六号)。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袭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次日上午,日军飞机轰炸商务,位于宝山路的总管理处、编译所、四个印刷厂、仓库、尚公小学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1932年,2月1日,日本浪人又潜入未被殃及的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全部藏书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其状惨不忍睹。

据统计,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东方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3700多种,共35000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2600多种,共25000册,悉数烧毁,当时号称东亚第一的图书馆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有学者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

日军之所以要炸毁商务印书馆,时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盐泽幸一讲的很明白:“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焚毁了,它则永远不能恢复。”1933年,商务曾收到过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吓信,信中说:“尔中国败孔道,立学堂,读些国语三民主义与立共和,打倒帝国主义,恶劣之道行天下,……尔馆独销学校之书,印些腐败之物。上海毁尔书馆,尔书馆还是恶习不改,仍印三民之书、党部之语。中国不忍傍观,所以毁尔书馆,今若不速改恶习,我军到处,是商务印书馆尽烧毁。”这段话更是说出了日军轰炸商务印书馆的原委。

1934年,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接受德国驻沪总领事代表德国各著名学术团体捐赠图书三千余册。商务印书馆印刷厂香港分厂新厦建成于北角。辑印《四部丛刊续编》,收书八十一种,一四三八卷。辑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编印《万有文库》第二集。 编印《幼童文库》。出版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出版吴半农译《资本论》([德]马克思著)第一卷第一分册。影印《嘉庆重修一统志》。影印《六省通志》(湖南、浙江、广东、畿辅、湖北、山东)。

1941年总管理处迁重庆。沪、港货栈和印刷厂均被日军劫持,《东方杂志》等被迫停刊。1944年,东方图书馆重庆分馆开馆。1946年,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回上海。1948设台湾分馆。1950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开明书店、联营书店联合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为新华书店以外的中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51设总管理处驻京办事处。编审部迁京。1954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1957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复商务印书馆独立建制。时代出版社(包括并入该社的五十年代出版社)建制撤销,并入商务印书馆。设香港办事处。在港举办创业六十周年纪念会。出版《新华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