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边的屾是读什么的?
屾读音是shēn,声母为sh,韵母en,声调为一声。
屾,汉语三级字,二山并立之意,表示稳重,常用于人名,《易经》等均有记载。
现代释义:〈书〉两山并立。表示稳重。常用于人名。
出处:《易经》第五十二卦:“艮,艮为山, 艮上艮下。”
古籍释义
1、康熙字典
屾寅集中山部康熙笔画:6画部外笔画:3画
《广韵》《类篇》所臻切《集韵》疏臻切,𠀤音莘。《说文》二山也。《魏校精蕴》两山𠀤峙,各止其所,静之极也。《正字通》屾,卽山之重文。音义不殊。或谓易兼山艮,屾当是古文艮,其说亦泥。《韵会》《正韵》俱不收屾。
2、说文解字
屾卷九屾部
二山也。凡屾之属皆从屾。所臻切。
说文解字注:(屾)二山也。此说义而形在是。如之例。凡屾之属皆从屾。阙。此阙谓阙其读若也。今音所臻切。恐是肊说。
一个山加一个寺念,是“峙”,有两种读音:zhì和shì。
1、“峙”zhì
直立,耸立:~立。对~(相对而立)。两峰相~。
2、“峙”shì
〔繁~〕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峙是一个汉字,从山,寺声,本义为稳固地、高高地立起,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
扩展资料:
1、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广韵》直里切《集韵》《韵会》丈里切《正韵》丈几切,𠀤音畤。《广韵》峻峙,屹立也。《班固·东都赋》通天吵以竦峙。《注》通天,台名。吵,高也。
又《班固·东都赋》散似惊涛,聚似京峙。《注》京峙,高丘也。
又《尔雅·释诂》供峙,共具也。《书·费誓》峙乃糗粮。《诗·大雅》以峙其粻。《注》峙,积也。 《集韵》或作跱。
2、常用词组
(1)峙立zhì lì
意为:耸立。
例:两山隔河峙立。
(2)竦峙sǒng zhì
意为:耸立;挺立。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诗:“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岳峙yuè zhì
谓如高山耸立。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4)鹤峙hè zhì
意为:犹鹤立。
唐,于邵,《送陈留李少府归上都序》:“莹若玉立,跄然鹤峙。”
参考资料:
-峙
简介
蒋骥﹐字涑塍(音cheng橙),江苏武进人,对《楚辞》有专门研究。
王逸以《招魂》为宋玉做,《大招》为屈原或景差作,蒋骥则以二篇俱归屈原。此书于篇目附记中推定屈原作文次第﹐依次为《惜诵》﹑《离骚》﹑《抽思》﹑《思美人》﹑《卜居》﹑《大招》﹑《哀郢》﹑《涉江》﹑《渔父》﹑《怀沙》﹑《招魂》﹑《悲回风》﹑《惜往日》﹐并说“《九歌》﹑《天问》﹑《橘颂》﹑《远游》﹐文辞浑然﹐莫可推诘﹐固弗敢强为之说云”。此外﹐卷首附考正地图五幅,以示屈原作品的地理环境,在《九章》各篇的注释中﹐对年月道里诸问题考辨特详。
所附《楚辞馀论》﹐纠驳旧注的谬误﹐考辨名物的异同﹐时有精深之论。如考证《离骚》“摄提”为太岁在寅之说﹐并引《後汉书‧张纯传》“摄提之岁”为证﹔又屈赋中“民”字﹐注家多解为民众之民﹐蒋氏认为“皆原自指”。凡此都独具只眼﹐可成一家之言。但也偶有不确之说﹐如解《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以“哀江”为地名﹔又说《九歌》少司命为“月老之类”。《四库全书总目》说:“汰其冗芜﹐简其精要﹐亦自瑕不掩瑜。”
《楚辞说韵》则研讨《楚辞》的声韵﹐按“母”分列文字﹐通以方音﹐每部列“通韵”﹑“叶韵”﹑“同母叶韵”之例﹐虽还不是通论全部楚辞声韵﹐而徵引赅博﹐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资料。
有康熙五十二年武进蒋氏山带阁刻本与清雍正五年刻本﹐通行本有1958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嶹——同“岛”,出于古籍《集韵》。一般词典不太收入。查《中华字海》山部14画收入。搜狗输入法有此字繁体写法,即山字旁一个繁写的寿字。《中华字海》山部七画收入此字简体字,并注明是“嶹”的类推简化字。
本文2023-08-06 21:11: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