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古代什么史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春秋是古代什么史书,第1张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写的。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记载的内容基本是可信的,但是却不完备。

《春秋》的主要内容如下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一四年鲁玉 12位君主的历史,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也是我国现存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鲁隐公元年就是公元前 722 年,鲁哀公十四年就是公元前481年。事实上,《春秋》虽然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但记述范围却遍及各个诸侯国,是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具有信史价值。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12位君主的历史,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也是我国现存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鲁隐公元年就是公元前722年,鲁哀公十四年就是公元前481年。

事实上,《春秋》虽然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但记述范围却遍及各个诸侯国,是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具有信史价值。

全书大约1。7万字,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执政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等。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 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旧说《春秋》为孔子所作。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它应为鲁国历代史官世袭相承集体编录。因早在孔子出生前就有《春秋》流传,并已具备约定俗成的一套传统义例,即所谓“书法”。当时晋、齐、楚、宋等国均有这样的史官建置和类似的史书编著,其体裁及“书法”也大体一致。《春秋》所以能记载各国大事,就是这些史官相互通报的结果。另外,《春秋》中有违反“书法”、为权位开脱罪责的曲笔讳饰之辞,也有与孔子观点相反的记载,还有一些缺文讹误,甚至记录了孔子的生卒年。这些都说明《春秋》不可能是孔子所作。

《论语》、《左传》中都记有孔子对春秋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可见这是孔门弟子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正值社会剧变,礼坏乐崩,“天子失官”之时,原属官府掌管的《诗经》、《尚书》、《春秋》等典籍散播民间,成为孔门教学的宝贵资料。将世代相传的国史《春秋》作为教材,转抄流布,大约便是孔门后学所为。传说孔子晚年的高足弟子子夏即为擅长《春秋》的大师,而将孔子生卒记入《春秋》也当出于孔门后学对先师的敬意。孔子虽不曾编写过《春秋》,但讲述研习《春秋》却应肇端于孔子。

现存《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经文大同小异。《春秋》经文极为简略,每年记事最多不过二十来条,最少的只有两条;最长的条文不过四十余字,最短的仅一二字。显然这只是若干历史事件的目录标题。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尚以史管口述为主,文字记载仅属起提示作用的备忘录。《春秋》虽然简短,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而赋与史官的口头讲述以信史价值,这已是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而由于《春秋》叙事过简,亦被后人讥为“断烂朝报”。《左传》以大量翔实丰富的史实,弥补了《春秋》的不足。但在政治方面,《春秋》又具有不可与《左传》等同的意义。汉以后,《春秋》被尊为孔子编撰的圣经,在政治上、学术上处于至高无上的尊位。历代不少儒生对它曲解依托,尽情发挥,使它在经学和史学领域,以至政治生活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参考书目 洪业:《春秋经传引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左传选》后序,中华书局,北京,196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中华书局,北京,1981。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