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译文
《<阅微草堂笔记>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
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
忽闻数人吃吃窃笑。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
《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④干:谋求。 ⑤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⑦昀:作者本人,纪昀。 ⑧“神而”二句: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的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与”二句: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寻求的。
个人作品
宋代特别是南宋出现非常严重的“钱荒”,即金属货币短缺。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撰成《泉志》后,对铸钱事非常留心。《宋史·洪皓列传》载,洪遵曾有“因面对,论铸钱利害,帝嘉纳之”。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洪遵论铸钱利害事,发生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六《铸钱诸监》条云:“七月庚辰,洪景严为起居舍人,为上言铜器之害。上言出御府铜器一千五百事付泉司,遂大敛民间铜器以铸钱,许告赏。其后得铜二百万斤。”永平、永丰二监一直为北宋的主要铸(铜)钱监。南宋初年,经兵火之灾,二监废置。绍兴二年(1132年),宋廷将池州永丰监并于饶州永平监,岁铸额与并入虔州的广宁监合在一起才8万贯,远远低于北宋时期的年铸币额。(《宋史·食货志》)是后,由于铸币额逐年下降,绍兴六年(1136年)饶州钱监被废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为扭转“钱荒”加剧的局面,宋廷诏令复置“饶、赣、韶三州铸钱监”。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有人提出复永平、永丰钱监鼓铸并于鄱阳置司负责铸钱事。适值主张铸钱事归于版漕的沈该遭罢,故左司何溥以“制官以正其名,然后责有所归,治事必有其所”为由,要求于永平、永丰复置铸钱司。于是,宋廷诏令中书舍人洪遵等人讨论是事。洪遵等议曰:“唐有鼓铸使,国朝初或以漕臣兼领,或分道置使,或厘为二司。自中兴以来,置都大提点官,事权太重,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但当随时之宜,为救弊之计,间者亟行废置,事出仓卒,既罢之后,又无一定之论……遵等窃以为复置便。今欲参照祖宗旧制,及今日利害,以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系衔,与转运判官序官依旧,于饶、赣二州置司,输年守任,专以措置坑冶,督则鼓铸为职。如州县于坑冶不知,许从本司按劾。饶、赣州置属官各一员,邵、建州置检踏二员,别置称铜催纲官各一员,专差武臣。诏依给舍议,置提领官。”(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史料记载洪遵著有《泉志》、《订正〈史记〉真本凡例》、《翰苑群书》、《翰苑遗事》、《谱双》、《洪氏集验方》、《金生指迷方》、《洪文安公遗集》等。中国的钱币学源远流长,但古代钱币学专著多已亡逸,幸赖洪遵《泉志》保留下不少上自南朝、下到北宋人的钱学论说和见闻记录。《泉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年),是年洪遵30岁。《泉志》是一部考疑征信、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堪称中国钱币学的经典著作。该书体例严谨,文字精练,考订审慎,引文均注明详细出处,论说均经深思熟虑。其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有独到见解,于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此书收录钱币348品。除洪遵本人所得百余品实物外,其余则从他人钱谱和史书中抄录而来。洪遵将这些钱分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压胜品九类。如果把九类按顺序加以调整,严格区分,不外乎曾经流通过的正用品、非正用品和外国品三类。元、明、清和民国初年编撰的钱币谱录,基本上承袭了《泉志》的分类法,或只是略作损益而成就。《泉志》引据的前人著作多达90余种,其中原书不少已经失传。即就钱币专著而言,借助洪氏之书,保留下古逸《刘氏钱谱》内容2则、顾@《钱谱》34则、封演《续钱谱》4则、张台《钱谱》28则、陶岳《货泉录》3则、全光袭《钱录》4则、李孝美《历代钱谱》50余则、董《钱谱》13则、著者无可考的《旧谱》60则。
人生经历洪遵(1120—1174),字景严,号小隐,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其父洪皓(1088—1155)①,字光弼,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六年(1124),秀州(今浙江嘉兴)大水,为州司录事,发廪赈济,又冒“不赦之罪”邀留浙东纲米以救灾,谓“宁以一身易十万人命”,深得民心,号称“洪佛子”。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完颜宗翰(粘罕)逼仕刘豫,坚拒不从,几被杀害。流放冷山,后徙燕京。拒受金人官职,屡次派人入宋密奏金朝政情,乞兴师进击,以图恢复。留金十五年,备受艰苦,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志士。绍兴十三年(1143)始还临安。遂除徽猷阁直学士,兼权直学士院。为权奸秦桧所忌,以论事不合,罢守乡郡,旋被贬谪,安置英州九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徙袁州,至南雄州病逝,享年六十八②。
洪遵兄弟八人,有兄适,弟迈、逖、逊、邈、邃、迅。皆出仕为官。洪氏一家在南宋为江西望族。洪遵既是洪氏家族鼎盛的发迹者之一,又是在这样的家族中薰陶成长起来。
洪遵自幼聪慧,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而辍。其父使金、滞留漠北,母亲病故,当时家境也十分困难。他与兄弟在僧舍攻读,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绍兴十二年(1142),洪遵与兄适、弟迈同至临安(今杭州)赴考,寓南山净慈院(今净寺)。与兄适同登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说:“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授秘书省正字。南宋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时奸相秦桧之子秦缥长官,洪遵不阿附,为其所压制。次年父自金还,为秦桧所贬,洪遵即被外放,先后为常、婺、越三州通判。绍兴二十五年(1155),复入为正字。八月,兼权直学士院。其后父逝居丧。绍兴二十八年(1158),服除,召对,极陈父冤,说:“先臣与龚王寿同出疆,龚王寿仕于刘豫,以妄杀兵官为豫所诛,而秦桧赠以节旄,擢用其子。先臣拒金人之命,留十五岁乃得归,顾南窜岭外,臣兄弟屏迹在外。桧不分忠逆如此。”③高宗虽加慰勉,并把责任推给已死的秦桧,说:“洪某三子皆可用”,实际上这个惯于玩弄权术的皇帝实无心重用忠臣良将。所以,洪遵陛对后,虽拜起居舍人,迁起居郎兼权枢密院都承旨。绍兴二十九年(1159),拜中书舍人。三十年(1160)正月,试吏部侍郎,后曾兼权吏部尚书。旋即罢去,绍兴三十年(1161)出知平江府。孝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知隆兴元年(1164)贡举,拜同知枢密院事。同年七月,以端明殿学士(第二次)提举太平兴国宫。乾道六年(1170)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又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不久又罢。淳熙元年(1174),提举洞霄宫。同年十一月病逝,年仅五十五,谥文安,赠太师④。
洪遵的卓著政绩
一、忠于职守,正直敢言,颇有创设
绍兴二十八(1158)年五月,洪遵以起居舍人身份奏乞以经筵官除罢及封章进对、宴会锡予、讲读问答等事,悉行编录为一书,名为《迩英记注》。其后,乾道二年(1166)十一月壬子,又有《祥曦殿记注》,实自遵始⑤。同年七月,又因与高宗面对,论铸钱利害,高宗对大臣们说:“遵论颇有可”,⑥均嘉纳之。本来宋朝旧制,修注官、经筵官许留身奏事,而在南宋洪遵时则近例无有。洪遵以记注官陪侍经幄,因奏请依讲读官许留身奏事。同时,他又说,“自绍兴九年(1139)至今《起居注》未修者殆十五年,乞今两省除见修按月进入外,馀未毕者每月带修”。皆从之⑦。
遵以正直敢言著称,在皇帝面前亦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高宗说:“正立法,自今功臣子孙序迁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遵曰:“侍从,朝廷高选,非如磨勘阶官,安有迁序之制”退而又上奏言:“今内外将家无虑二十人,若以序迁,不出十年,西清次对皆可坐致。太祖开国功臣子孙不过诸司,惟曹彬之子琮、玮以功名自奋,遂为节度,初不闻有递迁侍从之例。今旨一出,使穆清之地类皆将种,非所以示天下。望收还前诏。”⑧
对于当时讨论欲复鄱阳永平,永丰两监鼓铸事。洪遵议曰:“唐有鼓铸使,国朝或以漕臣兼领,或以分道置使,或为三司。自中兴以来,置都大提点官,事权太重,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但当随时之宜,为救弊之计。间者亟行废罢,事出仓卒,既罢之后,又无一定之论,初委转运使,又委提点刑狱,又委郡守贰,号令纷纷不一,鼓铸益少。……遵等窃以为复置便。”⑨复置永平、永丰二钱监,对解决当时临安钱钞的危机,起了重要作用。
洪遵在吏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时间虽很短,却治绩显著。例如,当时选人诣曹改秩,吏倚为市,巧生枝节,推延不办,多所索贿。洪遵则针对时弊明确规定,照章办事,草除恶例,吏不敢欺。洪遵为官清正,既不阿附权贵,又不人云亦云,以势利待人。如汤思退罢相,遵草制无贬词,竟因此而被劾罢官,实属难能可贵。可见他是一位堂堂正正、颇有作为的政治活动家。
二、注重边防,积极抗金,忠贞爱国
洪遵生活于女真奴隶主贵族南侵掠夺的大动荡时代,对于北宋灭亡、南宋横遭攻战掠夺,深怀切肤之痛。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洪遵在中书兼承密旨,有关边防民隐必为奏言,十分注重边防之守卫,军器之利弊,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众谓熟于军旅者所不及者。”⑩对于金使(北使)提出的一些要求,洪遵都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例如,北人(金)来索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二百家,遵执以为不可。绍兴三十一年(1161),完颜亮的一支金兵由海道窥犯两浙,宋廷命浙西副总管李宝抵御。李宝驻兵平江,宋廷又命洪遵知平江府。李宝以水军袭击金兵于胶西获捷。胶西之战,资粮、器械、舟楫都是洪遵供应的,此战成功,遵之助力为多。
三、关心民瘼,勤劳于政,安靖一方
洪遵不论在朝为官,或在州县地方,均以民为“本”,关心民间疾苦,多方为民着想。洪遵在地方当长官,以保境安民为己任。比如,高宗车驾往金陵(今南京),沿途各州县都被禁卫兵士苛索骚扰。至吴(当时洪遵知平江府),这些禁卫兵卒相告说:“内翰在此,汝毋复然。”当时,宋廷曾一度海禁,以“虑商舶为贼(所)得”为名,把商船悉拘入官不还,甚至把沿海船舰及水手、民兵也扣留起来。这对江折沿海商民是极大的困难。洪遵因此奏论,以船还商,而听水手自便,老百姓非常感谢他。
乾道六年(1170),洪遵知太平州期间,圩田坏,民失业,遵役工筑圩几万数。严冬盛寒,遵亲自到筑圩工地,载酒食以饷民工,用实际行动鼓舞民众,人忘其劳。时转运使张松忌功,妄奏圩未尝决,民未尝转徙,要责令圩户自筑,并裁减募工钱米之半。遵连疏抗争,请求派遣朝臣覆按。于是宋廷派遣将作少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下来查处,黜松言,圩遂成,合四百五十五所,政绩显著。
当时,楚(淮南)一带大旱,周围州县赈灾措施失当,百姓流离失所。洪遵认为,遇灾首先要安置百姓的生活。他精简工作人员,随远近老壮以差赋给,减免租税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使百姓得活者不啻万计。戌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所以,虽有大灾荒而村落晏然,保一方平安。孝宗命当制舍人范成大,褒其治绩。
洪遵的这些政绩,体现其忠君爱国,以“民本”为其核心的政治思想,充分表现其治国安邦的雄伟抱负。
洪遵的学术贡献
洪遵不仅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家学渊源深厚,博学强记,知识面极广,著述宏富。据(宋)周必大所撰《同知枢密院事赠大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铭》载,其著作有:《文集》八十卷,《东阳志、谱》各十卷,《钱谱》五卷等(11)。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洪遵著述有:《泉志》十五卷、《翰苑群书》三卷、《翰林遗事》一卷、《洪氏方》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为鄱阳洪氏,未署名。实即《洪氏集验方》。)、《谱双》一卷、《小隐集》七十卷(12)。
(元)脱脱《宋史·艺文志》著录洪遵著述有:《翰苑群书》三卷、《泉志》十五卷、《东阳志》十卷、《小隐集》七十卷、《中兴以来玉堂制草》三十四卷、《三洪制稿》(适、遵、迈撰)六十二卷(内洪遵二十卷)(13)。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洪遵著述三种。
《订正史记真本凡例》一卷(编修程晋芬家藏本)、《翰苑群书》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泉志》十五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按:《四库总目》卷一一六,子部谱录类存目)。
由上可知,洪遵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多所散佚,诸书著录亦不尽一致。但至今传世的作品(或为后人辑佚),也不少。据今人刘琳、沈治宏编著《现存宋人著述总录》著录洪遵著作有下列七种:
《订正史记真本》一卷,《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翰苑遗事》一卷,《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翰苑群书》;《泉志》十五卷,计有明万历三十一年胡震亨刻《秘册汇函》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本(北京馆藏)、《学津讨原》(嘉庆本、影嘉庆本)第八集,一九九一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线装本;《洪氏集验方》五卷,计有宋乾道六年姑孰郡斋刻公文纸印本(北京馆藏)、《士礼居黄氏丛书》本(14),计有一九五五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宋人医方三种》之一、一九八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谱双》五卷附录一卷,《丽瘘丛书》本;《洪文安公遗集》一卷(15),清劳格辑本清丁丙跋(南京馆藏);《翰苑群书》(辑),《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
综上所述,洪遵在学术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博通文史,通晓宋朝翰苑故实,好藏金石、钱币,能诗善文,既明医方,又是游艺能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比如,我们今天研究他的《泉志》,他就是古代一位难得的钱币专家。我们要把洪遵放在南宋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从多方面综合研究,予以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人物评价楼钥 《洪文安公<小隐集>序》:“公之兄为右丞相,谥文惠;弟以翰林阁老终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许及之《次韵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其一:“畴昔三洪并,声名四海知。灵光一老在,N|九成仪。近有同朝喜,今无远室思。双瞻最良誉,台瑞圣明时。
文天祥《跋王元高词科拟稿》:“我朝言治者曰庆历、元v、乾淳,厥亦惟欧阳子、苏公兄弟、周益国、三洪氏以其宗工大手掌朝廷文字,以为之缫籍粉泽,功光当时,垂休无穷,岂曰小补之哉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三洪’并中词科,继入西掖,时有贺启云:‘有是父,有是子,相传忠义之风;难为弟,难为兄,俱擅词章之誉。
张B《会稽续志》洪文惠公适帅越,闻亨宗行义,延置郡斋,又偕至鄱阳,与文惠之弟枢密遵、内翰迈游,日以文章为事。尝为博学宏词科之业,三洪公读之谓曰:‘他日玉堂挥翰可也。’”
魏了翁《三洪制稿序》云:“北门掌书内命,最号清切,自入国朝,选授尤靳。有饶阳之李、项城之梁、温陵之苏、成都之范者矣;亦有兄弟为之,如燕山之窦、肥乡之李、阆中之陈、雍立之采、建安之吴、真定之韩、眉山之苏、南丰之曾、莆田之蔡、成都之宇文者矣;亦有父子兄弟并为之,如吴越之钱者矣,而俱未有一翁三季如番阳洪氏之盛者也。中兴以来学士之再入者十有六人,而洪氏之兄弟与焉;自绍圣立宏博科汔于淳熙之季,所得不下七十人,而至宰执至翰苑者仅三十人,洪氏之兄弟又与焉。呜呼,何其盛与!故人之称洪氏者,不以词章则以记览,不以名位则以科目,孰知其一心之传,上通于天,固有以敷遗子孙者与……洪氏之孙平以其三祖制稿刻诸犍为郡斋,而属了翁为之序。
注释 :
① 按:洪皓,《宋史》本传作洪皓。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文惠公神道碑铭》,许及之所撰《宋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赠特进洪公(适)行状》,均作父皓,从日从告。见洪适《盘洲文集》卷80附录,影宋本第12册。又,与洪皓同辈诸名皆从日,如皓六弟曦、晔、、晖、曜、杲;彦升之子洪昕等。故以皓为是。参见王德毅《洪容斋先生年谱》,台北宋史座谈会《宋史研究集》第2辑,第408页,1964年版。
② 事详洪适《先君述》,《盘洲文集》卷74,影宋本第11册。参见元脱脱《宋史》卷373,《洪皓传》,点校本(三十三),第11557—11562页,中华书局,1985年新版。
③ 洪遵入对申父冤,事见洪适《敬书先忠宣赐谥制书后》,《盘洲文集》卷62,影宋本第10册。此处引自《宋史》卷373,《洪遵传》,点校本(三十三),第11565页。
④ 事详(宋)周必大《同知枢密院事赠太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铭》,《周文忠公文集》卷70,《四库全书·文渊阁》,台北商务印书院影印本第1147册,第739—743页。
按:(宋)楼钥《小隐集·序》云:“公讳遵,字景严,若世系治行,则文敏(洪迈)所作《行状》甚详。”
参见《宋史》卷373,《洪遵传》,点校本(三十三),第11565—11569页。(清)洪汝奎《洪文安公年谱》,《四洪年谱》本。又,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六,辑录有洪u、洪适、洪遵、洪迈等四洪的一些轶事资料。见下册第878—884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五月丁丑条,《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第3册,第327/531页(按:327指《四库》原台北影印本第3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下引《要录》同此版)。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七月戊寅条,影印本第3册,第327/537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九月申申条,影印本第3册,第327/545页。
⑧ 《宋史》卷373,《洪遵传》,点校本(三十三),第11566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十九年闰六月辛未条,影印本第3册,第327/585—586页。
⑩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十九年五月丙午条,影印本第3册,第327/580页。
(11) 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70(《平园续稿》三十),《四书全书·文渊阁》影印本,第1147册739—743页。
(12) 以上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01(《经籍考》28)、卷202(《经籍考》29)、卷223(《经籍考》50)、卷229(《经籍考》57)、卷240(《经籍考》67),中华书局本下册,第1685页、1690页、1799页、1834页、1903页,1986年版。
(13) 以上据《宋史》卷203、卷204、卷208、卷209《艺文志》,点校本(十五)第5104页、5117页、5160页;点校本(十六),第5375页、5400页、5401页。按:《宋史·艺文志》此处载《三洪制稿》六十二卷,与(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影宋刻本第12册)卷51,《三洪制稿序》所记“文惠公(洪适)内外制凡十四卷,文安公(洪遵)二十卷,文敏公(洪迈)二十八卷”,共六十二卷,相符合。
(14) 按:《丛书集成》初编收入有《士礼居丛书》本《洪氏集验方》五卷,据该序称此为重刊宋本。书尾有洪遵于乾道庚寅(六年,1170)十二月十日所书:“右《集验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著验,或虽未及用而传闻之审者。刻之姑孰(熟),与众共之。”他身居高位,不忘百姓疾苦,集验方以救民,可谓功德无量!
(15) 按:周必大《洪遵神道碑》说有文集八十卷;楼钥《攻集》卷52,有《洪文安小隐集序》(见《四部丛刊》初编本)。《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均著录《小隐集》七十卷,而今未见有藏本。可见洪遵著作散佚甚多。
(录自《中国钱币》2000年第3期)
1 刘羽冲读书泥古不化的文言文翻译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④干:谋求。 ⑤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⑦昀:作者本人,纪昀。 ⑧“神而”二句: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的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与”二句: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寻求的。
2 《阅微草堂笔记》两则的译文——泥古不化某公表里求着两则文言文的《两则》原文和翻译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纪昀泥古②不化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盖规之也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某公表里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外吏者〕做地方官的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忽闻数人吃吃窃笑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
3 文言文翻译1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4今者臣来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5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 聊斋某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
陕右某公,辛丑进士。能记前身。尝言前生为士人,中年而死。死后见冥王判事,鼎铛油镬,一如世传。
殿东隅,设数架,上搭猪羊犬马诸皮。簿吏呼名,或罚作马,或罚作猪;皆裸之,于架上取皮被之。俄至公,闻冥王曰:“是宜作羊。”鬼取一白羊皮来,捺覆公体。吏白:“是曾拯一人死。”王检籍覆视,示曰:“免之。恶虽多,此善可赎。”鬼又褫其毛革。革已黏体,不可复动。两鬼捉臂按胸,力脱之,痛苦不可名状;皮片断裂,不得尽脱,既脱,近肩处,犹黏羊皮大如掌。
公既生,背上有羊毛丛生,剪去复出。
聊斋之某公白话翻译
陕西某公,是辛丑年间的进士,能记住前辈子的事。常对人说,他前生是个读书人,中年就死了。死后见阎王审判案子,大殿前有沸开的油锅,和世上传说的一样。大殿东边,扎着好几个架子,架子上搭着猪、羊、狗、马等牲畜的毛皮。掌管生死簿的官吏念着人名,念到某人罚作马,或者是罚作猪,小鬼就给他 了身子,从架上拿下这种皮来给他披上。
当簿吏念到某公时,阎王爷说:“应罚他为羊。”于是小鬼拿一个白羊皮来给他披在身上。簿吏这时说:“这人曾救过一个人的命。”阎王听了,再复查一下记录,说:“免了吧!他作恶虽多,但救人一事可以赎罪。”小鬼又给他脱去羊皮,可羊皮这时已经粘在身上了,脱不下来。于是两个鬼拉着他的两臂,按住他的胸膛,硬是向下脱,使他疼痛难忍。那羊皮一块一块地扯下来,到底也没有脱干净,肩膀处仍留下一小片羊皮,有巴掌大小。某公出生后,肩膀处仍长出一丛羊毛,剪了,也还长。
2 “公”的文言文翻译公 #gōng
释义 ①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 私 ” 相对:公物|公事|公款。②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共|公认|公约|公害。③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④让大家知道;不隐瞒:公布|公告|公之于世。⑤合理的;没有偏私的:公平|公买公卖|大公无私。⑥职务的;工作上的事务:办公|公余。⑦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⑧对祖辈或老年男子的称呼:外公|老公公|王公|诸公。⑨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⑩雄性的动物:公鸡|公牛。
公安 #gōng'ān 整个社会的治安:公安局。
公布 #gōngbù 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例句〗大会公布了进入决赛的运动员名单。
公道 #gōngdào 合理的:价格公道。
〖例句〗这不可能是她干的,她这个人处事一向公道。
公共 #gōnggòng 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公共汽车。
〖例句〗我们要爱护公共财产。
公开 #gōngkāi ①不加隐蔽;面对大家,跟“ 秘密 ” 相对:当众公开摇奖。②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这件事暂时不能公开。
〖例句〗老中医向同行公开了祖传秘方。
公款 #gōngkuǎn 属于国家、机关、企业、团体的钱。
〖例句〗她因挪用、贪污巨额公款而被判刑。
公民 #gōngmín 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公平 #gōngpíng 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交易。
〖例句〗明明是他们犯规,裁判却判我们输球,这太不公平了。
公园 #gōngyuán 供公众游玩、休息和娱乐的地方。
〖例句〗爷爷每天早晨都到公园里锻炼身体。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3 文言文中义公是什么意思公:和“私”相对。
基本字义有: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
2共同的,承认的 国家,社会,大众,全世界。
3让大家知道。
4封建制度最高爵位。
5敬辞,尊称男子。
6雄性的。
7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
8姓。
古人定义:
《说文》:从八从厶。平分也。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古文基本释义:
〈名〉
1 朝廷;国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3]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币(国家铸造的货币);公壤(国家公有土地);公宪(国法)。
3 君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国君的直辖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寝(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公庙(指国君诸侯之庙)。
5 公事; 或机关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洁的样子),夙夜在公。——《诗·召南·采蘩》
蒙瞍奏公。——《诗·大雅·灵台》
王公伊濯。——《诗·大雅·文王有声》
实维尔公允师。——《诗·周颂·酌》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 偃( 子游名, 武城宰)之室也。——《论语·雍也》
6 又如:公人(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见(公务繁忙)
7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公羊传》
尔公尔侯,逸豫(快乐)无期。——《诗·小雅·白驹》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大傅、大师,历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汉书·孔光传》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孙);公徒(诸侯的步兵);公令(诸侯的命令);公孙(诸侯之孙)
10 旧时对男性的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方言》
赵中大夫 白公。——《汉书·沟洫志》
游诸公。——《汉书·田叔传》
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
公(袁可立)多才艺,善持论。——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张公;许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爷大娘老两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属于个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亲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论》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称“公婆”)
14 长本人两辈的男性亲属。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劳绩,功绩。《诗经·大雅·瞻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今按‘公事’,即‘功事’。
当此之时,诸侯莫能以德,而争于公利,故以权相倾。——《盐铁论·轻重》
寿张侯以公德加位特进。—— 汉《中常侍骑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无公(没有功劳);肤公(微小的功绩)?
〈动〉
公布,让众人知道。如:公之于世;公之世人
〈副〉
(1) 公然;公开地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然抢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公讨(公开揭露声讨);公言(公开谈论;公众的言论);公取(谓公然夺取他人财物)。
(3)宗谱中对已故去的死者的尊称。
4 《阅微草堂笔记》两则的译文——泥古不化某公表里求着两则文言文的《两则》原文和翻译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纪昀泥古②不化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盖规之也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某公表里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外吏者〕做地方官的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忽闻数人吃吃窃笑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
1 关于韵律的诗句
关于韵律的诗句 1求韵律优美的古诗
给你一些诗词吧 先是李煜的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2008-11-7 23:31 回复 闭眼草鱼 43位粉丝 2楼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
本文2023-08-06 21:20: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