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杨志的父亲是谁,是杨家第几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水浒传杨志的父亲是谁,是杨家第几代,第1张

杨志是杨家第四代,但水浒传中完全没有讲杨志的父亲是何人。因为宋江等打完方腊归京受封时,太监追封杨志:正将杨志,三代将门之后,国之忠良,封忠武郎。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

扩展资料:

1、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2、杨志投奔梁山途中,在操刀鬼曹正的酒店吃酒,结识了曹正。曹正建议他到青州二龙山入伙。曹正用计,协助鲁智深、杨志杀死邓龙,夺取二龙山。杨志便与鲁智深一同做了山寨之主。后来,行者武松也到二龙山入伙。

3、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杨志亦在其中,赞言为“圣人治世,四灵在郊。

-杨志

要说关于杨玉环和唐明皇爱情的诗歌,我认为首推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故事

第一场 定情册封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 安杨交恶

  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 华清池赐浴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 贵妃醉酒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 长生殿

  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谁知乐极生悲,探马来报,被封为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大兵正向长安进犯。荔枝宴大杀风景,慌乱不堪。

第七场 马嵬坡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第八场 迎像哭像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

第九场 仙境续缘

  杨玉环宛如嫦娥,盛装来迎。二人在天上,永续人间之缘。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女性的英勇事迹,其中,最为英姿飒爽的当属穆桂英挂帅了。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对杨门女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争相传颂。正是因为杨门女将的故事流传甚广,所以,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事实,往往都不是历史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关于杨氏家族各位女性的描写和刻画,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罢了。

在人们熟悉的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第一代应该是金刀令公杨继业,他有八个儿子,其中,老六名杨延昭,也就是杨六郎。六郎的儿子名叫杨文广,杨文广的儿子叫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叫杨怀玉。而且,杨继业确有其人,但是,在民间传闻中,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怨纠葛,大部分却是虚构。

因为,当年在陈家谷口逼杨继业进军,后把接应部队撤走的人并不是潘仁美,而是王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王而不仅是名门之后,还是立过战功的人,所以,比较自负,傲慢,目中无人。而且,当年写《杨家将》小说的那位作者,应该是刻意将潘仁美刻画成了一个大坏蛋,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差劲。

因为,与王而比起来,他没有在陈家谷口对杨继业设计陷害,也没有像影视作品中讲的那样,看杨家军陷入困境见死不救,更更没有射杀杨七郎。

如果,非说他在历史中有什么过错的话,应该是他错信了王而的话。正因为如此,宋太宗赵光义对后来参战人员进行处理的时候,只是把潘仁美的官职降了三级,但对于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王而,却被开除了。还有关于杨继业儿子数量的问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杨家将》,都说杨继业都有八个儿子。

但是,根据宋史中的资料显示,杨继业实际上只有七个儿子。其中,杨延玉跟着父亲一起征战沙场,并与其在陈家谷口的战斗中,一起殉国了。其他六个儿子,基本上都在各个地方担任一官半职。所以,他的七个儿子中,只有杨延玉跟着父亲战死沙场,其他儿子都是老归田园,得了善终。

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家子嗣不仅没有流落番邦,更没有被奸臣害死的事情。

此外,故事中的杨六郎,在真实的历史中,应该是杨大郎。而小说中的杨宗保,实际上应该是杨文广。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杨家将》小说中,杨家的男子们,除了杨继业之外,最有名的、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对父子。但是,在小说中关于他们的一些故事,却并非历史的本来面目。杨继业有个儿子叫杨延朗,后来,改名为杨延昭,这并没有错,但他却不是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而应该是老大,是长子。

杨延昭卒于公元1014年,根据《宋史》中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他常年带兵在外征战,从来都不过问家事,连得到的各种赏赐、俸禄,也都用来犒赏自己的部下。而且,他跟自己的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对手下的士兵非常爱护,且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在边陲对抗的二十多年中,杨延昭屡获战功,契丹人对其更是闻风丧胆。

另外,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文广应该是杨延昭的儿子。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曾经将其收为部下,后来,他跟随狄青一同南征,最后,被调任做了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基本上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分辨。

而关于“杨门女将”的故事,那更是无处寻觅,在正史中,连一点影儿都摸不到。在《宋史·杨业传》的记载中,只将杨继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杨文广记录其中,对于杨氏家族中的女眷,一个都没有提起。假如,杨门中真的出现了小说中的女中豪杰带军征战,那么,一定会有一个专门收录义妇、节妇相关事迹的传记出现。

然而,我们在《宋史·烈女传》中,反复查阅,认真考证,一共找出了记录在案的四十名“奇女子”,但可惜,她们没有一个出自杨氏家族。由此基本上可以判定:“杨门女将”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美丽传说罢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就要去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去看正史。切勿单凭影视作品,或者民间传说,就轻易下判断,因为,那样会闹出很多笑话。

明代中期以后,满州崛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大量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了。这些小说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其实,真实的杨家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悲壮,但是,杨氏一门报国的精神,却始终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奋勇向前为国效力。因此,他们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引领着世人不断前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