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汇的明代古籍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 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此书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康熙字典》出,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很多啊,不过明请小说比较有名,比如:
《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是元末明初的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次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东周列国志》,《金瓶梅》
如果是散文的话,也有很多,比如明初三大(宋濂等),公安派(袁氏兄弟)
不推荐阎崇年的所有文章,太倾向
另外单独讲战争的都是演义类的,没有价值。如果愿意,还是读读史书吧。
读史:
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
《崇祯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
周文郁:《边事小纪》
《崇祯长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
林时对:《荷牐丛谈》,四明丛书本
文秉:《烈皇小识》,明季稗史汇编本
王世德:《崇祯遗录》
夏允彝:《幸存录》,上海涵芬楼藏钞本
钱谦益:《初学集》,四部丛刊本
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传》
张廷玉:《明史》
李霨:《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肃公墓志铭》,收录于钱仪吉《碑传集》,中华书局,1993
黄宗羲:《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南雷文约》卷一
赵尔巽:《清史稿》
张玉兴:《范文程归清考辩》,载于《清史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0
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中华书局,1993
全祖望:《汰存录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附于《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
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
夏变:《明通鉴》,岳麓书社
王先谦:《东华录》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库全书本
赵翼:《廿二史札记》,清广雅书局本
朱逢甲:《间书》,《中和杂志》本
李岳瑞:《悔逸斋笔乘》,满清野史五编本
程本直:《矶声纪》,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
叶廷琯:《鸥陂渔话》
李逊之:《三朝野纪》,上海古籍出版社
余大成:《剖肝录》,收录于无名氏撰《袁督师事迹》,丛书集成本
吴国华:《东江客问》,附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玉堂荟记》,借月山房汇钞本
孙承泽:《畿辅人物略》,清初刻本
《大明会典》,上海古籍出版社
余继登:《典故纪闻》,中华书局
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1990
于慎行:《谷山笔尘》,中华书局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实录
《明清史料甲编》,第8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
《清实录》第一册,《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5
祝你成功
明史有明史和新明史两部 原因是旧明史是官修史书 却修的十分差劲 错误百出 就有人写了新明史。倒不是被政府篡改的
明朝那些事我没看过 我看的是 万历十五年 这是一部成名已久的书 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在大学里我也喜欢看历史书,主要是看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毕业后看史记、三国志。我不主张看《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这些书,历史是严谨不需个性,太个性既啰嗦还贵,让自己去体会为好,当然大学图书馆很多。
如果你真想从那么远开始看的话,就先读下《资治通鉴》,不过一般都是文言文版的,看起来很慢,貌似还没有谁把《资治通鉴》翻成白话文的
还有就是《左转》、《春秋》、《汉书》、《三国志》这些,这都是断代史,写的非常详细
比较容易读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我看过白话文版的,不过不太详细,几乎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历史课本上几乎都有
如果你真的想仔细了解历史的话还是要看哪些文言版的著作
那些历史性的小说都只是小说而已,并不完全属实,只是根据历史改编而已
个人的一点浅见,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通史专著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著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著,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著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2楼
《明通鉴》, (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史》, (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要》, (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编》, (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实录》
《明季党社考》, (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召对录》, (明)申时行;
《万历三大征考》, (明)茅瑞征;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
《明会典》, (明)申时行,中华书局;
《国榷》, (明)谈迁,中华书局;
《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万历起居注》;
《崇祯长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卷;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清史稿》 :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职官志》、 《食货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论著集刊》、 《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
《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
四库全书 和 永乐大典哪个更有价值?为什么。
我认为永乐大典的价值更高一些,永乐大典编纂过抄程中是对以前文化的一种整理保护发扬,而四库全2113书我认为就是乾隆皇帝的政绩工程,虽然号称也保护了以往文化,但你可以看看,为了编纂这部书,毁了多少5261经典,有多少4102是稀世孤本,为了达到皇帝要的效果,里面有多少东西进行了篡改,与其说是发扬、整理以前1653的经典,还不如说是一场文化灾难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其艺术价值为: 1、规模亘古未有。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 2、抄录和辑佚《永乐大典》中孤本书籍。“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500余种,其中380余种收入《全书》,120余种列为《存目》。 3、对图书分类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标准和部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献传承的科学体系。乾嘉以后,凡编纂书目者,无不遵循其制度。 4、开创了多层次的古籍编撰和保存工程。用新造木活字排印流通100多种珍本秘籍,即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书》。开馆之初,命馆臣从应抄诸书中撷其精华,编纂《四库全书荟要》。建造南北七阁,大力倡导藏书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尊严和价值。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53762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常识文学篇。
本文2023-08-06 21:29: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