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香樟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化学成份 9 性味 10 功能主治 11 香樟的用法用量 12 附方 13 备注 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香樟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香樟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香樟 1 拼音
xiāng zhāng
2 出处《红河中草药》
3 拼音名Xiānɡ Zhānɡ
4 香樟的别名樟木树
5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
6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具羽状脉,侧脉6~8对,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被片6,卵形,内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黑色,直径6~8毫米;果托倒圆锥状,红色,有纵条纹。
本植物的叶(香樟叶)、果实(香樟果)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7 生境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8 化学成份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2~4%,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含量达60~95%,其次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
9 性味微辛,温。
10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消食化滞。治胃肠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11 香樟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12 附方治百日咳,痢疾:香樟干皮一钱,山茨菇五分,红糖二钱,水煎服。
13 备注本品还可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跌打损伤等症。
14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香樟的方剂 正骨水
、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
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特制狗皮膏断附子杜仲香附僵蚕当归陈皮肉桂儿茶乳香血竭没药丁香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油冰片盐酸苯海拉明颠茄流浸膏氮酮
更多用到中药香樟的方剂用到中药香樟的中成药 正骨水
、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
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云香祛风止痛酊(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特制狗皮膏断附子杜仲香附僵蚕当归陈皮肉桂儿茶乳香血竭没药丁香樟脑水杨酸甲酯薄荷油冰片盐酸苯海拉明颠茄流浸膏氮酮
更多用到中药香樟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香樟 《本草纲目拾遗》:[卷六木部]樟皮
樟梨此香樟树皮也。纲目有樟材、樟脑、樟节、而皮与子皆不及焉。今山人率以皮子治病有效,因急补之。树皮(
《本草求真》:[下编卷九主治下]六*病症主药经曰。风为百病长。其变无常。非无常也。实以风随四时之气而乃变耳。喻嘉言曰。风在冬为发之寒风。在春为调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心腹痛频发,沸汤泡服。)天竺桂沉香檀香苏合香必栗香龙脑香樟脑香樟材杉材楠材阿魏皂荚白棘枸杞子浓朴〔金石〕铁
《卫生易简方》:[卷之一]诸湿晒干为末。每服一二钱,当归酒调下。治寒湿香港脚用香樟草,煎汤洗,去肿。又方用蔓陀罗,煎汤洗。治腰脚湿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四]单方内治门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香樟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香樟根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性味 29 归经 210 功能主治 211 香樟根的用法用量 212 附方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香樟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香樟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香樟根 1 拼音
xiāng zhāng gēn
2 《辞典》:香樟根21 出处
《分类草药性》
22 拼音名Xiānɡ Zhānɡ Gēn
23 香樟根的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
24 来源
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2~4月间采挖。洗净,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失香气。
2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26 生境分布产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
27 性状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边缘有棕褐色的栓皮,常因干燥而脱落。切面淡棕色或黄棕色,有环状纹理。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28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29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210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211 香樟根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212 附方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熬甜酒吃。
②治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巖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
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冼。
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湖南药物志》)
213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香樟根的方剂 正骨水
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
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更多用到中药香樟根的方剂用到中药香樟根的中成药 正骨水
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
云香祛风止痛酊(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云香精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脑、樟脑制法:以上二
更多用到中药香樟根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香樟根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公选良方]诸疯
,皆不能效。必要使两膝眼发泡,用老虎脚迹草,取其根打烂,入蚬壳内,合膝眼上扎好,待发泡挑穿出水,俟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湿姜干姜芥子蒜、葫香〔果木〕吴茱萸胡椒子莲实桂心丁香樟脑乌药山茱萸〔兽部〕貘皮木狗皮诸兽毛皮毡火针湿
《急救广生集》:[卷七·疡科]诸风渣蒸热,捏作饼贴之。(《千金博济》)一切手足风用香樟木打碎煎汤,每日早晚,温洗三四次,半年必愈。(《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心腹痛胡索末,酒服。)槐枝(九种心痛,煎水服。)槐花乌根石瓜(并主热心痛。)栀子(热厥心痛,炒焦煎服;冷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诸虫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豆豉姜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豆豉姜的别名 24 来源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豆豉姜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备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豆豉姜 1 拼音
dòu chǐ jiāng
2 《辞典》:豆豉姜2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22 拼音名Dòu Chǐ Jiānɡ
23 豆豉姜的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
24 来源
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根及根茎。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25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6 性状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纵皱及颗粒状突起,横切面导管明显,质轻泡,易折断,断面淡黑色。气香,味辛辣。
27 性味辛,温。
①《分类草药性》:"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辣,无毒。"
28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①《分类草药性》:"治周身筋骨疼痛,发表,散风寒疹子,去膨胀,理气。"
②《南宁市药物志》:’行气止痛,祛风湿,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妇水肿,跌打宽筋。"
③《广西中药志》:"治感冒。"
④《广东中药》:"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筋骨无力,产后脚软,痰湿脚气。"
29 豆豉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210 附方①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冷气痛,胸口痛:木姜子根、茴香虫(阴阳瓦上炕干),研末,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211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称"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2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 珍珠胃安丸
nWan处方:珍珠层粉450g、甘草350g、豆豉姜50g、陈皮100g、徐长卿50g制法:以上五
活络止痛丸首乌20g过岗龙20g牛大力20g莶草20g豆豉姜10g半枫荷20g两面针10g臭屎茉莉20g走
补血调经片樱子300g五指毛桃150g香附(制)300g豆豉姜300g高良姜210g苍术72g千斤拔300g
克痛酊方:黑老虎根195g香附117g广藿香117g豆豉姜117g香加皮80g花椒78g九里香78g鸡骨
正骨水成药,主要成分为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
更多用到中药豆豉姜的方剂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 珍珠胃安丸
nWan处方:珍珠层粉450g、甘草350g、豆豉姜50g、陈皮100g、徐长卿50g制法:以上五
活络止痛丸首乌20g过岗龙20g牛大力20g莶草20g豆豉姜10g半枫荷20g两面针10g臭屎茉莉20g走
克痛酊方:黑老虎根195g香附117g广藿香117g豆豉姜117g香加皮80g花椒78g九里香78g鸡骨
补血调经片樱子300g五指毛桃150g香附(制)300g豆豉姜300g高良姜210g苍术72g千斤拔300g
正骨水成药,主要成分为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
更多用到中药豆豉姜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豆豉姜 《外治寿世方》:[卷四儿科]腹鸣如蛙
淡豆豉生姜(各二钱切碎)葱(五茎)食盐(一两)同炒热。置脐上熨之。效姜煎浓汤。洗肚腹。另用葱姜捣烂。
《验方新编》:[卷十小儿科杂治]曲腰啼哭此受寒腹痛也。淡豆豉、生姜、葱白(细切)、盐共炒热,以手巾包熨肚上,立止。《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
《儒门事亲》:[卷十二汗剂]双解散通圣散与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钟,生姜、豆豉、葱白同煎。《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验方新编》:[卷三脾胃]脾胃虚冷不思饮食鲫鱼和豆豉、胡椒、老姜、陈皮烹煮,空心食。《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奇效简便良方》:[卷三小儿]小儿大小便不通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鹰不泊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化学成份 9 性味 10 功能主治 11 鹰不泊的用法用量 12 附方 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鹰不泊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鹰不泊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鹰不泊 1 拼音
yīng bú bó
2 出处《本草求原》
3 拼音名Yīnɡ Bù Bó
4 鹰不泊的别名乌鸦不企树、竻当(《岭南采药录》),鸟不宿、画眉架(《岭南草药志》),刺倒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5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根。全年可采。
6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2米。干和枝具红褐色的皮刺。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23枚:总轴长7~12厘米,有少刺或无刺;小叶斜方状倒卵形或斜矩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生小叶矩圆形,长可达7厘米,先端钝,基部狭而成一短柄,边全缘稍作波浪形;或中部以上有不明显的浅圆锯齿。圆锥花序顶生,疏散的3歧,或2~3次伞形花序式的分枝,约与叶等长;花序柄长5~9厘米;花单性,萼片5,卵形;花瓣5,白色,长约2毫米;雄花的雄蕊5,退化心皮短小;雌花的雄蕊退化为鳞片,心皮2,柱头头状。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黑色而亮。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嫩叶(鹰不泊䓕)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果皮在广东、广西等地作土花椒使用,参见"花椒"条。
7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山坡、溪谷灌木丛中或疏林中。分布我国南部。
8 化学成份树皮含香叶木甙、橙皮甙、勒欓素,又含甾醇、酚性成分、有机酸。根皮含勒欓堿、橙皮甙、香叶木甙、勒欓素。
9 性味《本草求原》:"辛,温。"
10 功能主治祛风,化湿,消肿,通络。治咽喉肿痛,黄肿,疟疾,风湿骨痛,跌打挫伤。
①《本草求原》:"理痰火、酒痰,开喉咽肿痛。浸酒法风,理跌打。"
②《岭南采药录》:"去风,治黄肿。又治伤寒,黄食证。"
③《生草药手册》:"治小儿百子痰(肚胀,小便短,胃呆,青筋络肚者名百子痰病)。"
④《岭南草药志》:"化湿,驱风,消肿,退黄,理臌,治疟退热。"
11 鹰不泊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饮。外用:浸酒擦患处。
12 附方①治慢性肝炎:鹰不泊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肾炎性水肿:鹰不泊干根1~2两,水煎服。
③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鹰不泊干根一至二两,水煎服。(①方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跌打挫伤,腰部劳损,风湿关节痛,肥大性关节炎:勒欓根,小果蔷薇根各一两五钱,山花椒根八钱。上药用烧酒一斤浸半月。第一次顿服lOO毫升,以后每次50毫升(量小酌减),每天2次,同时适量外擦。(广西自治区医药研究所《医药科技资料》(2):17,1972)
13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鹰不泊的方剂 正骨水
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
跌打榜药酒里香44g驳骨丹44g大茶药44g小罗伞44g鹰不泊44g两面针44g肉桂44g田基黄44g乌药4
鸡骨草肝炎冲剂g地耳草469g桃金娘根469g鸭脚艾469g鹰不泊781g制法:以上六味,茵陈提取挥发油后,药渣
白鹰粪散:báiyīngfènsǎn处方:鹰粪(取白色,烧灰)、马齿苋不拘多少。制法:晒干烧灰。功能主治:
鹰觜丸:每服7丸,酒调散子送下。制备方法:除(扌惊)甲不烧外,四味1处入瓷罐内烧黑烟出带黄烟,存性,冷取
更多用到中药鹰不泊的方剂用到中药鹰不泊的中成药 正骨水
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
跌打榜药酒里香44g驳骨丹44g大茶药44g小罗伞44g鹰不泊44g两面针44g肉桂44g田基黄44g乌药4
鸡骨草肝炎冲剂g地耳草469g桃金娘根469g鸭脚艾469g鹰不泊781g制法:以上六味,茵陈提取挥发油后,药渣
脏连丸医统大全》卷四十二之脏连丸:方名:脏连丸组成:大鹰爪黄连半斤,槐花米2两,枳壳1两,防风5钱,粉草
更多用到中药鹰不泊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鹰不泊 《解围元薮》:[卷二六经三十六疯总论]鹰馁而烂肠
鹰含诸禽之肉以养生,不食草木之类。宋王养一鹰甚爱之,意其食肉则肥健,日令庖人剐百鸟之肉剁成团而之,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禽部]鹰吐毛鹰条百草镜∶鹰每日食雀时,连毛与食,肉化而毛不化,聚成一团,如芡实大,次早吐出,收用入药;纲目有鹰
《证类本草》:[卷第十九禽中]鹰屎白。复应合诸药僵蚕、衣鱼之属,以为膏也。唐本注云∶鹰屎灰,酒服方寸匕,主恶酒。勿使饮人知。今按陈藏器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二十二人部]人精人精和鹰屎亦灭瘢(名医所录)治〔疗〕〔别录云〕治金疮血不止以精涂之○治瘤以精一合或半合亦得青竹
《医心方》:[卷第二十九]治食肉骨哽方第四十一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英文名 4 广西莪术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状 9 化学成份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广西莪术 1 拼音
guǎng xī é shù
2 拼音名Guǎnɡ Xī é Shù
3 英文名RhizomaCurcumae Kwangsiensis
4 广西莪术的别名桂莪术、毛莪术
5 来源为姜科植物桂莪术Curcuam kwangsiensis SGLeset CFLiang的根茎。
6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10cm。叶片4~7,二列,长椭圆形,长8~13cm;樱部苞片长椭圆形,先端粉红色至淡紫色,腋内无花,中下部苞片卵圆形,淡绿色,腋内有花2至数朵;萼筒白色;花冠近漏斗状,长约25cm,花瓣3,粉红色,长圆形,上方一片较大,先端成兜状;微生退化雄蕊形态与花瓣相似,淡**。花期4~9月。
7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地、沟边、林缘,野生或栽培。主产广西。
8 性状根茎长圆形或长卵形,长35~7cm,直径15~3cm,基部圆钝,顶端钝尖。表面黄棕色至灰色,光滑,环节明显或不见,有点状须根痕或残留须根,两侧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根茎痕。质坚重。气香、味微苦辛。
9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柠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龙脑、樟脑、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
10 性味性温,味苦、辛。
11 功能主治见"莪术"。
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方剂 正骨水
2)15ml(3)3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正骨水药品说明书:药品名
云香精2)15ml(3)3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云香祛风止痛酊(云香精)
伤科万花油每瓶装(1)8ml(2)12ml(3)25ml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更多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方剂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中成药 正骨水
2)15ml(3)3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正骨水药品说明书:药品名
消肿止痛酊妇忌服;外用时不宜擦腹部。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消肿止痛酊说明书:药品名
云香精2)15ml(3)3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云香祛风止痛酊(云香精)
伤科万花油每瓶装(1)8ml(2)12ml(3)25ml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云香祛风止痛酊(云香精)、朱砂根、羊耳菊、枫荷桂、虎杖、买麻藤、过岗龙、广西海风藤、穿壁风、香樟、徐长卿、山豆根、细辛、薄荷
更多用到中药广西莪术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广西莪术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2.理冲汤
。其脉微细稍数。治以此汤,服十余剂癖全消。附录∶广西柳州宾××来函∶一妇人,十七岁,自二七出嫁,未见
《验方新编》:[卷十一阴疽诸症]内外备用诸方加三分,加至二钱为止。忌食羊血、油菜(又名芸苔,广西呼为菜花)、菜油。若阴虚水亏者,早服此药,晚服六
《顾松园医镜》:[卷一·礼集]草部本文2023-08-03 22:32: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