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朝,古籍中的评论。
所谓古籍中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古籍作者的评价。贾谊;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司马迁: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主父偃: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桑弘羊:功如丘山, 名传后世。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班固: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曹操: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唐太宗: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郑樵: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
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张居正:“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
“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
“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李贽: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又以扶苏为子, 子婴为孙 ,有子有孙 ,卒为胡亥 ,赵高 ,二竖子所败。 惜哉。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赵翼: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 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而统一之愈于纷争,则明甚也。天将假手于秦,以开汉以后之局,夫谁能御之?而秦与他国,又何择焉?秦并六国,实古代千余年之大势所趋,至是而始成熟。非始皇一人所能为,亦非秦一国所能为,其功罪尤非一人一国所宜任受也”。
(1)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的局面结束,形成了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万里长城的修筑,反映了秦朝和匈奴的强大,两者之间的接触实际上是农牧文明的交流碰撞,加快了民族融合;在一定程度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3)郡县制的推行既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全国的统一,也反映中国已经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修驰道,统一车轨”有利于交通的发展,既巩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全国的统一,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反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5)以咸阳为都城,说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尚书《左传》《国语》《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礼》《乐》《书》《诗》《周易》《春秋》这些成书均是在秦朝之前,都属于先秦古籍
分类的话:
经传类:
诗经
尚书
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周易(包括《易传》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小学类:尔雅
(二)史书类
逸周书
国语
战国策
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
世本
子书类:
儒家:
论语
曾子
子思子
孝经
孟子
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文子、列子、鹗冠子
法家:
慎子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名家:
邓析子
尹文子
公孙龙子
纵横家: 鬼谷子
杂家:
尸子
吕氏春秋
其他:
鬻子
管子
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
楚辞
(五)兵书类
司马法
六韬
孙子
吴子
尉缭子
(六)术数类
甘石星经
连山
归藏
山海经(郭璞注)
(七)方技类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八十一难经
黄帝甲乙经
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本《汉书·艺文志》看看,里面有记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秦到两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统一六国前一年,东南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东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岭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当今广东、广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阴山, 将河套地区开置九原郡。 于是将战国的燕、赵、秦长城重加修筑和连接,形成了“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邛、冉等等,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北方疆域的开拓。 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置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
南方的扩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
公元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临海东南)2县(属会稽郡。
西南7郡的设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冉、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郡,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指今甘肃敦煌古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远至中亚或更远至欧洲东部和北非地区。 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的势力已到了西域地区,控制了当地许多分散的小国。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孙、大月氏,以抗击匈奴。公元前102年又远征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获胜。 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于是在敦煌至罗布泊之间设立交通亭站,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今库尔勒)等处屯田。这时汉朝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乌孙以东犹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才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汉武帝时汉朝疆域空前辽阔: 东抵日本海、 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同样会灭亡!
因为决定一个政权灭不灭亡的主要因素是利益而非血缘族群。
原因一,商鞅变法严重分解了统治集团。可以说,秦国兴也商鞅变法,秦朝亡也商鞅变法。为什么我这样说呢?
因为秦二世时,已经失去了老秦人拥护的理由。老秦人主要指的就是旧贵族。秦国商鞅变法,靠的就是牺牲贵族利益。废井田开阡陌,使原来可以逃避赋税的私田,无法继续逃避赋税,侵害的是旧贵族利益;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使得旧贵族失去了加官晋爵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还是伤害贵族利益;推行郡县制,建立官僚体制,其实就是任命制,标准不再是血缘宗亲关系,更使得旧贵族没有了机会。
而要维护统治,最要靠利益集团的紧密结合。一旦内部崩塌,外界稍有事端,就会灭亡。从西汉时七国之乱到西晋的八王之乱,再到唐朝的安史之乱,甚至苏联高层内部的权力争夺,等等,火山喷发的力量来自内部,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古今中外也都是这样。所以老秦人不仅不会帮秦二世维护统治,还会盼望它尽早灭亡,除非他们变成了脑残!
商鞅因为变法,被处以车裂之刑,其实就是旧贵族不满情绪的大爆发。但商鞅虽死,变法条款犹存,旧贵族利益被严重伤害,已经完全离心离德。
原因二,全面推行郡县制进一步瓦解了统治集团。
旧的利益集团如果瓦解,新的利益集团能够迅速形成,同样可以维护秦朝统治,但是不幸的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官员都是任命的,他们和皇帝之间更像是雇佣关系,所以离心力很大。加上秦朝到二世时,朝祚太短,新的统治还没有形成凝聚力,就来了个善于破坏团结的秦二世和一帮指鹿为马的奸佞。所以,等到危机爆发,大家就都做鸟兽散了!
有读者说,后来的各朝也是郡县制啊,怎么好多朝代可以延续二三百年呢?说的有道理。但是,后来各朝都有其他措施弥补。比如,汉代的郡国并行就是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重新重视血缘纽带关系。另外,皇帝和大臣子女婚配也是维护集团稳定的一个办法,也就是经久不衰的政治婚姻,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样的事多了。
原因三,秦二世大搞内部大屠杀,彻底瓦解统治集团。
秦二世残暴至极。害怕别人威胁到他,被他处死的大臣将领众多,如蒙恬和右丞相冯去疾,丞相李斯被腰斩,令将军冯劫自尽。
秦二世害怕其他皇子和他争夺皇位,将自己的23位兄弟杀掉,甚至对自己没有多大威胁的姐妹,他也一杀了之。
到这时,秦二世完全成了孤家寡人,后来遇到项羽刘邦这样的厉害角色,哪里还有获胜机会!
讲到这里,亲爱的读者,你就理解很多皇帝为什么喜欢养贪官了吧!第一,贪官为保住自己的利益,最喜欢稳定,所以很少有政治野心。所以皇帝不怕贪官,反而喜欢他们!原因是什么?两个字:放心!所以你办事我放心这句话特别重要!第二,对于贪官,皇上心知肚明。君臣之间你知我知,心照不宣。所以贪官对主子最死心塌地。不像海瑞那种清官,动不动就尥蹶子!所以,皇帝不怕你贪,倒怕你不贪!你做官要么为了钱,要么为了权。你不喜欢钱,皇帝能不怕!第三,一旦有了统治危机,皇上就可以抓几个贪官杀杀,一来可以平民愤,得民心。二来可以重新调整官员,补充新鲜血液到统治集团中来。猪养肥了,时不时杀个几头,你一块我一块,大家皆大欢喜!
所以,老秦人回来了,也救不了秦二世。
现在大家喜欢说投资需谨慎!看起来变法也需谨慎啊!居庙堂之上者,不要人在高处就觉得自己可以挥舞大棒,借改革之名任意杀伐!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此话不假!
本文2023-08-06 21:40: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