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古典文学知识:古籍之最_1500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文学常识:古典文学知识:古籍之最_1500字,第1张

 1、最早的类书——皇览  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最早的政书——政典  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现存最早着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着——明儒学案  30、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着——史通  43、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着——集古录  46、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现存最早钱币学专着——泉志  49、最早的地理专着——禹贡  50、第一部河道水系专着——水经  51、第一部潮汐学史专着——海潮辑说  52、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60、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  61、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宋诸臣奏议  62、现存最早的套印绘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  63、现存最早的有文字的套印本——(元资福寺刻)金刚经注解  64、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着——藏书纪要  65、现存最早的写本围棋着作——棋经  66、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着作——忘忧清乐集  67、现存最早的象棋谱专书——梦入神机  68、最早的字书——史籀  69、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专书——铁云藏龟  70、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契文举要  71、第一部词典——尔雅  72、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73、最早的韵书——声类  74、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75、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  76、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  77、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  78、现存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  7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0、现存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81、现存最早且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82、现存最早刊刻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  83、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84、最早的小说丛书——古今说海  85、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86、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单篇——典论论文  87、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文心雕龙

语文学主要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是错误的。

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

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而服务。这是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是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关于发音、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语文学(传统语言学),在现代西方又被称为“科学前时期”的语言学。同语文学相对的是语言学——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时期”的语言学。西方和苏联学者以19世纪头25年为分水岭,把语言学划分为“科学前时期”和“科学时期”。

1 学习古文的三本经典古书

谈自学古文字 李学勤 李学勤先生,北京人,生于193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西北大学 教授。

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中国青铜器的奥秘》(英文版)等。 案头这封长信,是远方一位青年教师寄来的。

信中谈到他在十年浩劫期间失去了读书机会,但由于爱好篆刻,经常接触古文字,逐渐对古文字学发生兴趣,连同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代,也想深入研究。他迫切希望能根据业余自学的特点,告诉他怎样着手学古文字学,拟定一个系统学习的计划。

这样的信,近年我陆续收到过好多。写信的青年朋友,有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新同志,也有文史学科的教师或学生。

每当我披读信里充满热情的文句,总是思绪萦回,沉浸于回忆之中。 我学习古文字,就是自学出身的。

曾有人传说我得力于家学,这与事实不符。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却与古文字这一行无关,我在清华念书也没有学过与此有联系的课目。

作为被古文字的“神秘感”牢牢吸引的年轻学生,我所仰赖的只有北京图书馆。巍峨的馆门,存衣处,目录箱,等候取书的长椅,阅览厅的净案明窗,至今追想,犹历历如新。

不分寒暑,晨昏,奔走于文津街上的生涯,直到1952年,我去考古研究所参加编《殷虚文字缀合》,才告结束。这样一段经历,使我对有志自学古文字的青年朋友倍觉亲切。

中国的古文字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又是一门罕人问津的冷僻学科,过去甚至被称为“绝学”。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繁荣开展,新发现古文字材料层出不穷,古文字学的实用价值日益显著。

但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力量仍很薄弱,同摆在面前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这种形势,限制了古文字学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考古学和整个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

能看到不少年轻同志愿意学这个冷门,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根据亲身经历的甘苦,我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自学古文字学实在是很难的。

今天的古文字学,已非历史上的小学、金石学可比,它介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之间,和这几门学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古文字学,需要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

这是困难之—。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珍贵文物,分散各地,有些不易见到。

就连著录,一般也是印数甚少,价格昂贵,在图书馆列于善本。有关论著多较专门,缺乏有新水平并用现代语言编写的概论性书籍。

这是困难之二。所以,有些自学者虽然努力,或不得门径,或缺乏必需的条件,成效不多,徒费精神,实在令人惋惜。

这么讲,意思绝不是要泼冷水。难学,不等于不能学,而是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

荀子有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自学,自然比不上有导师可随时请益,不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学有良师,功夫还得自己去做。

导师的可贵,最要紧的是指点治学的方向方法,避免弯路错路。我们自学,更必须注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不妨通过前辈古文字学家的论著,仔细体会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所走的路数,吸取其中的丰富经验。假如走的路子错了,再想改正,便得用许多时间和气力,这种教训,我们见过得也有不少。

那位教师问我怎样系统学古文字,依我看,可以有两种学法,因人而异。 对于以古文字研究为终身职志的人,我建议最好从《说文》入手,先学秦汉文字,如秦简、秦刻石、汉简、汉碑,以后再上溯两周金文,最后学甲骨文等商代文字。

记得二十多年前,陈梦家先生讲过这样的学习法,我当时颇不以为然,事经多年,才认识到这样学能对古文字源流演变,文字形音义及其所以然,均有透彻了解,奠定古文学知识的深厚基础。表面看似乎迂缓,实则事半功倍。

《说文》一书,现在看来固然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仍不失为研究古文字的出发点。汉儒所见古籍,所闻师说,不少是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

许慎号称“五经无双”,《说文》集汉代文字学知识大成,清人注解《说文》更有重要成果。开始学古文字,不可不读《说文》,但不要单看大徐本本文(如最近影印的一字一行本),应当兼读注释。

大家喜欢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是对的。如果觉得段注卷帙浩繁,一时读不完,建议先读王筠的《说文句读》,比较简明。

此外,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对读段注很有帮助。至于丁福保编纂的《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众书,便于检索,不能作为阅读之用。

上 面说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法,需时较多,只适用于专门研究这一学科的同志。如果出于工作要求,或本人兴趣,一开始就学甲骨文或金文,也无不可。

比如,先读郭老《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和《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1956年连载),及《金文编》、正续《甲骨文编》等,都是很好的。我起初就是先学甲骨和战国文字的,到六十年代不得不补学青铜器,说明不管先学什么,想要在古文字学范围内有所建树,还得认识古文字发展的全过程。

借用武术家一句话说,叫做“及其至,则一也”。 有些自学者担心古文字难记,以致把精力全用在摹写《说文》篆字或《。

文字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

一、训诂学。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学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起源于先秦时期,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

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二、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学简介:

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文字学知识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文字,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对古文字的了解有助于历史科学的研究。我国的汉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因此作为研究一切历史文化的先行学科的文字学在中国特别发达。在我国,广义的文字学,全面研究字的音、形、义,在古代被称为小学。

语言学是系统而科学地研究语言的本质、起源及运用的学科,学习现代语言学及心理、认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具有完备现代语言学知识结构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和跨学科学科视野的、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古文字类编》是1980年11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明。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古文字类编 作者 :高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80年11月 内容简介,出版说明,目录,作者简介,丛书信息, 内容简介 古文字学著作,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影印版。783页。检索自商代甲骨文至秦篆字形的工具书。收已识的古文字和徽号文字,共3958字,18483个字形。分3编:第一编古文字,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秦篆4栏;第二编合体文字,分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3栏;第三编徽号文字,分甲骨文和金文两栏。每字下均用小字注明该字出处。绝大部分的字均收有多个形体,各个异体之间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甲骨文依惯例分为5期,金文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书后附有《引书目录》《引得目录》和《检字索引》。 此书收罗古文字全面、可靠,是研究古文字的必备参考书,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高明、涂白奎编。对原书的材料作了补充,使该书进一步完善。 出版说明 随着近些年地下出土的大量古文字资料的不断涌现,新识字渐增多,因此对1980年出版的《古文字类编》进行增订修缮已成当务之急。此次增订本依原本分为单体、合体和未识徽号文字三部分,其中第一编单体文字内容最多,所取单字皆按照甲骨、金文、其它文字,说文等四栏。 目录 序 凡例 第一编 古文字 第二编 合文 第三编 未识徽号文字 引书目录 引器目录 检字表 后记 作者简介 高明,1926年生,祖籍天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6年留校任教,协助唐兰先生的教学工作,并师从唐兰先生学习古文字。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著有《古文字类编》、《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征》、《帛书老子校注》等书。并在《考古》、《文物》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涂白奎,1954年生,河南潢川县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系副教授。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考古专业古文字方向,师从高朋先生学习古文字。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在《中国史研究》、《考古典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丛书信息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共39册), 这套丛书还有 《新密新砦》,《古礼足征》,《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铅同位素考古研究》,《光宅中原》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