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入药有什么作用?
补骨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补骨脂味苦,性偏辛温,主要功效有补肾壮阳的作用,所以多用于各种补肾药物当中,我们平时也可以在一些补肾的中成药配方里面看到补骨脂的成分。那么,补骨脂入药有什么作用?补骨脂有哪些药用功效?
补骨脂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江西、安徽、广东、四川、云南等地。栽培或野生,以河南、四川等地较多。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炒或盐水炒用。
药性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应用
1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本品苦辛温燥,善壮肾阳暖水脏,常与菟丝子、胡桃肉、沉香等同用,治肾虚阳痿,如补骨脂丸(《和剂局方》);与杜仲、胡桃肉同用,治肾虚阳衰,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如青娥丸。
2肾虚遗精、遗尿、尿频。本品兼有涩性,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单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它药。如治滑精,以补骨脂、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服(《三因方》);单用本品炒,为末服,治小儿遗尿,如破故纸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与小茴香等分为丸,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如破故纸丸(《魏氏家藏方》)。
3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本品能壮肾阳、暖脾阳、收涩以止泻,与肉豆蔻、生姜、大枣为丸,如二神丸(《普济本事方》);或上方加吴茱萸、五味子,均治五更泄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4肾不纳气,虚寒喘咳。本品补肾助阳,纳气平喘,多配伍胡桃肉、蜂蜜等,可治虚寒性喘咳,如治喘方(《医方论》);或配人参、木香等治疗虚喘痨嗽(《是斋医方》)。
用法用量煎服,5~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古籍摘要
1《药性论》:“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顽痹,止小便利,腹中冷。”
2《开宝本草》:“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
3《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士之要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香豆素类、黄酮类及单萜酚类。
2药理作用:复方补骨脂冲剂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补骨脂对由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有明显扩张作用,补骨脂酚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强女性私处角化,增强子宫重量,补骨脂是通过调节神经和血液系统,促进骨髓造血,增强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3临床研究:将复方补骨脂软膏涂于患处,治疗外阴白斑有效(山西中医药杂志,1993,22,(4):286);补骨脂、益智仁研末分包,晨起以米汤送服,用治疗遗尿(湖南医药杂志,1998,(1):34)。
4不良反应:补骨脂总油、补骨脂酚和异补骨脂素,小鼠分别灌服补骨脂酚0125、025、05、10,可引起肾脏病变,大剂量可见进行性肾损害。
禁忌
1、《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亦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2、《海药本草》:"恶甘草。"
3、《纲目》:"忌诸血,得胡桃、胡麻良。"
4、《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日赤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5、《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6、补骨脂具有一定的毒性,虽然对身体的伤害还是很小的,但是不一定都适合每位患者,如果长时间服用的话,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的损坏,还会加重病情,反而产生了抗药性,所以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目录 1 拼音 2 《内外伤辨》卷下:神应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略六书》卷十九:神应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35 备注 36 摘录 4 《证治宝鉴》卷六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制备方法 46 用药禁忌 47 各家论述 48 附注 5 《局方》卷八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圣济总录》卷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普济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庄氏家传》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10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普济方》卷三四六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27 附注 13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婴方》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魏氏家藏方》卷七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普济方》卷二一○引《余居士选奇方》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济生拔粹》 171 方名 172 神应丸的别名 173 组成 174 主治 175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77 附注 18 《瑞竹堂方》卷一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用药禁忌 19 《普济方》卷三十七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普济方》卷二一○引《卫生宝鉴》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仙拈集》卷一引《简易方》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百一》卷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应丸 1 拼音
shén yìng wán
2 《内外伤辨》卷下:神应丸21 处方
黄蜡60克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6克
22 制法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滓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将黄蜡再上火,入小磨麻油15克,溶开,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内,同搅,旋下丁香、木香等药末,研匀,搓作挺子,油纸裹了旋丸用。
23 功能主治治内伤生冷,腹痛肠鸣,米谷不化。
2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日三次。
25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3 《医略六书》卷十九:神应丸31 处方
大黄90克(酒浸,九制)人参18克 鳖甲60克(生醋炒)当归60克 桃仁60克(去尖)生地120克 黄芩30克 甘草18克
32 制法捣为细末,韭汁糊丸,每丸9克,朱砂为衣。
33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治干血痨。干血内结,瘀热不化,郁久成痨,男子则遗精,女子则不育,脉涩沉数。
3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经闭者,红花酒下2丸,骨蒸者,地骨皮,咳嗽者,桑白皮,并俱用童便煎净汁送下1丸。
35 备注方中大黄荡热启闭,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经;人参扶元补气,生用少佐诸药以助力;鳖甲、桃仁散结破坚;甘草缓冲州之气;黄芩清内伏之热;当归养血活血,助生地以滋新血;丸以韭汁开血结,衣以朱砂宁心神,配合成方,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36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4 《证治宝鉴》卷六 41 方名
神应丸
42 组成大黄、鳖甲、桃仁、当归、生地黄、人参、甘草、黄芩。
43 功效消其瘀血。
44 主治郁痨日久则旧血不去,新血不生,气涩血枯,变为干血劳证。
45 制备方法韭汁和为丸,朱砂为衣。
46 用药禁忌此药只可一服,病深者,一月后再服除根,不可多服。惟少男室女、孀妇可用,若男女交接者禁用。忌荤、冷、油腻物。
47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干血内结,阻遏经气而蓄泄无权,故瘀热不化,郁久成劳。男子则遗精,女人则不月焉。大黄荡热启闭,酒制引入血分以通经;人参扶元补气,生用少佐诸药以助力;鳖甲入阴散结;桃仁入血破坚;甘草缓中州之气;黄芩清蒸热之余;当归养血活血,资助生地以滋新血也。此推陈致新之剂,洵为干血内结成劳之专方。丸以韭汁开血结,衣以朱砂宁神室,下以红花通经闭,地骨皮退蒸热,桑白皮清肺气,俱以降火散瘀之童便煎服。
48 附注《证治汇补》本方用大黄四两(醋炙),鳖甲、桃仁各一两,当归、生地黄各八钱,人参、甘草、黄芩各三钱。用韭汁糊为丸,每丸六钱,朱砂为衣。经闭,红花酒送下;骨蒸,加地骨皮;咳嗽,加桑白皮,俱用童便煎下,少倾饮酒一杯。至午后,当利一二行为验,啜温粥碗许。
5 《局方》卷八 51 方名神应丸
52 组成威灵仙(去土)20两,当归10两,肉桂(去粗皮)10两。
53 主治肾经不足,风冷乘之,腰痛如折,引背膂俯仰不利,转侧亦难。或因役用过多,劳伤于肾;或因寝冷湿,地气伤腰;或因坠堕伤损;或因风寒客搏,皆令腰痛。
5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温酒或煎茴香汤送下;妇人煎桂心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6 用药禁忌孕妇不得服。忌食茗。
6 《圣济总录》卷十五 61 方名神应丸
62 组成狐肝2具,乌鸦2只(去嘴足肠肚,共狐肝入瓶内烧作灰),天麻2两,白附子2两,桑螵蛸(炒)2两,蒺藜子(炒去角)2两,干蝎(去土,炒)2两,白僵蚕(炒)2两,银箔(研)50片,金箔(研)50片,麝香(研)半两,犀角(镑)半两,天南星(炮)半两,蝉蜕(炒)半两,丹砂(研)半两,牛黄(研)1分,龙脑(研)1分,乌蛇(酒浸,去皮骨,炙)2两。
63 主治风痫。吐涎沫,手足瘛疭,心神不定。
6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或煎荆芥人参汤送下,每日2次。
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普济方》卷二○七引《瑞竹堂方》 71 方名神应丸
72 组成黄连2两(1半生用,1半熟用,炒),吴茱萸(净)2两,**壳1两(去筋木十分,净,炒黑色),木香2两。
73 主治水泻,肠鸣腹痛,并赤白痢、休息痢,不问远年近日。
7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米饮送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陈仓米粉同好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81 方名神应丸
82 组成石灰(风化者)1钱,干姜1钱。
83 主治暴心痛,危笃者。
8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取葱白1寸刺开,入开口椒7颗,湿纸裹煨熟,细嚼,醋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豌豆大。
9 《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庄氏家传》 91 方名神应丸
92 组成朱砂3钱(精研),半夏大者3枚(以浆水煮过,研),石脑油(真者须小,但斟量稀稠抹和得朱砂、半夏2味为度,切勿令稀,旋旋滴少许在乳钵内,研拌2味药)。
93 主治小儿误吞钱。
9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并食前以酒吞下,每日3次,不过12日或34日内自然随大便下来。不取转,不搜觉,但趁逐钱下来。
95 制备方法上同入乳钵内研令匀腻,丸如豌豆大。
10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101 方名神应丸
102 组成预知子(去皮)半两,茯神(去木)半两,远志(去心)1分,桂(去粗皮)1分。
103 功效久久通灵,预知吉凶。
10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每月初2日、初6日用乳香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 111 方名神应丸
112 组成大黄连(去须净,洗,秤8两,锉碎如黄豆大,分作2份。1份用生姜4两,切作片子,同炒黑色,去姜不用,只用黄连;1份用姜4两,擂烂绞取汁,浸1宿阴干。生姜连皮洗净用最妙)。
113 主治积年便红。
11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米饮送下。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糕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普济方》卷三四六 121 方名神应丸
122 组成王不留行、川山甲(炮)、白药子各等分。
123 功效下奶。
124 主治产后无乳汁。
125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猪肉汤调下。
126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好面4两,拌在一处。
127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神应散”。
13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婴方》 131 方名神应丸
132 组成真牛黄半两,麝香半两,轻粉半两,金箔100片,银箔100片,磁石1两,石绿1两,朱砂1两,蛇含石(火煅,醋淬7次)1两,粉霜1两,雄黄1两,石燕2个(火煅,醋淬7次)。
133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卒中并五种痫疾,或发直目直视,面如桃花,口眼俱闭,或即俱开,喉中作声,汗出如油,惊风下泄,时泻黑色。
13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1岁1丸,薄荷汤化下,入酒少许尤妙;痫病,薄荷自然汁和酒化下。
135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141 方名神应丸
142 组成槐花半升,巴豆50粒(和皮捶碎)。
143 主治支饮,胸膈痞闷,饮食迟化。
14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后温水送下。
145 制备方法上同炒存一分性,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15 《魏氏家藏方》卷七 151 方名神应丸
152 组成新柏叶(蒸熟,焙干)、槐花(瓦上炒)、鸡冠花(瓦上焙)各等分。
153 主治肠风下血。
15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上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普济方》卷二一○引《余居士选奇方》 161 方名神应丸
162 组成厚朴汁3分,川当归4分,枳壳8分,矾(煅)8分,干姜10分,缩砂6分,赤石脂5分,黄连4分,龙骨10分,附子10分(去皮脐尖),诃子7分,五味子7分,茯苓6分,人参6分。
163 主治脾胃气虚,冷痛下痢不止,每食粘物及冷物酒面则泻痢,往往气膨,胸膈满闷,微痛则溏泻,或五更初则下泄。
16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汤送下,每日3次。
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醪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济生拔粹》 171 方名神应丸
172 神应丸的别名神应丹
173 组成麻黄5斤(去根节,河水3斗,砂锅内煎数10沸,去滓,再熬成膏),甘松2两,苍术2两,桑白皮2两,吴白芷2两,浮萍草2两,川芎2两,苦参2两(1方有白术)。
174 主治风瘫痪,四肢不举,手足麻痹;及卒中风邪,涎潮不利,小儿惊风。
175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1大盏,研化,临卧服。于不透风处睡,汗出为度,隔57日,再服1丸。
176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麻黄膏子为剂,丸如弹子大。
177 附注神应丹(《医统》卷十一)。
18 《瑞竹堂方》卷一 181 方名神应丸
182 组成大黄6两(去皮净),黄连4两(净),血竭3两,犀角末2两,仙人盖1个(醋炙**),九肋鳖甲、牛黄2钱,灵矾2两。
183 主治五劳七伤。
18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男子用酒将药化开,空心温服;妇人用红花好酒1盏半煎至7分,去红花滓,将药化开,空心服之。
1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好醋1斗,入砂锅内,文武火熬醋尽,焙干,再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
186 用药禁忌服药后十日内,忌生冷、酒、肉、面等物。
19 《普济方》卷三十七 191 方名神应丸
192 组成水牛角鳃(烧灰)2两,(苔木)耳头2两,干漆(酒浸1宿,炒令断烟取出)2两,槐耳1两半。
193 主治肠风经年不愈,泻血疼痛。
19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热酒送下。
19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普济方》卷二一○引《卫生宝鉴》 201 方名神应丸
202 组成**壳半两,乳香4钱,木香半两(煨),肉豆蔻1分(面裹煨)。
203 主治噤口痢,全不进饮食,痢下不时。
20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大人每服20丸,小儿10丸,煎**汤送下。
2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仙拈集》卷一引《简易方》 211 方名神应丸
212 组成当归(酒蒸,晒干)1两,柴胡1两,知母5钱,川山甲5钱。
213 主治疟疾。
21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60丸,先晚茶送下,临发日再服1次。
2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22 《百一》卷三 221 方名神应丸
222 组成好腊茶半两,白矾1两(生用)。
223 主治风痫,暗风。
224 神应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腊茶汤送下,取涎自大便出。
2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神应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初热证治枳实丸主之。大便者,枳术丸主之。若伤冷者温之,神应丸。恶寒者发之,宜防风苍术汤。表大热者,夺之,此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初热证治枳实丸主之。大便者,枳术丸主之。若伤冷者温之,神应丸。恶寒者发之,宜防风苍术汤。表大热者,夺之,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项部(五)]瘰马刀流脓汁,是名流注疡也,又名千岁疮。宜服托里救苦神应丸。川乌附(去皮脐,生用)当归(酒浸一宿)没药白
《医学纲目》:[卷之十九·心小肠部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瘰马刀或流脓汁,是名流注也,又名千岁疮。宜服托里救苦神应丸。川乌附(去皮脐,生用,一两)乌头(五两)当归
《普济方》:[卷二百十泄痢门]诸痢胃痛是胃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大多由于病变部位受局部炎症或胃酸的刺激,引起胃壁平滑肌痉挛、胃内压增高和肌纤维紧张度增强,使病变部位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因而发生痛感。诱发胃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感受风寒、饮酒、吸烟、饮食生冷、饥饱失时,暴饮暴食、服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品或是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
胃痛要和“心痛”区别开来,在中医古籍中,又称胃痛为“心痛”。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古人认为胃脘处在心下,歧骨(剑突)下的部位为心窝部,在这个部位发生的疼痛,即为心下痛,心口痛、心窝痛、也称心痛。后世很多医家认识到胃与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故又把胃痛与心痛区别开来。如《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为了把两者区别开来,把心脏疾病引起的心痛,称为“真心痛”,特别是“心痛彻背”,严重者还可伴有出冷汗、手足口唇青紫、胸闷气短等症。困此,胃脘痛与真心痛在疾病的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胃痛病人的饮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3、注意营养平衡,平素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
4、饮食宜软、温、暖。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要注意四季饮食温度的调节,脾胃虚寒者尤应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气滞者忌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胃痛多属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方可获得良效或痊愈。然而,由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且药物组成的功用各不相同,故必须根据具体病症来进行选择。现列举5种临床常用且效果肯定的中成药,患者不妨对症选用。
1香砂养胃丸:由砂仁、白术、枳壳、半夏曲、党参组成,具有和胃止呕、舒气宽胸之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两肋胀满、胃脘作痛、食后嘈杂、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等症的治疗。
2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能。适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胃脘痞痛等症。
3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桔皮、灸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胃脘痞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等症的治疗。对胃下垂者久服亦可收效。
4三九胃泰:由三桠苦、九里竿、白芍、生地、木香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之功能,适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见有胃痛、胃胀、胃酸过多、胃部不适、消化不良或饮酒过量等均可使用。
5猴菇菌片:是由猴头菌经过煎后浓缩而制成的片剂。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疗,亦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辅助治疗。
就上述5种中成药的选用来说,凡见寒湿中阻、胃脘隐痛、胀闷不舒者,可选用香砂养胃丸;症见脾虚湿阻气滞、纳少运迟、大便溏薄、脘腹胀满者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症见口中作干、胃痛胀满、或嘈杂不舒、舌苔黄厚者,可选用三九胃泰;若对慢性胃痛作巩固性治疗者,要选服猴菇菌片。
参考资料:
胃痛家庭治疗措施简介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不论什么原因,大家都希望尽快平息痛楚,下面是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你能认真采纳,相信对你的胃会大有裨益。
家庭治疗措施
●勿暴饮暴食
当胃内食物过多时,胃酸会被迫进入食道。胃内食物愈多,被挤入食道的胃 酸愈多。胃痛的原因可能许多,但对那些偶尔患胃痛的人,多半是因为吃太多且吃太快。
●勿平躺
当你觉得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可利用石块支撑床脚或放在床垫下,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服用药物
药房里卖的制酸剂,对偶尔发和胃痛的人,可以快速地缓解不适。药房里卖的各式帮助消化的成药,大多是安全又有效。专家经常推荐的制酸剂,大多是氢氧化镁及氢氧化铝的混合物。前者易引起便秘,后者会产生下痢,两者结合,恰好中和彼此的副作用。虽然混合这两种成分鲜少副作用,但连续服用超过一个半月,并不妥当。因为制酸剂的效果很强,以致于可能掩盖更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液态的制酸剂虽不如片剂形式方便,但通常比较有效。
●勿睡前吃晚餐
千万勿在睡前2小时内吃晚餐。饱腹加上地心引力,将促进胃酸反流入食道。
●消除生活压力
压力是胃痛的一大祸首。学习一些松弛身心的方法,可以使体内失去平衡的化学作用,再度恢复平衡。
●减肥
腰部若脂肪堆积过量,将压迫胃,结果使胃液向食道流。另外,松开腰带能纡解胃灼热,可以改穿吊带裤。
●注意某些药物
有一些医生开的药方可能会加重胃灼热,包括一些兴奋剂及镇定剂。如果你正患胃灼热,且正服用某种医生药方,应请医生评估是否妥当。
▲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
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注意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蒺藜药酒 1 拼音
jí lí yào jiǔ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Jili Yaojiu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WS3BC033695
24 处方蒺藜 1500g 青稞 500g
25 制法将蒺藜 1000g与青稞混合,加水约4000ml煎煮,滤过,滤液放置稍温(约 25~35℃),下曲发酵。再取蒺藜 500g,加水约1000ml,煎煮汤液,滤过,滤液冷至25~ 35℃,慢慢兑入以上发酵液中,置热处(约40~50℃),密封贮藏6~8天,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淡**液体;气香,味酸、辛。
27 检查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6页)。
28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肾隆,湿痹,风湿性关节炎,肾炎, 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白带。
29 用法与用量一次50~100ml,一日2次,早晚服用。
210 规格每瓶重500ml。
211 注意如病人患有心脏病,服用时将肉豆蔻 25g、羊小腿骨 25g熬汁兑入酒内。
212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蒺藜药酒 《本草新编》:[卷之二(商集)]蒺藜子藜子,味甘、辛,气温、微寒,无毒。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各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症
《本草经解》:[附余考证]蒺藜纲目称刺蒺藜。子有三角。所在有之。治风明目。其白蒺藜生同州沙苑。子光细微绿。补肾治腰痛云。今人称刺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驱风(隰草)白蒺藜滋补肝肾兼散风邪逐瘀沙苑蒺藜益精强肾白蒺藜(专入肝肾。兼入肺)。质轻色白。辛苦微温。
《炮炙大法》:[草部]天麻(透明者良天麻十两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熟后便先安置天麻十两于瓶中上用火熬过蒺藜子盖内外便用三重纸盖并
《本草图经》:[草部上品之下卷第五]蒺藜**壳就是大烟壳泡茶后可治: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科植物**的果壳。性味与归经涩,平。入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涩肠,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久咳不止。**壳功能收敛肺气,适用于肺气不收、久咳不止的病症,可配合乌梅等同用。2用于久泻,久痢等症。本品有涩肠止泻作用,治久泻、久痢等症,可单用,或与木香、黄连、干姜等配伍。此外,婴粟壳的止痛功效亦颇显着,临床上常用于胃痛、筋骨疼痛等病症。处方用名**壳、御米壳(生用,用于涩肠、止痛)。炙粟壳、炙御米壳(蜜炙用,用于敛肺止咳)。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按语本品性涩收敛,故咳嗽或腹泻初起时忌用;如久咳、久泻用一般药物无效者,始可考虑应用本品,但又不宜多服、久服。方剂举例百劳散《宣明论》:**壳、乌梅。治久咳虚嗽。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本草求真》:「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
**壳,又名“御米壳”,俗称“米壳”。为植物**(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125px,长3~175px。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 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体轻,质脆。内表面淡**,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气微清香,味微苦。
名称:**壳
类别:收涩药
拼音:YING SU QIAO
拉丁:Pericarpium Papaveris
别名:御米壳、栗壳、烟斗斗、鸦片烟果果
药用部位:成熟蒴果的外壳
药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多已破碎成片状,直径15~5cm,长3~7cm。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顶端有6~14条放射状排列呈圆盘状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体轻,质脆。内表面淡**,微有光泽,有纵向排列的假隔膜,棕**,上面密布略突起的棕褐色小点。气微清香,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酸、涩;归肺、大肠、肾经;毒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禁忌:咳嗽、泻痢初起,或久痢积滞未消者慎服。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儿童禁用。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药方选录
1、治疗久嗽不止:粟壳去筋 蜜炙为末 每服五分 蜜汤下.(《世医得效方》)
2、治疗水泄不止:**壳一枚(去蒂膜) 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杯 煎七分 温服.(《经验方》)
3、治疗久痢不止:**壳醋炙为末 蜜丸弹子大 每服一丸 水一盏 姜三片 煎八分温服.(《本草纲目》)
4、治疗小儿久新吐泻 不思乳食 或成白痢:**壳一两(炒) 陈皮一两(炒) 诃子一两(炮 去核) 缩砂仁、甘草(炙)二钱.上为末 三岁半钱 米饮下 食前.(《普济方》**散)
古籍摘要
自是有好处的。
紫米(紫籼米)是由赖氨酸、色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组成的,含有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磷矿物元素。
紫籼米的米粒细长,而且紫米饭清香、油亮、外弹内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具有补血、健脾、理中及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经常食用紫米可有效减少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的出现。
本文2023-08-06 21:47: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