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怎样阅读古文》
8月31日下午,资深出版大家、中西方哲学研究学者丁怀超先生在朋友圈发布的书生说书:
“近日,抽暇重读这本小书。全书89000字,鲍善淳教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高达210000册。我于1982年9月27日购于合肥市四牌楼新华书店,每册定价038元。那是一个无书可读的年代,我当时即通读了这本书,初步了解到阅读中国古文的困难和必要。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半年左右。今重读此书,已入老境,恍若隔世,唏嘘不已。”
一本好书就是生活的明灯。一向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我,在引以为憾当年无缘购买该书的同时,备觉无论如何也要讨还到此书的冲动,这倒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因为丁先生读的书和策划出版过图书浩如烟海。他能朝花夕拾,我想一定是珍品。
遂网上查找作者信息,可惜信息量不大:
“鲍善淳:(1938-) ,安徽歙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资历教授,曾任安徽古籍丛书编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和古籍整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怎样阅读古文》、《读古文入门》、《方言疏证校注》、《续方言校注》、《续经籍纂诂》(六高校协作项目副总纂)、《古代汉语》(主编)等。其中《怎样阅读古文》先后由中国台湾、香港多家出版社出版,并在日本、韩国分别出版日文版和韩文版。”
一看作者就是做学问的大家。于是搜索该书,辗转几番方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几个售卖该书的,在几个中我筛选定了山城重庆的一个网店。一来判断重庆的该书一定损坏不大,二来每每读到该书会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9月1日付8元书款加12元快递费,几次跟踪物流信息,不时盘算着到哪里了。9月3日上午收到了该书,立即让夫人拍照封面、扉页、版权页来一睹芳容。果然验证了我的判断。尤其扉页上有“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图书室”的椭圆形藏书章,更加增加了该书的含金量。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今得此书,无疑为重读古文亮起了明灯,而有位学贯中西的丁先生等良师益友更是学习生活的明灯。
(2018年9月3日赴大丰港途中有感,晚9时记于博汇科技大厦)
在古医籍排印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妄改、删节。古医籍排印本一般将底本加标点后(或用老式标点,或用新式标点)直接排印(或照搬原书版式排印或重新编排),或者加少许校注后排印出版;一些排印本并不完全忠实于底本,直录原文,整理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书进行改动,但却未加任何说明,其改动、增补之处并不局限于个别字词,有的篇章将篇名、正文、原按语均作了相应地改写,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原书旧貌。
在许多古医籍排印本对原书作了不同程度的删节,删节内容大多是整理者自认为不科学、无价值的内容。事实上,这些内容未必真无学术价值。如《素问》“刺法论”、“本病论”两篇久佚,宋初补上此两篇,并加注文。金刻本尚载有此两篇全文,故金元名医对此两篇经义多有发挥,对以后的运气学说及刺法理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后世刊本多不载此两篇,或只载正文,删去其道家色彩较浓的注文。历次整理《素问》一书也均对“遗篇”不甚留意,以至于今人对此两篇内容,除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名句外,几乎一无所知(其实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此句名言出自《素问》遗篇)。近来个别学者已发现“遗篇”的学术价值,从不同角度加以阐发,为“遗篇”翻案,但人们已很难看到其全文。前人的教训不能忘,希望今后在删节之前,一定要三思,给后人多留下一些原始文献。
根据卷端确定。
古书最多是分卷的。受卷轴装的影响,一篇即一卷轴,后来即一部分完了,就定为一卷。注意,卷数不等于册数。
全书的主要部分是书的主体,按照实际内容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卷端题有书名和著者姓名以及校注者姓名等内容。
本文2023-08-06 21:48: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