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武功秘籍列表
金庸小说武功总录·掌法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常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阴毒。
55摧心掌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境。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VS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2 金庸小说武功总录·掌法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79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0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1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凌厉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83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4千叶手 少林武学。
85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6拈花擒拿手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不带霸气。
87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88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91虎爪绝户手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不可轻用。
92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93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94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95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以麻雀练功。
96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97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98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99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100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101分筋错骨手 妙手书生朱聪自创之武学。
102凝血神抓 陈近南之绝学,中者三日后血液凝结,无药可治。
103鹰爪擒拿手 白眉鹰王殷天正之绝学,狠辣无比,
104九阴白骨爪 黑风双煞误解九阴真经的武学,破人脑门厉害无比。
105蟹钳功 褚万柳之武学。
106锁喉擒拿手 马大元之武学。
107缠丝擒拿手 白世镜之武学,以此换取薛神医救阿朱。
108大力鹰爪功 荣彩之武学。
109鹰爪力 鹰爪雁行门之武学。
110九阴神抓 九阴真经之武学。
111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家传武学,丁当曾授与石破天。
112三阴蜈蚣爪 星宿派武学,出尘子曾使。
113鸡爪功 西藏密宗武学,鹿鼎记中巴颜大师的武功。
114三阴手 昆仑派武学,倚天中西华子曾使。
115岳家散手 花铁干的武功。
116弹指神通 桃花岛武学,黄药师恃之在华山论剑争锋。
117拈花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渡与鸠摩智曾以拈花指交手。
118无相劫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无声无息。
119一指禅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澄观老和尚曾使。
120摩诃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1大力金刚指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外功路子,可捏碎骨头,捏扁金锭。
122多罗叶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3大智无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4去烦恼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5天竺佛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寂在聚贤庄使之对付乔峰。
126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7一阳指 大理段氏之绝学,威力强绝,点法亦独树一帜。
128夺魄指 郑家武学。
129幻阴指 成昆之绝学,中者阴毒附体,非纯阳内力不可消解。
130透骨打穴 欧阳锋之点穴秘技,极其难解。
131千蛛万毒手 殷离苦练之奇学,练时以花蛛噬体,但威力极大。
132二指禅 桑结喇嘛所使。
133参合指 慕容世家绝学,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4袖中指 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5玄天指 黑白子成名绝技,在梅庄化水为冰
136黑风指
137罗汉拳少林入门第二套武功,铁罗汉所使武学,张君宝以此拳法击败何足道。
138韦陀杵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威猛难当,玄悲之绝技。
--------------------------------------------------------------------------------
3 金庸小说武功总录·掌法
139五行连环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0查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1少林长拳 少林入门第一套武功,平凡无奇。
142伏虎拳 少林入门第三套武功,平凡无奇。
143大金刚拳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波罗星所盗三绝技之一。
144太极拳 张三丰以百年修为创制之拳法,讲究圆融之道。
145武当长拳 武当入门武功。
146无极玄功拳 武当绝技,张召重所使。
147美女拳法 古墓派武学,每一招皆有个美女名称。
148长拳十段锦 华山派入门拳法,兼练轻功。
149落雁拳 昆仑派武学,阿珂所使之杂学。
150七伤拳 崆峒派镇山之技,内力不厚者练之将导致严重内伤。
151灵宝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2破玉拳 华山派武学,威力强大。
153上清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4太极拳 太极门之武学,似与武当之太极拳不同。
155沐家拳 云南沐家之武学,流传甚广。
156伏虎拳 五台山清凉寺之武学。
157六合拳 韦陀门之武学。
158赤尻连拳韦陀门之武学,走近身搏击路子,尉迟连与袁紫衣比武时所使。
159苦恼拳 韦陀门之武学,据称极为难练故名。
160八极拳 八极门之武学,秦耐之与胡裴比武时所使。
161一十八路登堂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2一十二路入室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3霹雳拳 成昆授谢逊之武学。
164斩蛟拳 渤海派之武学,洪胜海所使。
165僵尸拳 辰州言家之武学,使时宛如僵尸,诡秘古怪。
166逍遥游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7铜锤手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8灵蛇拳欧阳峰苦研创出之武学,招招向不可思议的方位打出,宛如灵蛇。
169空明拳 周伯通创出之武学,共有七十二招,以柔克刚。
170金蛇擒鹤拳 夏雪宜写入金蛇秘籍为袁承志所习得。
171百花错拳袁士霄撷取天下拳掌武功精华所创出来的似是而非之绝学。
172回风拂柳拳 郑长老对付谢逊时所使。
173太祖长拳赵匡胤打天下之武学,萧峰在聚贤庄使之对付少林二高僧。
174鲁智深醉跌 少林派武功,马行空使之对付阎基。
175空空拳 朱聪的绝技
176鹤形拳 碧血中吕七先生曾使
177孟家神拳 孟伯飞的家传武学
178通臂拳 书剑中某太监首领曾使
179鸭形拳 鸭形门的武学
180燕青拳 马行空、梁子翁皆曾使
181辽东野狐拳法 梁子翁的绝技
182梅花拳 梅文馨、梅芳姑的绝技
183地堂拳法 彭连虎的武功
184二郎拳法 二郎拳门的武学
185沧州大洪拳 铁罗汉在悦来客店与胡桂南相斗时所使。
186鲁智深醉打山门拳 同上。
187铁指诀 华山
188摔跤 蒙古
189混天功
190大韦陀掌 少林-都大锦
191如来千手法
192袖里乾坤
193闲过信陵饮
194五岳倒为轻
195纵死侠骨香
196丁氏掌法
197豹尾脚
198如影随形腿
199连环迷踪腿
200弹腿
201扫叶腿法
202灵鳌步
203无影幻腿
204铁帚腿法
205蓝砂掌 中招者需服玉肌丸
206大伏魔拳法 周伯通在百花谷用以对杨过之黯然销魂掌
九阴真经 正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
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一种玉、一年四季都如寒冰一样)。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横空挪移》螺旋九影,左右挪移,其聊不为,以气行之,可幻化九影诱敌。如加九阴白骨爪其威力可增十倍。如何横空挪移可据个况自定,今公之二法以参考。
诀曰:左转一,左转半。右转一,右转半。左右转一为不一,横空旋较为太一。
诀曰:左旋右旋天地旋,左踏右空平地旋。合手阴阳为上旋,右踏左空旋不为。虽为身法,实含玄理。须参照“九阴行功诀曰”进行,以防走火。习此功主要为子、午两时,其它时间亦可。必须选一处绝对安静,空气必须流畅。此功中的呼吸均为鼻吸鼻呼。习此功贵在持之以恒。功中会出现各种幻境,千万不可惧怕,顺其自然。练功中出现自然腾空,应顺其自然,千万不可妄加意念。
《鬼狱阴风吼》
此功属音波功,以音伤人,以音索魂,亦可以音布罡气,其威力无比,其音如地狱鬼吼,阴风阵阵,使人不攻自退,不寒而栗。
第一重:面北而坐,取五心朝天式,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于下丹田处成托式,即掌心向上,掌指相对,意守丹田一柱香,引真气自督脉、任脉行到中丹田,并在此汇聚成乒乓球大小的真气球,其色赤。口中默念,意念中丹田之真气化为波圈,若水纹之状。碰肤弹回,须反复重阳之数。
第二重:意大波圈,自内向外旋为散,自外向内旋为聚,散聚合适为阴阳平
衡,阴阳平衡,万物之本。渐如虚空,与宇共振,法同上。
第三重: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于两腿外侧,百会上顶,舌
放平,双目平视,调整呼吸,意守丹田一柱香的时间,然后点头,吸气、收腹,
口发鬼怪连音,同时意引丹田真气随声音向外扩散;抬头、呼气、口闭,意收回
真气归中丹田,如此反复。一点一抬,一上一下,上下起到,喉轮自开,开通喉
轮魔音自现。
第四重:无相音罡
无相音罡,即音罡无形。其秒音无穷,可防敌护体,亦可以音控他人或给他
人治病。其练法很简单,只需把“九阴神功”的“先天真气”与“鬼狱阴风吼”
之音合二为一就可,具体练习方法可参照以上两法自悟,此不详述。
下卷
九阴白骨爪
爪力无比,鬼气回荡,不攻自惧。其爪可使头骨成孔而不碎,爪心有强大的吸力可隔空取物或吸取他人功力,爪指有强大的透劲可隔空伤人。一收一放,一开一合,合乎武学大道之理。
第一重金丝手诀曰:面北背南朝天坐,气行任督贯大椎。意聚丹田一柱香,分支左右聚掌心。打开气海命门穴,气满冲贯十指爪。旋入阴气一坤炉,放收来回金丝手。凡习九阴白骨爪需先习九阴神功百日,于极阴之地,谷地为佳。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低处。双手放于膝上,手心朝下,意守丹田。开气海、命门,旋转吸入阴气汇于丹田。气顺任、督两脉上行汇于大椎穴,于右肩井穴入掌心,气满鼓支,掌起平胸。五指下垂,气贯入指,十指内扣、回拉,手丝为一。回气丹田,温养柱香。
第二重摄魂大法诀曰:打开丹田前后门,三昧磷火化无形。吸进鬼狱阴鬼精,阴功在此更为进。此法是一种极秘之法,可开通人的死生之谜,吸取鬼魂之气,同时亦可用此法吸他人功力元神。找一坟场,在半夜无人之时,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左掌心向上,大拇指扣小指其它三指伸直。左手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大拇指、中、无名、小指内扣,食指伸直,口念咒“探地达摩,无相无上,摄阴摄魂,无畏无惧,阴阳合和,人鬼交战,吗咪呗咪‘口奄’”三十六遍,一遍过于一遍,到最后一遍,只需“吗咪呗咪‘口奄’”。然后双手抬到头上方,合掌, 尖朝天,打开气海、命门两穴,从两穴内射出阴气,成螺旋型由小到大,如龙卷风一样把野魂阴精卷入两穴汇于丹田,练习一柱香的时间后,开始炼熔。双掌放于膝上,掌心朝上,意守丹田中的无数阴魂阴精被丹田阴气形成环状,封闭在内不能出来。意念丹田封魂球开始旋转,同时意念坟场突然起了无数磷火,用同样方法把磷火吸入丹田封魂球外圈,燃烧炼熔阴魂,由慢到快不停旋转,火由小到大,直到化尽为止。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如果用来吸取他人功力或元神其方法于上面同理。
第三重白骨练爪诀曰:白骨头上悬,幻化为二骨。阴精悬九穴,左右手中擒。合和为阴珠,吸阴吸精鬼。齐汇坤炉内,回返丹炉内。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 坟场中,意守丹田片刻,意守自身前后有九座坟,突然裂开飞出九个头骨,这时意念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射出旋转真气由小到大,把九个头骨给悬起来,位于本人头顶上方左右,缓慢旋转。从每一个头骨的两眼射出一条红气线,分别射入百会、玉枕、膻中,左右肩井穴,灵台、气海、命门九大穴道中,并且在每个穴道中渐渐汇聚成一个球,然后这九个红球同时从任督两脉汇于丹田,意守丹田使之气化合。然后运气两掌贯足真气,由于反向力,双掌抬起平胸,在贯入十指,十指突然变爪,这时意念那九个头骨互相幻化,变为两个头骨于胸前方。掌心外突把两个头骨吸入掌中,随后十指内扣抓住头骨,放出真气把头骨抓成十个小孔,然后吸回真气,同时吸取头骨内的阴精归于丹田。收功,温养丹田一柱香。至头骨隔空袭来抓成孔而骨不碎,九阴白骨爪成矣。练之此境界需配合外功练习即第四重。
第四重外功诀曰:气至丹田贯十指,倒行古树狸猫功。抓石打铁练指力,内外合修白骨功。平常把内气贯于十指用以隔空取物,在以十指抓,练硬物,所用之物应由轻到重,由近到远。在者可以倒立于树旁,双脚依树,然后用十指抓树缓缓上行,以练指力。此重应与第三重同练。
第五重练到第四重此功已成,此第五重为加深功夫,其阴毒程度更甚。用古时棺材、蝙蝠血、砒霜三种物体加水加热后,用以漫手,再练内外功,这样手上有剧毒,以此手伤人无救。
《螺旋九影》
《螺旋九影》为武林上乘轻功,集身法、步法、罡气于一体。可平地拔起数丈,亦可平空飞行万里,身体周围有一层自然罡气,可攻击外敌。练之上乘可幻化出九个身影,于佛门无上神功“莲台九现”有相同的功效。
第一重:室外练功,不准迎风,松去身体裹缠之物,活动一下全身关节,用意念放松全身筋、骨、肉、皮等。然后面北取五心朝天或盘坐,上身正直,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微收,双目平视,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捧放于丹田处,意守丹田一柱香,接着双手轻轻向上捧,沿任脉路线至膻中穴处,双手变为捧莲花状即双手心相对,掌根相抵,掌指朝上,双手十指自然张开,接着上捧至头顶,同时缓慢吸气,意念随上捧之势,将大地之阴气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吸入,经中脉上升以头顶百会穴成螺旋状射出;然后双手变掌心向下,并向下压到丹田处,同时呼气,意念随双手下压之势,将天上之阴精螺旋状吸入百会穴,经中脉由会阴穴成螺旋状射出,如此反复。
第二重:第一式:面北而坐,功接上重,五心朝天,上身正直,虚灵顶劲,
舌抵上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双手轻轻提起,掌心朝下,掌指相对放于中脘
穴处,双手中指间距离约为一掌宽,双肩下沉,双肘下坠,双臂要“圆鼓”。意
念会阴穴射出螺旋状阴气把身体旋入地下,至到地极处。突然螺旋阴气收回,身
体如弹簧一样被弹回地面。
第二式:要领同。轻抬双手,掌心朝上,掌指相对,高举至头上方,双臂微
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意念百会穴射出螺旋状阴气,如飞机之螺旋桨,把人
身托起,飞到九重天方为极限。此时人体在天空飘浮,突然阴气收回,人从天空
掉回地面。
第三重:
在第二重第一式的基础上打开气海穴,命门穴射出螺旋状真气,环绕身体自左到右,意念身体随螺旋真气之力上升,或平空飞行。同时在练功中加入有外敌入侵,不能入或击伤之意,可同时练习环身罡气。
第四重:
此为加深功夫,即在水中练习以上各功,要领同上。
《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这七部兵书已分别介绍,这里只介绍作为丛书的《武经七书》的整体情况。《武经七书》这部兵书丛书是封建社会根据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的需要逐渐形成的。
早在南北朝时《孙子》就被称为“兵经”(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宋初也曾出现过“七书”之称(“七书”指哪七部书不详,见《太平御览》),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正式颁定并被固定下来是在宋元丰年间。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四月乙未(切二,公历24日),宋神宗下诏校定《孙子》、《吴于》、《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并雕版刊行,号称“七书”,《武经七书》即源于此。
自此,《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颁之武学,并列学官,设置武经博士。《武经七书》是自宋代以来封建社会武举试士的基本教材。能否谙熟《武经七书》,成为统治者选拔军事人材的一条重要标准。
先生及其成就简介
田恪(克),本名田克杰,字海溢,号无奈台上人。五岁习武,三十岁创武学,四十五 岁悟道,四十六岁提出大修炼体系。
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人体力学运动三大基本规律发现者、中华武学修炼体系创始人、圆动疗法创始人、大修炼创始人。著作有《现代武学丛书》《中华武学九年义务制教程》《化境》《圆动疗法》《海溢书画》《合律》等著作,300余万字。
田克,北京人,属虎。大学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财贸学院)。曾任:北京工商局干部、北京发改委研究所研究员、艾伦制衣厂厂长、炎黄武馆馆长、海溢文化体育艺术发展公司董事长、北京武协培训中心主任、田克文武学校校长、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名誉旗长,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北京网络保安分公司经理、北京新新高科通讯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康龄源公司董事、北京大学搏击协会高级顾问、北京大学首届中华武术国际论坛秘书长、长城武林大会组委会主任、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永庆源古玩收藏中心艺术总监、北京建设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助理、北京武盟体育俱乐部董事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世界武林联盟秘书长。
大 修 炼
田克先生的“大修炼”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养生祛病——圆动疗法。2、中国功夫——现代武学。3、自娱舞蹈——舞武。4、圆满与成功——大修炼。简要介绍如下:
1、养生祛病——圆动疗法
田克先生发现了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圆的运动,并以三个圆为基础,创编了“圆动疗法”。形式简单,直接打开脊柱能量,对治疗脊柱病、糖尿病、通风等人体30余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有很好的效果。
2、中国功夫——现代武学
田克先生认为:中国功夫的基础是运用内力,他将内力的修炼,由底到高划分为九个阶段(九品)。从而形成现代武学的训练体系。
力学境界 品 位 修炼内容 考核颁发证书称号
第一境界 九品 传导力学 武 师
八品 武 师
七品 武术家
第二境界 六品 完整力学 武术家
五品 武学大师
四品 武学大师
第三境界 三品 神意力学 特级武学大师
二品 特级武学大师
一品 特级武学大师
3、自娱舞蹈——舞武
舞武是武功实战技能、健身运动原理、舞蹈美学、情感表达、应时随机、音乐旋律等,综合人体艺术。田克先生认为,中国功夫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应该同时包含养生、实战、舞美三个方面,这才是中国功夫。
4、圆满与成功——大修炼
田克先生认为:人生就是一次大修炼。它包括:自身练功的修炼(内修);和社会生活的修炼(外修)。
内修,人体内在修炼的学问。包括人体力、形、气、意、神等全部内容的修炼。
内修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健康身体,祛病强身。二是健全心理。内修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开悟得道,成为大智慧者,彻悟人生究竟,以达人生的圆满。在远古,人们的社会生活简单,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导引和冥想,人们生活以修炼文化为主。当时修炼者的体悟,成为今天的人崇尚的经典。
外修,是在工作、事业、爱好、家庭等生活的境遇中修炼自己。外修的内容是生存、业绩、财富、成就。外修的目标是社会认可度。在今天,人们的生活的全部时间几乎都在为工作、生存而奔忙。当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后,才发现真正无法控制的是自己的身心。
内修求人生圆满;外修求人生成功。
内修给人健康与安宁;外修可以带来财富。
内修“圆满”,谓之“内圣”。
外修“成功”,谓之“外王”。
大修炼——即:内圣、外王之道。
自我修炼: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分别学习了:手三圆、脚三圆、头三圆、脊柱三圆、大鹏展翅步法、跨马拉弓步法、圆动步法、直拳、摆拳、勾拳、栽拳、顶、闪动、长器件、短器件等。
2011年4月10号-星期日
今天,我在先生家继续练习了“顶”,并且学习了“侧踹腿,步骤为:
1、将腿台平与胯等高,后用腰椎带动胯和腿向体侧方蹬出。
2、同时,将身体放置于与腿等高的位置上,此时的胯在正确的情况下应向正前方略微凸出,双手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双眼正在向已踹出的方向看。
3、达到目标后,即可将身体恢复原状并迅速到达安全位置作相应调整。
修炼意外收获
在练功的过程中,我发现,发展脊柱还可以将学习效率提高几十倍之多!在我从前年开始修炼到今年长高了大概20公分!这是我的意外收获!
高个子 学习好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旧题司马穰苴撰。司马穰苴,其先人陈公子完奔齐,改姓田氏,因其任大司马之职故称司马穰苴。生卒年不详。《史记》称其为齐景公时人,《竹书纪年》载为齐威王时人,而《战国策》又说是齐滑王时人。本文以《史记》为据。穰苴为春秋末期齐国人,精通兵法,齐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他于齐景公,“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他严于治军,执法不避权贵。率兵攻打晋燕,将出征违纪的景公宠臣监军庄贾斩首示众,全军震恐,争相赴战,晋、燕军闻讯而逃,收复了失地,其名声大震。后受谗被景公解职,发病而死。然其用兵之法为田氏后世所承继,“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司马法》自《隋书·经籍志》始著录为司马穰苴撰。然而,根据《史记》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可知《司马法》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齐国大夫们追论的古者《司马兵法》,二是穰苴的兵法,三是汇集者的观点。
关于《司马法》的真伪。宋代之前对于其为先秦古籍没有疑问。到了辨伪蔚然成风的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以今本《司马法》所存篇卷无多,辞义浅近等为由,断定司马迁所言《司马兵法》已佚,今本《司马法》“为后人伪造无疑”。但据考证,今本《司马法》保存许多古兵法,如“古者……成列而鼓”,“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等,符合司马迁所讲“追论古者《司马兵法》”。另外,《史记》、《左传·贾逵注》、《吕氏春秋·高诱注》、《汉书》、《周礼·郑玄注》等两汉著作引用的《司马法》文句,多见于今本《司马法》。至于一些古籍引用的《司马法》文句不见于今本者,属于《司马法》的佚文,这是古籍流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独《司马法》如此。所以,我们说今本《司马法》不是伪书,而是一部先秦古籍。
肯定了《司马法》是一部先秦古籍,并未解决它的具体成书年代。若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司马穰苴撰而断为春秋末期成书,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史记》中说得很清楚,“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代《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因此说,它当成书于齐威王时期。周显王十一年(齐桓公十七年,前358年)齐桓公卒,齐威王立。周显王十三年(前356)改元齐威王因齐元年。《史记·六国年表》将因齐元年误记为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有人据此断定《司马法》约成书于公元前370年,显然也是错误的。《史记》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九年不亲政,致使国人不治。九年之后开始亲政,“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这说明威王大举兴兵之前命大臣们汇集研究过穰苴兵法,否则便不可能于“用兵行威”之际,“大放穰苴之法”。齐败魏是在齐威王十六年(前341)。由此推断,《司马法》当成书于威王亲政的公元前348年至公元前341年之间。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兵法》等。刘向《七略》将《司马法》人于兵书类,班固编《汉书·艺文志》时将其出“兵书类”
而人“礼类”,并称《军礼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称《司马法》三卷,不分篇;《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书目均同《隋书·经籍志》。而宋邢昌《论语疏》则称《司马法》一百五十篇,疑为一百五十五篇之误。《直斋书录解题》又著录为一卷。今传世本有的作三卷,如《宋刊武经七书》本、《四部丛刊》本等;有的作一卷,如《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还有的作五卷,如《施氏七书讲义》本。但不管分为几卷,其内容都是五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世所行本,以篇页无多,并为一卷,今亦从之。”说明一卷是由三卷合并而成的。汉代本共一百五十五篇,今本仅有五篇,说明大部分都已散佚。清代人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今本。
《司马法》的篇目和主要内容:《仁本第一》,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目的、起因和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发动战争的时机,追述了古代的一些战法;《天子之义第二》,阐述君臣之礼,治国、教民和治军的不同方法,记述了古代的一些作战形式、兵器配置、战车编组、旗语徽章、赏罚制度等;《定爵第三》,主要讲战争的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法规等问题;《严位第四》,主要阐述战略战术和将帅指挥,以及胜利后注意事项等;《用众第五》仍是讲战略战术及战场指挥等。
《司马法》包含有春秋以前的已经落后的军事原则,如“成列而鼓”等。但是它更为丰富的是根据春秋末期和战国初的战争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进步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像《孙子》将许多军事问题概括为“奇正”一样,《司马法》将战争中的诸多因素抽象为“轻、重”这样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它认为,“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这就是说他主张“以重行轻”,轻、重相辅而成。它把统帅的战术指挥称为轻,战略指挥称为重,认为“上烦轻,上暇重”,主张轻重相节,不可偏废。它认为轻、重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指出“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它的“轻、重”说运用广泛,有时运用于指挥号令,如“奏鼓轻,舒鼓重”;有时运用于装备兵器,如“甲以重固,兵以轻胜”等。“轻、重”说的另一层含意即是“杂”,通过“杂”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谋取优势。它指出:“行惟疏,战惟密,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
“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的作者通过对春秋以来频繁战争的洞察,认识到要消除这种混战的状态,非用战争不可。所以他极力支持正义战争。他所谓的正义就是指的“安人”、“爱民”,如指出:“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他所说的“爱民”虽有一定的虚伪性,但这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进步意义的。另外,他还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重要思想。
以仁义为本的治军思想。《司马法》的“仁义”思想贯彻全书的始终。对民施仁,就是吊民伐罪,不误农时;对部下施仁,则是关心爱护,“见危难勿忘其众”,“胜则与众分善”,“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对于攻取之国,规定“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司马法》把“仁”作为战争的最高目标,指出“以礼为固,以仁为胜。”
上述三条不能全面概括《司马法》的军事思想,除此之外,还有些具有进步意义的军事思想,如“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难进易退”,“三军一人胜”,“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教惟豫,战惟节”等等,此不一一详细介绍。
《司马法》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司马迁称其“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意,如其文也。”汉武帝“置尚武之官,以《司马法》选位,秩比博士”。唐李靖说:“今世所传兵家者流,又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种,皆出《司马法》也。”宋代元丰年间被官定为“武经”,成为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的军事教科书。明清以来出现了众多的注释本。《司马法》在国外流传也较广泛。早在1600年日本就出现了研究《司马法》的专著《校定训点司马法》和《司马法评判》,之后相继有三十余部专著问世。1772年它又被译成法文,被收入《中国军事艺术》,在巴黎出版发行。
《司马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关于三代的军赋、军法等军制资料被许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它的许多关于战争的锦言妙语广为传播而成为军事名言。但需要指出的是,《司马法》由于包含着追论的古代兵法,许多原则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成为陈旧过时的东西,在当时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天我们阅读《司马法》时更需要鉴别批判。
《司马法》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武经七书》系统版本最多,流传最广。除了《武经七书》系统诸多版本以外,还有《武学经传三种》本、《平津馆丛书》本、《四库全书》本、《述记》本、《四部备要》本等丛书本。另外,清代钱熙祚、张澍辑有《司马法佚文》一卷,分别收录在《指海》、《二酉堂丛书》中。另外,清黄以周辑有《军礼司马法考证》二卷附《司马法逸文》,清王仁俊也辑有《司马法逸文》一卷,收录在稿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和《经籍佚文》中。
古代兵书《司马法》书影
功夫,Kung fu(中国武功),不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融合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 它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功夫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不仅出现了李小龙,还出现了大量功夫题材的中外**,歌曲专辑,小品等。
各种功夫举例
少林功夫历史渊源少林功夫内容概述功夫片历史同名小说同名**同名** 功夫 1979 波兰同名专辑相关游戏小品功夫相关歌曲
少林正宗功夫传人潘国静
功夫 和
kung fu(功夫的英文名称)
[编辑本段]词语释义
功夫(武术),中国的国术
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 少林六祖惠能在《坛经》上说:禅 乃梵文音译“禅那”,其意译为“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静虑”。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息心静寂地参悟。所以少林功夫和其他派别不同,讲究的是“禅武合一”。
在少林寺众多的禅武修炼者当中,潘国静法号:释延武就是其中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人物。正宗少林寺曹洞宗三十四代功夫传人,是中国少林武术派系的代表人物,少林武术八段。自幼开始在少林习武,皈依在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门下,赐法号延武。他擅长少林传统功夫和散打,对气功养生、中医伤科、自然环境学颇有研究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裴松之 注引《续汉书》:“又陇石取材,功夫不难。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塼瓦,一朝可办。”
《三国志·吴志·王肃传》:“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往往外
2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唐 元稹 《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 唐 秦韬玉 《燕子》诗:“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功夫。” 王润滋 《卖蟹》:“功夫不负有心人。”
3时间。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每日只去查点家财杂物,那有功夫走到父亲房里问安。”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 银凤 在门外说没功夫,两个就奔出了大门。”
4本领;造诣。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 宋文帝 书自谓不减 王子敬 。时议者云:天然胜 羊欣 ,功夫不及 欣 。”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而至 老杜 之地者,亦无事乎‘昆体’功夫。” 秦兆阳 《苏醒》:“他原本有一套祖传的武艺功夫。”
5[effort;skill of Chinese boxing and sword play]特指武术
《人民日报》1984731:“也有画中国‘功夫’的,画面上拳击格斗,棍棒相迎,飞脚踢刀,好不热闹。”《深圳特区报》1986313:“ 中国功夫和西洋拳击,究竟谁优谁劣,这是中外人士均感兴趣的问题。”
[编辑本段]李小龙功夫
李小龙截拳道上世纪60年代,当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美国的拳击等名誉世界时,西方人却对中国武术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李小龙成为中国武术的宣传员与传播员,他在美国开设武馆传授中国功夫,提升中国武术国际知名度;很多世界级的空手道冠军都拜李小龙为师傅,从而见识了中国武术的厉害,知道武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当人们以“好斗”的名词冠以李小龙时,他依然我行我素地主动与各流派武林高手切磋,以咏春拳为基础,借鉴、吸收各类拳种的先进的技击思想、原理及方法,创造了现代中国实战武术“截拳道”,为中国武术创造了巨大的世界性的有形与无形价值。李小龙将kung fu(功夫)一词写进了西方人的词典。
中国功夫
[编辑本段]中国功夫简介
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七大拳系,诡秘的暗器,武学的种种境界,独特的武林江湖,中国人独有的武侠情结以及所衍生的武侠文化。
[编辑本段]中国功夫历史
武术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中国武术的体系。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意味着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编辑本段]中国功夫的特点
第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但又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第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编辑本段]中国功夫的作用
第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第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第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第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编辑本段]中国功夫古籍
《汉书‧艺文志》所列 199篇 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介绍了武术,共有13家、199 篇,其中除射法外还提到“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蒲苴子戈法四篇”等。这些都是中国最古的武术著作,虽然都已亡佚,但可看出中国早在汉代,拳术、剑术等武术技巧就已用文字留传下来。
《马槊谱》 作者不详,是中国隋代的枪法书,后来亡佚,内容已不可考,但其序言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收录。
《角力记》 宋代调露子著,是中国五代十国到宋初的有关角力和拳术的史料书,有述旨、名目、出处、杂说等篇。在《宋史‧艺文志》、宋郑樵《通志》、清《琳琅秘室丛书》等书中均有收录。
《武经总要》 宋代曾公亮撰,成书於1044年,是北宋王朝用国家力量编辑的一部军事著作,但涉及武术的内容颇多。
《武编》 明代唐顺之编,介绍了明代以前各种武术器械和各派拳术的练法,并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一样,也介绍了中国各派武术的情况。
《唐荆川先生文集》 明代唐顺之的随笔和文集,其中涉及武术的有“游嵩山少林寺”、“杨教师枪歌”、“峨嵋道人拳歌”等。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代抗倭名将。
《正气堂集》 明代俞大猷著,有“余集”、“续集”,又名《北虏忌讳》。此书“余集”卷 4载有《剑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转录。
《江南经略》 明代郑若曾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行。该书卷8“兵器总论”记述了武术流派,其内容与《续文献通考》几乎相同,仅赵家拳一项记述内容稍异。
《纪效新书》 明代戚继光著,有多种刊本,目录内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选本分18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王象乾本则分14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手足篇,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32势图诀等。此书是历来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在以后出版的《武备志》以至《三才图会》等书中均有转载。朝鲜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五杂俎》 明代谢肇浙著。此书一部分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情况,并把少林拳称为“少林寺拳法”,此书有万历如苇轩本,中华书局曾重印。
《阵纪》 明代何良臣著,分4卷,其中第2卷“技用篇”记述了射、拏、拳、棍、枪、筅、牌、刀、剑、短兵等武术。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
《续文献通考》 明代王圻著,此书兵考“总论军器”篇中记述了枪、刀、弓、弩、棍、杂器等各派武术。
《三才图会》 明代王圻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此书“人事部”载有“射法图器”、“马箭图”、“拳法图”、“枪法图”、“棍法图”、“旁牌势图”等,多录自《纪效新书》。此书“器用部”又从《武经总要》转录了不少武术器械图解。
《耕馀剩技》 明代程宗猷著,有《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等4篇,主要介绍了少林棍法,有理论,有动作图解。本书有千顷堂影印本和周越然影印本,近代改名《国术四书》刊行。
《涌幢小品》 明代朱国祯著。此书卷12载有武术内容,记述了当时的武术家和拳术等。
《武备志》 明代茅元仪费时15年,参考兵书2000 馀种编写而成,共分5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载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武术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猷的部分武术著作。
《武备新书》 明代谢三宾对《纪效新书》进行修订而成,内容与《纪效新书》大同小异,只增加了“秘传短打法”一篇。
《手臂录》 清代吴殳著,康熙元年(1662)刊行,此书以精解枪法而著名,在后世出版的《藉月山房汇抄》、《指海》等书中均有收录。此书 4卷后附1卷,除卷3的“单刀图说”和卷 4的“诸器总说”、“叉说”、“狼筅说”、“藤牌腰刀说”、“大棒说”、“剑诀”、“双刀歌”、“后剑诀”外,均讲枪法,并附有图解。吴殳(1611~1695),又名乔,号仓尘子,明遗民,江苏娄江县人(一说太仓县人),少年时酷爱武术,勤学苦练,曾从石敬严学枪法,从渔阳老人学剑法,从郑华子学马家枪法,从朱熊占学峨嵋枪法等,对各种兵器多有心得。明亡后,吴殳不求仕进,专攻武术,年五十还向别人学实战剑法,并著书阐述已经失传的剑法。
《万宝全书》 清代烟水山人编,后由毛焕文修订刊行。此书记述体育、文艺、游戏、养生法等,涉及武术的有“拳棒跌解法”和“要家临危解法”,并介绍了拳术和擒拿护身法等。
《阴符枪谱》 作者不详(据唐豪考证,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书记述了枪法秘诀,如高下、左右、刚柔、虚实、进退、动静、阴阳、黏随诸理,与太极拳理论完全吻合。
《拳经》 明代少林寺玄机和尚传授,陈松泉、张鸣鹗撰,清代康熙初张孔昭补充,乾隆年间曹焕斗又补充,民国时期,曾先后被改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和《拳经拳法备要》印行。此书是记述少林拳术的名著。
《太极拳经》 作者不详(据唐豪考证,是清代山西王宗岳著)。此书阐述了太极拳原理,又名《太极拳谱》。
《内家拳法》 清代浙江黄百家著。黄百家自幼从王徵南学内家拳,在王死后 7年著成此书,记述有“五不能”、“打法”、“穴法”、“禁犯病”、“练手者卅五”、“练步者十八”等内容。
《苌氏武技书》 清代河南人苌乃周著。全书共 6卷,第6卷记述枪法、猿猴棒,双剑等器械练法,其馀5卷均记述拳术和拳理,民国时期经徐哲东修订重印。
《兵仗记》 清代仁和王 丹麓著,载於《昭代丛书》甲集卷47。此书记述有关戈、矛、殳、长戟、手戟、车戟、 、蛇矛、剑、拏、伏拏、匕首、枪、刀、钯、叉镗、锤、棒、斧、鞭、 、铲、狼筅、藤牌等各种器械的构造和用法。
《清稗类抄》 清代徐珂编撰。此书是一部有关清代史实的笔记集,全书分92类,其中技勇类记述武术较多,如“叶鸿驹精内家拳”、“蒋志善枪术”、“草庵和尚用铁杖”,“德宗十三响枪”、“江阴煎海僧所用铁刀重八十斤”等。
《陈氏太极拳图说》 清代陈鑫著,记述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和理论,并附有图解。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除《陈氏太极拳图说》外,还著有《太极拳引蒙入路》、《三三拳谱》等书,陈鑫写《陈氏太极拳图说》费时10馀年,1933年出版,是太极拳的重要著作之一。
《拳术教范》 李存义编,是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以及弹腿等编成的武术教材,李存义(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李自幼爱好练武,各派武术都学,长年在保定开镖局。1912年,李被聘为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后来去上海,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过武术教师。
各种功夫举例
中华武术散打、中国跤、形意拳 米组拳 戳脚翻子拳 八卦掌 八级拳 查拳 大悲拳 峨嵋铁臂 金刚捶 花拳 临清潭腿 劈挂拳 三皇炮捶 太极拳 螳螂拳 通臂拳 意拳 咏春拳等
少林功夫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血。少林武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中华民族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许多小派和门别,派别实繁。从地域上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
少林功夫内容概述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这些套路和软硬功夫,由于年代久远,散失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有如下主要套路:
1、拳术
源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战拳、昭阳拳、连环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圆功拳、内功拳、太祖长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观潮拳、金刚拳、七星拳、练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长关东拳、青龙出海拳、翻子拳、鹰爪拳等。
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对练、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2、棍术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3、枪术
枪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五虎枪、夜战枪、提炉枪、拦门枪、金花双舌枪、担拦枪、十三枪、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二十七名枪、三十一名暴花枪、三十六枪、四十八名枪、八十四枪、六门枪势、十枪架、六路花枪、秘授枪谱三十六点、豹花枪等。
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4、刀术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凛烈的气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奋勇刀、纵扑刀、雪片刀、提炉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单刀、座山刀、六路双刀、八路双刀、太祖卧龙刀、马门单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地堂双刀、滚堂刀、单刀长行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
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5
本文2023-08-06 21:52: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