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共有多少个民族?
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
前言:一位专家说自己曾在课堂上被学生抢白:“与其花时间读没用的唐诗宋词,不如背英语上计算机,‘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他感叹:“博大隽永的古典文化的确难被功利地实用,但正如老子所言‘无用即大用’其对青年一代文化的积累、性情的熏陶、人格的培养,乃至整个民族精神都异常重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之所以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根源也在于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超凡的感染力。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中的大国,随着日益增强的国家影响力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世界清晰地认识一个真实的、发展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国来说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发展自身以及对传统的文化加以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提到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很自然想到中国的古典文学或是传统道德观念之类的,涉及传统的基本方面。那么首先应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历史对于我们提出了更大的要求。现状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非常困难,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社会,融入国际社会便会受到国际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冷落。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了解不多,有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组成方面不甚了解。从对社区青少年寒假期间活动的调查,以及网络问卷题为“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寒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以完成课外练习以及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为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课外补习甚至都比阅读古籍和了解传统文化来的契合实际。目前的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中如京剧等经典文化的认识主要持不感兴趣的态度。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以了解较少居多。同时,大部分人表示平时也并没有阅读古籍的习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偶尔的翻阅也成了奢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措施: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现行的社会制度和人文氛围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1要在全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青年人甚至更小年龄群体做起。将传统文化深入校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以及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对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在2008年初,教育部公厅下发了《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斗》、《儿行千里母担忧》等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个年级。我认为这一举措就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得文化的传递成为现实而非空话。年轻一代是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从年轻人开始推广文化培养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是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的重要的并且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年轻人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伴随较大的好奇心,在学校中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2采取有效措施,对民间艺人加以保护,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现实可行,以达到对传统文化中“绝学”、“绝技”等的有效保护。3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产权涵盖在其中,不要再等到别人抢注的时候我们才去着急。有专家呼吁,如果中国不加入到国际文化产业竞争领域中去,就可能失去文化产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的饮食文化很丰富,如果我们不及时注册“中国料理”。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日本的中国料理,我国著名工艺品中的景泰蓝,就是一个文化产业保护上的教训,有数据显示,如今日本的景泰蓝出口占了国际市场的80%以上。因此,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紧急而重要。申报各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对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一、中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阐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结束语:对于如今的中国,处于发展的高速期,需要应对国际社会的各种挑战。中国也用自己的方式不断融入世界,为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不断产生着影响,而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实施而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外国思想的冲击。可以说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比任何时候都更值得重视。作为中国人应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清晰地认识、了解,不断提高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在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课题显得紧迫而不容忽视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基本框架内,架构自己的具体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思路。而不是从本地区、本单位乃至个人的短期行为和政绩需求出发,来考虑非物质遗产保护保护问题。为此,各级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和加快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政绩考核中。更为很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动机也许不错,但方法却大可商榷。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活态过程。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修复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重申报主体,政府应耐心听取专家论证,理清不同申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总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应清楚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真正主体和主人是民间,是大众,政府和学者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给民间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一定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标准,强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为己有,作为自己政绩工程的一部分。学者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间进行客观的调查,而不是带着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成见或偏见,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和学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二)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
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
(二)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行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二)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
(三)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订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四)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六、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一)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合理调控、依法监管中药原材料出口。
(二)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加强中药管理。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充分体现中药特点,着力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
七、加快民族医药发展
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满足民族医药服务需求。加强民族医药教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医药人员素质。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支持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一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建设民族药研发基地,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八、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九、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
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
(三)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
(四)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完善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制订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逐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将道地药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
(五)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制度。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加强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国务院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汉代文献一般称我国的南海为涨海,南海及南海诸岛地名很早就出现于古籍。
海南岛的轮廓像一个椭圆形的大悉尼,地形低而平坦,中间高耸, 这是一个圆顶形的地形。 以五指山和英格陵为隆起的核心,它逐渐下降到外围。 它由山脉,丘陵,梯田和平原组成,海南属热带季风气
扩展资料:
海南的另外古称: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
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
南京有三个景点旅游,请告知怎样走比较方便?
先去雨花台:
从88路(琵琶巷站)上车,坐6站至(雨花新村站)下车
起点步行约5分钟上车,下车后步行约4分钟到达终点,车程18公里
再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从游4路(雨花台站)上车,坐10站至(纪念馆站)下车
起点步行约5分钟上车,下车后步行约3分钟到达终点,车程43公里
最后到南京博物院:
从29路(康怡花园站)上车,坐14站至(中山门站)下车
起点步行约7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到达终点,车程58公里
淮安市高沟镇的今世缘旅游区是一个以“酒”为主题的景区吗?
在中国很早就有关于酒的记载,就连甲骨文中也有酒的字形,足见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跨度。古籍中也有许多记载与酒有关的,《唐韵》中有“子酉切,愀上声”的记载;《释名》中有“酒,酉也,酿之米麴,酉泽久而味美也。”的记载。除了这些相关的记载之外,大诗人曹植有《曹植·酒赋》,李白有斗酒诗百篇。
不过,以酒文化为旅游主题的景区则首推江苏省淮安市高沟镇的今世缘旅游区,它将“酒文化”和“缘文化”合二为一。经过精心的打造,如今的今世缘旅游景区已成为了一个融酿酒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特色工业文化旅游景区。
今世缘景区中的高沟酒非遗保护区将酒的酿造工艺展现在世人面前,流传了千年的酿酒工艺令我大开眼界。运用红曲复合发酵、双轮底串蒸等“老五甑”传统酿造工艺精心酿造之后,再分层发酵、量质接酒、分级储藏,最终为爱酒人士打造出一款经典美酒。
在弥漫着酒香的仿古建筑群中,今世缘旅游景区为我们呈现出了制酒的每一个步骤,让我们既可以身临其境,又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漫步在景区之中,灰瓦青砖的房屋,与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营造出古朴的气息,景区中的绿树则为这份古朴增添了无限生机。造型独特的现代化建筑与仿古建筑相伴相生,就像是现代与古典融合在一起了一样。
在如此充满意境的景区中,我们还可以在酒缘广场、天泉景观、酒源文化馆、制曲工艺展示区、粉碎工艺展示区、蒸馏工艺展示区、传统酿酒设备展示区、老窖池及窖池形成区更深入地了解酿酒的过程。在消费者自助酿酒体验区亲自动手酿一次酒,体验一下中华酒文化的渊源流长。
高沟酒文化馆如同静谧的农家小院一般矗立在景区之中,走进文化馆,仿佛走进了四合院一样。文化馆中为我们展现着当地的酒桌文化,推杯换盏之间尽显邻里乡情。高沟酒文化馆还通过雕塑让我们看到了勤劳朴实的淮安人,是如何将美酒运往各地的情形。
从古代的人工酿酒,到现代轰鸣的机器,酿酒文化在此地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今世缘旅游区中还有一个陶瓷体验工坊,让我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陶瓷。
与高沟酒非遗保护区遥相呼应的是以缘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景区中包含有今世缘文化广场、今世缘展示中心、中国白酒智能化酿造示范车间、今世缘光伏发电旅游平台、今世缘美酒银行、“今世缘_等着我”展示馆等核心景点。
这里的许多玩偶,展现了从总角之宴的小儿到两鬓斑白的耄耋老者。每一个都带着爱情最美的模样,诠释着相爱就要在一起的真理。花上40元,到4A级的景区中体验一下酿酒工艺,看一下爱情最美的样子,才对得起韶光,对得起旅游的本意。
涟水县详细资料大全
涟水县,行政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安东、淮浦,简称“涟”,因县境有涟河而名涟水。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位于黄淮平原东,淮河流域下游;东与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南与淮安区、清江浦区相连,西与淮阴区、沭阳县毗邻,北与灌南县接壤。县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4万,下辖4个街道、12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涟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公元前117年西汉武帝年间置淮浦县至今有2100年的历史,涟水文化属江淮文化,涟水人属淮扬民系使用江淮官话。2017年,涟水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
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是著名的智慧之乡。涟水崇书尚学之风千古延年,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养育过鲍照、陈登、王义方等古代文化名人,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
涟水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涟水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古淮河、盐河、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拥有五岛湖旅游区(4A级)、今世缘旅游景区、百花园、云锦产业园景区、苏淮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风景名胜区。县城已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白鹭”的特色风景。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涟水县 外文名称 :Lianshui County 别名 :安东、淮浦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江苏省淮安市 下辖地区 :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 驻地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西大道18号 电话区号 :(+86)517 邮政区码 :223400 地理位置 :黄淮南部,江苏省淮安市北部 面积 :1676平方公里 人口 :1154万人(2018年底)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涟水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妙通塔、五岛公园、主题公园、月塔等 机场 :淮安涟水机场 火车站 :涟水站、淮安东站 车牌代码 :苏H 特产 :捆蹄、高沟酒(今世缘)、活珠子 历史人物 :顾祝同、吴强、周恩来、王道明等 著名学校 :江苏省涟水中学、郑梁梅高级中学 行政代码 :320826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口民族,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民间文化,教育,新区建设,交通运输,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旅游信息,地方特产,鸡糕,捆蹄,活珠子,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春秋时,涟水属吴。 战国时,先后属越、韩、楚。秦时,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汉初,属楚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两国,涟水又属楚国。 汉景帝时,被废除。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 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淮浦属东海郡。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淮浦属下邳国。 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因之。 东晋十六国时,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 南北朝时,淮浦先后属刘宋。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北东海郡,治所连口(即今涟城),并于北境置襄贲县。梁时,仍叫东海郡,北境侨置襄贲。东魏和北齐,襄贲县先后属西海郡,海安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诸郡为州,襄贲县属海州。五年(公元585)改襄贲为涟水县。因县北有涟水而得名,涟水之名始见。 唐初,武德四年9公元621年)置涟州,在县北三十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627年),涟水县属泗州。乾宁二年(公元985年,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得四年(公元957年),归于周。 宋初,涟水县属泗州。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公元987年)置涟水军,属淮南东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五年改涟水县,隶楚州。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复为军。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涟水被金占领。绍兴元年,五年(公元1135年)废涟水军为县。十一年(公元1141年)割于金。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涟水被蒙古占领。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收复,三年(公元1262年)改为安东州,涟水县属安东州。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东州归附,以县境马骡山军寨作山阳县。先后划归山东路、淮安路。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归附朱元璋。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 民国初年,安东县直属江苏省。三年(1914年)三月十三日,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为涟水县。先后属淮扬道、第十一区(淮阴区)、第八区(东海区)、第七区(淮阴区)、第六区(淮阴区)、第七区(淮阴区)。 1939年3月1日,日寇侵占涟水,成立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0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 ,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4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 1940年8月27日,在中国 领导下,涟水县人民 成立。 1941年元旦,设涟东行署。1月24日,以盐合为界,将涟水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1941年秋,淮阴、涟水两县撤消,成立淮涟办事处。 1942年夏,淮涟办事处撤消,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制。 1945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涟水、涟东直属之。同年10月,成立淮海、盐阜两分区专署,涟水、涟东又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 成立,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 1948年7月6日涟城解放。 1949年5月7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涟水属淮阴区,涟东属盐阜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仍名涟水县,属淮阴专区。 1958年各乡建办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同年3月,将六塘、花园、硕湖、新集、百禄五乡从涟水县划出,归属新成立的灌南县。 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 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淮安市,涟水属淮安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8年12月,涟水县下辖4个街道:涟城街道、朱码街道、陈师街道、保滩街道。下辖12个镇:高沟镇、红窑镇、成集镇、梁岔镇、岔庙镇、五港镇、东胡集镇、大东镇、石湖镇、唐集镇、黄营镇、南集镇。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开发园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之间,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清江浦区、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 地形 涟水县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多为沙壤土质。 气候 涟水县地处苏北平原腹地,境内平野广畴,盐河纵观涟水南北,黄河故道(古淮河)沿县域东缘穿流而过。县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涟水县矿产资源发现的只有砖瓦用粘土,原有各类轮窑39座,小土窑、小立窑一百余座,在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小土窑、小立窑已全部拆除,四座不具备保留条件的轮窑被拆除,另有两座轮窑限期保留。 全县轮窑厂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分布在31个乡镇办事处,历经多年_挖,粘土资源已十分贫乏,占地总面积约8000亩,年工业总产值约7000万元(2006年)。 土地资源 涟水县2005年实有耕地面积1275万亩,其中旱田581万亩,水田694万亩。 人口民族 2010年,根据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涟水县859991人。涟水县境内有汉、回、藏、满、壮、朝鲜、侗共7个民族。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同比增长18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18%,较2011年提高6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070元,完成调整目标,同比增长188%;财政总收入38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亿元,分别完成调整目标,同比分别增长46 %、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完成年计画的1022%,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9160元,完成调整目标1007%,同比增长139%。 第一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2亿元,粮食总产919万吨,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39万亩,其中设施农业6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5%,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新培育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7个。 第二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工业入库税金125亿元,完成调整目标的1008%,同比增长6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7户,其中新增91户,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05亿元,完成调整目标的1061%,同比增长59%。 第三产业 2012年,涟水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5亿元,同比增长3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完成年计画的1014%,同比增长189%。 社会事业 民间文化 淮海琴书、淮海锣鼓、麒麟调、淮海戏、民间小调。 教育 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幼稚园292个,其中独立园63所,学前班229个,城区国小5所,乡镇中心国小28所,村完小57所,教学点103个。特教学校1所。各级各类中学47所,其中,四星级高中2所,完全中学3所,12年一贯制学校2所,城区公办国中4所,城区民办国中4所,乡镇国中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全县共有省优质园3所,省农村合格园33所,省级实验国小3所,省级示范国中11所,市级示范国中3所。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数为21549人,国小在校生总数为63761人,国中在校生总数为40062人,高中在校生总数为24044人。 主要中学 涟水中学 、 郑梁梅高级中学 、 涟水一中、涟水县第四中学、圣特外国语学校、金城外国语学校。 主要国小 涟水县实验国小、幸福里实验国小、南门国小、向阳国小、涟城中心国小、四中附小。 新区建设 2004年,新区投入75万元,铺设17公里通村砂石路,同时投资65万元,兴建国小综合楼,卫生院防保楼,财税楼;集镇东大门进行了开发,为许多民营大户提供了宜商宜居的建筑用地。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上下四层,总投资481万元。培训中心于2003年11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为新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场所。2003年,经济开发新区先后铺设黄庄、中哨,西哨等村11条砂石路,全长总计30公里,总投资120万元 ,使新区村村通上砂石路的多年愿望一朝实现。县交通局、建设局帮扶新区乔洼村建成高标准水泥路3公里,总投资78万元。2003年,在市交通局大力帮扶下,敬老院新建厨房4间,填了废水塘,新增菜田4亩,铺设了水泥路,还新建两座点式公寓,可供16名老人居住,总计投入达45万元。 交通运输 涟水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涟水地处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四市八县区交界处,市场辐射人口2000万。 公路 公路方面,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3条高速在境内汇合,G233国道3条国道、5条省道穿境而过;县城距连云港、南京、上海、北京分别仅需45分钟、25小时、5小时和8小时车程。 铁路 高速铁路
连淮扬镇铁路在建(共设1个高铁站有涟水站) 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在建中(共设1个高铁站) 普速铁路
新长铁路运营中(共设1个客运站) 铁路方面,新长铁路距县城仅25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苏北重要的铁路客货运中心——淮安火车站;经停涟水的连淮扬镇铁路已经全线建设中,预计2019年9月建成通车;以及也经停涟水的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已经建设中,预计2019年12月建成通车,在不久的将来,涟水人民将会在家门口就可以坐上通往、南京、北京、上海的高铁。 水运 水运方面,黄金水道盐河贯穿全境,南连长江,北入黄海,正在进行三级航道改造,单体通航能力将达到1000吨,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仅100公里。淮安涟水港区盐河码头位于县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岸线长410米,设计年吞吐量120万吨,9个泊位。 航空 航空方面,淮安涟水机场作为江苏7大干线机场之一,已开通北京、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宁波、厦门、西安、重庆、武汉、深圳、温州等11条航线,2013年12月份还开通了深圳-淮安-哈尔滨的低调机票新航线,计画还将陆续开通成都、大连及直航台北。年客运量已达6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万吨。 旅游信息 涟水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妙通塔、能仁寺、状元桥、月塔、米公洗墨池等古迹。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五岛公园八景远近闻名。 妙通塔和能仁寺 涟水妙通塔和能仁寺与一般塔、寺不同:一是由皇帝御赐名字和匾额,二是宝塔建筑结构工艺奇特。能仁寺位于涟水县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纪念馆约30公里,南濒碧波荡漾的古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西临通贯南北的宁连高速公路,昔日誉为“涟水八大景点”之一。能仁寺始称“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时易名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历史;寺内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历史。 五岛湖公园 涟水五岛湖公园建于一九三零年,占地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由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夕照岛五岛组成。五岛公园是水的世界、花的世界、鸟的世界、神话的世界。它处处有迷人的景点、处处有醉人的芬芳,它给人美的享受、给人神奇的通想。 欣欣 生态农业观光园 淮安市欣欣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涟水县保滩镇十堡村,距淮安市商业中心约12公里,离规划中的淮安机场约15公里。观光园总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规划建设范围1000亩,投资额10831亿元。园区彰显大自然、纯生态、活文化、新体验、真生活的休闲农业特色,集高效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一体,体现观光与休闲、度假与体验、健康与时尚、美食与美景的完美结合,融生态、农耕、民俗、美食、名人、教育、军事、建筑、宗教诸多文化于观光项目,成为淮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和乡村休闲度假的首选。 地方特产 鸡糕 鸡糕是涟水县城传统名菜,已有几百年历史。以鸡胸脯肉为主料,配以鳜鱼肉、鲜虾仁、鸡蛋清、山药、豆粉、葱姜汁、精盐、味素等辅料,制作而成。其主要工序是先将鸡胸脯肉与鳜鱼肉放在清水中浸泡去血,捞起晾干后斩成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放入辅料和水,用力搅拌到不动程度,按3厘米左右厚度均匀摊在蒸笼里,上面涂上鸡蛋黄,用小火蒸熟,即做成鸡糕。鸡糕可切块收藏备用。食用时,将鸡糕切成长方形薄片,开水下锅,一滚即盛盘上桌。其色泽艳丽, 如酥,味道鲜美,故又有“酥鸡”之称。 捆蹄 捆蹄,是涟水县的特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捆蹄以精选的猪蹄膀瘦肉、干的猪小肠衣为主料,配以桂皮、丁:香、 八角、花椒、茴香、肉果、甘草、橙皮、砂蔻、豆仁、火硝、黄酒、冰糖、精盐、味素、葱姜、麻油、酱油等18种辅料,精心制怍而成。其工序 大体是先将新鲜的蹄膀瘦肉洗干净,切成长条,再将配料按一定比例配备并捣碎,撤在切好的肉片上,搅拌均匀。然后,放进酱油里浸泡数小时,捞起来用剪开的干小肠衣分别裹成网柱状。用绳子(草绳最好),密密捆紧,再放回原汤里煮熟,捆蹄就做成了。做成的捆蹄每个重约400~500克,长约l8~2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食用方法是用快刀将捆蹄横断切成薄片,扣于盘中,作为冷盘。或采用其它方法亦可。其色泽酱红,层次分明,香醇味美,口感丰富,食之不腻,是下酒的好菜。并且,捆蹄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肌纤维,具有改善人体细胞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的怍用。同时,还具有益精、补血、滋润皮肤、光泽毛发等功能。 活珠子 活珠子是孵了十二三天小鸡的鸡蛋在人工中止其发育后形成的活体胚胎。“弘保牌”活珠子是本县保滩镇张渡村弘保禽业合作社生产的地方名特产品,畅销县内外,已成为各大中小饭店必备的上等佳肴,同时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时髦”礼品。经南农大营养学家鉴定,“弘保牌”活珠子尝后感觉鲜嫩无比,其胺基酸、球蛋白等营养含量极高,而且容易消化吸收。 著名人物 涟水自古人才辈出。古代名人有陈登、王义方、徐有功等,近现代名人要人有顾祝同、 、罗运来、陈书同、陈登科、朱一苇、 、翟虎渠、芮杏文、黄璜、马绍孟、吴强、马树礼、蒋志平、郑兆财、李连庆、徐新华、羊子林、罗一民、朱铭佐、祝尔康等。
淮安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淮安旅游景点有淮安府署、淮安天鹅湾云端温泉、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吴承恩故居、龙宫大白鲸世界、中国漕运博物馆、白马湖森林公园、凤凰泉国际体育旅游度假中心、都梁射击场、老子山温泉山庄、韩信故里、第一山、金湖水上森林等。
淮安府署: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号淮安府署,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雄居古城中心。门票价格在:45元左右
淮安天鹅湾云端温泉: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彭祖大道1号,深处景色之中,临窗而望,移步易景。门票价格在:50元左右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终年溪水不断,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门票价格在:28元左右
吴承恩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河下镇打铜巷,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名人吴承恩的故居。门票价格在:20元左右
龙宫大白鲸世界:位于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马厂大道99-2号,梦想与欢乐将从此刻起航。门票价格在:55元左右
中国漕运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漕运广场,国家AAAA级景区,明清两代管理漕运事务的机构故址。门票价格在:45元左右
白马湖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黄集镇曹圩白马湖环湖大道200米,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在:19元左右
凤凰泉国际体育旅游度假中心: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温泉路1号,休闲养生、温泉医学、运动康复圣地。门票价格在:78元左右
都梁射击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都梁大道88号,真枪实弹射击场所。门票价格在:59元左右
老子山温泉山庄: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湖滨路108号,苏北热海、泽国仙境。门票价格在:48元左右
韩信故里: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韩信故里,楚汉天下名胜、运河至关要枢。门票价格在:15元左右
第一山: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路第一山公园,城在山中立,水在城边绕,山水城相依。门票价格在:13元左右
金湖水上森林:位于江苏淮安金湖涂沟镇水上森林景区,池杉王国、鸟类天堂、天然氧吧。门票价格在:55元左右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价格在:22元左右
沈坤状元府: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竹巷街39号,临沈府、游寓园,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门票价格在:40元左右
金湖荷花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荷花荡景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境。门票价格在
本文2023-08-06 22:22: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6258.html